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论尊号的消息传到泾县,正为出兵攻打吴郡会稽郡而准备的孙策得知后,即使自己想要脱离自立,当前还算是在他帐下,万一真的成真,自己不免有污名,赶紧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信劝谏:
「商汤讨伐夏桀时说『有夏多罪』,周武王讨伐商纣也说『殷有重罚』,这两位虽然都有大德行,但是如果当时天子如果不是无道之君,也没有理由可以讨伐进而夺取天下。加上陛下并没有重大过错,因为年幼被左右强臣挟持胁迫,与夏桀、商纣那时的暴政完全不同。再说董卓贪**骄陵,目无纲纪,没有废黜天子、自立为帝,就让天下一致痛恨,甚至还有仿效或是更过分的吗!听说天子明智聪敏,有早成的德行,天下虽然还没有披受恩泽,但是天下都归心于他。袁公您家五代出任三公宰辅等职位,深受荣宠全天下所不及,应该谨守臣子本分,报效王室,就是周公姬旦、召公的美业,天下人的期望。现在人多被图纬之类的预言所迷惑,牵强附会、望文生义,只为求取主人的一时欢心,却完全不顾及成败,称帝这种事情,从古到今,都是谨慎在三的,不可不深思熟虑!忠言总是逆耳,异议招致怨恨,但是对您有所帮助的,在下不敢推辞!」袁术一开始以为拥兵淮南后,孙策一定会坚定的支持自己,没想到信上竟是这样的反应,大失所望之下就病倒了。
自从起兵以来最令曹操头疼的就是粮秣问题,黄巾之乱后各地的农耕人口急速减少,还有逃亡不在户也不在少数,虽然兖州在自己经营之下慢慢恢复元气,粮食问题一日不解决,不管是与吕布、袁术的作战,都会处于被动。这天在吕布企图袭取兖州中有卓越表现的东阿令枣祗与护军韩浩,同时来禀报许县附近因为战乱,有许多无主之田与荒田,之前收降青州军缴获大量的农耕器具,建议利用这些农具,让青州黄巾中老弱不足以参军的,召募附近流民与贫民,在许县一带开垦土地,实行屯田藉以解决粮食问题。
听完两人的建言的曹操,考虑到东阿在枣祗主政之下,劝课农桑、积谷屯粮,农政发展大大减轻自己的压力,对于他的农政眼光有足够信心,决定采纳建议,任命枣祗为屯田都尉,全权负责屯田事宜。首先将荒芜的无主农田收归国家所有,把招募到的大批流民按军队的编制编成组,由国家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由他们负责开垦耕种,获得的收成由国家和屯田的农民按比例分成。
曹操更发布《置屯田令》:「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世之良式也。」意思是安定国家的办法,就是要使军力强盛,粮食充足。 秦国的执政者因为把发展农业放在首要地位,终于统一了全国;汉武帝因为实行屯田,给养有了保证,平定西域。这是过去的好经验啊!
七月,献帝终于抵达日夜盼望的东都雒阳,虽然先前遭受董卓火烧,还好宫室在董承的监造与刘表的支持下,总算初步恢复,不仅是献帝本人,陪同从雒阳出逃与长安东返的近臣、宫人虽然所剩不多,也都涕泗交错,伏皇后更是激动的紧握献帝的手。当天夜晚献帝以十常侍赵忠的旧宅为临时皇宫。护卫献帝东行的诸人讨论,雒阳不宜全部军队屯守,决定由杨奉和张杨出屯护卫雒阳,韩暹和董承留在城中守卫皇宫。
看似平和的日子没几天又有争议,起因是献帝入住刚刚完成的宫殿。张杨因为自己护卫有功,除了让董承修建,更派人请刘表出资,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杨安殿』,这下引起众人的眼红。没有几天,感觉众人到对自己的敌意,张杨对杨奉等人说:「天子应该是和天下人一起的,现在天子有各位公卿大臣的辅佐,我可以在外捍卫大汉朝,怎么可以留在雒阳呢?」话说的很漂亮,追根究柢也只是怕诸人谋害自己,当下率兵回到野王,献帝为了感谢,在他离开前封为大司马、假节钺。
总算准备妥当的孙策,阵营内对于先攻吴郡还是会稽,产生意见分歧,不得已开军议来统整意见。众将推举孙策的舅舅吴景发言:「严白虎拥众数万,屯兵在诸山头,比起王朗更为难缠,必须先除掉以绝后患!」孙策听完代表诸将的吴景意见后表示:「严白虎不过是盗匪集合而已,没有远大的志向容易对付!」当下决定引兵渡江直取会稽而去。
会稽太守王朗原先在陶谦底下任职,得到朝廷任命任职会稽至今才数年时间。到职后心知非当地人的自己,为了笼络民心,启用出身会稽余姚、兼通医理与占卜的奇人虞翻为功曹。到任后见到当地人民祭祀秦始皇,与夏禹同庙,认为秦始皇是无德之君,不配获得人民祭祀,下令取缔祭祀行为。在任四年终于获得当地人民爱戴。
孙策即将率兵渡江攻打会稽之前,恰巧虞翻父亲虞歆病殁,服丧中还是前往太守府,分析两边的兵力相差悬殊:「孙策善于用兵,近来屡屡得胜,应该避免在锋头与他交战,坚守城池削弱他的锐气。」言下之意就是以守代攻、拖垮孙策,考虑双方军力差距,是非常有效的计谋,不过王朗没有听进这番苦心建议。虽然是文人,也不是书呆子,知道不能让孙策顺利渡江,派周昕率兵在会稽北面渡江口的固陵驻守,企图造成渡江困难。这个布阵果然奏效,发动数次渡江作战的孙策,全部以失败告终,顺利阻止气势如虹的孙军前进。
叔父孙静建议:「王朗据险守城不容易攻下,此地向南数十里为查渎,虽有驻军高迁屯,推测兵力并不多,应该从那里下手攻击他的后方,这就是兵法说的: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孙静不愧是孙家人,熟读孙子兵法,这句话是出自《孙子兵法·虚实篇》:善于用兵者「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了解叔父的意图的孙策,也不能大摇大摆的南向派兵攻击,于是作了一些布置。
当天夜里,孙策命人在营账四周多点火把,让王朗军以为要发动夜袭,暗地派一支小部队,偷偷渡江绕过固陵,出发前特别吩咐渡江之后要全速前往查渎,务必要在有所警觉之前攻下高迁屯。第二天会稽城收到急报,高迁屯受到袭击,恐怕支撑不了太久。王朗深怕自己被南北夹攻,一心急忘了虞翻交代,派周昕出固陵迎战在江北好整以暇的孙策军,跟孙家有颇深的仇怨,正好趁此机会清算前帐。
按理说孙策与周昕素不相识、孙家也从未到会稽,怎么会有仇怨?就要说到孙策父亲孙坚。周昕有两个弟弟,分别是周昂、周喁,都是袁绍部下,孙坚攻打董卓时,袁绍派周昂去夺取孙坚的根据地阳人,孙坚的上司袁术于是联合公孙瓒,派孙坚与公孙瓒从弟公孙越一同攻打周昂,周昂成功守城,流矢射死公孙越,使袁绍与公孙瓒结下仇怨。
孙坚击退董卓后本该升为豫州刺史,周昂被袁绍派往接替,派他的弟弟周喁协同与孙坚开战,战败后周昂不知所踪,周喁退回南方依附大哥丹阳太守周昕。袁术虽然在淮南一带有很大的势力,厌恶**虐行为的周昕坚决不与来往;袁术派孙策的舅舅吴景攻打丹阳,没有办法突破他的防守,吴景宣布百姓有敢于跟随他的一律是死罪不赦。听闻后说:「就算是我的不是,百姓们又有什么罪?」不仅遣散自己的兵马,更离开丹阳返回会稽,途中发生憾事,周昕弟周喁在逃回会稽老家的途中,被当时吴郡都尉许贡杀害,周昕可说与孙家有血海深仇也不为过。
即使有报仇的心情激励,双方实力差距还是存在,交兵不久周昕遭孙策斩于马下,周氏一门算是彻底被孙家灭门。在会稽得到固陵战败消息的王朗,决定出逃交州,功曹虞翻为报知遇之恩随之前往,王朗军从海路逃往侯官县,不料遭到县长拒绝入城,还好虞翻出面劝说才得以放入城。这时候对虞翻表示:「你在会稽还有老母尚待奉养,就送到这里就好了。」虞翻就此告别,王朗本人继续往东治逃亡。
去年因为袁绍不肯援助,导致张超与张氏一门死在雍丘,心生怨怼的臧洪在东武阳起兵反抗。袁绍虽然派兵围城,却是久攻不下,只好派出手下文人陈琳去劝说投降。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人,与现在被迫跟从吕布的陈珪、陈登父子是同乡。灵帝末年担任大将军何进的主簿一职,中平六年因何太后拒绝交出宦官,何进想要招诸侯入宫兵谏。陈琳认为根本就是「掩目捕雀」,讽刺何进自己骗自己,认为尽快率兵杀进宫中,引外兵入宫只会招来大乱。果然何进先被宦官杀害,召来的董卓的确令天下大乱,的确见识不凡。
就算派笔杆子一流陈琳写信劝降,还是被臧洪拒绝。东武阳粮尽之日到来,见自己难逃厄运,臧洪劝说手下将士各自逃亡,部下七八千人表示宁死不降,足见平日多么得人心。开始断粮时,还能挖鼠洞抓老鼠来烹煮解燃眉之急。老鼠也被吃完后,主薄所掌管的米剩三斗,想要每次取一点煮给臧洪,都遭到拒绝,命令主簿将粥熬稀,更将妻子、爱妾杀害,烹煮分给将士。直至城陷之时,部下数千人被活活饿死,竟然没有一人叛逃,堪称一城忠烈。
城陷后,臧洪遭到活捉,知道守城情况的袁绍还是很重视他的才能,继续劝说希望能放弃敌对的态度,重新回到冀州旗下,自己愿意既往不咎。不过臧洪仍然坚决不肯投降,不得已袁绍只好顺其所愿。臧洪有个部下叫陈容,城破之前被派了出去。听闻他遭到杀害,急忙从城外赶回,不顾自己生死去质询,袁绍感到惭愧之余想要饶他性命,陈容坚持要跟臧洪同日而死,袁绍再次听从意愿,在座之人无不惋惜。
朝廷回到雒阳后一个月,八月朝廷封赏诸将,韩暹为大将军、司隶校尉,假节钺;杨奉为车骑将军,假节钺;董承为卫将军,连同先前回到野王的张杨为拜为大司马、假节钺,看似大家欢喜的封赏,仍有隐患。韩暹自从登上大将军,自以居功自傲、为所欲为、扰乱朝政,董承对他极为痛恨,担心韩暹会成为李傕、郭汜第二,更怕自己会成为樊稠,毕竟自己的兵力相较之下处于弱势,突然想到之前被自己挡在雒阳外的曹操使者曹洪,又想到杨奉之前大肆要与兖州合作,秘密写信给兖州牧曹操,要他赶紧率兵来雒阳勤王。
梁县城内,率部离开雒阳驻军于此的杨奉,帐下一人私下建议:「现在大将军兼司隶校尉韩暹和卫将军董承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差,我们不应该参与两方的斗争,将军之前要引兖州曹操为援,现在兖州兵精粮足,且在近临,何不派人前往表示依靠诚意?」杨奉决定听从建议,兖州东面就暂时得到安定。
自从前往雒阳的曹洪被董承挡回来之后,苦思怎么实现荀彧迎奉天子计划的曹操,听到门外送来自雒阳的密函,当下想了一下那里没有自己的熟人,不过还是赶紧打开,看完后笑逐颜开,拍腿大笑:「就是在等这个机会啊!」赶紧派人传令曹仁等人整顿兵卒、粮秣,十日后进京勤王。
曹操一到雒阳,立刻上殿奏明献帝,尽数韩暹、张杨等人的过错、罪名。知道曹操进京揭发自己,心想手下的白波军绝对打不过青州军,还是赶紧一走了之,于是韩暹舍弃部下自己投奔早先一步屯兵在雒阳、许县东南面沛国梁县的杨奉,献帝以韩暹、张杨有护卫车驾、东返雒阳有功,不予治罪。
十八日,献帝下诏封曹操为司隶校尉、主管尚书事务。随后曹操公布尚书冯硕三人所犯的过错罪责,决议处以死刑;以护驾有功,封卫将军董承等十三人为列侯,算是酬谢董承密函之助;最后追封因为阻止李傕、力战被李傕杀死的董承部下、射声校尉沮俊为弘农太守,哀怜他为国牺牲,这一连串可说是杀有过、赏有功、怜其忠。
感激议郎董昭在河内、雒阳,为自己做的许多事情,视他视为朝中心腹的曹操,找来商谈让他并坐一起以示信任:「如今我已经到雒阳,你认为接下来该采取什么策略为好?」面对曹操自然知无不言:「将军您兴起义兵、讨伐暴乱、晋见天子、扶持王室,这些都是春秋五霸的事业。现在雒阳的诸位将领,各有心思,不一定会服从将军您的意思行事。留在雒阳控制朝廷,不仅远离您的根据地许县,雒阳也有许多不利您的可能,唯有把朝廷迁到许县才是上策。天子刚刚从长安历经艰险回到雒阳,还没有安顿,不论远近都希望获得安定,如果贸然迁都,恐怕会影响民心。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想要创造不世之功,就要有过人的胆识,才能建立功业,愿将军做出正确的抉择。」
曹操大悦:「我本来打算就是这样,杨奉屯兵在许县东南的梁县,韩暹也去投奔,这样不会阻挠我吗?」董昭说:「杨奉势单力孤,缺少外援,才与将军结交,将军任镇东将军、封费亭侯的事情,都是他出力的,这时应该派使者带重礼去答谢让他安心。告知他雒阳无粮,想迁朝廷于鲁阳,地近许县便于运粮,免去粮食匮乏的压力。杨奉这个人有勇无谋必然相信,将军在使者来往之间,赶紧定下大计,将天子迎奉到许县,他怎么来得及阻挡?」听完曹操抚掌大笑:「妙计啊!」赶紧派遣使者前往梁县去见杨奉。
王朗为什么要选择南逃交州,除了南逃是唯一、也是最好选择外,交州距离会稽路途遥远,心想孙策应该不会长途奔袭,交州也多有势力盘据,如果他提兵入侵,难保不会遭来反击。交州此时没有刺史,原刺史朱符到任后横征暴敛,造成民怨不小,去年亲兄弟朱皓上任豫章太守,遭到被笮融所杀,为了报杀弟之仇提兵北上,出兵不久就被怀恨已久的部下暗杀。王朗南逃时交州主要势力是交趾太守士燮。他是当地交州广信人,祖上是鲁国汶阳人,为了逃避王莽之乱避难到交州,落地交州成为当地大族,父亲士赐曾任日南太守,可说是在交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一族。
士燮不仅掌握交趾,势力更广及岭南,兄弟多任太守,如士壹兼任合浦太守,二弟士?是徐闻县县令兼任九真太守,士?的弟弟士武兼任南海太守,可说士家为交州一方之霸,即使如此也没有掌握交州全境。率军来到东治的王朗,想说休整一下再前往交州,谁想孙策尾随杀到,不得已双方在东治开战,匆促之下王朗军又吃败仗,无奈之下只好投降,王朗势力彻底遭到消灭。
带着王朗回兵的孙策,自称会稽太守。很赏识先一步回到会稽的虞翻,认为对旧主有恩必报,亲自前往他家里拜访,以朋友之礼相待,并恢复会稽功曹职位。孙策喜好外出打猎,为了感念知遇之恩,他提出建议:「您喜好轻装出行,随行人员常常跟不及警戒,兵卒也感到辛苦,身为长官,不够稳重就很难树立威仪。即使传说的白龙,如果化为鱼就算是普通渔夫都能射杀。被汉高祖刘邦射死的白蛇,就是因为放纵,请您多加留意。」虽然认可这个建议,不过还是无法改变他的习惯。
孙策敬重王朗并不想加以杀害,更想纳为己用,屡次遭到拒绝,只好派出张昭前去说服。为什么派张昭不派别人?在徐州,王朗就与赵昱、张昭是好友,当时朝廷名士、后来泰山太守应劭曾经发表应该避讳前任皇帝,张昭不仅与王朗讨论,还专门发表《宜为旧君讳论》抵制此事:
「客有见大国之议士君子之论,云起元建武已来,旧君名讳五十六人,以为后生不得协也。取乎经论,譬诸行事,义高辞丽,甚可嘉羡。愚意褊浅,窃有疑焉。
盖乾坤剖分,万物定形,肇有父子君臣之经。故圣人顺天之性,制礼尚敬,在三之义,君实食之,在丧之哀,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恩莫大焉,诚臣子所尊仰,万夫所天恃,焉得而同之哉。
然亲亲有衰,尊尊有杀,故《礼》服上不尽高祖,下不尽玄孙。又《传》记四世而缌麻,服之穷也;五世袒免,降杀同姓也;六世而亲属竭矣。又《曲礼》有不逮事之义则不讳,不讳者,盖名之谓,属绝之奸,不拘于协,况乃古君五十六哉!
邾子会盟,季友来归,不称其名,咸书字者,是时鲁人嘉之也。何解臣子为君父讳乎?
周穆王讳满,至定王时有王孙满者,其为大夫,是臣协君也。又厉王讳胡,及庄王之子名胡,其比众多。
夫类事建议,经有明据,传有征案,然后进攻退守,万无奔北,垂示百世,永无咎失。
今应劭虽上尊旧君之名,而下无所断齐,犹归之疑云,《曲礼》之篇,疑事无质,观省上下,阙义自证,文辞可为,倡而不法,将来何观?言声一放,犹拾沈也。过辞在前,悔其何追!」
由此可见两人友情深厚。张昭也知道这好友才智过人而丰丽博敞,只是性格严谨慷慨,多立威仪,恭俭节约,威胁利诱都没办法影响,单纯以友情打动,恐怕也是只有五成把握吧!果然不出所料,王朗虽然见了老友,对于孙策的招募,还是维持不出仕的态度,张昭只好回去复命,让王朗维持隐居的身分。
曹操按照董昭的计谋,二十七日迎奉献帝车驾出辕门,一路东向过鲁阳抵达许县,过鲁阳时车队继续前进的消息,传到梁县的杨奉耳中,因为徐晃建言建立的好关系,在韩暹的挑拨下改变原先归附的主意,与韩暹出兵去劫驾,无奈时机已失只好作罢。到达许县的献帝,改此地为许都,定都于此。隔日献帝到曹操军营,任命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让他建立皇室的宗庙与祭天地的祠庙。定都许之后,曹操以献帝为名召集百官举行大宴,席间见太尉杨彪神情不悦,怕他会对自己不利,赶紧匆匆离开宴会。九月中借口杨彪有病,以献帝名义赏还回家休养,罢免太尉之职,让荀彧任侍中,兼任尚书令。
从荀彧担任尚书令这个职务,可窥知曹操对于他的信任有多大。尚书原本源于秦朝官职,是少府属官,负责管理少府档案和文书,汉朝初年沿袭秦朝,职权并不大。直到汉武帝以内廷划分外廷职权,以少府宦官掌尚书,称为中书谒者,实际职责是把皇帝的命令传达给丞相。从元帝、成帝以后,开始进入国家政治中枢机构。
光武帝为防止大臣专权,避免重演王莽篡朝纲之事,亲自审视官吏职责权限,把政务中枢权限从三公府转移到皇宫,由尚书协助处理,人称「事归台阁,政由上出」。自此三公只有职责没有权限,尚书成为总理中枢的职务。 日后九卿职掌也渐渐转移到尚书,明帝以后开始录尚书事之制度,即使是三公如果没有录尚书事的职务,也无法参与国政。尚书权力日益庞大,单一职务已经无法负荷,以尚书令为首权力扩增,碍于属于内廷职务,依照编制仍属少府序列,品级不高。朝廷重臣秉其它职权者,可以「录尚书事」为名掌实权。可说掌握尚书令职位,就掌握朝廷最高政治权力,假使荀彧有任何异心,甚至可以让曹操累积至今的政治资本毁于一旦,曹操打算让荀彧担任此职,自己就可以专心对付外敌。
十月曹操腾出手来,攻打在迎奉献帝时有意偷袭的杨奉,就算没有这个意图,光是将豫州视为自己地盘,就容不得杨奉的存在。一举出兵攻打杨奉与投靠他的杨暹,不敌的两人南逃到扬州寿春投靠袁术,此战杨奉属下的骑都尉徐晃遭到俘虏,心想杨奉如此反复,继续待在他手下也不会有发展,索性心思一转,迎献帝取得大义名分的曹操,比起他更适合自己,表示自己愿意投入账下,欣赏英勇与武将少有智慧的曹操,欣喜又一名勇将加入。反观冀州有人要为自己的失策后悔与补救。
除了儿子问题,袁绍最不痛快的就是曹操把献帝弄到许都,借天子以自重的曹操略取了河南大片土地,甚至关中的割据势力也纷纷前去归附,势力发展很迅猛。本来曹操是自己推荐的东郡太守,被自己视为属下、附庸。吕布侵占兖州时,进一步与自己联合,彼此之间的关系还比较和谐。如今迎献帝后许都成了理所当然的政治中心,曹操更成为皇帝代言人,随心所欲号令四方,感到始料未及、后悔不迭也为时已晚。
心中不仅后悔没听沮授的话,更埋怨郭图、淳于琼等人,不过决策是自己下的,苦果当然得自己吞下,但是要他甘心这么闷不作声,让曹操把好处都拿光是绝对办不到的。就厚着脸皮写信商量,让献帝搬到兖州鄄城,名义上是让自己也能尽迎奉朝廷的心意,事实上是能够就近控制,甚至可以一举挥兵抢回献帝。
袁绍那点单纯的心思,曹操怎么可能不知道,当然一口拒绝,更用献帝的名义下诏书:「你地广兵多,专门树立私党;不见你出师勤王,只见你发兵与他人互相攻伐。」袁绍也知道是曹操在后指使,面对诏书指责,不管如何也得赶紧上书辩解。
去年年底,和李傕、郭汜等人打的董承落荒而逃的骠骑将军张济,受困于关中持续遭受劫掠,已经征收不到什么粮秣,不得已和李傕分道扬镳,率领部队到荆州南阳来抢食。南阳以前是袁术的地盘,袁术不会治理只懂劫掠,一片大好南阳被他糟蹋,在他离开之后,由于荆州牧刘表的治理逐渐恢复生机。见到敌对势力的张济没打招呼就来抢粮,不是什么老好人的刘表,当然不会任由劫掠,立即派军去南阳郡的穰城,等张济上门来个迎头痛击。
知道穰城乃是兵精粮足之地,也知道自己部队面临缺粮问题的张济,就算不攻打也会被逼的面临粮尽最后分崩离析的下场,唯今之计只有取下穰城,才能解除眼下的危机。不得已硬着头皮下令进攻。一阵猛攻之下,张济本人在督阵时不慎遭到流箭射中,当场倒地。剩余部队赶紧解除攻击后撤,不久张济死亡,部队决定由跟着张济南征北战的侄子张绣继续带领。
襄阳城中众人得知张济战死,纷纷来向刘表道贺北面威胁解除,他竟表示:张济因穷途末路而来,我作为主人却如此无礼,这并非我的本意,只受吊唁而不受祝贺。难道刘表和张济之间有交情?当然不是。刘表当然知道张济死亡对自己是好事,北面的曹操逐渐壮大,渐渐对荆州有所威胁,荆州内部没有能够独当一面抵御曹操的人才,原本打算引张济作为外援,如今他死亡后想要拉拢继续统领的张绣为己所用,就不能表现出欣喜的态度。
之前六月时,李傕、郭汜罢兵之际,对于西凉诸将有救命之计的贾诩,交还李傕赐的宣义将军印绶后,来到华阴打算投靠与自己同乡、也是自己年轻时冒充外孙的段颎同族段煨。贾诩向来知名,为段煨军所敬服,段煨心里怕他夺取兵权,在表面还是十分礼遇。贾诩看出后心不自安,开始找寻其他出路。这一日得知张济死在荆州穰城,遗留部队由侄子张绣继续带领,张济生前与自己也有过交情、与张绣也有数面之缘,决定写信去建立关系。
率领张济余部撤退到穰城外的张绣,心焦之后该怎么办,周围将领都是粗勇武夫,没有能够商讨的对象,这时接到从华阴来信,好奇的张绣拆信一看,原来是在长安见面过的贾诩,想起是个智谋深沈的长辈,赶紧回信顺便暗示自己亟需能够商讨的对象。
怕自己的地位不保的段煨,密谋杀害遭到识破。贾诩心知肚明如果继续待在华阴会有危险,收到张绣的来信,心中开始动摇。张绣又怕自己的心意不够明显,又派人来迎接,终于让他下定决心离开。临行时有人问:「段煨待你这么好,你为何还要离去?」回答说:「段煨生性多疑,对我有所猜忌,对我虽然不薄,却不能长久依靠,待久了一定会被他所害,但是我离开他一定很高兴,同时指望我连结外援,一定会善待我的家人。相反张绣缺乏谋士,非常需要我的助力,这样我和我的家人都能够得到保全。」等到达南阳时,大喜的张绣对他『执子孙礼』。段煨知道贾诩离去,一如预言善待他的家人。
赶跑田楷的袁谭,把目标放在窝居北海一隅的北海相孔融。自从遭到黄巾军袭击,一直待在朱虚县,除了曹操二次攻打徐州应陶谦之邀,前往郯城帮忙之外,几乎一无作为,好高谈阔论、却无实际才能的缺点铺露无遗,有名望的清流名士如左承祖、刘义逊等人,只是作为宾客陪衬而已。
面对北海周围是曹操、袁绍、公孙瓒、与新入主徐州的吕布等势力,左承祖建议应该选一势力作为依靠,这个建议确实能够解除北海的困境,可惜孔融的硬脾气又发作:「这些人都是乱臣贼子,怎么可以与他们同流合污!」命令将左承祖杀死,这个举动传到刘义逊家里,让他赶紧连夜从朱虚逃走。
赶跑田楷后兴兵北海的袁谭,马上就让孔融尝到没有外援的痛苦,从春天抵抗到夏天,孔融的兵卒只剩数百人,不论日夜都是乱矢齐发,终于朱虚城破,孔融逃到东山,一家老小都被袁谭俘虏,这时候想起左承祖的建议也来不及。跟孔融算是老朋友的曹操,知道他的处境之后,以现在自己掌控着朝廷的立场,派人到东山以朝廷的名义征召到许都担任将作大匠,对老友孔融可说是厚待。
曹操迎奉献帝到许都之后,第一件事情竟然是伸手到刚刚被吕布安排到小沛的刘备阵营,向献帝上表《糜竺领羸郡》,打算藉由朝廷来分化刘备阵营,并上表糜竺为后将军:「泰山郡界旷远,旧多轻悍,权时之宜,可分五县为嬴郡,拣选清廉,以为守将。偏将军糜竺,素履中贞,文武昭烈,请以竺领嬴郡太守,抚慰吏民。」
意思是「泰山郡地界广大,民风多剽悍,权宜之计,可分五县为嬴郡,选任清廉者为守将。偏将军麋竺,忠贞之士,文武昭烈,请封糜竺领嬴郡太守,抚慰吏民。」泰山郡可是属于兖州,属于曹操的地盘,这个举动是明着挖人家墙角,糜芳同样也有受封彭城相,这步棋就是要把刘备在徐州最大的政治、经济支柱给拔掉。糜氏兄弟一同拒绝,让想要空手套徐州的计策空欢喜一场。
曹操用朝廷名义责问,袁绍上表辩白后,就以朝廷名义封他为太尉,改封邺侯。让袁绍当太尉当然是有深思熟虑的,他一直想当三公的心思,早在年少与同为西园八校尉时再清楚不过,时常面露傲色,对周围炫耀袁家四世三公的背景,作为号招群众的资本,心想给这顶三公太尉帽子应该能够稳住。
面对曹操被献帝封为大将军,太尉虽然位居三公,地位还在大将军之下,等于是要向曹操低头,这叫高傲的袁绍怎么能够忍受,深感屈辱之下,上表不受封拜。更公开愤愤地说:「曹操几次差点死掉,都是我救了他,如今天他竟然想以天子的名义对我发号施令!」袁绍不满职位在曹操之下,在谋士建议之下,故意将职位让给天下名士、在朝廷担任尚书令的陈纪。
没预料到袁绍会有这样激烈的反应,加上东有徐州吕布、西有南阳张绣、南有淮南袁术等势力,虎视眈眈自己的兖、豫,让认清事实与自认实力远不如的曹操,了解现在绝对不能惹怒他,对于霸道行为只能暂时采取克制忍耐的策略。
迎奉献帝到许都的曹操,心中却有一事,不久前跟随自己的谋士戏志才因病身亡,感到悲伤又苦恼,环顾阵营内,荀彧、程昱各有其职、事务繁多,如果陈宫没有叛变倒是个好人选,现在该找谁取代呢?安定兖州、赶走吕布获得喘息,朝廷又在自己掌握之中,终于有空能够思考这个问题,自己在想是没有用的,派人请来荀彧:「戏志才是你推荐的,他死后没有可以和我参商计策的。汝南、颍川多能人异士,文若一你看谁可以担当这个位置?」荀彧想了想,举荐自己的好朋友郭嘉。
两人是在冀州相遇成为知己。当时荀彧是率家族避难,郭嘉则是年少轻狂,想去看看名满天下的袁绍是不是值得自己效力的主公,两人的结论都是不足以成大事,先后离开冀州,友谊并没有改变。郭嘉离开后赋闲六年,这天颍川阳翟,郭嘉在家中读书时,突然门外吵杂,出门一看,一名轻装骑士下马问:「请问是郭先生吗?」郭嘉点了点头,骑士将两封信交给他之后就离开了。
看完信郭嘉才知道,一封是好朋友荀彧举荐自己到曹操帐下共同效力,一封是曹操亲自写的招募信,可说是给足面子,赋闲这么久,郭嘉也觉得该出去走走,略为整理行李后,三日后告别家人前往曹操新的根据地。到了许都,依然是一副不修边幅、放浪形骸的样子,前往曹操营账求见。曹操一见他就感觉样子神色与戏志才有几分神似,邀他入座聊天,想知道这个年轻人有什么本事,可以让荀彧推荐。两人以国家大事相问答,当下让曹操大喜过望:「能够助我成就大业的,就是郭嘉你阿!」他离开营账后,向着天空兴奋大喊:「这才是能够让我尽展才能的主公阿!」经过思考过后,隔日曹操就命郭嘉为军师祭酒,正式成为帐下谋士。
将朝廷定都许的好处不仅于此,得到以书法闻名于世、跟随献帝东迁的朝臣钟繇加入自己阵营,以护送有功表奏为御史中丞,随后迁侍中、尚书仆射,封为东武亭侯。很早以前曹操就耳闻豫州颍川的名士荀攸的大名,想趁现在的短暂无兵马之际邀入阵营,请来有亲戚关系的荀彧一问,知道现在隐居在荆州,赶紧写信邀请。自从董卓之乱就隐居在荆州,少不了被荆州刺史招募,深知刘表并不是做大事的人,屡次婉拒隐居迄今。
收到曹操的招募信后,荀攸其实平日有关注这位从袁绍旗下逐渐独立自主,成为兖、豫两州之主,近来又迎奉朝廷到自己根据地许都。眼下势力还不能跟袁绍相提并论,前景却是不可限量,终于决心接受招聘,收拾行囊离开荆州前往。初到许都后,两人交谈就让初见的曹操大为欣喜,对荀彧、钟繇两人说:「公达不是平常的人,我能够和他一同商议大事,怎么还会忧虑得不到天下呢?」为了表示自己的纳贤诚意,让荀攸担任汝南太守,入为尚书,兼任军师。
几日后,族弟也是得力将领曹洪来求情。原来是他的宾客在许县境内界多次犯法,这时被县令满宠抓了起来。即使写信去求情还是不肯放人,不得已只好来找曹操,希望让堂兄施加压力放人,知道曹洪必定会去求情,最后一定会把犯法者放掉的满宠,抢先在下令之前将犯案人处决。曹洪得知当然对他极为不满,不过曹操为此大为赞赏:「执法者难道不是这样做吗!」。
曹洪既是曹操族弟、又是得力将领,这样不给面子是有私怨吗?满宠字伯宁,山阳昌邑人,以廉洁著称。十八岁时任郡督邮。当时郡里的李朔等人各私自拥兵侵扰平民百姓。太守派他去治理,李朔等赶紧请罪不再侵扰平民,之后转任高平令。县里有一郡督邮名为张苞,贪秽受贿扰乱吏政。满宠率部把他捉拿到案后,责数他的罪行,当天在监牢拷打至死,随即弃官回家。可见他的个性;担任大将军的曹操,除了提拔他为西曹掾,也兼任许县县令。
来到许都的孔融,虽然当官当的可以说是一塌糊涂,不过以当时天下文人来说,已经是取代小时候有一面之缘、小时候让梨故事中李膺的文坛领袖位置,不论名气大小的文人都想来拜访,常常车马不息、人流不断。这些人中,最欣赏的却是一名小自己二十岁的狂生祢衡。
祢衡,字正平,是刘备曾经担任平原相的平原郡般县人,颇有才气却性情狷狭、不能容物。兴平年间天下大乱,荆州在刘表治理之下,相对中原地区战乱,俨然是一方乐土,就决定南下荆州避兵祸。曹操迁许都的时候,祢衡也北游到许。许都因为成为帝都要开始大肆建设,吸引了天下名士显贵来此聚集。祢衡写了一封自我介绍的信件带在身上,令人好奇的是,信上字迹都磨的看不清,也没有看到有投奔任何人的举动。
就有人问他:「既然来许,为何不结交陈群、司马朗这些名士呢?」他竟说:「怎么让我去结交这些只适合从事杀猪卖酒的!」于是又问:「觉得曹公,荀彧,赵融怎样?」虽然心中仇视、看不起曹操,在怎么样许都可是他的地盘,万一说出来的话被手下听到,只怕有性命之忧,不敢开口。对于仪表堂堂的荀彧,大腹便便的赵融,可就嘴上不留情:「荀彧可借他的脸给人吊丧(吊丧一般派有姿貌的人去,讽刺荀彧虚有其表),赵融可让他管理厨房膳食(讽刺赵融爱吃肉)。」说完觉得不过瘾,继续说:「荀彧只是比一般人好,跟真正有才学的人相比根本没什么。」
这种自视甚高、完全不将他人看在眼里的态度,惹得许都文人阶级甚为反感、厌恶。就是这样的脾气,让同样心高气傲的孔融、九月时因病罢官的原太尉杨彪之子杨修二人,与他脾气甚是相合。曾经公开说二人:「除大儿孔融,小儿杨修外,别无人物。」孔融也欣赏小自己二十岁祢衡的才华,结为忘年之交,互相称对方为「仲尼不死」、「颜渊复生」。
刘表派人送信到在南阳扎营的故张济军队中时,贾诩已经接受张绣的招聘来到南阳,张绣把刘表书信给他看,是否有什么好意见。书信中一则表示哀悼张济的死,二来希望能够跟张绣结盟互相帮助,明白提示宛城可作为他的根据地,意思就是让张绣作为荆州北方屏障,抵御曹操万一从豫州南下的压力。
宛城除了邻近曹操的根据地许都外,更是绿林军为主体的光武帝刘秀,在昆阳之战中以少胜多,奠定中兴汉朝基础的关键之地。贾诩表示这个提案可以接受,况且目前缺粮正当需要补给,留在宛城也可以慢慢培养势力。张济故部闻讯大喜尽皆服从。刘表安排张绣屯兵宛城,成为荆州北方的藩属势力,替他抵御外敌。
刘表这边稳定了北方,扬州的袁术不满吕布引刘备为外援,更让他屯兵在小沛,深觉吕布过河拆桥,忘了自己帮助的恩惠,丝毫不觉得自己中断答应二十万斛粮食有任何不妥。为了怕吕布攻打自己,派人到下邳替自己儿子求婚,获得应允。这边稳住吕布后,派大将纪灵带领步骑共三万多人马前往攻打小沛,得到消息的刘备赶紧向吕布求援。
吕布手下将领表示:「将军您一直想除掉刘备,正好趁机借袁术的手除掉。」吕布却说:「现在情况并非如此,袁术如果占据了小沛,会联合北面泰山一带的盗匪,我们就会被袁术所包围,现在我不能不去救刘备啊。」就领步兵千人、骑兵二百,飞速赶往小沛。
纪灵等袁术部将听说吕布前来小沛援救刘备,久闻他作战凶猛,赶紧鸣金收兵不敢轻举妄动。吕布在离小沛西南一里的地方扎营寨,派卫士去请袁军将领,纪灵等人请他一起饮酒。他对众人说:「玄德,是我吕布的贤弟。如今他被诸位所围,我特意赶来救他。我吕布生性不爱看别人互相争斗,只喜欢替别人解除纷争。」随后命人在营门中竖起一支戟:「诸位看我射戟上的小支,如一发射中,诸君当立即停止进攻离开这里,如射不中,那你们就留下与刘备决一死战,我吕布绝不干涉。」随即引弓向戟射出一箭,正好中了小支。吕布说:「这是天意,请诸位罢兵,我自会与袁术解释。」诸将大为震惊,夸赞说:「将军您真是有天神般的威力呀!」第二天与诸将欢会宴饮,随后各自引兵回撤。
北方的易京,经过一年的僵持,乌桓峭王、曲义等人联军的粮秣已经见底,加上士兵饥饿之下,有数千人逃离,相反地公孙瓒因为实行屯田反而更加充足。不得已之下曲义只好撤退,让公孙瓒趁机截击,缴获车辆辎重,包围就此解除。对于从属公孙瓒的势力来说,没有因此减缓袁绍势力的蚕食;此时公孙瓒疏远宾客,致使身边没有一个亲信,连谋臣猛将都渐渐疏远,自此后他很少出来打仗,对于袁绍实行侵吞更是提供大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