收山

字體:16+-

考評的當天早上,下起了入冬後的第一場雪。冰碴瀉到街麵,很快溶成了黑綠色的鹵汁。萬唐居這側的磚路陡斜起翹,院裏又是坑坑坎坎的土道,枯葉落在泥淖裏,像是打了一半的棗糕。眼瞅門臉變成堰塞湖了,楊越鈞急忙調店員在胡同口清積水,墊磚塊。百匯伸手朝屋外試了試,說:“按這勢頭再下一個鍾點,領導幹脆改視察防汛防澇得了。”後來齊書記托熟人捎來一句話:“情況有變,上麵說這次不看前廳就餐環境,直接進後廚,檢視製作工藝。”百匯又說:“萬唐居在市裏,果然有人。”

齊書記一邊把領導往操作間引,一邊介紹:“這位是市委辦公廳的肖主任,那位是區裏分管食品衛生的車區長,還有二服局局長丁鐵峰。”完後,他特意挽過來一位小腳老太太,說是宣武飲食公司黨委書記兼總經理,叫高玉英。百匯說,他爸提起過她,從前是董必武的秘書。

肖主任對楊越鈞一個人講:“你店裏那些破桌子,是不是該換一換了。道林新砌了青石高台,拓路基,區長有光,親自題匾,那是什麽陣仗。這次若真將環評算進考察項裏,你豈不要先折一陣?”老人說:“我們的匾是溥傑先生真跡,多少年沒動過,前廳可是上好老榆木刨的桌麵,結實,耐熱。”肖主任笑著回過身,帶人從初加工開始看,百匯掉頭就往他的崗位上趕。

這幾位是有備而來,別說解凍池和雙通調料台,連木柄手鉤、鋼碼鬥和竹籠連蓋,都要親手摸過才算數,肖主任中途還蹲下去看排水溝。

“我在頭灶,二灶是大徒弟馮炳閣做條貨和煮湯用的,三四灶是給速火菜留的,後麵幾個灶眼的分工也很明確。”進入演示環節,楊越鈞穩穩紮紮地,好像真給他一支隊伍去防汛,也不難。“重新布局的大廚房,每個區域都實行了國外的海灣式排列法,最大限度利用儲藏區的空間,從熱菜間到出菜口的流動線,清晰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