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日本做公務員

12 無處不在的儀式感

字體:16+-

離開辦公室前,最頭大的事情就是收拾辦公桌。

堆積了一年的資料,攢到最後還是要一一“斷舍離”。但有些東西收拾出來,無論如何都不舍得丟棄。

小朋友製作的感謝卡

很多都是之前去學校做活動後收到的感謝信。不同於正式書信,這些都是小朋友製作的,很可愛。每人寫兩句話,老師統一整理好,再郵寄到辦公室。但即便是交流員全體做活動,學生們也不會以相同的口吻寫給四個人,而是每人一份單獨的內容。

其實我和學生們相處時間很短,最多就一個小時,能告訴他們的事情也很有限。但在全球化的時代裏,普通人在自己生活中接觸的外國人有限,更不用說能相對客觀地了解外國文化,因此他們常常驚歎於顛覆自己常識的事情,比如中國的麵積相當於30個日本,從北到南坐飛機要六個小時,以及天津飯不是中國菜,中國不是每個地方都有熊貓,等等。

孩子們很誠實,會覺得文化講座讓他們更了解中國,如果有機會想來中國看大熊貓。但比起他們寫了什麽,我更有感於這種形式樸素但感情真摯的做法。在互聯網的時代,我們已經很少手寫文字了,因此每一句用時間和心意書寫的話都顯得彌足珍貴。但在日本,依然使用手寫文字表達心意的人並不少見。

無論迎接還是送別,我收到過不少同事手寫的卡片,話語不多,卻附帶著自己創作的插畫,或者突顯自己特點的小設計,很用心。就連平時在辦公室的便簽條也充滿了細節上的關懷,裏麵有可愛的手繪和塗鴉,秉承著日本“卡哇伊”國度的性格。

細節的背後是日本發達的文具市場,僅僅是便簽和膠帶就能擺滿幾個貨架,能把人生生逼出選擇困難症。買完之後,店員會仔細地將文具包裝起來,包裝袋也精致到讓人不舍得扔掉,於是又被生生逼出包裝袋積攢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