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才是人生成功的姿态

第9章 言语委婉得实惠02

字体:16+-

圣菲利普说:“你已完成了赎罪的第一部分,现在要进行第二部分。你必须回到你来的路上,捡回所有的鸡毛。”

女孩为难地说:“这怎么可能呢?在这个时候,风已经把它们吹得到处都是了。也许我可以捡回一些,但是我不可能捡回所有的鸡毛。”

“没错,我的孩子。可是你那些脱口而出的愚蠢话语不也是如此吗y它们不也是到处散落吗?你能收得回吗?”

女孩说:“不能,神父。”

“那么,当你想说些别人的闲话时,请闭上你的嘴,不要让这些邪恶的羽毛散落路旁。”

俗话说:“会说话的令人笑,不会说话的令人跳。”人与人相处,会说话是一门艺术。说话不当、不得体,就会伤害到别人。

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假如能在责备的话里带抚慰,批评的话里带赞扬,训诫的话里带推崇,命令的话里含扶掖,让别人听你的话如沐浴春风,抱着诚恳和平易的心境讲话,一定会到处有人缘,而人缘好可以让你笑傲江湖。

还要记住,每一个人都会有他的优点和缺点,不要嘲笑别人的缺点,因为这些优点和缺点都是相对的,谁也不能保证别人的缺点不会帮助到自己。

掌握免遭妒忌的说话方法

低调是一种风度。低调者会在充满鲜花与掌声的贺功会上悄悄隐退,即使自己比任何人付出的汗水都多;低调者不会独享荣耀,他们会将自己的成功归于他人的帮助、上天的眷顾,而不会倾诉一路走来的艰辛。低调者深知:当自己明显比别人强时,你在感情上还是要和大家在一起,这样别人就不会再嫉妒你了,也会认为你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优位。

以下是低调者为了免遭妒忌的一些说话方法:

1.介绍自己的优位时,强调外在因素以冲淡优位。

你被派去单独办事,别人去没办成,而你却一下子办妥了。这时,你若开口闭口“我怎么怎么”,只能显出你比别人高一筹,聪明能干,而招致妒忌。如果你这么说:“我能办妥这件事,是因为我卖力肯干”,就容易让人觉得你处于优位是理所当然的,因而会妒忌你的能干。但你要这么说:“我能办妥这件事,一方面是因为前面的同志去过了,打了基础,另一方面多亏了当地群众的大力帮助”,这就将办妥事的功劳归于“我”以外的外在因素“前面的同志和群众”中去了,从而使人产生“还没忘了我的苦劳,我要是有群众的大力帮助也能办妥”这样的借以**的想法,心理上得到了暂时平衡。“我”在无形中便被淡化了优位。

2.言及自己的优位时,应谦和有礼以淡化优位。

人处于优位自是可喜可贺的事。加上别人一提起一奉承,更是容易陶醉而喜形于色,这会无形中加强别人的妒忌。所以,面对别人的赞许恭贺,应谦和有礼、虚心,这样,不仅显示出自己的君子风度,淡化别人对你的嫉妒,而且能博得对你的敬佩。

“小李毕业一年多就提了业务厂长,真了不起,大有前途呀!祝贺你啊!”在外单位工作的朋友小张十分钦佩地说。“没什么,没什么,老兄你过奖了。主要是我们这儿水土好,领导和同事们抬举我。”小李见同一年大学毕业的小王在办公室里,便压抑着内心的欣喜,谦虚地回答。小王虽然也嫉妒小李的提拔,但见他这么谦虚,也就笑盈盈地主动招呼小李的朋友小张:“来玩了?请坐啊!”

不难想象,小李此时如果说什么“凭我的水平和能力早可以提拔了”之类的话,那么小王不妒忌死了,进而与小李难以相处才怪。

3.不宜在优位者的同事、朋友面前特意夸奖优位者。

显然,谁都希望处于优位而得到他人的夸奖,但事实上总会有悬殊的差别。当同事、朋友各方面条件都差不多,其中有人处于优位,别人若不提及,有时还不觉得。一旦有人提起,其他人听了就不好受。难免会妒火中烧。所以,作为不会对此妒忌的旁人,一定不要在优位者的同事、朋友等多人面前特意夸奖优位者。否则,不仅会引发和加强其对优位者的妒忌,还可能同时妒忌你与优位者的“密切关系”。

某单位宣传部干事小张在较有影响的报刊上发表了几篇理论文章。团委小高在工会宣传干事小王面前羡慕地夸奖道:“小张真不错,最近又有一篇文章在某某刊物上发表了!”小王顿时敛住笑容,酸溜溜地说:“他有那么多闲工夫,发两篇文章有什么了不得了?哼!”小高见状,自知失言,让小王觉得挂不住脸了,只好尴尬地点头笑了笑,走出工会办公室。这里,小高就是犯了大忌:在可能产生嫉妒的敏感区偏偏又增添了引发妒忌的“发酵剂”。 4.突出自身的劣势,故意示弱以淡化优位。

如同“中和反应”一样,一个人身上的劣势往往能淡化其优势,给人以“平平常常”的印象。当你处于优位时,注意突出自己的劣势,就会减轻妒忌者的心理压力,产生一种“哦,他也和我一样无能”的心理平衡感觉,从而淡化乃至免却对你的嫉妒。

比如,你是大学刚毕业的新教师,对最新的教育理论有较深的研究,讲课亦颇受同学欢迎,以至引起一些任教多年却缺乏这方面研究的老教师的强烈妒忌。这时,你若坦诚地公开、突出自己的劣势:教学经验一点都没有、对学校和学生的情况很不熟悉等等,再辅以“希望老教师们多多指教”的谦虚话,无疑会有效淡化自己的优位,衬出对方的优位,减轻弱化老教师对你的妒忌。

5.不要当众说“我们怎么怎么”,而给人以“厚此薄彼”之嫌

在众人面前谈某群体中的某人时,你若说“我们很要好”、“我俩情同手足”、“我和你们单位的某某交情很深”之类的话,对方很容易产生“你厚他薄我”的冷落感。因为这种复数关系称谓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对方会觉得被你称为“我们”中的人员是优位的而滋生妒忌。 6.强调获得优位的“艰苦历程”以淡化妒忌。

通过艰苦努力所取得的成果很少被人妒忌,如果我们处于优位确实是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得到的,那么不妨将此“艰苦历程”诉诸他人,加以强调以引人同情,减少妒忌。

比如,在邻居、同事还未买电脑的时候,你却先买了。为了免受“红眼”,你可以这么说:“我买这台电脑可不容易。你们知道我节衣缩食积攒了多少年吗?整整六年啊!辛苦啊!我们夫妻俩都是低工资,一毛钱一毛钱地攒,连场电影都舍不得看,太难了……”听了这些话,对方就很难产生妒忌之心。相反,或许还会报以钦佩的赞叹和由衷的同情。

7.切忌在同性中谈及敏感的事情。

女性之间的妒忌多半因容貌而起。女人爱妒忌。妒忌可以说是女人的明显特征之一。而女人又往往因为容貌姿色才处于优位。所以,女人对容貌、衣着以及风度气质所带来的爱情生活、夫妻关系等相当敏感,很容易产生妒忌。比如,一个姑娘因有一张漂亮的脸蛋而被不少小伙子包围着,那些容貌平平的没有人追求的姑娘,自然会对她产生妒忌。这时,你作为男性,千万不要在女性之间当面夸赞其中某一姑娘:“某某真漂亮!”“某某的穿着打扮真时髦!”“某某的气质太迷人了!”“某某的男朋友我见过,特帅,特有魅力!”这不仅会引起其他女性的妒忌,而且会对你产生一种莫名的敌意。

男性之间的妒忌大多因名誉、地位、事业所致。男人对社会活动能力、工作业绩、创造手段等最为关注,也最易导致相互妒忌。比如,某人升了职而赢得不少漂亮姑娘的追求。某人因才华出众、能说会道而显身扬名等等,都会受到身边其他男人的妒忌。因此,在男性之间,作为女人的不宜当众评头论足,说什么“某某真能干!”“某某女朋友真标致!”“某某和你一块来的吧?现在已经是厂长了!”尤其作为妻子,更不宜有所比较地奚落自己的丈夫:“你看人家小王,学理科的出身,却发表了那么多的小说,稿费一拿就是几万块!亏你还是学中文的!”如此,就是再敦厚的人也会生出对他人的妒忌之心来,导致家庭、邻里、同事之间关系的僵化和冷漠。

学会淡化别人的妒忌心理,将有利于促进同事、朋友、邻里及多种范畴内的人们彼此减少敌意和隔阂,使人们成为优位者。

说话要把握分寸

曾有人说,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性格。这从人的性格多样性和差异性角度来看,确实是这样的。在待人处世时,要学会对人的性格作具体分析,要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对傲慢无礼的人说话应该简洁有力,最好不要跟这种人多谈,所谓“多说无益”;对沉默寡言的人就要直截了当;对深藏不露的人你只把自己预先准备好的资料拿给他看就可以了;对于瞻前顾后草率决断的人,说话时要把话分成几部分来讲;对行动迟缓的人说话时要有耐心。

你若想受人欢迎,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学会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否则就会破坏你的交际效果。只要你能做到这些,你无疑就会赢得一个好人缘。

说话要分场合、要有分寸,最关键的是要得体。不卑不亢的说话态度,优雅的肢体语言,活泼俏皮的幽默,这些都属于语言的艺术。当然,拥有一分自信更为重要,懂得语言的艺术,恰恰能够帮助你更加自信。能够娴熟地使用这些语言艺术,相信你的职场生涯一定会更成功的!

说话没有分寸感,可能是用字措辞方面缺乏分寸感,用了不恰当的词句,使对方发生误会,而更多酌是说话的表情和声调失去了分寸感。开玩笑时也要注意分寸。一般来讲,在庄严、肃穆的场合不能开玩笑,工作时间不能开玩笑,在公共场合和大庭广众之下,也尽量不要开玩笑。在非常期间,不能拿非常之事开玩笑,在公共传媒上开玩笑更是要慎之又慎。 “非典”期间,从南方出差回来的张某在办公室和同事聊天时,突然说他感染上了“非典”。因为张某平时很爱开玩笑,所以同事们都没把他的话当真。张某见大家不相信,便假装咳嗽,还说要向单位请假治病。由于张某刚从疫区回来,而且还显露出“非典”的症状,大家认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于是,当地有“非典”患者的消息很快传开,在群众中引起了恐慌。有关部门得知后,迅速将张某隔离检查。

此时,张某却反复说自己没有得“非典”,只是开句玩笑。检查结果出来,也表明是一场虚惊。但公安机关仍对张某作出了拘留12天的治安处罚。张某感到不明白,自己只是向同事开了一句玩笑,为什么要受到治安处罚呢?

其实,公安机关对张某的处罚是合法的。据了解,在全国上下齐心战胜“非典”的关键时刻,有极少数人利用各种途径编造虚假信息,散布“非典”虚假病情,增加了人们对“非典”的恐慌。张某虽然只是开了一句玩笑,但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影响了“非典”防治工作的正常进行。

把说话的机会让给他人

低调者很少跟人抢话说,他们总是将说话的机会让给他人,对于不同见解,他们不会指出谁对谁错,即使他们心知肚明,而那些表现欲极强的人则不然。尤其是当他们要使别人同意他自己的观点时,往往滔滔不绝,没完没了。尽量让对方说话吧,他对自己事业和他的问题,了解得比你多。即使你在批评别人的时候,也要向对方提出问题,让对方讲述自己的看法。

如果你不同意他的看法,你也许会很想打断他的讲话。但不要那样,那样做很危险。当他有许多话急着说出来的时候,他是不会理你的。因此你要耐心地听着,抱着一种开放的心胸,要做得诚恳,让他充分地说出他的看法。

尽量让对方讲话,不但有助于处理商务方面的事情,也有助于处理家庭里发生的矛盾。芭贝拉·魏尔生和他女儿洛瑞的关系快速地恶化下去,洛瑞过去是一个很乖、很快乐的小孩,但是到了十几岁却变得很不合作,有的时候,甚至于喜欢争辩不已。魏尔生太太曾经教训过她,恐吓过她,还处罚过她,但是一切都收不到效果。

一天,魏尔生太太放弃了一切努力。洛瑞不听她的话,家事还没有做完就离家去看她的女朋友。

在女儿回来的时候,魏尔生太太本来想对她大吼一番。但是她已经没有发脾气的力气了。魏尔生太太只是看着女儿并且伤心地说:“洛瑞,为什么会这样?”

洛瑞看出妈妈的心情,用平静的语气问魏尔生太太:

“你真的要知道?”

魏尔生太太点点头,于是洛瑞就告诉了妈妈自己的想法。开始还有点吞吞吐吐,后来就毫无保留地说出了一切情形。

魏尔生太太从来没有听过女儿的心里话,她总是告诉女儿该做这该做那。当女儿要把自己的想法、感觉、看法告诉她的时候,她总是打断她的话,而给女儿更多的命令。

魏尔生太太开始认识到,女儿需要的不是一个忙碌的母亲,而是一个密友,让她把成长所带给她的苦闷和混乱发泄出来。过去自己应该听的时候,却只是讲,自己从来都没有听她说话。

从那次以后,魏尔生太太想批评女儿的时候,就总是先让女儿尽量地说,让女儿把她心里的事都告诉自己。她们之间的关系大为改善。不需要更多的批评,女儿再度成为一名很合作的人。

使对方多多说话,试着去了解别人,从他的观点来看待事情,就能创造生活奇迹,使你得到友谊,减少摩擦和困难。

记着,别人也许完全错误,但他并不认为如此。因此,不要责备他。试着去了解他,只有聪明容忍、特别的人才会这么做。

别人之所以那么想,一定存在着某种原因。查出那个隐藏的原因,你就等于拥有解答他的行为、也许是他的个性的钥匙。

试着忠实地使自己置身于他的处境。

如果你对自己说:“如果我处在他的情况下,我会有什么感觉,有什么反应?”“那你就会节省不少时间及苦恼。”戴尔·卡耐基指出:“若对原因发生兴趣,我们就不太会对结果不喜欢。”

吉拉德·黎仁柏在他的《打入别人的心》一书中评论说:“在你表现出你认为别人的观念和感觉与你自己的观念和感觉一样重要的时候,谈话才会有融洽的气氛。在开始谈话的时候,要让对方提出谈话的目的或方向。如果你是听者,你要以你所要听到的是什么来管制你所说的话。如果对方是听者,你接受他的观念将会鼓励他打开心胸来接受你的观念。”

说话姿态要放低

一个人如果仅在外表上竭力伪装得严谨和敏锐,那他一定失败无疑;但是如果他的话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就不同了。

美国有位总统,在庆祝自己连任时开放白宫,与一百多个小朋友亲切“会谈”。

10岁的约翰问总统,小时候哪一门功课最糟糕,是不是也挨老师的批评。总统告诉他:“我的品德课不怎么好,因为我特别爱讲话,常常干扰别人学习。老师当然要经常批评的。”

他的回答,使现场气氛非常活跃。

后来有一位叫玛丽的女孩,她来自芝加哥的一个贫民区。她对总统说,她每天上学都很害怕,因为她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害怕路上遇到坏人。

此时,总统收起笑容,严肃沉重地说:“我知道现在小朋友过的日子不是特别如意,因为有关毒品、枪支和绑架的问题政府处理得不理想——我愿意你好好学习,将来有机会参与到国家的正义事业之中。也只有我们联合起来和坏人作斗争,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这位总统的话紧紧抓住了小朋友的心,使小朋友的心里面认为总统和他们是好朋友。即使场外的大人们看到这样的对话场面,也会感到总统是一个亲切的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位总统展现的不仅是亲和的说话和动作,更是人际关系中“同理心”的特质。他利用这种特质,透露给儿童他的过去和他们一样,也常被老师批评,但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也会成长为有用的人。总统在认同小朋友对社会治安担心时,还鼓励小朋友参与正义事业,那样,正义者的力量会更大。

这样的谈话使小朋友发现,总统是和他们生活在一个国家里,站在一个立场想问题。

在这段谈话中,还体现了另外一个有趣的心理现象。

总统在说话时坦陈自己“小时候品德不好,常挨老师批评”,其目的不仅是拉近距离,便于沟通,同时也塑造了一种在美学上称之为“缺陷美”的形象。

一个接近完美的人如果敢于承认自己人性瑕疵,他的言行将比神圣而不可高攀的人更讨人喜欢。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一个过于高大的完善的人物容易在人的内心产生一种压迫感,有时也会令人有一点点自卑心理。而说话者通过坦诚自己的某个小缺点或过去的某个缺点时,无形中缓解了听话者压迫感的程度。

同时,当大人物与普通人谈话时,主动表示亲和或者采用适当的低姿态会满足普通人的自尊心理需求,当然是非常受欢迎的。

上述故事中的总统对谈话对象心理的研究以及他所采取的低姿态,很值得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学习。

忠告最好不要随便提

语言是一把利器,一不小心就会刺伤他人的自尊。所以,低调者说话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哪怕是给对方提个善意的忠告。

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微笑以待、和善相处是很重要的,但这只是一种前提。要想与某人的关系更进一层,除了一般的关怀和赞美外,还要善于对他的缺点提出善意的批评。对他的不足提出忠告,这样往往能赢得对方的信任,甚至将自己视为他的知己。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忠告的话听起来一般都让人难以接受,甚至会引起反感或抵抗,取得相反的效果。商朝末年,纣王昏庸无道,丞相比干多次进谏,纣王非但不听;还下令将比干剖心处死。在商业行为中,对上司提出忠告很有可能招致他的嫉妒,结果自己被炒,走人了事;对于下属的忠告也往往引起他们的不满情绪。那么,怎么进行忠告呢?

忠告首先应该是对他诚心诚意的关怀。当你对某人提出批评时,如果对方发现你并不是为了关心他才批评他,而是出于你个人的某种意图,他马上会站到与你敌对的立场上。 忠告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了解真实情况,不要捕风捉影。只有了解了事实,你才能清楚地判断是否有必要提出忠告,提出忠告的角度怎么选择,忠告以后会有怎样的效果。如果你是公司的一位职员,你对公司的计划背景缺乏了解就对其提出自己的看法,你不可能获得上司的信赖,相反,他会认为你思考问题不够周到。不了解朋友的意图就对他的行为妄加非议,他会认为你对他没有尽一个朋友的责任。

凭借听到的信息忠告别人,容易引起误解。这时补救的办法是与他沟通,听听他怎么说,等了解清楚事实之后再想办法消除误解。掌握了事实真相和对方的心理,就该拿出勇气来忠告,指出他应该改善的错处。当然要注意你的措辞,得罪了人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现在的年轻人自以为是”,“别理他,反正我们没有损失”,“这样太可笑了……”作为一名领导,诸如此类的措辞永远都是失败的,上司有指导属下的义务,对下属应有深切的爱护之情,以恳切的忠告作为帮助他们进步的动力,能够很快地获得愉快的人际关系,如果害怕得罪人,一味地保持缄默,做个老好人,最终无法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人提出忠告的时候,应该抱着体谅的心情。他诚然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对,但是他可能有难言的苦衷。所以在提出忠告的时候,还要体谅他的难处,不要一味地强求或大加责难。必要的时候要深人他的内心,帮助他彻底地解决“心病’’。

要注意,提出忠告,切忌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出忠告。因为提出忠告的时候必然涉及他的短处,触动他的伤疤,而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被当众揭短时,情面上很容易下不了台,从而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是善意的,他也会认为你是在故意让他当众出洋相。

在当事人感情冲动的时候不适合提出忠告,因为在他冲动的时候,理智起不到半点作用,他也判断不清你的用意。这时提出忠告,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火上浇油。

提出忠告的时候,要注意简洁中肯,按照“一时一事”的原则。若是再加上回溯起对方过去的缺失,再予以责备,当然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不理睬你的好心了。所以要掌握重点,不要随便提及其他的事情是很重要的方法。

在提出忠告的时候要给对方留有余地,不要把他指责得一无是处,否则很容易引起他的逆反心理,

“既然我已经这样了,那就干脆一错到底。”最后反而不如不提忠告。必要的时候可以多列举对方的一些优点,比如,你可以这样说:“你平时工作努力,表现积极,唯一的缺点就是想问题的时候稍微草率了一点,如果你思考问题再慎重些,就很有前途了。”用这种口气跟他说话,他会备受鼓舞,很容易地接受你的忠告。

忠言逆耳,你的一句话可能赢得他的尊敬,也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因而在提出忠告时,要注意策略,慎之又慎。

将表现的机会让给别人

低调是一种礼让,一种豁达,也是一种洒脱,一种隐退。低调者逢人绝不说“我怎么怎么样”,而是将表现的机会让给他人。即使他们学富五车,富甲天下,也不会四处张扬。他们说话总是彬彬有礼委婉含蓄。他们喜欢静静地听人讲其得意事,而人讲其得意事,而极少提到自己。低调者不是对他人的话题没有兴趣,不是待人不诚恳热情,而是将自己的一切看得很淡。

人们最感兴趣的就是谈论自己的事情,对于那些与自己毫无相关的事情,多数人会觉得索然无味。事实上,对你来说是最有趣的事情,常常不仅很难引起别人的共鸣,甚至还会让人觉得可笑。

年轻的母亲会热情地对人说:“我的宝宝会叫‘妈妈’了!”她这时的心情是很激动的,可是,旁人听了会和她一样地高兴吗?谁家的孩子不会叫妈妈呢?你可不要为此而大惊小怪,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孩子不会叫妈妈才是怪事呢。所以,在你看来是充满了喜悦的事,别人不一定会有同感。

竭力忘记你自己,不要老是谈你个人的事情,你的孩子,你的生活,以及你的其他的事情。人人最喜欢谈论的都是自己最熟知的事情,那么,在交际上你就可以明白别人的弱点,而尽量去逗引别人说他自己的事情,这是使对方高兴的最好方法。你以充满了同情和热诚的心去听他叙述,你一定会给对方留下最佳的印象,并且他会热情欢迎你,热情接待你。

在谈论自己的事情时,和人家较真或与人争辩等,都是不明智的表现。但还有一样最不好的,就是在别人面前张扬自己,在一切不利于自己的行为中,再也没有比张扬自己更愚笨了。

例如,你对别人说:“那一次他们的纠纷,如果不是我给他们解决了,不知要弄到怎样,你们要知道,他们对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的,不过当着我面前,就不敢妄动了。”即使这次的纠纷,的确因为你的排解而得到解决,可是如果你只说一句“当时我恰巧在场,就替他们排解了”的话,不是更使人敬佩?这件值得称赞的事情被人发觉之后,人们自然会崇敬你,但如果你自己夸张地叙述出来,所得到的效果恰恰相反,人们会认为你在自吹自擂,大家听了你的自我夸张,反而会轻视你。

一句自我夸张的话,是一粒霉臭的种子,它是由你的口里播种在别人的心里,从而滋长出憎恶的芽。

爱自我夸大的人,是找不到好朋友的,因为他自视甚高,鄙视一切,不大理会别人的意见,只会自己吹牛。他一心只想找那些奉承和听从他的朋友。他常自以为是最有本领的人,如果他做生意,他觉得没有人比得上他;如果他是艺术家,他就觉得自己是一代大师;要是他在政治舞台上活动,他会觉得只有他自己是救世主。面子是别人给的,脸是自己丢的。你自己若是具有真实本领,那些赞美的话应该出自别人的口,自吹自擂,其结果是自己丢脸面。

一个处世低调的人,必定不会随便说及自己,更不会夸张自己,他自己很明白,个人的事业行为在旁人看来是清清楚楚的,没必要自己去说,人们自会清楚。

请你不必自吹自擂,与其自己夸张,不如表示谦逊,也许你以为自己伟大,但别人不一定会同意你的看法。好夸大自己事业的重要性,间接为自己吹擂,纵使你平日备受崇敬,听了这些话别人也觉得不高兴。世间没有一件足以向人夸耀的事情,自己不吹擂时,别人还会来称颂,自己说了,人家反而瞧不起了。

口才是帮助你待人处世的一种方法,口才本身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没有人愿意做一个口才很好,而到处不受欢迎的人。不要为了表现你的口才,而到处逞能,惹人憎恨;口才一定要正确灵活地表现,而不是为了自吹自擂张扬自己。

不要抹杀人家的一切意见,在生活中也要这样做,如果抹杀了人家的一切,别人的好处一点也不承认,这样,谈话就可能不融洽,要再继续谈下去也有困难。无论你的意见和对方的意见距离有多远,冲突得多么厉害,我们也要表现出一种可以商量的胸怀,并且相信,无论怎样艰难,大家都可以得到比较接近的看法,使双方不致造成僵局。

尽管什么都可以谈,但是,在到处都可以航行的谈话题材的海洋里面,也有一些小小的礁石,要留心地避免它。

不要向陌生人夸耀自己的私生活,例如你个人的成就,你的富有,或是老向别人说自己的孩子怎么怎么了不起。低调者应持这样的处世态度:有着宽容豁达的胸怀,并且愿意使大家相处融洽,尽量不出现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