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因为宿疾没有办法出门的杜甫,就在窗边看着外面的风景,突然间飞来一只五彩斑斓的鹦鹉,让他顿时想到东汉大才子祢衡写的《鹦鹉赋》,不禁开始吟诵:「....惟西域之灵鸟兮,挺自然之奇姿。体金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辉。.....」。他对于赋文后半对于自己悲苦的遭遇和心境、纷乱的思绪、身不由己的哀怨和无以为乐的悒闷,感到十分的感同身受。
随即想到自己的好朋友,同样也是才高八斗的大才子李白,也曾写一首怀念祢衡的《望鹦鹉洲怀祢衡》:
「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
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羣英。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
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
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
好友想说的自己现在也有所体会了:
「魏武帝治理的是整个天下,在他眼中,祢衡只是一只蚂蚁。黄祖则是一个斗筲的小人,杀掉祢衡遭到千古的骂名。祢衡曾在吴江即席写作《鹦鹉赋》,落笔便压倒在座的群雄。字字铿锵如金玉,句句飞动似云龙。不幸这只孤凤竟死在恶鹰的血爪下,这一千古悲剧使我伤情。如同五岳在胸中,心中的起伏怎能平?祢衡才高为什么得不到施展?只因见识短浅而丧失了性命。就是因为他的孤芳自赏与刚傲,鹦鹉洲上至今不见兰蕙的踪影。」
想到这边,对于窗外的风景也失去了兴致,杜甫慢慢的走回屋里深处......
去年底战胜刘表、张绣联军,收复许都以南的失地,将张绣逼回穰城防守的曹操,志得意满的挥军回到许都。稳定根据地附近的局势后,接下来考虑往外发展的机会。到底是要先处理南边的张绣,还是东边的吕布?这个不仅是先后的问题,更关系到出兵后是否有人会从后趁机作收渔翁之利?最大威胁还是刚刚去年把大将军职位转让,稍微安抚过的袁绍,如果真是如此,该如何防范?
三月,终于忍不住的曹操决定先向南方穰城的张绣动手,荀攸知道后赶紧建议:「张绣与刘表互为唇齿相依,结合的力量强大。张绣是刘表邀请来的,并不是荆州本地势力、更不是从属于荆州,与刘表地位相当,所需耗用极大,只能完全依靠供应。假使荆州无力长期供给,两者关系必然生变。依照在下之见,将军不如稳坐许都,等待两者的关系发生变化之时,派人前去招降张绣,不劳将军率军远征即可动摇荆州,假若将军执意进军,面临外来共同压力逼迫,必然使两人团结互救,届时攻伐会更加困难;倘若荆州战事陷入泥沼,东面的吕布、北面的袁绍说不定会趁虚而入。」
曹操向来是善听建言的,听完荀攸的意见陷入思考:东边徐州的吕布,因为和袁术闹翻的关系,让自己暂时稳住,万一如果又重新合作,两人实力虽不造成太大威胁,却是足以骚扰边境,让军队四处疲于奔命;去年自己让出大将军的位置给了袁绍,算是暂时安抚,两者的实力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假使进攻张绣不顺,冀州内部难保不会有野心人,说动率领大军南下攻打自己空虚的许都,这时朝廷内再有像是陈宫之类的叛徒,或是去年被自己逼下台的袁术姻亲太尉杨彪之类的人物,想要安稳回来就变得难如登天了。尽管有这些念头,想要除掉张绣这个令自己大败耻辱的元凶的想法,还是压过一切。辞谢荀攸的意见,下令整军不日开拔,以平虏校尉于禁、陷陈都尉乐进为先锋部队,目标包围张绣所在的穰城。
四月,前往讨伐张绣的行军途中,一路上的麦子全部成熟,因为战乱大量逃亡的百姓不敢收割麦子,怕惹来麻烦。麦子成熟正是可以补充粮秣仓库,为此下了一道命令,严令所有人:「不论将校兵卒,凡过麦田,谁伤了田里的麦子,一律斩首。」命令一下,当然没人敢违抗,乖乖下马慢慢的扶着麦苗前进。
在曹操带着大军过麦田的时候,他的战马突然被飞鸟惊吓,战马忽然惊跳起来,窜到麦田里践踏麦子,这下可就遭了,自己犯了刚刚下达的军令。马上下令部队停下来,要处置自己所犯这件事情。更叫来行军主簿,让他们拟议自己践踏麦田之罪:「我自己下达命令,自己触犯,如果不处罚,怎么率领众人?」坚持要斩首示众。
这下可就麻烦了,众将官赶来求情,说大将不能够自己杀了自己,不然三军没有将帅是不可以的,曹操说:「既然有这样的说法,我权且记过。怎么记过呢?割发权代首!」割下自己的一缕头发扔在地上,替代脑袋显示我也严守军令。从此以后『万军悚然』,沿途行军的时候,对百姓的麦田都秋毫无犯。
这时候曹操割发为什么会让万军悚然呢?汉朝法律,除了死刑之外,最严重的就是司马迁为了帮好友李陵说话,获罪所挨的那一刀,称之为『腐刑』,其次就是割头发,称为『髡刑』。这刑罚严重在哪?汉代「儒家」大一统,儒家将头发和孝道联系起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第二是当时有『亡发失精』的说法,认为人的精气都在头发,割掉头发就失掉精气,人也就恍惚。第三短发是奴隶才留的头发,一般的平民和贵族都是留长发的,「髡刑」,就是割掉犯人的头发,既是惩罚也是侮辱,是身份低贱的象征。因为有这么多的原因,曹操割发的影响才会如此之大。
曹操明知道自己是不可能会死的,叫来行军主簿商议自己的刑责,心中所想无非就是利用这个机会,重新树立军中法纪,让众人不敢不遵守,曹操表演这场割发权代首,所带来的效果就非常巨大了。
正当曹操率军正进行穰城包围战时,从关中传来好消息。去年由谒者仆射裴茂领军,段煨等关中诸将协同讨伐,知道消息的李傕从吞并郭汜余部的郿坞逃回黄白城坚守。不愧是跟随董卓征战多年,能靠一座孤城,抵挡数路大军进攻将近半年。期间裴茂也多次利用包围战中城内人心不稳的情况,想从内部离间颠覆,加快城破的脚步,可惜并未奏效。直到这个月黄白城粮尽,城内士兵开门投降,才将李傕一举成擒。裴茂按照去年给自己的指示,命令段煨诛杀李傕与三族,郭汜与张济相继在去年死亡,至此董卓乱政朝纲的主要相关人,仅剩吕布一人,其余均已离世,可说在许都的献帝心中的阴影,终于告一段落。
正当曹操兵发荆州、围困穰城之际,冀州城内的袁绍正为了自己的决断错误懊恼着。三年前,献帝辗转流亡到河东等地时,沮授进谏建议袁绍迎奉并迁都至邺城,挟天子以令诸侯,本来自己想要按计行事,但是郭图、淳于琼等人抱持反对意见,认为要复兴汉室太难,而且迎立汉帝会削弱自己的权力,劝自己不要用此计策。袁绍犹豫不决的个性,在两方意见中犹豫不决,郭图等人指出迎奉献帝的缺点,可是沮授点出优点,其实两方意见都正确,只看决策者袁绍能不能认清优点与缺点做出取舍,结果对于这个问题优缺点并没有想的太透彻的袁绍,选择郭图等人的意见,放弃迎奉天子,让沮授的绝佳计谋付诸流水。
等到建安元年,也就是前年曹操将献帝迎到许都,用献帝的名义对自己下了许多诏书时,才真正认识到迎奉献帝的威力所在,不过后悔已经没有用了。为了想要挽回自己的错误,异想天开的想让曹操把天子迁到离自己较近的持方,派使者去游说:许都地势低而潮湿,雒阳已经残破,最好迁都到鄄城,靠近富裕的地区便于供应。还没有出征荆州前,曹操接见袁绍派来的使者,了解来意后,心中不禁暗自嘲笑袁绍一阵,你自己放弃大好的机会,现在后悔想要从我手中抢回去,哪有这么好的事情?虽然当面一口拒绝,心知不能让袁绍感觉太没面子,曹操于是写了封信让使者回冀州复命。
尔后袁绍每次接到朝廷或是献帝诏书,彷佛都在其中看见曹操对自己的嘲笑,其中一些对于自己不利的命令,每每发生令他烦恼但又不得不遵从的情况,让他一次次的想起自己的错误。谋士田丰得知曹军在穰城的攻击陷入胶着,赶紧进府建议:「既然迁献帝于鄄城的计策不被曹操接受,唯今之计最好早日谋取许都,把天子接来邺城,然后跟曹操一样,假托天子韶令向全国发号施令,这是最好的办法。如果不赶快行动,将来继续受制于曹操,即使日后后悔也无用,现在曹操远离许都,在南边荆州与张绣僵持,趁这时机赶紧派军直驱,必可一战而捷。」田丰这个建议,补上先前的决策错误,切中曹操最恐惧的一点,如果按照田丰所言,曹军或许会来不及回师,会面临跟吕布窃占兖州一样的情况,可惜袁绍再次拒绝接受意见。
五月,持续将张绣围困于穰城之际,有一名身着冀州军服、行为鬼祟的兵士,来到曹军营地,要求见曹操。从守卫士兵得知后,决定不在大帐接见,派人通知随行谋士程昱与于禁等人一同,在其他营房秘密见那位袁军士兵。原来这人是隶属冀州田丰手下,某日犯下过错按律即将受刑,夜晚逃狱投奔曹营,为了得到重用,把某日偶然在田丰帐外听到的谋画作为见面礼。曹操等人大惊失色,这和荀攸在自己出兵前告诫自己如出一辙,商量之后不管袁绍是否接受田丰的意见,一定要马上撤离穰城回防许都,以免吕布趁虚而入的惨事重演。
围困城池的军队如果要撤离,绝对不可能悄无声息,也不可能不惊动遭到包围城内的人;曹操不知道的是,在决定撤军的时候,刘表已经命令一支部队,从襄阳出发来援助,现在已经快要抵达穰城。在曹操完成撤军准备,预备回到许都之际,张绣一等到支持的部队到达,立刻率兵出城截击,这时候的曹军当然没有战斗准备,只能下令强行撤军,命于禁等人在后掩护。
面临撤军受到张绣出兵妨碍,赶紧下令军队拔营撤退,以防备敌军进攻。曹操更不时写信给留守许都的谋士荀彧:「就是贼来追我,日行数里,我也有办法对付他们。我到了安众,一定可以击破张绣。」为何他如此有信心?出乎他意料的,到安众县时赫然发现张绣、刘表军早先一步占据前后要地,这下前后腹背受到包围,情况不容乐观。知道情况的曹操,赶紧让军队趁夜秘密挖地道将辎重提前运走回许都,并设下伏兵。
天亮后,经由侦查得知曹操军营空**无人的张绣,以为已经率军逃跑撤离,想要率军追杀。这时贾诩警告千万不要追击,曹操用兵莫测,假使是佯退必有设下圈套,轻率追击必然会遭到伏击失败。张绣一意孤行想证明自己是对的,就没听进贾诩的意见下令全军追击。
追击一开始并不如贾诩所言非常顺利,见状有利的张绣下令狂攻猛进,曹军被张绣追的灰头土脸,差点把佯退变成真的撤退,好在曹仁率领部下死战,让曹军重拾声势后逆转击退张绣的骑兵攻势。这次曹操从弟担任议郎督骑的曹仁随同出征,攻击旁县时俘虏男女三千余人,战功彪炳,又在此战挽救曹军士气,让曹操更加信任他率军本事。
当夜,屯兵在汝南西边的的振威中郎将李通,率领兵士前来拜见。得到这支生力军加入之后,曹操得以重整声势再战,命令李通率部为先锋,在安众港安排部队埋伏。安众港是涅水流经涅阳县西边后,往东南流向走,流经安众县遇上巨石成为水塘、河港,曹操会在此埋伏就是因为这特殊地形。这次攻击证明贾诩在追击前警告,张绣遭到伏击后蒙受失败赶紧撤军。因为此功曹操任命李通为裨将军、封建功侯。
张绣灰头土脸回到穰城后,贾诩没有安慰,反而赶紧建议率兵再次攻曹操,笃定的说这次攻击肯定会成功。满心怀疑的张绣说:「我上次没有听你的建议,轻率的出兵,造成今天的大败。既然已经失败,怎么可能以败军再次追击得胜方?」贾诩答:「情况与当初我建议已经不同,将军赶紧出兵追击,这次必定会胜利。」虽然还是满肚子疑问,基于对贾诩的信任,以及上次出兵前的建议,准确的预测到情况,还是派人收拢遭到攻击分散的兵士,再次出发追击曹军的后备部队,结果一如贾诩预测得胜而还。
与昨天打败仗回来截然不同,得胜回到穰城的张绣,满心疑问想知道贾诩是人是鬼,怎么可以这么准的预知战况?不耻下问:「我之前用气力充足、士气高昂的军队,前去追杀曹操正在撤退的军队,您说我必然失败;后来用战败、士气并不高昂的残部,尾随攻打曹操得胜的军队,您却说必胜。你的预测都与我预想出兵当时的情况相反,为什么都成真了?」
贾诩笑笑回答:「这其实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将军你虽然善于用兵,肯定不是曹操的对手。他撤军时肯定亲自断后,即使你的军队兵精粮足的情况,作为主将曹操还是比你更加优秀,这是不争的事实,况且他的军队比起精锐的程度,那也是绝对不在下风的。依照两军主将与军队状况推测,我可以预知追击必然是失败收场。曹操攻打我们的穰城过程,没有出现错误的决策,也没有像他以前出兵一般尽全力攻城,之所以急急撤军北返,必定是因为兖州或是许都状况有所变化,逼得不得不离开。打败预想中会来追击的将军你之后,心想可以放心全力撤回,必定会选择全军全速行军,备战状态必定不全,即便是留下手下诸将如曹仁等人断后,诸将虽然作战勇敢不逊曹操,相对来说并不是将军的对手,即使率领刚刚战败的部队,也能够取胜曹操留下的断后部队。」张绣听完后彻底对他服气。
吴郡城中,为了稳固自己在江东地位的孙策,与正议校尉、也是在自己起兵前给了许多建议的张纮商量,决定让他代表自己前往许都向朝廷进贡,请求任命更高的官职,最好能与曹操建立关系。张纮到达时正是从穰城包围撤军后没多久,曹操心想如果能够和孙策建立关系,能够在刘表后方牵制,孙家与刘表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与自己没有近在咫尺的利害冲突关系,必定不会背叛自己。
了解张纮带来江东的意向后,上表朝廷如孙策所愿任命为讨逆将军,进封吴侯。对使者张纮当然也不能冷落,任命为侍御史,留在许都担任两方友好联络管道。
曹操想起一个淡出众人视线一年多,在吴郡隐居的的朝廷命官。隔日上表请朝廷征召被孙策俘虏的原会稽郡太守王朗,派人通知把送他送回。得到孙策允许离开、派人护送北上的王朗,由曲阿出发,无奈江东往许都的道路,久经战乱道路不通,加上盗贼四处为患,一行人只能无奈的慢慢前往。
虽然吕布去年派人与曹操示好,两边的关系看似好转,由于曹操与孙策越走越近,对于此情况颇为不安,又燃起与袁术联合的想法。当杨奉遭到刘备设计杀死,惧怕危险的韩暹虽然率领仅二十贴身骑兵逃走,还是逃不了被县令张宣杀死的命运,而被吕布逼到小沛的刘备,顺势收编韩暹、杨奉留下的兵马,实力大为增加,成长为够能威胁徐州边境的小势力。吕布手下以骑兵为主、在征战不断的情况之下,战马的损耗让许多骑兵不得不步行作战,战斗能力下降许多,想要与袁术连手对曹操造成威胁,非得派人前往老朋友张杨所在的河内购买良马不可。
携带金银前往河内的队伍行经小沛时,遭到假扮盗贼的刘备军劫掠,难道不知道这是吕布派出的人吗?当然知道,为什么他胆敢有此动作,无非是报复遭吕布从徐州赶出的仇。更趁吕布与曹操关系转淡之际,派出信使互通消息,应该是心想万一吕布来攻,可作为自己的后盾。
遭到刘备派出假扮盗贼劫掠的吕布买马队伍,狼狈的逃回下邳报告,当然惹得吕布大怒,很清楚这是刘备玩的把戏,加上先前他吞并杨奉的旧部,渐渐有足以威胁自己的实力,感觉不趁此时打压,日后必当是隐患,找来两员铁杆心腹大将:中郎将高顺及从鲁相历任、升迁为北地太守的张辽,命两人率军前往攻击小沛。
在下邳的刘备密探得知吕布即将兴兵小沛赶紧回报,虽然实力有所增强,有自知之明的刘备,清楚自己远不是能够独立对抗的程度,赶紧写信给许都请求发兵来救。曹操收信之后认为是打击吕布的好机会,派出以勇武著称的族弟、失去一眼的『盲夏侯』夏侯惇领军,前去小沛救援。
以武勇来说,夏侯惇在高顺、张辽之上,但打仗不是武将单挑,是要看带兵能力与部队实力,否则拥有关羽、张飞的刘备,岂不是所向无敌?在高顺设下阵形迎击情况,没多久夏侯惇就被打回许都,刘备只能独自面对高顺这些善战将领的攻击。
居巢,早就认定袁术不堪大事的周瑜,看到袁术称帝后接连失败的窘境,坚定自己认定的好兄弟孙策,才是自己正确的选择。听闻在袁术称帝后宣布在江东独立,又得到消息,获封讨逆将军,在江东的地位日益稳固,就准备找时机南下,这县长职位,对周瑜来说只是一口小水井,容纳不了自己,当然这件事情也没有瞒着鲁肃,还想把他介绍给孙策,一起在帐下效力。
周瑜相准袁术一来遭受曹操吕布打击,二来缺粮严重、将领出走的窘况,绝对没有心力注意这里,与鲁肃一同渡江、前往投奔江东,离开前两人把家眷都移往曲阿,以免遭受袁术加害。也将根据地转移到吴郡的孙策,得知好兄弟周瑜到来,三步并两步的亲自前往出迎,当场任命他建威中郎将,调拨士兵两千人、战马五十匹给他。过几天,追赐给他鼓吹乐队,替他修建住所,赏赐之厚无人能与之相比。在发布的命令中说:「周公瑾雄姿英发,才能绝伦,和我有相比于骨肉之情。在丹阳时率领兵众、调发船粮相助于我,使我能成就大事,论功酬德,这些赏赐还远不能回报他在关键时刻给我的支持呢!」仅比孙策小一个月的周瑜,这时才刚二十四岁,吴郡人皆称之为周郎,在这些光彩的背后,一同前来的鲁肃静悄悄的没入人群之中。
来到吴郡一些时日后,周瑜向孙策推荐鲁肃,心想好兄弟周瑜推荐的人必定不凡,万不能怠慢,派人请来府中相谈。鲁肃来到之后,孙策独自与他交谈,觉得真是个雅正之人,大感惊奇,奇怪的是,并没有像周瑜在当场或是之后安排在帐下任职。
虽然自己派出去支持张绣的行动不算成功,不影响要让荆州成为天下文人聚集之地的想法。接受意见的刘表决定设立学校、学官,广泛寻求天下名士,搬来荆州的还有颍川阳翟人司马徽,字德操,选择客居荆州襄阳。来到之后与当地名士、隐居躬耕在襄阳之南的岘山的庞德公,结为气味相投的好友。
他为人清高拔俗,学识广博,有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能力,受到世人的敬重。还在故乡的时候,一日有位青年不远千里,走了两千里路去拜访他。到了颖川正遇上他正在采桑叶,青年便在车里对他说:「我听说大丈夫处世,就应该地位非常显赫,哪有压抑巨大水流的流量,去做治丝妇女的事!」他笑笑说:「您暂且下车。您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担心迷路。从前伯成宁愿耕作,也不羡慕诸侯的荣耀;原宪宁愿住在以桑木为门轴的简陋屋舍里,也不愿住官邸。哪有住在豪华的房屋里,外出骑肥壮的马,左右要有十几个侍女侍候,才算是与众不同的道理呢?这正是隐士许由、巢父感慨的原因,也是清廉之士伯夷、叔齐长叹的来由。即使有吕不韦的爵位,齐景公的富有,也是不值得尊敬的。」青年回说:「我出生在边远偏僻的地方,很少见识到大道理。如果不叩击一下声音洪亮的钟鼓,那就不知道声音之响。」司马徽与青年相互交谈,不分昼夜。谈论后,司马徽对他十分惊异,称是南州名士之首,让青年渐渐为他人所知,这位青年就是庞德公的侄儿,字士元,时年十八岁的庞统。
原宪,字子思,春秋末年宋国商丘人,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出身于宋国商丘一个贫寒之家,比孔子小三十六岁,年幼时就拜为师。孔子在鲁国任司寇一职时,曾做过孔子的家宰,孔子给他九百斛的俸禄,却推辞不要。
孔子死后,居住在卫国一个小巷内,住房很狭窄,茅草盖的屋顶,蓬蒿编织的门,破瓮做的窗,上漏下湿,粗茶淡饭,生活极为清苦。他却不以为然,整天端坐里面,兴致勃勃地弹琴歌唱。个性狷介,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
同窗好友子贡做了卫国的上大夫后,穿着轻裘,内着表外着白,衣着华丽坐着驷马高车,前护后拥,浩浩****地来看望他。因陋巷狭窄高车无法通过,只好下车步行。
他衣冠不整就出来和同学见面。子贡就关心问:「啊呀!你是不是生病了?」他就回答:「无财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我没有病,只不过穷而已。」子贡见他这个样子很惭愧地走了。他站在门口,徐步曳杖朗诵着歌颂祖先的诗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
尧上了年纪时,开始物色继承人,听说一个叫许由的人非常贤能,想把帝位让给他。许由是个以不问政事为「清高」的人,不但拒绝尧的请求,还连夜逃进箕山隐居不出。
尧还以为许由谦虚,心中更加敬重,派人去请他说:「如果你坚持不接受王位,那么希望你能出来当个「九州长」吧。」不料他听了之后更加厌恶,立刻跑到山下的颖水边用水洗耳朵。
朋友巢父也隐居在这里,正巧牵着一条小牛来给它饮水,便问他洗耳朵干什么,告知尧让他出来当官:「我听了这样的不干净的话,怎能不赶快洗洗我清白的耳朵呢?」
巢父听了他的话,冷笑一声后不屑地说道:「哼!谁叫你在外面招摇,造成自洁的名声呢?现在惹出麻烦来了,完全是你自找的,还洗什么耳朵!算了吧,你可别沾污了我这头小牛的嘴巴!」巢父说着就牵起小牛,径自走向颖水的上游去了。
他当下听了自惭不已,又用池中清水洗耳朵和眼睛,表示他愿听从巢父忠告,不再以好名声自居。
与袁绍同样喜好名士的刘表,虽然与曹操敌对,对于他送来的名士祢衡,是完全不同的态度。初来乍到之时,由于佩服在许都传扬的才气名声,刘表和荆州的士大夫们对他以上宾之礼相待,不管是文书还是议论常常由他定夺。有一次,刘表和手下的文人起草奏章,想破脑袋才完成,当时他外出不在,回来见到这份草奏,打开后还没仔细看就扯坏丢在地上。面对惊骇的刘表,当下要来纸笔,彷佛不经思考、行云流水般的片刻就将奏章完成,文笔和文义相当精妙。刘表看完之后,对于他才能更加感到佩服,愈加器重。
可惜他的狂气,没有收敛多久就原形毕露了。一次酒宴中,酒后出言侮辱怠慢刘表,加上自从来到荆州后,刘表很明显的亲近,让许多平日献媚的近臣感到危机,他是那种不太懂得人情的性格,得罪近臣不自知,屡次遭到诬陷,逐渐遭到疏远。可叹刘表个性也是不能容忍他人对自己轻慢,感到羞愤之余,对于他的容忍就到极限。即使如此,心中也清楚曹操为什么送他来荆州的原因,更不想要自己惹上杀名士的恶名:「你曹操不想杀,我当然也不能。」对于这个烫手山芋,就想到手下的江夏太守黄祖个性急躁,想要让他来处理,当下派人把祢衡送到江夏去。
北方的冀州,邺城内,对于围攻公孙瓒,久攻易京不下袁绍也感到厌倦,心想既然没办法啃下这根硬骨头,不如与他放下过去所结下的仇怨,双方合作尽快渡过黄河,把献帝从许都抢回手上,进而争夺天下,写了封信派人送到易京,信中也提到曲义已死的消息,似乎在提醒什么似的。
自从屡攻不下易京,加上粮尽撤退,回到冀州后曲义对袁绍态度日益骄纵,自以为当初是从韩馥手下叛离,认为两人是联合、不是从属的关系;他没想通的是,即使如此河北情势也早已不是诸家割据的局面,是袁绍独大,这样的态度很容易引来灾祸。不久厌恶他的骄傲放纵的袁绍,派人秘密暗杀,并吞部众。这时信上提到曲义,可能袁绍得知公孙瓒有联合、夹攻自己的计划,不管如何这计划已经胎死腹中。
收到信的公孙瓒,不仅不予理睬,反而增强防备。袁绍自以为放下身段,提出和解同盟的想法,在他眼中却被解读为示弱,大言不惭的对长史关靖说:「如今天下四方龙争虎斗,显然没有人能在我的易京经年累月相对峙,即使袁绍亲自前来,又能对我怎么样!」
在他大言不惭的同时,在易京攻防中属于公孙瓒阵营,分别据守幽州各城的将领,遭受袁绍派出的分队围困,屡屡派人向易京求救,当时他确实有余力派兵救援,令人讶异的是,不仅拒绝发兵救援,理由更为令人不解:「如果救了这一个人,会使其他将领以后依赖救援,不肯努力奋战。」他不把袁绍看在眼里的大话,很快就传到邺城,让自认释出足够善意,又放低身段的袁绍,气到差点没抽剑砍碎桌子,决定让他再尝尝苦头,体会围城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