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日本做公务员

14 旷日持久的报销

字体:16+-

进入10月中旬,我发现一个月前共计2万日元的出差路费和住宿费依然没有打入我的账户,于是坐不住了,向财务发去了询问邮件。

我们的出差多是当天往返,交通费在千元(日元)左右,财务以现金形式付给我们,钱会被细致地装入信封,以显正式。偶尔才出现上万日元的开销,因为算大额费用,会以银行转账形式支付。

按财务要求,我在活动当天带去了存折和银行专用印章(1),提供了转账信息,只是没好意思问时间,难道就以为我忘了这笔“巨款”吗?即便需要一个月的财务周期,这时候也该入账了,我心焦地每隔两三天就打开银行App,看看有无“意外之财”降临,虽然明明是应得之财。

从夏末等到初秋,依然没有一分钱。终于,我委婉地以“是不是操作失误”为理由提醒了财务。

隔了两天收到了回信,答曰,“财务是每月16号结算,所以要等到10月17号才能转账,不好意思啊……”既然如此,9月16号之前的经费,9月结算才对,为何延迟一个月呢?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切身感受日本报销效率之低。

刚赴任时,从东京到神户的新干线费用是单位负担,但我先垫付了。工作两个月后,我才收到这笔进账。不过,比起前一年8月赴任的美国和澳大利亚交流员,他们说工作半年后才收到这笔报销,我也就欣慰许多了。

在前辈的提醒下,每次出差的交通费,我都会在出发前一个星期申请,这样才不容易被拖延。

造成报销困难升级的,还有落后的报销系统。办公室的电脑本来就旧,系统更难用。比如出差地点,需要在地图上找出来才能填写,每次申请报销,我都要像晨跑之前一样做一番心理建设。起初,我以为只有我笨拙到不太会用,浪费时间去处理一件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但后来不止一次听到其他同事求助于小蓝,她是办公室最精通此程序的人。

“为什么不升级这个系统呢?”忍不住和浅田小姐吐槽,却戳中了她的苦衷。

“我早就想吐槽这个难用的系统了!不过政府部门效率本来就低,日本也不例外。把表格做那么好看有什么用啊,多耽误时间啊!”

我时常觉得浅田小姐在欺负办公室里其他人不懂中文。然而,她说出了另一个我想吐槽的地方。

日本人有一项特长——做Excel。

每次看到他们的表格,我都觉得那是艺术品,“好详细啊!分工这么细致,排版这么整洁……”接待外国访问团之前,我们会收到负责人整理的资料,包括对方国家简介、访问团成员信息、精确到分钟的活动流程,以及细致到谁负责开电梯门的分工表。30分钟的访问活动,能足足做出30页的资料。若是欧美大国团,资料会更多、更厚,连停车场地图也详细绘制。真想问,大家都学过计算机吗?

可惜这么漂亮的表格,除了做资料的人,没人会仔细翻阅。结果是,每个人的桌子上都堆积了越来越多的无用纸张,只好定期处理掉。这感觉就像便利店毫不手软地扔掉保质期刚刚超出包装盒上标示的“赏味期限”的盒饭,不知道该说认真,还是浪费。

常在想,为什么不把资料电子化呢?即便要存档,打印一份也比人手一份环保得多。

日本常给人环保的印象,却在这些细节上略显浪费。就好像外国人总以为日本科技发达,工业进步,谁也想不到他们办公室的电脑系统却停留在昭和时代。

突然想起,除了那笔2万日元的出差费,还有一笔1万日元的费用也杳无音信……

(1) 在日本办理银行业务,需要个人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