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破金汤

三十六

字体:16+-

在这个哈气成冰的季节里,东北野战军各部指战员热情很高。他们一边做着攻打天津的准备,一边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

他们反复领会毛主席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以及天津前线司令部的作战意图。

指导员闫玉河还组织全连广泛深入地进行控诉蒋介石、陈长捷罪行的活动,并按照上级提出的完成任务打得好、遵守政策纪律好、互相礼让团结好的“三好”连队条件,深入开展杀敌立功活动,干部战士个个义愤填膺,摩拳擦掌。

在各连的誓师大会上,雄壮的誓言、响亮的口号此起彼伏:

“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光荣任务!”

“打好入关第一仗!”

“打进天津去,活捉陈长捷!”

“剥掉傅作义的外壳。”

“打下了天津就等于勒住了北平的脖子……”

为了使攻打天津的战略方针顺利实施,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命令部队干部一定要研究地形,熟悉地图。于是干部们就天天开会讨论,天天察看地形,天天研究地图。

几天前,冀中军区司令部侦察科的一个科长,亲手把几份城防图交到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经过一个星期的研究,加上参考方方面面的情报,作战参谋进行了汇总归纳,重新绘制出一张纵六十八厘米、横五十八厘米的作战地图。

接到了作战地图,有的干部会看,有的干部不会看,分不清东西南北。他们就开始学习识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此时,闫玉河正在教班排长看地图。他手里拿着一张作战地图说:“看任何地图,首先要明确方向,正常情况下一张地图都是上北下南,则一定要在适当位置标出正北方向,以便读图。要看好图例,图例对应实际物体。注意面、线、点结合。线能指示道路、山脉、河流的走向。点是军营、学校和厂区。注意颜色,看地图要有重点、有次序。有的地形图,用不同颜色来表示不同的高程,读图时只要根据图例就可以知道图幅内各个位置的高程了。”

班长赵金顺问:“指导员,什么是高程?”

“高程就是海拔高度。”闫玉河展开地图说,“有的地形图,以等高线来表示不同的高程,读图时只要找出某一条等高线所标出的高程,再按图上的两条等高线之间代表的高度,上下推算就可知道某一位置的高度了。该处的颜色越浓,地形就越陡峭;越稀的地方就说明地形平缓。”

赵金顺指着地图上的一条线问:“这是什么?”

“这就是等高线。”闫玉河告诉大家,“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叫等高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凸出的部分是向海拔较高的等高线凸出,表示山谷;反之,等高线凸出的部分是向海拔较低的等高线凸出,表示山脊。”

“什么是比例尺?”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能够知道实际距离大概是多少。公式为: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闫玉河指着地图说,“读地图时,除了注意方向之外,还要知道图上的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多少公里。例如一张比例尺为万分之一的地图,图上一厘米就表示实际距离为一百米。一张百万分之一的地图,图上一厘米就表示实际距离为十公里。若是千万分之一,则图上一厘米就表示实际距离为一百公里……依此类推,比例尺越大,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精度就越低。”

赵金顺又问:“地图为什么上面是北,下面是南?”

闫玉河笑着说:“你提的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但天下的地图都是这么规定的,也是约定俗成吧!”

“我总是感觉别扭,面对地图看着看着,就找不到方向了。”

“我教给你一个方法,看地图就像你面向北方站着一样,你说哪边是东?哪边是西?”

赵金顺面向北方站着,便笑着说:“知道了,左手是西,右手是东,前面是北,后面是南。”

“这和地图上的方位是不是一样?”

“一样,一样,完全一样……”赵金顺高兴地笑了。

一个班长拿着地图问闫玉河:“指导员,地图上的这个线条代表什么呀?”

“我看看。”闫玉河接过地图,“嗯,是护城河!你看,这是金钟河,这是宁园,这是新开河。我家就在这儿。”

“指导员,你家在宁园。”

“对,在宁园附近。”闫玉河略感兴奋,因为那里一直是他心中向往的秘境和神韵,那里有他同年的忧乐和情怀。

“指导员,”那班长又问,“这些黑点是什么呢?”

“是碉堡群。”闫玉河指着一个大黑点说,“这是一个大碉堡,在南开大学附近。图上标明,这个碉堡直径四米,高五米,有好几个射击口。”

“指导员,有了这张图,咱们对敌人的工事了如指掌,等炮兵把这些碉堡摧毁后,我们攻城就容易多了。”

“我想,打天津比打长春、锦州要容易一些。但敌人也不是那么无能,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是,我们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要做好战胜敌人的准备……”

在东北野战军包围天津之时,还有一支神秘的大军也在向天津城区靠拢,这就是从各个解放区调集而来的接管天津人员。

正如刘亚楼所说,解放天津有两个指挥部:一个是杨柳青的军事指挥部,一个是胜芳的接管指挥部。

对第一个指挥部,很多人都知道;对第二个指挥部,知道的人就很少了,甚至连消息灵通的国民党保密局也不知道。

胜芳属河北省文安县,始建于春秋末期,清代被列为直隶六大重镇之一。原为水乡,初称堤头村,后称武平亭、渭城,宋时定名胜芳,取意“胜水荷香,万古流芳”。

胜芳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东距天津三十五公里,北距北平一百二十公里,西距保定一百三十公里。由于其地处平津保三角地带,因此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胜芳是一个不大的镇子,此时这里简直像一个微缩的天津市。镇内一个胡同安置一个政府,一个胡同挂着一个牌子,如天津市人民政府一个牌子,天津市第一区人民政府一个牌子,二区、三区、四区、五区、六区、七区,都各有一个政府的牌子。还有天津市财政局、教育局、工业局等,都在胜芳的各个胡同里。

胜芳有个张家大院,是清代山东知府张镒的私宅,为胜芳八大家之一。这是一座两进一跨四院的宅邸,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占地面积一千六百四十八平方米,建筑面积一千零一十五平方米,共有房屋五十一间。

大院坐南朝北,西侧两院均为清式木构架硬山建筑,东侧两院为欧式建筑,四周为封闭式砖墙,临街有垛口和女儿墙,房顶周边有更道,东西两侧四个院落都有小门和回廊连通,具有独特的清代民居建筑风格。

抗战期间,张家大院曾为二十九军的一个营部,抗战胜利后为中共胜芳市党政机关所在地。如今是中共接管天津的指挥部。不久前,新华社天津分社、天津日报和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在此成立。

在张家大院的一个房间里,秘书张玉凡正在起草天津市人民政府第一份布告,其中写道:“际兹军事管制时期,肃清蒋帮残匪,建立革命秩序为首要任务;仰各界人民严格遵守军事管制委员会命令,各安生业,不得自相惊扰……”

张玉凡把印刷天津解放第一份布告的任务交给一个名叫王文生的老石印工,这位老工人因为战乱已经将设备闲置起来,当听说是给人民政府印刷布告时,他愉快地接受了任务,马上从家里找出设备,按照要求印制了布告。

布告印出后,盖上人民政府的大印。大印是铜制正方形的,上面的内容是“天津市人民政府”,字体是阳文小篆。这方大印是华北人民政府刻制的,按照要求,工作人员在每张布告上都要加盖这方大印。

由于当时接管天津的各级组织都已筹备完毕,每个区的负责同志都领取了一定数量的布告,以便进入天津后张贴出去。

半个月前,来自中共中央华北局、华北人民政府、石门市委、渤海区党委、冀鲁豫区党委等部门的干部共七千四百余人,集结于胜芳,进行接管天津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时间,胜芳俨然成了“小延安”,几乎每家都住进了接管干部,进进出出如同赶集一般。

在很短的时间里,中共天津市委、市人民政府和军管会在胜芳进行了大量进城前的组织准备。其间,成立了天津市及其各区政府和各部门的机构。

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和天津地下党提供的重要情报,确定了“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管”的方针,将接管机构分为财经、文教、市政三大部门,并下设金融、贸易、交通、铁路、工业、农林、卫生等十三个接管处。

在明确人员分工的基础上,他们对即将接管的行业、部门进行了详尽细致的了解。

天津地下党孙茂达是专程赶来为接管人员作向导的,现在他和曾经打进国民党市政府的李兴旺同志一起,向张玉凡介绍国民党天津市政府、警备司令部及其军政人员的有关情况。

李兴旺和孙茂达一见面,发现这个人似曾相识,于是说:“我们好像在哪儿见过面!”

头脑机灵的孙茂达仔细看了看李兴旺,凝神一想:“对,是见过面,在天津站。我在候车室门口看到你被军警追赶,叫你往左边跑。后来军警来了,我叫他们往右边追。”

李兴旺抓住孙茂达的手使劲地晃了晃,激动地说:“谢谢您,茂达同志!要不是你掩护我,可能我还在大牢里呢!”

“老李,你去火车站干什么?”孙茂达一头雾水地问。

“我搞到一份重要情报,约定在火车站交接。”李兴旺的山东口音很重,“没想到那个情报关系两天前被捕叛变了,出卖我们好几个同志……”

李兴旺主要介绍国民党天津市政府的情况,孙茂达对国民党军队的情况比较了解,除了向张秘书介绍天津守敌的基本情况外,还列了一个驻津国民党军官名单:

陈长捷 天津警备司令部司令官 中将 福建闽侯人 五十七岁

秋宗鼎 天津警备司令部副司令 少将 河北大兴人 四十二岁

李叶靖 天津警备司令部秘书长 少将 出生地、年龄不详

林伟俦 六十二军军长兼天津警备副司令 中将 广东台山人 四十四岁

刘云瀚 八十六军军长 中将 江西大庾人 三十八岁

……

张玉凡对这些材料加以整理,编成接管手册,包括敌方军警宪特的情况,其中天津警备司令部上至司令官下到报务员的年龄、籍贯、住址等均有记载。

各项接管前的准备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其间,制定了接管的方针政策,并向接管干部反复宣讲入城纪律和入城须知。同时,各部门还提前拟好了进城后的传单、布告、封条等。

这天早晨,在胜芳街头的一棵大杨树旁,孙茂达和一群干部在向天津方向观望。他们心里都有一团火,在燃烧着心情,燃烧着希望。

“看到了吗?”孙茂达指着前方说,“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是我们天津。”

“天津离这儿多远?”有人问。

“七十里。”

“听说进了天津,就像到了外国一样。”一个人好奇地说,“那里到处都是洋房子,到处都是洋字码,那里有很多洋人,说的都是洋话。”

“没错,天津有很多外国租界,那里的小洋楼很多,外国人也不少……”

张玉凡过来了,微笑着问:“你们看什么呢?这么热闹?”

“张秘书,我们在说天津。”孙茂达挺起胸膛说,“天津的城防工事并不可怕,只要解放军的大炮一响,很快就能打垮他们。”

张玉凡高兴地说:“好,过两天我们就去接收天津!”

这些接管人员,对即将开展的工作满怀热情,满怀信心,满怀希望。他们都知道天津地下党在各个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而且卓有成效,使他们的接管工作减少了很多麻烦,减轻了不少压力。他们相信,接管工作应该比较顺利。

“不好,飞机来啦!”有人忽然大声喊道。

“卧倒隐蔽……”张玉凡像指挥员那样下达了命令。

“不用害怕,这是敌人的侦察机!”孙茂达指着越飞越近的飞机说,“耗子舔猫须,当心被我们的高射炮打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