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眼中的三国

第十二章

字体:16+-

若说三国人物中谁最风流倜傥,大概所有人都会想到周瑜,杜甫也是如是想。在他脑中开始回想哪位好友曾经作诗咏叹,当前就是王维的《同崔傅答贤弟 》:

「洛阳才子姑苏客, 桂苑殊非故乡陌。

九江枫树几回青, 一片扬州五湖白。

扬州时有下江兵, 兰陵镇前吹笛声。

夜火人归富春郭, 秋风鹤唳石头城。

周郎陆弟为俦侣, 对舞前溪歌白纻。

曲几书留小史家, 草堂棋赌山阴墅。

衣冠若话外台臣, 先数夫君席上珍。

更闻台阁求三语, 遥想风流第一人。」

在他沉浸在好友的思绪中时,又想起法宣的《和赵王观妓 》:

「桂山留上客,兰室命妖饶。城中画广黛,宫里束纤腰。

舞袖风前举,歌声扇后娇。周郎不须顾,今日管弦调。」

两人都把周瑜的风流倜傥写的入木三分,让自己羡慕不已。

大概每个皇帝最希望就是能当个太平天子、悠哉治国,但是如今身处乱世,这等希望就成为奢望。深宫中的献帝只能求短时间不要有战事,至少新年期间没有烽烟,当然从自己被董卓推上这个傀儡般的位置后,每每都不顺他的期望。终于在迁移许都将近一年半后,实现这个小小的愿望。

去年回到故乡东城后,鲁肃没有积极与周瑜联络,似乎对在孙策手下做事兴趣缺缺,东城四处都能见到他的身影。恰好好友刘子扬来信:「今天天下豪杰群雄并起,以阁下的才干和姿色,与当今大局相适。应该快点将母亲接走,没必要滞留在东城。今日附近有位叫郑宝的人,拥兵万众余人屯兵巢湖,所处地肥沃丰富,很多庐江贤人依附他就职,更何况我们这类人呢?纵观他的形势,又会聚集博士多识的人。机不可失,阁下请速速前来。」

答应好友邀请,约定安葬完祖母返回曲阿的鲁肃,当即整顿行装,打算投奔郑宝而去。周瑜之前做主把鲁肃母亲接了过来,鲁肃动身前往吴郡,将刘子扬建议和自己打算都对他说,碍于孙策的态度不明,也不好强留,只能以天下大势混沌不明,不要轻易下决定来劝说。

至于刘子扬口中的郑宝是怎么样的一号人物?其实他是扬州人,不是朝廷命官,就像黑山贼张燕一般拥兵自重的地方豪强。个性骁勇果敢,才干武力都超出一般人。天下大乱之际,当时扬州士人被人评为轻侠狡桀,郑宝、张多、许干这些各拥山头的豪强,都是此类人,其中以郑宝实力最强大并占据巢湖,服从他号令有一万多人,此地向来人杰地灵,古称『居巢』、『南巢』,即使在扬州都属于历史悠久之地,『成汤放夏桀于南巢』就是指此地。庐江附近的士人百姓大多投奔在他帐下,连朝廷所派来的官吏对他都有所忌惮。

二月底吴郡城内,去年底奉孙策之命去豫章招抚刘繇旧部、探听当地状况的太史慈,果然在约定期限内回来说明情况:「华歆这人品德高尚,却没有别的谋略,只能在豫章自保而已。丹阳人僮芝擅自占领庐陵,番阳地方势力首领别立宗部,声称:『我们已在海昏、上缭另立郡府,不接受豫章郡的命令。』对此情况无能为力,只能撒手不管而已。」听完孙策拍手大笑,心生兼并豫章郡的想法。此事后更加信任太史慈,不仅授给兵权,更派任折冲中郎将。

许都城内的曹操想起一件事情:当初在兖州刚刚站稳脚步的时候,徐翕与毛晖都是手下的部将,陈宫阴谋迎吕布、企图颠覆兖州时,两人竟然和陈宫一起叛变。兖州之乱平定之后,两人逃亡投奔臧霸。于是派人去让刘备传话,让臧霸送来徐翕与毛晖的项上人头。他对刘备说:「我所以能够自立,正是因为不作这种出卖朋友的事情。我受到曹公的不杀之恩,不敢违抗命令。成就王霸大业的君主,可以用大义来说服,希望将军为我美言。」刘备把他的话原原本本转告,曹操叹息:「这是古人的高尚行为,臧霸竟能作到,这正是我的愿望。」就将徐翕、毛晖赦免,任命为太守。遭到吕布攻打、反倒成了攻灭他契机的刘备,不管是基于安抚或是企图拉拢,以朝廷名义表奏为左将军。另外内应与攻打下邳有功,陈登从广陵太守升任伏波将军。

去年消灭吕布后,有人推荐王模和周逵给曹操,基于爱才心理,征辟二人为司空掾属,同时被征辟为司空西曹掾的徐州名士陈群,写信劝谏王模、周逵二人有着丑恶的质量和行为,最后一定会成为危害的。曹操当下并没有听从。陈群看人的眼光真的是准,到曹营不满半年,二人因为违法作乱遭到举发,有关部门查办之下,最后获罪下令诛杀。对于自己没有听进建言的曹操,惭愧的向陈群拜谢。

躲避袁绍的征辟、回到故乡的胡昭,想要安静做一个隐士的愿望还是很难。不知道从何处得知胡昭回到故乡,曹操很想招揽到自己司空府内。胡昭最有名的就是书法,与侍中兼任司隶校尉钟繇、邯郸淳、卫觊、韦诞等人齐名,当时都说胡昭与钟繇的笔法「钟氏小巧,胡氏豪放」,并称钟胡,连他平日练习后丢在字篓里的废纸,都能卖个好价钱。

面对屡次以司空名义来征辟,不堪其扰的胡昭,终于答应一见,注意是见面不是出仕。到了许都见到曹操后说:「我本是一个在野书生,对军对国都没有用处,归心诚恳,请您让我离去。」曹操叹:「人各有志,出仕隐居,各异其趣,勉力完成你高雅的喜好吧,我是不会勉强你的。」离去后胡昭为了怕再有征辟,决定搬进陆浑山中。

三月,去年派出长子去找张燕讨救兵的公孙瓒,日夜在易京等待,终于盼到儿子与张燕带领十万大军,兵分三路奔赴易京而来。当援兵还没到,在城内得到消息的公孙瓒,秘密派人送信给正赶往这里的两人,先让儿子率领五千骑兵于北隰之中,举火把当做是暗号,他就从城内出战,里应外合夹攻袁绍本队。可惜使者出城没多久,遭到袁军巡逻的兵士捕获,从身上搜出密信。

得到这封信的袁绍,趁公孙续还没到之前,决定将计就计,派人在北隰举起火把,佯装是援军已到。不知计划早就被劫知的公孙瓒,赶紧率军出城,面对的竟是严阵以待的袁绍军,心都凉了一大截,连番死战之下大败,幸亏部下保护才得以脱身回城,不得已继续关上城门坚守。

袁绍做了两手准备,一边派兵在公孙续往易京路上埋伏,准备杀个措手不及,另一方面知道公孙瓒再也不敢出城应战,易京最具威胁就是城楼,命人挖地道想从地底弄垮,使城内失去坚守信心。几天后,得知城楼下已经用木柱撑住的袁绍,下令纵火烧毁,城楼随之倒塌。用这种方法逐渐攻到公孙瓒所在的中京,下令目标挖掘到达中央的土丘下方,务必要把中心望楼弄垮。接到手下报告,数座望楼突然间崩塌,公孙瓒心中大惊,心理清楚必然是袁绍从下方挖掘地道弄垮的,不日内就将侵入城内,这场多年来的仗,看来自己是输定了,带领家人登上中央望楼,亲手杀死妻子儿女、姐妹,命人在下面堆积柴火点燃,自焚而死。

督促军队攻入易京的袁绍,命令登上高台斩杀公孙瓒。他任命的青州刺史,曾与刘备一同抵御袁绍、接受陶谦求援让刘备前去帮忙的田楷,面对袁军力战而死。劝公孙瓒不要抛弃部下离开易京的关靖大叹说:「以前如果不是我阻止将军自己出城,未必没有希望。我听说君子使别人陷入危难时,自己一定与他分担患难,怎么能自己独自逃生呢!」一咬牙骑马冲入袁绍军中战死。

长子公孙续救援父亲不及,到易京城外望见大火冲天,知道大势以去,与张燕商量分开,自己往北离开,张燕率部回到常山等根据地盘据。公孙瓒自焚身亡之后,还活着的残部都投降袁军。袁绍心想经过快十年,终于把这块硬骨头啃下,当然对于公孙瓒残部大开接纳之门。会这么做是因为接下来河北除了偏远的辽东公孙越、还有已经不敢随意作乱的黑山贼张燕之外,青、幽、并、冀四州都在自己手中,接下来就是准备争夺天下之际,公孙瓒的部队多为精锐,对自己大有帮助。公孙续逃亡路过南匈奴领地,遭到屠各部杀害,一家就此消失在世上。

袁绍心想收拾公孙瓒后,河北之地应该都会望风归降自己,世事往往都不如所想。渔阳人田豫劝告本郡太守鲜于辅说:「曹操尊奉天子来号令诸侯,最终能够平定天下,应该早早归顺。」按理说,取代公孙瓒成为幽州实力者的袁绍,雄霸河北,为什么劝鲜于辅舍袁绍就曹操?

他其实与公孙瓒没有什么渊源,却与现在依附曹操的刘备关系匪浅。田豫,字国让,幽州渔阳郡雍奴县,与刘备都是幽州人,年轻时并不是投靠幽州最强实力者公孙瓒,反而托身在很欣赏他的刘备旗下。初平四年刘备救援徐州,获陶谦表为豫州刺史时,随军的田豫因为母亲年老,请辞回到幽州,刘备流泪送别:「只恨不能与你一起建立功业啊!」

回到幽州后,早就知道田豫的公孙瓒,任命他为东州令。公孙瓒与袁绍开始相争,手下部将王门受到笼络投靠袁绍,率领一万多军队进攻田豫所在的东州。兵临成下时众人恐惧打算投降,他登上城墙大声说:「你受公孙瓒厚待却离开他,本来还以为是有逼不得已的原由;如今却回来做逆贼,证明你才是叛逆作乱的人。即使智慧浅薄如水的人也知道要守着自己的水瓶不借给人,我既然接受公孙瓒委托管理东州县城,你还不快点攻城?」王门听到这番话,知道自己理亏,惭愧地率军退走。田豫虽然守住东州,公孙瓒也知道他有谋略,不知为何这样出众人才没有得到重用,证明一直存在用人唯亲的问题,像刘备就因为都曾在卢植门下而被提拔。

公孙瓒在易京兵败自焚而死后,与他交好的鲜于辅获众人推举为主,代替行使太守职权。鲜于辅其实是原幽州刺史刘虞的部下,刘虞遭到他杀死之后,和阎柔拥护刘虞子刘和为父报仇,甚至和袁绍属下曲义联合,在鲍丘打败并斩杀二万人。代、广阳、上谷与右北平四郡纷纷起兵斩杀他委任官员,更与鲜于辅,刘和军队会师。屡战屡败的公孙瓒,退回易京固守,易京之败也可以说是鲜于辅等人为了帮刘虞报仇的结果。

原任乌桓王丘力居死后,留下儿子楼班幼小,侄儿蹋顿勇武善战、富有谋略,接任丘力居的王位,率领上谷难楼、辽东苏仆延、右北平乌延等势力。当袁绍进攻公孙瓒时,蹋顿曾率领乌桓帮助袁绍。公孙瓒灭亡后,袁绍怕蹋顿为乱,假借皇帝的名义对蹋顿、难楼、苏仆延、乌延等封赏印绶。曾经在为了刘虞复仇,拥护刘和起兵的阎柔,特别受到乌桓人敬重,袁绍为了北方边境的安定,对于阎柔待遇的特别优厚。

公孙瓒灭亡时,为属下官民所推重、代行为太守的鲜于辅,平日与田豫关系交好,深知其才能,任命他为府长史。他对于袁绍没有特别好感,很显然以自己的实力,势必要依附某方势力才得以生存。知道他的想法后,田豫觉得曹操应该是安定天下的人,不愿见到他遭受灾祸,建议投靠曹操与朝廷。于是他写信到许都表明归顺的意思,这下可让曹操大喜,除任命为建中将军,更让他都督幽州六郡军务,等于在袁绍后方,安插自己的钉子。

四月许都城,去年底解决完吕布之后,把眼光看到已经无主河内的曹操,心想如果落入袁绍手中,自己的西边、北边都将遭到他的压迫。眼见他正在处理公孙瓒残部,无暇南顾,赶紧拿下河内就是眼前最重要的事情。当下派人把曹仁、史涣与新近从已身亡的杨奉处投奔自己的徐晃以及于禁、乐进等人叫来,任命史涣为监军、曹、徐等人四人共同领兵前往设犬对付眭固,务必要在他投靠袁绍前予以歼灭。

史涣是何人,能够在这么重要的时候,担任曹操族弟曹仁领军的监军?史涣,字公刘。豫州沛国人,算是曹操的同乡,少年时就已经有任侠之风,更有雄壮的气概。在起事之初以门客身分跟随,任职中军校尉,算的上是曹营的创业元老之一。起兵后就一直随军东征西讨多立战功,很少独领一军,却经常担任监军的角色,相当得到曹操的信赖。现任中领军,在曹军中与从夏侯惇属下成为亲信的韩浩,地位相当,都以忠勇闻名;倘若需要出征,往往与曹仁搭档,这次也让这对老搭档负责这次任务。

众人在出兵前与史涣商量,觉得必须要快速进军,要趁袁绍还没来的及援助之前解决问题。全军兼程赶路、渡过黄河。得知曹操派军前来的眭固,知道自己绝对打不过,想要先前往邺城接受庇护,没想到在犬城撞上曹仁,两边顿时展开混战,面对身上负有以消灭为目标为命令的曹仁,眭固方的士气、战斗力完全不同,自然被杀的大败,临阵遭到监军史涣斩杀。

为了彻底消除后患,前往射犬消灭眭固的残部,张扬势力仅剩留守河内的长史薛洪。曹仁命人就地扎营,派人送信回下邳让曹操了解情况。得到消息后,他不想强攻由文官驻守的城池,更不想增加兵士的损失,想起曾经待过河内的董昭,与薛洪有过数面之缘,以此去劝降应该比较容易成功。

张扬出兵前念起的董昭,终于来到河内,已经人事全非、令人感伤。来到城门外,派人到城内向薛洪表示,自己是代表曹操前来,希望能够见上一面。城内的薛洪、缪尚等人已经得知张扬、杨丑相继死亡,眭固遭到曹操消灭,河内不仅是无主孤城,更是无力自保,百般无奈也只能让董昭进城,听听他带来的招降条件。隔日董昭派人从河内送信回下邳,表示薛洪愿意举城投降,唯一条件是不得滥杀一人。

下邳的曹操收到消息大喜望外,命人送信到河内,除了答应薛洪之外,署命董昭为冀州牧、魏种为河内太守。现在冀州可是袁绍的地盘,如此任命想必也预测到他会如何愤怒,作好有朝一日将会与他对决的心理准备。河内向来就被形容为「南拒虎牢之险,北倚在行之固」,属于重要战略要地,取得河内就代表曹操在黄河以北取得桥头堡,当年讨董同盟解散之际,袁绍就是想尽取河北之地窥伺天下,无奈张杨不仅在河内稳守,对袁绍、曹操两方都是友好态度,苦无借口出兵夺下,曹操趁袁绍被幽州拖住的时候,先行夺下这个战略要地,即使袁绍再怎么生气都于事无补。

果然,消息传到还在易京、想要出兵接纳眭固、轻松接收河内的袁绍,眼见河内遭曹操纳入地盘,他的书信也在此时送到,大意就是河内发生内乱,袁大将军忙于战事,这点小事就由我代劳处理不劳费心。袁绍看完瞬间大怒,将信撕个粉碎后大喊:「曹操你个小子,等着我去收拾你!」但是眼下还是赶紧接收幽州公孙瓒留下的残部与领地,保证后方无虞后,才能腾出手来对付他。

朝廷虽然为曹操所掌控,官员也多是曹营人马,皇宫内还是有他掌握不到的地方。董承女儿、也是献帝祖母的侄孙女入宫升为贵人,因为裙带关系,岳父董承升任车骑将军,拥有开府的权力,在朝廷内的官职、权力与曹操相去不远,与同样是皇帝岳父的伏完,两者不可同日而语。当然这是在朝廷上,就实力上来说,他能够凭借的只有一支直属于自己、护卫献帝从长安东归的部队,,可是连曹操都管不到的。

朝廷迁移至许都之后,天下皆知实际受曹操掌控。成为皇帝岳父的董承,私下对现在寓居于此,又不算是曹操人马的刘备,声称自己领受献帝藏在衣带中的密诏,以此为名联合多人想要诛杀曹操,得知的刘备却没有立即有所行动。见刘备迟迟没有动作,又拉拢偏将军王子服:「郭汜曾以几百兵力击败李傕数万人,所以就看你与我是否同心了!吕不韦有了子楚之后得以富贵,现在我和你也能这样。」王子服连忙推辞:「我惊恐而不敢当,且兵力不足。」他说:「如果能够成功杀死曹操,就能得到他雄厚的兵力,难道还不够吗?」王子服又问:「在许都还有其他一起同谋的人吗?」董承答道:「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都是我的心腹。」两人开始计划如何行动。

刘备为什么都不行动呢?最重要原因是虽然现在自己投靠曹操,却不算是曹营的人,在许都内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监视,自己有什么举动马上就会传到他耳中,如果不谨慎从事,不仅自己性命堪忧,跟随自己的关羽、张飞、糜竺与自己的家人都会有危险,假使贸然行动,多年滚爬生涯历练出来的直觉告诉自己,绝对会是危险。

果不其然,几天后曹操派人来通知一同饮宴,俗话说宴无好宴,怀着忐忑的心情的刘备,心中想的恐怕是项羽约宴刘邦的『鸿门宴』。两人入座酒过三巡后,曹操感慨说:「当今天下英雄唯独是你与我,袁绍这类人称不上。」当下刘备心中一震,这莫不是试探我吗?惊慌间筷子从手中掉落。曹操还未来得及开口询问,刚好天空打雷,刘备以此解释:「圣人说:『打响雷、刮大风会使人变脸』,确有原因。一声雷鸣就可以令我变成如此!」不着痕迹的将自己的失态归咎于雷鸣,让曹操不疑有他。感到曹操可能提防着自己的刘备,开始有参与董承计划的心思。

寿春城内,从两年前自立为帝那天起,袁术坚持要有皇帝的排场,种种花费都奢侈无度,导致府库空虚。在南阳起家之时,不善内政只会掠夺领地的恶劣习性,加上江、淮间又连年饥荒,终于无以自给,甚至连发放军饷都有问题。雪上加霜的是,称帝之后屡屡遭到吕布、曹操大败,元气大伤。

走投无路的袁术,想到前往灊山投奔以前部曲雷薄、陈兰,两人在他夺取陈国之后,抢了粮食就到灊山自立,原因就是不看好他的未来,这时摆出以前上司的姿态来投,当然不意外的被两人赏了闭门羹。

走投无路之下,只能想到自己最讨厌的堂兄弟袁绍,遣使提议将帝位主动相让,条件是让他在河北有立足之地,信是这样写的:「汉朝王室的气数早已尽了,我们袁氏应当接受天命为君王,符命与祥瑞都显示得很明白。如今你拥有四州的地盘,人口一百万户,我谨将上天授予的使命归献给您,请你继承光大袁氏的大业!」袁绍得信后,本来自己就有称帝的想法,派人通知担任青州刺史的长子袁谭至青州州界,迎接自己的堂叔袁术。

不知道从什么管道,得知袁术想要北上、投靠袁绍的事情,可让曹操有所警觉。虽然袁术现在几乎是风中残烛,万一在袁绍的援助下恢复元气,两人合作对自己可不是好事。想了想决定派出手下对袁绍军队最熟悉的朱灵,和与袁术有深仇、投靠自己至今还没有建功的刘备,还有跟从自己已久的路招三人出征,前往袁术打算路经的下邳北面处截击。知道曹操派刘备出征的董昭赶紧劝谏:「刘备英勇而志向远大,关羽、张飞作他的辅佐,恐怕刘备的心思还真不好说啊!」曹操说:「我已经答应他了。」

为什么说朱灵是曹操军中最熟悉袁绍军的人呢?荀彧、郭嘉、董昭都是曾经在邺城或是在袁绍帐下做事过,是后来才改投曹操。不过朱灵与他们不同,一开始是跟随韩馥,袁绍夺冀州后转而跟随。更派遣朱灵攻打遭到公孙瓒占据的家乡鄃县,城内士兵还以他的家人要挟,为了忠于袁绍的命令牺牲家人,可说是非常忠诚。

这样忠诚的朱灵,怎么会在曹操帐下?初平四年秋天,曹操打算第一次征伐徐州,向冀州要求支持,朱灵奉袁绍之命督三营军士前往增援。因为粮运不济撤军后,袁绍所派的部队理应回到冀州,在其他部将返回时,朱灵对曹操说仰慕他的器度,决定留在曹营,让他大喜过望,也有企图透过他了解袁绍内部详情的想法,当然就欣然接受。

派出这样组合也看出曹操的心思,刘备在自己底下,却不算是自己人,朱灵是从袁绍那边投靠过来,才能可以保证,忠诚还没有受到检验,路招是跟从自己甚久的部将,算是这三人里面的监察角色,有他在两人就算想作乱也会受到牵制。出发后,得知消息的程昱、郭嘉两人,赶紧对曹操说:「主公前日不除掉刘备,如今更让他统兵,他必定会有异心的。」听到这里的曹操大为后悔,加上想起董昭之前提醒自己的话,即使现在想要派兵追回也已经来不及。

从易京回到邺城的袁绍,心想河北基本上都属于自己,想要实现遭到沮授反对、会是祸乱根源的计划:已经让长子袁谭出掌青州,接下来让次子袁熙担任公孙瓒亡故后的幽州刺史,外甥高干担任并州刺史,幼子待在自己身在的冀州,美其名是三子各据一州考察能力,骨子里就是想让幼子袁尚接任自己。古来都是长子继承家业,偏爱幼子是常有的事情,袁绍不可能不知道如果让幼子接位有什么危机,为什么这么坚持?

就要从他最得意的外貌来说了。袁绍生得英俊威武,甚得父亲袁逢、叔父袁隗喜爱。当时风气有这样得体的外貌,对于仕途可是相当吃香,加上凭借家族的底蕴,年纪轻轻就为郎官,可说是少年得意。这样的袁绍对于自己的接班人的外貌,自然会更加挑剔。

打下青州地盘、证明自己的才能的长子袁谭,个性好杀,先前父亲将他过嗣给已经过世的嫡长子大哥、也是汝南袁家的宗主袁基,企图在与袁术争夺袁氏宗主上取得有利地位。袁家的血统似乎出俊男,袁基也是外貌形象有身长俊朗、温文尔雅的美誉,父亲袁逢(袁基、袁绍、袁术三个异母兄弟的父亲)死后袭爵安国亭侯,食邑五百户,继承汝南袁氏宗主之位,官至太仆。

董卓掌握朝廷时,袁绍发起讨董大军,身在雒阳的袁基、袁隗以及袁氏家族都逃不过牵连丧命。袁绍、袁术知道大哥袁基身亡后就争夺汝南袁氏宗主之位。因为袁绍过继给叔父袁成,又是袁逢小妾所生,虽然年纪比较大,袁术认为自己与大哥袁基都是正妻所生,理所当然继承大哥死去的嫡子与宗主之位,两人的冲突就是因此而起。袁绍就是认为有袁谭继承亡故大哥的位置,自己比起袁术在家族地位更高。

可惜袁谭的外貌并不出众,让他很难打从心里喜爱这个与前妻所生之子,相反地袁熙与袁尚是后来续弦的刘氏所生的兄弟,尤其是袁尚在他眼中像极年轻时的自己,加上刘氏常在吹枕头风,让以外貌作为判断才能优劣标准的袁绍,心中更偏向幼子。接到父亲命令的二子袁熙,让妻子甄氏留在邺城,伺候母亲刘氏,自己与拨给自己的部下焦触和张南前往幽州上任。

从寿春北上途经战火稍歇下邳的袁术,遭到熟悉地形的刘备与朱灵、路招拦截去路,所带的少数兵众,当然无法突破有备而来的三人部队,赶紧早早率领部属退回寿春。逼退袁术之后,众人就应该回到许都复命,刘备心中却有其他打算。下邳、甚至说徐州,都是从陶谦手上转给自己,虽然说经手吕布、现在在曹操手中,在他心中徐州始终是自己的地盘,现在好不容易回到下邳,如果跟着朱灵等人回许都,不知何年何月才得以重回此地?要继续待在曹操底下过日子?不行,在吕布底下已经够难过了,如果继续待在许都不知什么时候会被除掉!

借口曹操有令,命自己前往下邳视察,让朱灵、路招先行回到许都,二人不疑有他分开行动。送走朱灵等人之后,要面对的是曹操在战后任命的徐州刺史车冑,以自己现有的兵力是不可能通过直接硬攻城池得胜,再度使用对朱灵等人的借口,到下邳骗开门让自己入城,朱灵都还没回去,刘备又是曹操派出的,车冑不疑有他开门放入。

车冑也不笨,不会全盘相信说词,回头就派快马把刘备留在下邳的事情回报许都。从朱灵与车冑两边的报告,曹操大约猜出刘备的心思,既然不肯为我所用,也没有挽留的必要,让车冑来承担杀刘备的罪名吧!赶紧派人送密信给车冑,让他见机下手。

接到曹操指令的车冑,碍于自己没有主意想要找人商量,可叹是谁不找,却找了一个在这件事情上最不恰当的人:广陵太守陈登。他在吕布入主徐州之时,处心积虑要让刘备回来,车冑应该不会不知道两人之前是主从关系,误以为他现在受到曹操封赏,立场就会转变。入府和车冑商量后,一出门马上派人通报,得知消息的刘备决定先下手为强。

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以有事告知刺史为由请求入府。在车冑还没来得及问来意之时,刘备抢先责问对自己无礼,至于何事无礼,那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总之还来不及反应之下,遭到关羽抢先下手,一刀让车冑身首异处,这刀下去也算是跟曹操画清界线。

重新接管徐州后,屡经磨难的刘备熟练的做了几手准备,首先让最信任的关羽守下邳,行使太守的职责,为什么不是张飞?最主要就是当初下邳有失就是他杀了曹豹造成,当然不能错误重演;自己带着张飞回到小沛防守,以两地互相支持成犄角之势。第二迅速联络徐州各地不服曹操的独立势力,像是东海昌豨以及诸郡县表示服从,让刘备有了数万兵马的资本,臧霸等受到曹操封赏的人,当然没有加入、却也没有公开反对,抱持中立的立场,这举动让刘备有更多缓冲空间。最后派人北上冀州,联络与曹操还算是同盟,实际上关系早已濒临破裂的袁绍,请求同盟协助自己对抗曹操。

下邳突发变故、刺史遭斩的当下,刺史府的官员早早逃出赶往许都报告,得知刘备抢先在自己之前动手,杀了车冑占据徐州,自然是怒不可抑的曹操,下令司空长史刘岱(不是原兖州刺史)、中郎将王忠率兵前往攻打,两人到了小沛发生对战,刘备大声喊:「像你这样的,就算派一百个来都无济于事,如果说曹操自己来,那还难说!」意思就是刘岱、王忠这样的作为自己的对手,未免也太轻视自己,这点刘备倒是没有夸张,两人不久就战败逃回。

受到好友刘子杨建议,鲁肃打算投奔的郑宝,想要驱使百姓前往江表,怕自己没有号召力,想让世家大族赞同自己的举动,取得与论的支持,相中名士刘晔强逼他响应倡导自己的计谋。

刘晔可不是一般名士,字子扬,淮南成德人,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是刘家皇室后裔。与一般文弱书生不同的是,有提刀杀人的勇气与执行力。七岁时母亲去世。临终时说:「你父亲的仆人有诬害人的秉性,我担心自己死后会出乱子,希望你和你哥哥长大后能除去此人。」一般小孩可能听过就算了,他十三岁时按母亲遗命,斩杀了父亲宠信的仆人,事后坦然请罪。父亲刘普初闻愤然大怒,了解他的动机后怒气全消,放弃苛责。曾经给曹操评语的天下鉴人名士、当时在扬州避难的许劭,见到刘晔也称赞他有佐世之才。

从乡里间得知消息后,刘晔害怕遭受威胁,赶紧躲避没有被郑宝找到。趁袁术对于扬州的控制日渐衰弱之际,曹操派遣使者到扬州,打算从内部颠覆。得知消息的刘晔偷偷地去见使者,论及当前时势,让使者在他那里停留数日。使者派人通知巢湖,自己将与刘晔一同前往,郑宝按照约定时间,率领数百人带着牛、酒准备为使者接风洗尘,等待刘晔自投罗网。当日刘晔在中门外设酒菜饭席给郑宝部众,自己与他在内宴饮,其实早已安排由曹操使者提供的人手,设计借自己敬酒的机会除掉他。情况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原来是没有掌握到郑宝不爱喝酒的情报,脑筋清醒的情况下四处打量注意,让埋伏的杀手不敢轻易下手。见到他四处环顾,注意力不在自己身上,刘晔决定自己亲自动手,抽出佩刀当场斩杀,斩下首级提出营门外,以曹操名义向部众恐吓:「曹公有令,如果有人胆敢作乱,就与郑宝的下场一样。」部众见此都很震惊和害怕,瑟缩的跑回营舍避难。

郑宝在巢湖没有带出来的手下有精兵数千,为了怕这些人哗变,刘晔骑郑宝的马匹到巢湖营门前,以祸福利弊说服其他首领,使得巢湖叩头迎接。入营后安抚群众,众人归服后推举他为新首领。考虑到汉室衰微,自己也是皇室宗族,不想与这些事情扯上关系,派人前往庐江,告知将那些部曲委托给太守刘勋,自己也投入旗下。

六月,遭到刘备、朱灵阻挡无法北上投靠袁绍、不得已只得退回淮南的袁术,眼见寿春被自己劫掠的差不多,实在难以久待,率部众到江亭就食。这时他的情况有多遭?整个军中只剩下麦屑三十斛,许多兵士已多日没有好好吃上一餐饭。六月盛暑天,口渴难耐向左右要求蜜浆解渴,左右回答仅有清水而已。袁术蓦然、低头不语,大叹:「我袁术怎么会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说完吐血数升,不治身亡。

袁术从南阳起兵之初,挟着袁家招牌,声势和袁绍一时无二,由于与进邻刘表、曹操都处不好,内政又是一团糟,更大失策来自于企图扩展地盘,攻击自己没有把握的曹操,导致于南走扬州。扬州不像河北诸州遭受黄巾乱事,本该可以修生养息、储备实力,无奈内政不修,再好的扬州都被糟蹋的几无人烟,对外又重演屡屡失策的戏码,可说他今日的失败都是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

袁术亡故后,从弟袁胤与女婿黄猗畏惧曹操,不敢待在淮南,率领留下的部曲、妻子与袁术灵柩,离开江亭到皖城投奔刚刚收纳由刘晔出力,转让郑宝部众给屯兵于皖城的庐江太守刘勋。由于是袁术老部下,庐江太守也是袁术任命的,实力虽然不能和曹操等人相提并论,在扬州也算是一方之霸。袁术死亡后,部下也都四分五裂、各自找寻出路,袁术的大将军张勋与长史杨弘等人,想要渡过长江,投奔原来也是袁术旧部、后来独立如今据有江东的孙策,由于动静太大被刘勋得知,还没渡江前一行人就遭到俘虏,率领的部属当然就划归庐江所有。

孙策得知想要投奔自己的张勋、杨弘遭到俘虏时,当然非常不快,即使现在算是江东实力者,面对在江淮之间拥有很强实力的刘勋,还是要忌惮三分,何况是先后收并了郑宝与袁术残部,绝对是现在绝对无法正面冲突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