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我爸在冈山县新见市工作了一年后,踏上了归国之途。那一刻,他应该没想过,什么时候会再回来。
在神户工作的那年春节,我在日本没有假期,就邀请老高来神户与我团聚。假期里我陪他转了神户和京都,上班的时候只能让他自己随处走走,靠肢体语言与人沟通。
好在他在日本待过,也看得懂一些日语,加上我用手机给他远程指挥,竟也顺利地一个人往返了大阪。后来,我请了年假,安排了一趟“记忆之旅”,打算陪他回他当年工作过的地方重温一下他的青春年代。刚好,那里也是我的未知之地。
当然,如果不是他也这么想,我才不会折腾到新见这个“村儿”里。在网上查了查信息,新见是实打实的穷乡僻壤,毫无观光点。当时他来这里,是因为新见和我老家河南省信阳市是友好城市。
由于老爸普通话不标准,小时候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以为他去的是新潟,后来一直将错就错了。大学时我学了日语,得知新潟大米很出名,就问我爸是不是真的好吃,结果他一脸迷茫,这才搞清楚他去的是新见,跟新潟隔得老远。
新见在冈山县北部,有漫山遍野的森林,是个林业发达的小城市。虽说新见是一个“市”,但繁华度还不及中国的许多县城。
就是这样一个快要凋敝的小地方,在26年前,曾经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模样。
当时,老高从大阪关西机场出来,坐上接待单位的大巴,一路高速飞奔,沿途看到的是一派繁华景象。高楼大厦、阪神工业带和港口放满集装箱的场景,现代化程度简直让他看花了眼。直到现在,他还清晰地记得那一瞬间的冲击,“世界上居然有这样的国家,简直像天堂一样!”以至于我从小听到的,多是要向日本学习先进科技与文化的教育。
新见市区主要商业街
从老家信阳辗转到上海,老高第一次坐飞机出国,代价很大。那时候,我们家还住在单位家属院的平房里,他每月工资只有一百多块钱人民币,而往返日本的机票,几乎是他一年的工资。
到了日本,哪怕是小小的新见,老高也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正值日本经济鼎盛时期,接待单位每每出手阔绰,带着发展中国家来的技术人员吃饭、喝酒、旅游。老高暗暗合计,一盘生鱼片几千日元,相当于他几个月的工资;一杯朝日生啤400日元,那也是半个月工资啊!这么一算,不吃不喝就亏大了,于是,次次吃到扶墙出来,啤酒也喝到饱。至于理发,大家拿推刀互相帮忙就好了,怎么可能去美容院送6000日元,那可是国内4个月的工资呢。
后来听说日本上司一个月能赚50万日元,按当时汇率有4万人民币的时候,老高简直被吓傻了!他无法想象,自己何时才能赚到人家一个月的工资。
当时他们一行五个人都是研修生身份,每个月有10万日元补贴。靠着老高在日本的一年,他一回国,我们家就换了新房。
26年时过境迁,当时万元户的理想,老高没过几年也实现了。现如今,工资涨了几十倍,但羡慕的日本工资,他还是没追上;而国内物价倒是节节攀升,大有赶超日本之势,家门口的热干面从一块钱,一点点涨到了五块钱。终于,我们的房价也一步步上涨,寻常百姓压力逐渐增大。
前几年,我带着90后的学生来日本游学。年轻人在东京买得停不下手,边刷银联卡边惊叹,“哇!日本的东西好便宜啊!”殊不知,在他们出生的前几年,老高在同一个国家的农村还在惊叹,“一碗面要我半个月工资?简直要命啊……”
再次踏上曾经停留过的土地,老高已经没了当年的青涩和怯懦。怀揣着银联卡,虽然没多少含金量,但看到心仪的亚瑟士跑鞋,也终于能扬眉吐气地“豪”掷一把,“这比国内便宜很多啊,买!”牌子还是当年的牌子,价格还是当年的价格,老高终于不再是当年的小高,拿着人民币在日本刷个了痛快。这种心境,大概只有他们那代人懂。
走在一户建密集的居民区,当年被视为日本梦一般的洋气小别墅,而今在他眼里甚是普通;满大街的轻排量小汽车,看起来真的小,远没有国内带尾箱的大汽车气派;新干线还是那么贵,速度也依旧快,但坐的人不多,还没有国内的高铁利用率高;泡沫经济时代下一栋栋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当年看起来那么魔幻,但这些年老高也去了不少地方,如今再看日本的高楼大厦,好像没有以前那么震撼了。
在新见的时候,我陪他走回了曾经住的地方,刚好在当地政府大楼旁边,很容易找到。看到和当年一模一样的场景,老高有些感慨,大概在脑海里回**起了“**燃烧的岁月”。
我们试着走去山脚下的工作站,中间经过了一条长长的商业街,他说和以前有天壤之别。曾经,一家家热闹的店铺满足了老高对日本的所有好奇,但如今这个老龄化不断加剧的乡村,店铺都处于歇业状态,只有一家卖唱片的小店还贴着美空云雀(1)的广告。时光在这里仿佛是停滞的,还留在久远的昭和时代。
后来,老高凭着记忆走回了工作地点,却已物是人非。26年,模糊了太多过去,他自己也记不清是不是同一个工作站,如今出入的都是陌生面孔。只记得,河流还是一样干净。
老高发出一阵唏嘘,我便陪着他在河边待了会儿。他在感慨时光飞逝,而我在感慨这个地方现在还有多少人住呢?
26年那么长,长到我爸从刚工作到快退休,长到我那时候还咿呀学语,现在也年过30了;26年又那么短,短到老高不知不觉间已重游故地。
除了日语比当时退步很多,他依然知道垃圾要分类,抽烟要找到吸烟区,知道我有时候忘记锁门也没关系,知道电车上说话要小声……因为,日本的这些习惯和26年前没有任何变化。
如果说,当年的日本在硬件和软件上给了他双重震撼,这次再来,他已不再感慨那些硬件。曾经很眼红的平整公路、昂贵到奢侈的高级餐厅、物资充足到商品泛滥的超市,以及满大街时尚洋气的漂亮姑娘,如今都成了稀疏平常的景象;相反,他每每看到街上的小朋友背着书包上学,看到随处可见的鸽子、乌鸦,河里的鸳鸯惬意游水,看到车上的老头儿老太太拿着外语书努力学习,喝到和26年前一样甘甜醇厚的牛奶时,他比当年更加动容,感慨于日本的坚强与温柔。
有人说,日本这二三十年是失去的,停滞的。或许,在老高看来,日本人已经享受了美好和谐的二三十年,甚至比起当年的浮夸与稚嫩,日本社会正变得愈发成熟与内敛。
下一次故地重游,应该不用再等26年。只是不知道那时,老高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1) 美空云雀(1937—1989),日本歌唱家、演员,代表作有《川流不息》等,被称为“歌坛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