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居住,需要解决的事情不少,网络、电视、居住证,要一个个办理。每次填个人信息,在“工作”一栏写到“兵库县厅”时,含蓄的日本人会忍不住露出几丝惊叹,更有沉不住气的则脱口而出,“在县厅上班啊?好厉害!”
在他们眼中,在县厅上班的都是公务员,拿着不菲收入和奖金,享受各种好福利。不过,厉害是人家的,和我这种临时交流员没太大关系。
刚开始我也以为除了几个交流员,在这里上班的日本人都是考试进来的正式公务员。没过多久我就发现并非如此。
起因是入职没几天,我发现办公室的同事似乎彼此不太熟,一打听才知道,整个办公室有一半的人和我同期进入国际交流课。这就有点新鲜,中国的公务员几乎在一个办公室可以工作到退休,而日本则不同,每隔两三年,正式公务员就会从一个部门调到另一个部门。
有几位同事职位更特殊,属于合同工,比如坐在我斜对面的美莎子小姐。
准确来说,她还不算县厅员工,是通过CLAIR面试进来的。因为JET是CLAIR的项目之一,需要在县厅安排一个职位,负责联络工作。
美莎子小姐的出勤率也不一样,开始我感觉她好像每周有一天缺勤,后来发现固定在每周二。不仅是她,办公室最小的姑娘夏川蓝(后文称“小蓝”)也是每周四固定缺勤。后来我才知道她俩是合同工,每周只需上四天班。除了主要工作,她们还负责办公室的清洁等杂务,薪水按时薪计算,没有福利。更让人没有安全感的是,即便如此待遇,最多也只能做三年,合同期满要另谋出路。今年恰好是小蓝在县厅的最后一年,常常听她感慨着前途迷茫。
每个办公室都有这样的岗位,但交流课比较特殊的还有翻译岗。一般来说,国内的外事办有专门的翻译组,且如此稳妥的铁饭碗绝不会签合同工。但兵库县厅的翻译岗就是合同工。
知事的常备翻译人员有三位,一位中文翻译,两位英文翻译,这也客观反映了大国地位。中文翻译浅田桑曾在北京留学五年,对中国无比了解。我们俩在办公室都用中文聊天,相互补足信息缺漏。由于英文的使用范围太大,所以有负责英文笔译的中山桑和负责英文口译的宫泽桑。
中英文之外的语种,有交流员就由交流员承担,如韩国的闵桑和以前的法国交流员;如果县厅没有现成的语言翻译人员,就临时在外聘用,找留学生或大学外语老师。
当然,最常伴知事身边的还属宫泽桑,其次是“中国通”浅田小姐,她不仅出席各大会议,也跟着知事出国访问。办公室里,局长和课长都会两三年一换,这几位翻译人员却做了十年以上,比历任课长还有经验。每次人事调动来了新课长,还不熟悉外交流程时,都找宫泽桑了解情况,问她比查任何资料都准确。
然而,即便有这样的地位,她们也不是县厅的正式公务员,而是一种特殊的职位——嘱托员,即对有专长和特长的人采用高薪、短期的雇佣形式,日本的职业运动员就属于这种工作性质。其实这在政府部门和企业里也常见,对公司来说,这种形式节省成本,还可以在用人不合适的时候随时解约。但对个人来说,虽然工资高,但缺少长期的雇佣保证,还是难免充满了危机感。
不过,知事的随身翻译相对稳妥些,找到“情投意合”之人不易,而且做得越久越吃香。外事活动的细节,领导的说话习惯,掌握这些常识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经验。哪怕年年更新合同,这些高级人才也不会轻易被更换,只要她们自己愿意续约,别人就难有机会进来。但浅田桑悄悄吐露,所谓高薪是和社会平均工资相比,如果和办公室的公务员一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所以即便在知事面前混了脸熟,也给不了内心的安全感。尤其是负责中文的浅田桑,中日关系的好坏直接挂钩她的工作量和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