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日本做公务员

2 这哪里是山里的中学!

字体:16+-

学校访问的活动在春季接连到来。

有一次,我被派去神户周边的一所中学做活动。学校开文化节,想邀请外国人到班里给学生们讲外国文化。办公室领导说那天就不用来单位了,直接从家出发,做完活动回家就行。我心想真是难得的福利,后来才发现还不如坐办公室呢。

我们平时上班时间不算早,9点45分到办公室,比正式公务员8点半到岗可舒服多了,午休一个小时,下午5点半下班。

可做活动那天,我们看了看路程,要换三次电车,不得不比平时早出门一个半小时,兜兜转转,到达一个叫相生的城市。这还不算完,接着转巴士,车上零零散散没几个人,几乎一路没有停。驰骋在乡间小路上,窗外的景色时而是农田,时而是大山,何其优美。最终折腾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学校。学校门口空无一物,恍若来到澳大利亚大农场。

这里距离神户市区的直线距离并不远,神户已经是公认的日本环境最好的大都市,但与这里一比,依然有很大差距。连神户都如此,怪不得地方上的人总嫌弃东京脏乱差。

我们去的是兵库县立大学附属初中和高中,这两所学校紧挨着,大学也在不远处。老师介绍说,很多学生一路从初中升高中再升大学,掐指一算,可以在山里过10年。来之前听同事讲,这所大学很有实力,在兵库县算是重点大学。接待我们的老师自嘲,因为学校里什么都没有啊,只能学习了。有一定道理!

我们的讲座安排在下午,上午有一场学校内部的英文演讲比赛,我们踩着尾巴去看了颁奖仪式和大合唱。体育馆的气派让我仿佛进入日剧场景,似曾相识。

本以为是因为参加英文演讲比赛,学生和老师才说英语,但在后面一系列的活动里,师生交流一直使用英日双语,当天的活动甚至还邀请了三十多名外国人参加,大部分是英文母语者。和老师聊天得知,校长格外重视培养学生的英文水平,希望山里的学校也能国际化。

吃过简单的午餐便当后,我们去了各自分配的教室给学生们讲课,我负责初一的班级。四月刚入学的他们,看起来还是小学生模样。

一进班,我就被两个小女孩问到“你喜欢什么样的男生啊?”“你觉得我们班主任怎么样啊?”之类奔放的话题。虽然我知道日本的孩子比较开放,但第一次见面就被这么调侃,何况班主任还坐在讲台角落,一时有点招架不住。

开始后,我和学生们都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说了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之类的话题。日本的孩子们喜欢动漫、面包、迪士尼,不喜欢的大多说的是食物,记得有个男生说最讨厌朝鲜,大家都愣了一下。

在过去的经验里,我知道熊猫能让他们瞬间嗨起来,于是准备了国内带来的熊猫周边,有书签和钥匙扣,以竞猜回答的方式给他们介绍了中国,回答正确就能得到奖励。孩子们果然积极性大增,为了拿到“卡哇伊”(1)的礼物,不管知不知道答案的问题都抢着举手,让大家猜“天津饭、煎饺、麻婆豆腐哪个不是正宗的中国菜”时,大家还是猜不出天津饭,看来此物已深深根植于日本人的食物观。

课程结束后,我顺便参观了文化节的其他活动。

日本有一种传统的日本文字游戏,是把和歌集《小仓百人一首》印在纸牌上进行诗歌互动。新年时,全家人聚在一起玩儿,也是学校的常见活动,但这里全程用英语。

绘画部有学生展示作品,临摹的是日本名家。其他新奇的社团有植物部,脑洞大开的文学部,观察太阳的天文部。

或许,只要不上课做什么都好,这是全世界学生的共同心声。但这不是单纯的玩乐,我能感受到他们在爱好中找到了乐趣。虽然这种爱好不一定会成为谋生技能,但可以成为以后的生活调剂,也是与自己相处的方式。

趁着他们吵吵闹闹,我在学校里转了转,这里校区不大,但精致与干净随处可以感受到。

想来,国内不少好中学和高中的硬件条件绝对能超越这里。但在这样一种远离大城市的郊区、校门口的巴士站每小时只有两趟车的条件下,学校依然努力为学生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提供广阔的舞台,甚至比大城市的学校更重视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这才是教育均衡的真实反映吧。

回来的路程又花费了两个多小时,老师说他们每年春天都会办文化节,希望我们明年还能再来。这种出差真是有点辛苦,但是和可爱女生共度半天的福利还真是不想错过呢。

(1) 日语“かわいい”的中文发音,意为“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