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日本做公务员

10 春天来一场“春斗”

字体:16+-

每年的2月份是中国的春节前后,当大家沉浸在一片喜庆中时,日本人已经开始了日常的工作。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废除了农历春节习俗,只过阳历的新年,2月便成了一个普通的月份。

但随着春天脚步的临近,日本人仍然心怀期待,因为除了尚早的樱花,2月还有一年一度的“春斗”之事!

准确来说,“春斗”是“春闘”(春季生活斗争)的简称,这里的“斗争”不是指武力冲突,而是通过有组织、有纪律的示威游行,向老板要求上涨工资、提高待遇的和平斗争。春斗的“战场”多在自己单位门前。至于选在春季,是因为日本的新财年基本始于每年4月,和学生的新学年步调一致。

在公司招聘新人和迈入新财年之前,选择春天到来的2月和3月跟公司做一番讨价还价,更容易取得成功。同时,一个人弱弱地跟老板说“我想加工资”,自然没有全公司集体和老板叫板来得气势大。虽然老板比谁都明白员工做不出大举动,但总得在群众呼声面前表现出无损领导身份的回应。

结果就是,每年都闹,每年都能稍微涨那么一点点工资。从大企业到小公司,大家前仆后继地翻身农奴把歌唱,你方唱罢我登台,都在和老板谈条件。

至于能涨多少钱,厚生劳动省每年会在官网上公开当年春斗的平均效果,即月工资增加额平均数。2016财年,这个数字是6639日元,比前一年下降了728日元。当年日本人要求提高的平均额度是9045日元,比前一财年还高出2.1%。但通过互相理解与合理协商,双方各退一步,方能海阔天空。

其实,“春斗”的历史不算短,从1955年就开始了。当时日本的工会势力开始强大,甚至和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合称为日本经济发展的“三大神器”。刚开始,还真有点“斗”的成分,方式过激,工人们拿着工厂的产品,在老板门前造势;后来逐渐过渡为成熟的斗争方式,通过单位内部的“劳动组合”——即我们说的工会,来表达群众心声,再进行规范合理的示威;最后,双方愉快地达成一致。如此,不需要跳楼、跳桥,就能争取到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不过,这种斗争通常在民间企业中更普遍,很少在政府部门能见到。毕竟,政府也要面子,怎么能容忍手下在眼皮子底下这么嚣张。

但有天中午,我竟在县厅门口看到公务员们“聚众”示威。而且,他们都是日本的“园丁”。

在日本,教师职业属于公务员行列,据说平均工资还高于政府人员。但钱多都是辛苦换来的,他们工作强度之大我深有体会。所以春斗的季节一到,平时忙到没有休息日的他们,怎么也要抽空赶来,拿着大喇叭在政府大楼下,一遍遍地呐喊“我们实在忍不下去啦!”。

一群老师像平时领读孩子们上课一样,跟着口号集体发声“反对加班!反对加班!”“万岁!万岁!”,气势完全不亚于各党派的街头巡演。而这一幕,明显在给这栋楼里的教育委员会施压。

恰逢午休后的上班时间,大家被困意缭绕,没人留意楼下的哄闹声,每个人似乎司空见惯,也或者在暗暗祈祷:革命尚未成功,各位要继续努力啊!说不定我们也能跟着涨呀!

大喇叭聒噪了半个小时,温和地表达完意见,老师们便有序散开。不知最终闹到了多少钱,但早早拉响了今年的“春斗”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