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演讲的技巧:高效表达心理学

想要赢得听众,就不要表现得高高在上

字体:16+-

在一切讲演者和听众之间的关系中,真诚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生活中的你,若不希望听众敌视你,就不要表现得高高在上。因为当你站在演讲台上,你的一切都会被听众看清楚,你若稍微有一点自夸,就注定会被听众讨厌;而如果你信心稍微有点不足,也会让事情变得很糟糕。所以,你应该表现出来的是谦虚谨慎但又不患得患失。

心理学家表明:任何人都渴望被尊重,希望能被别人重视,只有受到了精神上的认可,他们才会去尊重你,去认可你。人与人之间彼此需要才能更好地生存。因此,在职场中,在和同事的相处中,言语要谦逊一些,把尊重和爱送给同事,他们才会喜欢你。

事实上,任何一个参加TED大会的人,无不在某一领域内表现出色,但即便如此,也没有人表现得高高在上,大会注重的是知识信息的分享与传播,而不是观点的灌输。

基于这一点,致力于提升演说能力的我们,在演讲中,也要语言谦逊,不要表现出不可一世的样子。

埃德蒙曾任缅因州的参议员,他曾经在波士顿的美国辩论协会上发表了演说,在这次演说中,他让听众领略到了什么叫真正的谦虚。

他说:“今天早上,我踟蹰不定,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受邀参加这次演说,我的顾虑很多,其一,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业内精英,所以我担忧自己要班门弄斧,让各位见笑了;其二,现在是早上的时间,此时,大家的反应不比中午和晚上灵敏,所以,如果我出了什么纰漏,这对于从政的我来说,可不是个好现象;其三,今天我要说的主题是‘人民公仆的影响力’。只要我还从政一天,我的选民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就千差万别,所以我感到忧虑,不知道现在如何说起……”

秉持着这种谦逊的态度做演讲,埃德蒙在此次演说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无独有偶,艾德莱·史蒂文森曾经参加密歇根州立大学毕业典礼并作了致辞演说,也是十分谦逊,我们来看看他的开场白:

“面对如此盛大的毕业典礼,我感觉很荣幸,却又心有余而力不足,这让我想起了萨姆尔·巴特勒曾经被问及如何善待人生的问题,他的回答是:‘接下来的15分钟我可都不知道怎么善待呢?’而我比他的情况更严重,接下来的20分钟,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呢!”

对于任何一名听众来说,他们最为厌恶的就是站在高处的演说者,你站在高高的演讲台上,就好像是被放在商店里的高档商品,你的任何一个细枝末节的动作都在听众的眼里展露无遗,所以,只要你稍微有点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就会让听众反感,相反,如果你能保持你谦逊的态度,反而能获得更多听众的支持。

当然,你也不必畏首畏尾,只需要让观众认为你虽然“天资有限”但是会努力做好演说,他们不但不会真的认为你愚笨,反而会尊敬你,对你更友好。

美国的电视新闻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大家都希望能获得好的收视率,为此,大家都身心疲惫。然而,有一个人——埃德蒙·苏黎温却总是能稳居第一宝座,他不但是电视界的专家,还是新闻界的记者,他之所以有如此优秀的成绩,就是因为他并不是将自己限制在优秀者行列,而是认为自己本就是个业余的,正因如此,他面对名头才会显得十分自然,要是别人,可能决不允许留下任何一点的瑕疵,而越是这种高标准的要求,越是无法表现得自然。

他在主持节目的时候,喜欢做一些让自己身体舒服的动作,比如用手托着下颌、耸肩、拉拉领带等,这些看起来很自然,尽管也有人为此批评他,但是他不以为然。几乎每三个月,他都要主持一次超级模仿秀,那些顶尖的高手会把他当成模仿的对象,他还乐于接受批评,这一点正是观众喜欢他的表现。要知道,谁都喜欢谦逊低调的人,而讨厌那些自大狂。

在亨利和丹那·托马斯合作撰写的《现代宗教领袖传》中,他们这样评论中国的孔子:“他从不会用别人无法触及的知识在别人面前炫耀,而只是凭借他的宽厚之一,去启迪大众的智慧。”同样,在公共演说中,如果我们也能有这样包容的胸怀,那么,也能开启听众心灵之门。

为此,在公共场合发表演说,你不妨记住以下几点:

1.说话时态度不妨诚恳一些

每个人都有心理戒备,尤其在没有确定对方的友善之前,这时候如果你太过高调,往往堵住了和别人建立平等互信的关系的大门。因此,在演讲中,你说话不妨诚恳一些,口气缓和些,语调温柔些,不要引起别人心里的抵触和对抗,这样才能换来别人的欣赏和喜欢。

2.不要轻易卖弄自己的才华

作为演讲者,你要明白,也许你学历高,技术强,但你也只是在传达一种观点,不代表你优越于别人,另外,从听众的角度看,因为在某些方面他们无法与你比肩,更可能会形成抵触心理。对于这些人来说,你说话的时候千万不要卖弄你的才华,否则你就是大家眼里的眼中钉、肉中刺了。

3.尊重每一位听众

每个人的理解能力不一样,你的话也许有的人能听懂,有的人无法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和他们互动的时候不要戴有色眼镜,要坦诚地去面对每一个人,赢得他们的尊重和欣赏。否则,你在大家的眼里便不会有好口碑。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种被需要、被尊重的渴望。这样才能满足内心中被认可、被肯定的需要。你需要别人、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同样地需要你、尊重你。这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在演讲过程中,言谈要尽量表现得谦逊一些,不管你有多优秀,都要牢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