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日本做公务员

5 日本人的创意从娃娃抓起

字体:16+-

每年10月初,国内欢度“十一”长假时,兵库县会举办一年一度的“兵庫ミュージアムフェア”(兵库博物馆盛会)。

馆内图

参展单位多是兵库县内各博物馆和科学馆,我们代表国际交流协会,也承包一个展位,展现异国文化。这个活动算是大事,我到任没多久就接到了筹备通知,准备了小半年。大家一度很纠结在预算有限的“惨境”下,怎么促进国际交流。

琢磨了几个月,我趁回国之际带来了很多熊猫周边,拜托来日本旅游的朋友捎带了大白兔奶糖,才终于满意自己想出来的汉服试穿、用熊猫剪纸做明信片,以及《西游记》的人物涂色等点子。自以为颇有创意,直到现场败给脑洞大的日本人。

活动开始,我和同组的澳大利亚交流员Lui就遭遇了展位的冷清。大概是对我们散发的气息不熟悉,小朋友听到我们热情招呼,反而报以高冷眼神,转身投奔了其他展位。于是凄凄惨惨,冷冷清清,我剪我的熊猫,她印她的考拉。

我好奇其他展位都是什么活动,便出去转了一圈。这才发现,难怪小孩子都跑了,其他博物馆的布置未免太高端。

八音盒博物馆里有一架手摇式大型八音盒,小朋友旋转把手就能流淌出美妙旋律,操作简单有趣。

考古博物馆中,馆员用一块小木牌制作专属名牌,写的不是普通汉字,而是根据考古资料,查出自己名字的发音在古代是什么字,然后刻在木牌上,制作专属纪念品。

红豆博物馆里的手作挑战以布作画,把一颗颗红豆粘起来,创作出一幅独一无二的红豆画作。

陶艺美术馆的徽章制作,先在圆形纸片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再选择看中的徽章模型,可以瞬间压制专属徽章,独一无二。

贝类博物馆的活动是用贝类制作自己雕刻的装饰品。

水族馆内有一只“镇馆之宝”大海龟,用木板围起来,小朋友还可以近距离触摸。

乡土资料馆里教小孩子用勾玉制作专属橡皮。

排队最长的是天文科学馆,不仅教孩子如何识别行星,还可以用自己喜欢的行星图案制作冰箱贴!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有对比才有伤害,相比而言我们的插画涂色、明信片制作好像确实太幼稚了,只好把责任推给“预算不足”。

孩子们想象力无穷,在活动的启发下,很容易打开创作之门。看得我都忍不住动心,想去制作专属纪念物。

后来,我们的展位也渐渐有了人气,更体验到日本娃娃的能耐。

原本我和Lui分两个桌子进行,熊猫和考拉各占一地。小朋友剪了熊猫粘在明信片上,问,“可不可以去盖考拉的印章啊?”似乎没什么不可以,于是,小朋友们模仿开来,创造了中澳一家亲的感人画面。

制作过程中,熊猫的图画部分有些难度,三四岁的孩子画不好,爸爸妈妈会在旁边帮忙,把线条描得很重,方便小朋友剪下来。使用剪刀时,家长们不会干扰,也不会觉得危险不让孩子用,而是在旁边提醒如何剪得更漂亮。

熊猫和《西游记》是日本小朋友熟悉的中国元素

虽然有些剪出来看不出是熊猫,但并不影响制作的乐趣。会场处处洋溢着日本人的口头禅,“すごい!”(好厉害!)、“すばらしい!”(好棒!)、“かわいい!”(好可爱!)。到活动结束,小朋友手里都拿了很多自己的作品,满载而归。

持续两天的活动对观众全部免费,只要前来,就可以带小朋友享受脑洞大开的奇妙之旅。当然,一些地点偏远的博物馆借此得以宣传,也是互惠共赢。

参与一整天,最大的感受是日本小朋友的动手能力很棒,也明白了日本人手工能力好的缘由,正因为在耳濡目染的体验环境下,才能在长大后做出细腻到“变态”的设计产品。

而我不仅开了脑洞,似乎也上了一堂生动的幼儿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