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眼中的三国

第十一章02

字体:16+-

当从邺城派来的援军会合围城本队时,公孙瓒旗下被派到易京南境营寨防守的将领,看到前来的援军数量:「袁绍派来这么多援军,看来是很难守住这里,就算守住一时,向易京求援也不会有人来帮忙,为他拼命有意义吗?」这样想法在军中迅速发酵,大量出现向袁绍军投降、或是自行溃散逃亡的情况。袁绍军没有放过这个机会,不费一兵一卒就轻易通过易京南境营寨,**直达城门。

看到南境营寨没有发挥作用,反而让袁绍援军轻松到达自己门口,才让公孙瓒惊觉知道大事不妙,除了后悔自己放话,更后悔说出不救援才会导致现在的情况。但是现在说什么都已经迟了,只能赶紧派儿子公孙续,趁夜出城向黑山军的老朋友们如张燕求援,准备自己率领剩下的白马义从出城,前往西山同黑山军反攻冀州,以图能够切断袁绍军的回到邺城的退路。

关靖知道公孙瓒想要离开易京的想法后,赶紧劝阻:「如今将军部下将士无不怀着离散之心,所以还能坚守,只是因为顾念全家老少都在这里,仰赖将军在此主持大局。如果继续坚守、拖延时日,或许能使袁绍再次知道攻城困难后自行撤军。如果将军舍弃军士率兵出城,后方无人作主,易京的陷落只在转瞬之间。」听完之后公孙瓒下定决心接受意见,放弃出城打算。即使如此也没办法稍缓袁军逐渐进逼的情况,易京城内受到的压力日益增加。

来到吴郡一段时日的鲁肃,虽然受到孙策的敬重,依然没有一官半职,周瑜也甚为担心这个好朋友离开,屡屡向孙策进言,无奈对此似乎没有多大兴致。没有随同来到吴郡,还在故乡东城的祖母年迈而逝,得到消息的鲁肃来向周瑜辞行,表明回家处理完丧事,将祖母安葬东城后,就在故乡服丧,对此无法强留的周瑜只能祝福让他离去。

时序进入金秋九月,在小沛的刘备,指望的援军从夏侯惇败退之后就没有消息,不管如何坚持已经难以回天,决定趁城破之时往西投曹操而去,希望能够藉由帮助夺回徐州。过了几日终于支撑不住,刘备同关羽、张飞、简雍、糜竺兄弟二人,率领残余部队西奔许都,与上次同样的是,妻子又被吕布俘虏,有所不同的是,这次多了刘备新婚的妻子,也就是糜竺的妹妹。令人不解的是,两次刘备败亡都留下妻子,自己与部属撤离,是否有其他想法?或是因为让人觉得抛弃妻子离开,会让人觉得没有追击的价值?更或者是让身在敌营的亲人与自己有所联系,无论如何这一切都得建立在吕布不会痛下杀手。这个走险的行为,不是能够被轻易理解的。

刘备派遣部下到许都向曹操说明情况。使者到达后一点时间都不浪费马上求见。召集手下大将与谋士一同了解情况之后,曹操打算亲自领兵去攻击吕布,诸将深怕兖州情况重演都不赞成:「刘表、张绣在后,如果您率领军队,国虚远征吕布,必然会发生危险。」军师荀攸则持反对意见:「刘表、张绣最近刚刚被将军打败,元气大伤之下,势必需要时间恢复,必然不敢有所妄动。吕布为人骁勇,近来又与袁术联系,企图重新恢复影响力,如果放任纵横淮河、泗水之间,以他天下闻名的武勇为号召,必然会有其他地方势力响应,到时候就难以收拾。如今趁刚刚与袁术结盟,加以背叛朝廷的罪名,必然使部属内心不安,将军率领大军前往,可以将他一举击破。」曹操击掌大声说:「很好,就依军师此计!」出发之前,吩咐写信给广陵郡太守陈登,在徐州做好准备。

曹操率领大军出动时,如荀攸所预测,盘据在泰山郡的首领臧霸、孙观、吴敦、尹礼等人,受到吕布的招抚都前往归附,一时间声势复振。前往徐州路上,曹操接到刘备派人送信约定在梁县等候。会合之后将刘备纳于旗下,一同进驻彭城。得到前线情报的陈宫,得知逃走的刘备会同曹操进军徐州,赶紧建议:「这时候将军应该赶紧率军到州境去迎击,以逸待劳无往不利!」吕布却不这么想,自信的说:「不如等待他们自己前来,我把他们赶到泗水中淹死。」

进入十月冬季,攻陷彭城的曹操,再次重复第一次进攻徐州的惨案:屠城。广陵郡太守陈登先前出使许都已经成为曹操的内应,接到送来的密信后,下令整饬部队,率领广陵郡郡兵,前往彭城加入,作为先锋出征。曹军进抵下邳城外时,吕布才醒悟陈家父子早已成为曹操一方。虽然多次背叛他人,对于遭到背叛还是无法接受,顿时大怒决定亲自率军出征。他的确是武勇无双,可叹屡次交战全都大败,无奈之下只得退守下邳城内,不再轻言出战。曹操在吕布出城应战时都派徐晃应战,不仅击败更招降了对他不满的将领赵庶、李邹等人,进一步削弱下邳的反抗力量。

不想直接强攻下邳造成过大伤亡的曹操,写信陈述与自己为敌的利害。由于连续败战之下,吕布心生恐惧打算投降。知道他打算投降的陈宫赶紧劝说:「曹操从许都远征,粮草军需必定无法支撑太久。将军如果率领步兵、骑兵屯驻城外,由我率领剩下的军队在内守城,如果曹军进攻将军,我就领兵攻击他们的后背;如果曹军攻城,将军在外援救。不过一个月,曹军粮食吃光,我们再行反击就可破敌。」同意这个计策的吕布,决定留陈宫与高顺守城,自己率骑兵截断曹军的粮道。

不愧曾是曹操的得力谋士,提出的计策准确的命中要害,更重要的是万一投降,或许吕布还能够担任将领,自己作为曾经反叛的主谋,没有好下场是必然的。吕布虽然答应依陈宫计策而行,回家后情况却生变;知道陈宫的规划的吕布妻子却说:「陈宫与高顺一向不和,将军一但出城,两人必然不能同心协力守城。万一有什么问题,将军还有哪里可以立足!况且曹操对待陈宫犹如父母对待怀抱中的幼儿,还是舍弃曹操来投靠我们;将军对待他并没有曹操的恩情,现在把全城交给他,抛别妻儿家小孤军远出。万一情况有变,我难道能再做你的妻子吗?」

古来良策最怕枕头风,大好计策就在此烟消云散。既然否定此计,只得偷偷派遣部下许汜、王楷趁夜出城,到淮南向袁术求救。袁术见了两人了解情况后傲慢的说:「吕布不把女儿给我送来理应失败,为什么又来找我?」两人赶紧劝说:「您现在不救吕布是自取败亡。我们一旦兵败,曹操就会兵锋南下,您难道可以自保淮南吗?」听完袁术醒悟,整顿动员军队前往声援。

知道袁术只在徐州边境布阵,没有前来解救的举动,担心是因为自己不送女儿前去而拒绝发兵救援,不得已之下用丝绵将女儿身体裹住绑到马上,想要乘夜亲自送女儿出城,送到袁术军中,没想到与曹操的巡逻部队相遇。曹军都识得吕布与座骑赤兔马,队长下令弓弩齐发,即使吕布英勇,也无法通过漫天箭雨,赶紧策马回到下邳。

距离下邳有相当距离的江夏,将祢衡送至部将黄祖处后,刘表特别交代这是天下名士,要好生对待。起初还有按照交代,对待礼数相当周到。他也为不善文书的黄祖,捉刀撰写文书,轻重疏密全都安排得当。黄祖拉着他的手说:「你写的正合我的想法,和我心里想说的话一样,真是太好了!」

长子黄射更是和他友善。有一日,黄射与他一同出游时,见到蔡邕流浪江南时所作的石碑文,黄射当下表示很喜欢石刻的华美文词,回去后很懊悔没有当下抄录起来,祢衡就说:「我虽然只看了一遍,还是能记住的,唯有石碑破损处的两个字不明。」当下就把碑文默写了出来。黄射隔日派人去抄下碑文,回来与他所写比对,竟然一字无误,无不惊叹佩服他惊人的记忆力。黄射大宴宾客,当然祢衡是座上嘉宾,席中有人献上鹦鹉,作为对邀宴的回礼。黄射举起酒杯向祢衡提议:「希望先生以鹦鹉作一篇赋,让在场宾客们欣赏您的文采。」黄射当下命人备好笔墨,祢衡提笔便写,中间无甚停顿、更无修改,一挥而就《鹦鹉赋》:

「惟西域之灵鸟兮,挺自然之奇姿。体金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辉。性辩慧而能言兮,才聪明以识机。故其嬉游高峻,栖跱幽深。飞不妄集,翔必择林。绀趾丹觜,绿衣翠衿。采采丽容,咬咬好音。虽同族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配鸾皇而等美,焉比德于众禽?

于是羡芳声之远畅,伟灵表之可嘉。命虞人于陇坻,诏伯益于流沙。跨昆仑而播弋,冠云霓而张罗。虽纲维之备设,终一目之所加。且其容止闲暇,守植安停。逼之不惧,抚之不惊。宁顺从以远害,不违迕以丧生。故献全者受赏,而伤肌者被刑。

尔乃归穷委命,离羣丧侣。闭以雕笼,翦其翅羽。流飘万里,崎岖重阻。逾岷越障,载罹寒暑。女辞家而适人,臣出身而事主。彼贤哲之逢患,犹栖迟以羁旅。矧禽鸟之微物,能驯扰以安处!眷西路而长怀,望故乡而延伫。忖陋体之腥臊,亦何劳于鼎俎?嗟禄命之衰薄,奚遭时之险巇?岂言语以阶乱,将不密以致危?痛母子之永隔,哀伉俪之生离。匪余年之足惜,愍众雏之无知。背蛮夷之下国,侍君子之光仪。惧名实之不副,耻才能之无奇。羡西都之沃壤,识苦乐之异宜。怀代越之悠思,故每言而称斯。

若乃少昊司辰,蓐收整辔。严霜初降,凉风萧瑟。长吟远慕,哀鸣感类。音声凄以激扬,容貌惨以憔悴。闻之者悲伤,见之者陨泪。放臣为之屡叹,弃妻为之歔欷。

感平生之游处,若埙篪之相须。何今日之两绝,若胡越之异区?顺笼槛以俯仰,窥户牖以踟蹰。想昆山之高岳,思邓林之扶疏。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心怀归而弗果,徒怨毒于一隅。茍竭心于所事,敢背惠而忘初?托轻鄙之微命,委陋贱之薄躯。期守死以报德,甘尽辞以效愚。恃隆恩于既往,庶弥久而不渝。」文采华美,令在场与宴众人无不惊叹,黄射也感到颜面有光。

一日黄祖在蒙冲船上大宴宾客,列席的祢衡却举止怪异,对船上邀宴宾客出言不逊,觉得难堪的黄祖出言呵斥,觉得遭到侮辱的祢衡,骨子里狷狭、狂妄的个性发作,眼睛睁大、瞪着大骂:「死老头说甚么话!」这下可让黄祖怒了,命令卒役把他拉出去,用藤制成的鞭击打臀部。感到耻辱的他大骂不止,气得黄祖叫人当场绞杀。主簿这下总算找到机会,自从祢衡来到之后,遭到前所未有的冷落,极为忌恨,趁黄祖下令还来不及反悔时,督促立即行刑,祢衡身亡。

当时在旁边船上的黄射,听到消息之后打着赤脚下船,企图冲往行刑地方挽救,可惜主簿的动作更快,来不及阻止。隔日黄祖酒醒,对杀祢衡一事也感到后悔,可惜已经无力回天,下令加以厚葬,这位个性狷狭的才子,大文人孔融的少数好友,二十六岁就在远离家乡的江夏,因为口角冲突殒命。

从故乡迁住襄阳城外的司马徽博学多识,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与荆州当地人南阳郡名士宋忠齐名。宋忠,字仲子,应州牧刘表的邀请,在他设立的学校担任学官,算是直属州牧的官职,受命与学者綦毋闿共同编撰《五经章句》,可见学问之高。

刘表设立学校、学官,就是为了广泛寻求天下名士,满足坐拥名士的虚名。当有人对他说:「司马徽是奇士,没有遇上知己。」听闻之后决定亲自去拜访,想去证明传言是否属实,如果是就拉拢为己所用。回来后却失望的说:「人们所说的都是虚妄不实的话,这人只是一个小书生而已,见识和普通人一样。」

为什么大才司马徽,在刘表眼中是个凡人呢?他这个人自己没什么主见,朝令夕改,一会一个想法,常被妻子蔡氏的枕头风牵着走,州内事务又被蔡氏的兄弟蔡瑁专权,蔡氏在荆州内是大族,在他刚刚接任荆州刺史时,蔡瑁及南郡蒯越、蒯良一起商议平定江南的计策;为了争取荆州大族支持,娶了蔡瑁的姊妹为妻。

在司马徽眼中,刘表这种人外表宽容,往往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知道刘表为人一定会谋害比他更为优秀的人,来访时故意缄口不言,也不谈论天下大势,深知在这样的人手底下做事绝难善终。

对于孙策脱离独立,自己失去掌控江东等地,感到不悦的袁术,担心他势力扩张,与其他势力合作攻击自己,了解自己内部甚多的孙策,将是不下于曹操的威胁。手下谋士建议暗中派遣使者带着印绶联系盘据陵阳山区的贼帅祖郎等人,让他们鼓动山越居民群起围攻,当下认可后派人前往陵阳。祖郎就是在孙策初次起兵之时,给予痛击还砍中孙策的马鞍,让他落马导致大败、人马尽失的主谋。幸好随后听取吴景建言,与孙河、吕范合兵一处攻击,才将他击退。

虽然曾经大败孙策,深知如今两者之间的差距,心知如果要接受袁术的要求,就算陵阳是自己的故乡,有地利与人和的优势,这点优势即使对上孙策的猛烈攻击,没有全力以赴必定会是失败的下场。除了祖郎之外,刘繇部下太史慈占据泾县,自称丹阳太守,遏阻孙策西进。宣城以东都已归孙策所有,只有泾县以西还没有归附。要开拓豫章、西征黄祖为父报仇的话,必须先拔掉这两根钉子。经过深思之后选择先攻击让自己挫败的祖郎,让周瑜随军出征参赞谋划。

下邳城,几次出城都被打的仓皇而逃后,再也不敢轻易说出城应战的吕布,心想坐困城内也不是办法,想来想去袁术是指望不上,顾着跟公孙瓒围城的袁绍,就算有空也不会为了自己跟曹操撕破脸,大概只有老兄弟河内张杨还有点指望,赶紧写信派人趁夜出城,前往河内求救。

张杨在河内当然也知道攻打吕布的情况,吕布使者来到河内求见,当下心中其实大概就有底,只是现在以自己的情况,一来自己迎奉献帝东归,受封大司马,算是朝臣,曹操现在掌握朝廷,假使自己出兵帮助,等于是招来违抗朝廷的谴责;更现实一点,现在的实力相对于快速扩展势力的曹操来说,根本不值得一提,贸然出兵结果可想而知。想到这里张杨陷入苦思。突然间想到董昭,如果当时不让他西去长安,把他强行留下,现在也能帮自己出主意不致于坐困愁城,可惜后悔是没用的,还是得解决眼前难题。

想了一夜,张杨决定出兵,但不是直接前往徐州帮助,选择率军转往东市,与吕布成掎角之势对峙曹军。一方面除了不想直接跟曹操对决,二来希望这样达到牵制的目的,让他不能全心对付吕布,也算尽到朋友之义。为了避免意外,留亲信长史薛洪在河内守城。这个想法或许对于一般割据势力,像是袁术、袁绍这些人可能有用,对于曹操那可是一点效果都没有,不仅如此,出兵东市后还祸起自家。

这天部将杨丑整顿军备时,心想张杨不想想咱们跟曹操实力的差距,已经不是当年起兵反董时候,就算现在把吕布加在一起,恐怕也没办法敌过,这不是把我们往火里推吗?越想越心慌,找来几个心腹商量该怎么找活路,免得大家在一棵树上吊死。

夜里,东市张杨大帐外,阴影处有几个身影窜出,持刀直入大帐,帐内人还来不及反应呼叫,横遭不幸。次日杨丑按例进大帐报告,发现张杨死亡,昭告全军由于主帅死亡,将由自己接手,更说鉴于曹操势力强大,不是我们可以匹敌,自己将率领全军投靠。事出突然令众人哗然,见此情况的杨丑下令杀死几个张杨的亲信,骚乱暂时被压制下去。

由于张杨之死太过突然,众人都认为是杨丑为了夺权下手,既然他都这样下手了,其他人当然也可以仿效不是吗?此念既起,就有不安份子会蠢动。当下令率军东向下邳,突然身边数人包围、抽刀直向,夺权没多久的杨丑就此毙命,主谋竟然是他的属下、原来是黑山贼首领的眭固。

认为目前势力最大袁绍值得投靠的眭固,加上是黑山贼出身,河北之地更加熟悉,既然杨丑可以杀张杨夺权,自己杀他也没有什么问题。擦了刀上的血迹,命人把他的尸体就地掩埋后,下令全军前往射犬,派人前往邺城通知袁绍出兵支持。

在蹇硕手下担任假司马以来,张杨素来以体恤属下、无滥用威刑,甚得属下兵士拥戴,在袁绍、曹操两大势力间,河内也没有出现背叛的事件,在这时代可说是非常少见的情况。这样的张杨却在出兵帮助老朋友时遭到部下背叛,相比苛待、不恤部下的公孙瓒,同遭背叛的下场,令人感叹到底乱世该如何对待部下才是正确?

东市连续军变,当然也被曹军的探子得知,赶紧快马传回正在围攻下邳的前线。得知张杨遭弒、部队军权连续转手、当下掌握部队的眭固想要投靠冀州,这个消息让曹操大为震惊,思考该是趁机取下河内,还是继续进攻已经不会有援军的下邳,最后还是决定先解决吕布这个心腹之患。

十一月,曹操下令在下邳城挖掘壕沟,企图困住城内抗战意志。壕沟完成后,还是不见吕布有动摇倾向,反倒是因为挖掘工事,三军疲惫,士气渐渐低落的情况下,曹操脑中浮现撤军的打算。

随军前来的军师荀攸、谋士郭嘉了解情况后,赶紧谏言说:「吕布有勇无谋之辈,现在遭将军连战连败,士气比起我们更加低落。此时胜负关键就在主将的身上,主将若是志气衰竭,三军斗志全消,情况可就危急。陈宫虽有智谋,不够灵机应变。应该趁吕布还没有恢复士气,陈宫智谋又还没有发挥作用的时候,加紧攻势,必定可以攻破下邳,俘虏吕布。」听完这番话后,曹操命令继续开凿沟渠,引入沂水、泗水来灌城。

十二月,眼见在曹军连续攻击的下邳防守更加困窘,吕布登上城头对曹军士兵说:「你们不要这样逼迫我,我要向明公自首。」陈宫赶紧拉住他:「曹操不过是个逆贼,怎么配称明公!我们现在投降,就像是用鸡蛋去敲击石头,岂能保住性命!」

当下被劝退后暂时打消投降的想法,城内的情势却越来越不容乐观,为了整饬军纪吕布下令全军禁酒;本来各地都在缺粮时的时候,一旦陷入守城禁止浪费粮食酿酒是常见的作法,这次却出了状况。有一部下侯成跟吕布一样喜爱骏马,有一天爱马失踪,顿时焦急万分,寻获之后平日交好的将领们,像是宋宪、魏续联合送礼给他作为道贺。于是设宴招待诸将,因为不方便招待上级,为了礼节命人先将一份酒肉上呈。

就是这份酒肉惹起风波,令吕布当场大怒:「我下令禁酒,你们又违令酿酒,打算借饮酒来共同算计我吗?」这不能说是他错误,禁酒军令早已下达全军,侯成无视军令在先挨责无可厚非。换做侯成立场来看,好心送酒肉却挨来一顿怒责,气怒交集,内心怨怼可想而知。

侯成实在气不过便与平日交好的宋宪、魏续暗中计划,派人出城联络曹操。二十四日,侯成等将领派人打开城门放曹军入城,一方面率人捉住陈宫、高顺,率领部众归降。知道大事不妙的吕布赶紧率领左右亲兵登上白门楼,受困于曹军四面紧逼,无奈之下吕布命令左右亲兵砍下他的人头投降曹操领赏,亲兵们不忍下手,可见对待亲兵还是很不错的,无可奈何之下只得下城楼投降,随后遭到捆绑。

受困捆绑的吕布见到曹操说:「从今以后,天下可以平定了。」曹操好奇:「为什么这样说?」他说:「您所顾忌的人,不过是我吕布。现在我已归顺,如果让我率领骑兵,您自统步兵,天下无人能敌。」又回头对刘备说:「刘玄德如今你是座上客,我为阶下囚,绳子把我捆得太紧,难道不能帮我说句话吗?」曹操笑着说:「捆绑猛虎,不能不紧。」想下令替吕布松绑时,刘备突然出言阻止:「不行!您没有看到他事奉丁原与董卓的情形吗?」这时曹操忽然醒悟,点头赞同。吕布瞪着说:「大耳朵家伙,最不可信任!」刘备生有一对异于常人的大耳垂,吕布以此讥骂,不管如何终于决定绞杀,命人到一旁看管。

刘备出言陈述吕布过往劣迹,不是为了曹操着想,怕他步上董卓、丁原的后尘。不救实在是因为吃了他太多亏,自己才刚当徐州牧时,因为他跟袁术连手才丢掉刚刚到手的地盘,更被他挤兑到小沛。自己稍微有点实力后,抢了他派人去河内的买马银两,引来他与袁术来攻,这帐算是扯平。在刘备心中他欠自己比较多;眼下自己现在暂时依靠曹操,心中不乐意他在收容吕布之后,实力扩展过大,出言阻止吕布进入曹军的可能;何况如果不阻止吕布进入曹军,自己又投靠曹操,难保哪天会对自己动手,当下说这句话的背后的心思,曹操应该也没有想到吧!

手下把捆绑的陈宫推上前,曹操说:「你平生自以为智谋有余,现在怎么样?」指着吕布说:「这个人不用我的计策,才落到这样的下场。如果听我的话,未必就被你捉住。」曹操又说:「那你的老母怎么办呢?」「我听说,以孝道治理天下的人,不伤害别人的双亲,我老母的生死,决定于您,而不在我。」「你的妻子儿女怎么办?」「我听说施仁政于天下的人,不灭绝别人的后代,妻子儿女的生死,也决定于您,而不在我。」曹操不再说话。陈宫请求受刑走出门不再回头,连曹操都忍不住为他落泪。

对于高顺有很高的评价的曹操,想要招募他为自己效力,可惜拒绝投降,让曹操当下默然不语。如果说吕布有忠臣的话,舍高顺无第二。在他心中追求的是忠诚,虽然自己追随的吕布,称不上是多好的上级,既然是自己选择,必须从一而终。投降曹操,等于是背叛自己的信念,这是心里无法接受的。曹操下令让陈宫与吕布、高顺受绞刑,头颅被送到许都示众。

这时就要好奇,为什么同样背叛曹操,生死好友张邈落得满门抄斩的命运,陈宫的妻儿却妥善照顾,这就是他的最后一计。把自己老母妻儿的命运,交给曹操决定。正在扩展势力、收拢人心的时候,如果出现诛三族的事情,必然会影响人才来投的意愿,正是看透这点,才敢把家人命运赌在曹操身上,一如预料陈宫身死,家族得以保全,不愧曾是曹操倚重的谋士。

愿意投降的人,曹操也不会亏待,像是前尚书令陈纪与儿子陈群,两父子都是名士,当时在吕布军中。陈纪父子都是许都人,父亲陈纪天下名士,以德性闻名,与父亲陈寔和弟弟陈谌合称『三君』。受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影响没有任官,在家发愤著书,写成《陈子》一书。

中平六年,董卓领兵入雒阳掌控朝廷之时,点名陈纪为五官中郎将,受到威胁逼不得已应命入京,又改任侍中。初平元年朝廷将他改任平原相,董卓考虑迁都长安时询问陈纪:「三辅地区地势平坦,四面险固易守土地肥沃,有『陆海』的称号。今天关东诸将起兵讨伐,恐怕雒阳不能继续守着,长安仍有宫殿。我打算西迁长安,你觉得怎样?」

听到这边陈纪持反对意见:「天下有道,四方外族都会守护朝廷。应该推行德政,令反对者归附信服。让天子迁都是下等计谋。我认为应该将朝中的事交给朝中官员,自己专心对外。若有人违命以武力威吓。现在关东诸将起兵,人民已苦不堪言,如果你放下朝政领兵抵抗,百姓或许还可得以保全。若是迁都自求自保,那将是极度危险呀。」听后十分不满的董卓,因敬仰他的名气没有再说甚么。当时有议论让他升任司徒。见朝中祸乱正行的他赶紧带着整理好的行装,到平原国上任。日后又追拜太仆和征任为尚书令。曹操以献帝为名任命袁绍为太尉,因为耻于任大将军的曹操之下,故意将职位让给陈纪,遭到拒绝改拜大鸿胪。

儿子陈群,字长文,年少时被祖父陈寔赞扬:「这孩子必当光耀我家!」长大后与孔融结交,祢衡初来许都时,有人建议与他结交,可见已经闻名许都名士圈。刘备应陶谦之邀,驻兵豫州小沛时,就请陈群担任别驾。兴平元年,徐州牧陶谦病死,刘备接任徐州牧前,曾经预先警告,袁术与陶谦有仇怨,一旦得知陶谦死讯必定会兴兵来攻争夺徐州,假使吕布乘机袭取徐州必然不保。

可惜刘备没有听取意见,事情发展真的被他预料遭到大败。于是离开刘备,随父亲陈纪到徐州乡间避战,没有在吕布军中任职。早在许都就听过他名声的曹操,任命为司空西曹掾属。在一旁的刘备心情应该是复杂,当初听从建议,就不会有今日局面,应该也还在自己手下,不至于转投曹营,这样的人才无法留住,证明刘备还无法善于接纳意见。

绞杀吕布后,曹操突然想起一件事情。东征之前,刘备的亲将关羽曾经多次来求过自己,攻灭吕布之时,可否将秦宜禄之妻杜氏许配给自己?为了笼络这个自己很欣赏的人,曹操自然当下满口答应,不过还是想知道关羽思思念念的人,会不会是个美人?

此时杜氏已经失去丈夫宠爱,丈夫秦宜禄先前奉吕布之命出使寿春,袁术见他长得一表人才,为了拉拢吕布,把汉朝宗室之女嫁给他,视前途为重的秦宜禄当然以宗室之女为正妻。吕布死后,秦宜禄归降,留在下邳的原妻杜氏自然就随曹操处置。

出于好奇,想知道能叫关羽红着脸来请求的女子究竟是何等美女,出于好奇就让人把杜氏领来。谁知一见事情就麻烦了,杜氏体态婀娜端庄,一头秀发如墨染一般,瓜子脸尖下巴,脸庞白皙透红,细眉如新柳撩人心绪,一双大眼汪汪望着你,这时心想这若不是世间尤物,什么才是?当下心**神驰,差点就把持不住,至于关羽的许诺?早就忘光了,急切切就将杜氏纳入自己手中,当然也没忘了新欢的儿子秦朗,照样收为继子。

同样是吕布手下大将的张辽自绑双臂,与高顺不同的是,表达出愿意归顺的意愿。听到他愿意投降,曹操顾不得新纳的杜氏急忙出来。刘备身后的关羽,与他算的上是同乡,更出言帮说好话。当时正是收拢人才之际,对于这样的人才需求甚渴,加上刘备手下的将领都为他说话,就算是给刘备面子,当场就应允他的投降。为了立下让投降者有所向往,除任命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可说是相当优厚,与同样以降将身分被任命为裨将军的徐晃,都为曹军降将代表。

过几天有人向曹操引荐同样侍奉过陶谦、刘备、吕布等人的谋士王模、周逵,欣赏二人的才干的曹操,下令征辟进入自己的幕僚,任二人为司空掾属;担任司空西曹掾属的陈群,赶紧进言认为二人没有德行操守、行为劣迹斑斑,日后必定会出事,基于爱才前提下,陈群的意见自然就不被重视,

对吕布军中有意投降者,曹操全都以礼相待,任用为官。曾事陶谦、吕布的臧霸反倒逃走到徐州乡间隐藏行踪,为了怕他为乱下令悬赏捉拿归案。一见之后大悦,派他去招降吴敦、尹礼、孙观、孙观之兄孙康归降,分割琅邪和东海两郡,增设城阳、利城和昌虑三郡,把臧霸等人全都任命为郡太守和封国国相,进一步把青、徐交给他管理。曹操为什么这样做?因为这些人长期以来是徐州在地独立势力,对于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自己屡次攻击徐州、甚至屠城的恶行,清楚如果直接统治徐州会造成多大的动乱,不如交给臧霸可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问题。

陵阳城外,祖郎与山越联军围攻孙策大本营,遭受包围情况危急之际,多亏一骑大喝持矛杀入重围、策马疾呼,祖郎军措手不及溃散大败,此将将孙策救出后才冲出包围网。回到帐中从惊魂未定中恢复过来的孙策,向救命的程普道谢。程普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从孙坚时代就跟随的老班底,不管是战黄巾余贼于宛、邓之间,还是大破董卓于阳人等孙坚战役,都有他的身影。孙坚战死、孙策接班起兵后,不论是攻克庐江,还是横江口、当利口,大破张英、于麋等,或是进攻秣陵、湖孰、句容、曲阿,皆有战功,可说孙家的发迹史,始终都有他的身影。

回神过来的孙策下令收拾残兵、重整旗鼓,这次出击不再大意,分别与孙辅、吕范、程普进军陵阳,利用多路再攻祖郎,让他无法兼顾之下吞下败仗。孙策对遭生擒的祖郎说:「昔日你突袭我,断我马鞍,让我几乎丧命。今天要建功立业只求人才,往日恩怨自当将之舍弃。过往之事不怪罪于你,请不要恐惧。」感动之下,祖郎表示愿意投降,被任命为门下曹。

神亭之战后刘繇逃入芜湖,太史慈躲藏于山中自称丹杨太守。孙策面对的是平定宣城以东,唯泾水以西六县未服的情况。太史慈前往泾县建立屯府,多数山越前来依附。收服祖郎后孙策决定会会这个在神亭有过一面之缘,能和自己相持不相上下的勇将。

得知孙策攻破祖郎,心知下一个目标必然是自己的太史慈,决定屯兵在勇里。到达勇里之前,孙策对周瑜表示很想收服他为己所用,让周瑜想了个计谋。起初太史慈还能够依靠地形顽强抵抗,后来孙策按照计策围攻三方,在没有攻击的方向设下伏兵,使他力战不敌从没有包围的方向逃走,最后遭到伏兵俘虏,送到大帐。孙策亲自帮他解开,握着手说:「还记得在神亭认识你,如果你当时与我同阵营会是如何?」太史慈就说:「这就很难估算了。」孙策大笑:「今日起,就加入我吧。」当下任命门下督。

这时有来自豫章的消息传到帐中。数个月前,朝廷署任的扬州刺史刘繇病亡,享年四十二。豫章由曾被受命镇抚的马日磾征辟为掾属、刘繇推荐当豫章太守的华歆主政。刘繇亡故后,扬州民众共推他担任刺史。以没有朝廷命令,如果接受将不合朝廷任官的正确做法加以拒绝。民众竟在太守府外守候了几个月,还是被他婉言劝回。

刘繇过世之后留下万余军卒,想要招揽这些人为己所用的孙策找来太史慈:「刘繇以前责备我为袁术进攻庐江。当时我父亲遗留下的数千精兵都在袁术那里,我志在建立大业,怎么能不向他屈意低头而索求我父亲的旧部呢!后来袁术不遵守臣节、不听劝谏,大丈夫以道义相交,但有大的变动时,也不能不分离,我当初投靠袁术及后来与他断交的经过,就是这样。只恨不能在刘繇活着的时候向他解释清楚。如今刘州牧的儿子在豫章,你去看望一下,把我的意思宣告给他的部曲,他们乐意来的就随你一同来,不乐意的也加以安抚,同时观察一下华歆治理郡务的能力怎样。需要带多少兵去,可以自作决定」

听完孙策的话之后,太史慈回答:「我曾犯下不可宽怒的重罪,将军有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气量,我当以死报答将军的恩德。如今双方并没有交战,不宜多带人马,率领数十人足够了。」当时军中众人在他退下后表示:「太史慈一定会向北逃走,不再回来。”」孙策反驳:「太史慈如果舍弃我而去,江东还有谁能让他追随?」说完这句这事情就算定案。

几日后在昌门为太史慈饯行,孙策亲手握住他的手腕道别:「你认为什么时候能回来?」他回答:「不过六十天。」走后众人仍是议论纷纷,认为此去是失策。孙策又说:「你们不要再怀疑太史慈,我已考虑周详。他虽然为人勇猛、胆识过人,但不是一个反复之人。他以道义为重,一诺千金,一旦视作知已,生死不会相负。你们不需要过度担忧。」此言就替此行拍板定案,不容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