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眼中的三国

第十二章02

字体:16+-

他让周瑜想个办法,针对刘勋爱听好话、喜爱财宝的个性,派遣使者到皖城,以谦卑言辞和奉上大量财宝,要求刘勋代他攻打海昏的地方势力,自己会从旁协助。收得财宝十分高兴的刘勋,心情大悦之下当然相信说词,诸将都来祝贺如今连孙策都得依靠的上司。正当众人兴高采烈之时,刘勋发现有一人并不怎么高兴,就是刚刚投靠自己的刘晔。好奇之下询问,刘晔表示海昏地方势力城坚土厚,不是轻易可以攻下的地方。倘若轻率出兵,孙策必然会乘后防空虚之际袭击,到时候将军陷于前有守城之敌,后无可归之处,这样的情况并不容乐观,请不要轻易答应。可惜收下礼物的刘勋心情大好,认为按理应该出兵,他的意见就被搁置。

自从年初把公孙瓒从幽州彻底拔除,达成雄霸河北四州目标后,袁绍心态渐有骄横之气,日渐减少对朝廷进贡的次数和数量。主簿耿包长年跟随,才能虽不出众,对于揣摩上级心意的天赋却是少人能及,从举止之间猜测袁绍有不臣之意,决定作一个自认为风险极低的政治赌博:劝进,如果成功自己也能位列从龙之列,富贵荣华不尽。他秘密建议:「观今日天下,汉朝将亡,将军应当应天顺民,即位称帝。」

闻言的袁绍心中暗喜,原来还是有人能够理解自己,不过还是得知道跟随自己的文武想法,想取得一致意见再付诸实行。隔日将耿包的建议告诉军府的官员,官员们大惊失色,言明大逆不道理当斩首,以此证明将军忠于汉朝之心,避免被指为叛逆,沦为袁术今日下场。知道众人抱持反对意见的袁绍,为了掩饰自己的意图,不得已选择杀掉耿包,表明自己无意称帝。自认风险极低的政治投机,惹来杀身之祸,至死可能都无法理解,为何军府官员会如此强烈反对。

得知袁术被曹**回后,袁绍就有打算南下对决的想法,挑选了精兵十万、良马万匹,打算攻打许都。曾经提出建议迎奉献帝、力言阻止分封三子等好意见的谋士沮授,得知想要动兵许都,赶紧站出来劝阻:「今年我方才刚刚结束讨伐公孙瓒,这几年来与幽州的战事,不仅军队疲惫、百姓负担沉重、无法得以喘息,粮仓也没有太多的储蓄,这个情况下不宜出兵。现在最应该是加紧恢复四州农耕,开垦荒地,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派遣使者将我方消灭逆贼公孙瓒捷报呈献天子,如果捷报不能上达天子,可以对天下公告曹操断绝我们与朝廷的联系,这样师出有名,出兵进驻黎阳后,向黄河以南进兵。命人多造船只、整备战具,派遣精锐的骑兵去骚扰兖州边境,使曹操无法专心发展。相反地我们以河北四州之地,养精蓄锐以逸待劳,不用多久曹操疲敝而我方富强,这样就能垂手而取下曹操、进而放眼天下。」此计堪称直接打中曹操的命门,即使兖、豫二州在枣祗、韩浩意见,扩大屯田,在农耕人口与军力,远远不能与河北相比,如果持续骚扰作战让曹操首尾不能相顾,不用多久就会元气大伤。

不管什么时代总有为了自己利益的反对派,袁绍阵营也不例外,郭图、审配听到沮授所说,不管是否正确,马上出言反对:「以您用兵如神的谋略,统率北方的强兵,去讨伐曹操,易如反掌,何必那样费事?」这番话不仅漂亮的拍了袁绍一顿马屁,顺便贬低沮授的计策。按理说沮授与郭图、审配三人都是韩馥部下,袁绍取得冀州后才陆续投入账下,彼此间并不存在老臣与新进之间常有的矛盾。郭图与审配倒是个性截然不同,郭图是个彻底的小人,审配是性格刚直,两人会同时反对沮授,唯一可能就是怕受到袁绍信任之后自己的地位不保。

听到两人轻蔑的反对自己,沮授赶紧再说:「兴兵用来救乱除暴,这可称为义兵;如果是倚仗人多势众,就会被称为骄兵。举义兵而所向无敌,兴骄兵则率先败亡。如今曹操在许都以尊奉天子之名、号令天下,拥有大义名分,倘若我们轻率举兵南下,就是违背君臣大义。克敌致胜的谋略关键,不在于兵势强弱。曹操的军队法令严明,士兵训练有素,远非公孙瓒那样坐困愁城乖乖挨打的角色。如果舍弃万全之计出动没有大义名分军队,我深感忧虑成败!」

郭图、审配反对说:「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并非不义;何况我们是讨伐曹操,怎么能说是师出无名?以您今天的强盛,将士们急于立功疆场,不乘此时机奠定大业,就像古人所说的:『不接受上天给予的赏赐,就会反受其害。』这正是春秋时期越国所以兴盛,吴国所以灭亡的原因,监军沮授的计策过于持重,不是随机应变的谋略。」两人从根本否定沮授的策略,认为过于保守,两人投袁绍此时心头所想,结果可想而知。

袁绍当场采纳两人的意见,意见遭到驳回后,沮授只得无奈的离开。郭图抓住这个机会,赶紧讲沮授的坏话:「沮授总管内外,威震三军,如果让他的影响范围扩大,将军以后很难加以控制!如果臣下的权威与君主相等,就会导致灭亡,这是兵书《黄石》指出的大忌。统军在外的人,不应同时主持内部政务。」袁绍对于沮授反对自己分封三子,早就有所不满,下令将他统领的军队分为三部分,由他、郭图与淳于琼三位都督各统一军指挥,满足郭图想要染指兵权的贪念。袁绍决定要攻击曹操的打算,传到骑都尉那里,赶紧进府劝阻:「当今天子在许都,民心之所向,万不可攻打!」袁绍依然坚持己见,不愿接纳。

既然袁绍都打定主意,这骑都尉怎么还去劝阻,该不会是个楞头青,万一袁绍动怒可就要掉脑袋,到底他是何方神圣,如此有胆色?这人名唤崔琰,字季珪,清河郡东武城县人。相貌俊美,眉目疏朗,声姿高畅,很有威望,个性刚正不阿。年少性格朴实,言辞迟钝,喜欢击剑,崇尚武功,到二十三岁时乡里按规定将其转为正卒时才感慨发奋,研读《论语》、《韩诗》,允文允武的一面渐渐为人所知。什么是正卒?汉代律令制下派成年健全男子为政府的劳动之一。男子年满二十三岁至五十六岁期间,每年都得接受征调。每人每年在本郡或本县服役一个月,称为更卒。每人按一定次序轮流到京师服役一年,称为正卒

二十九岁那年前往北海郡,与公孙方等人结交,更到郑玄门下求学,不到一年就爆发逢黄巾乱事,徐州黄巾军攻破郡府,连北海相孔融都逃往朱虚,郑玄与门下子弟当然也不能坐以待毙,赶紧到不其山避难。黄巾作乱时各地粮食匮乏,不得已郑玄只好停止上课,辞谢门下弟子,让众人回家,崔琰也在遣散之列。说是回家谈何容易?黄巾乱事之下,中原地区到处都是盗寇,西行返家的道路不通,不得已持续徘徊于青,徐,兖,豫四州,东到寿春,南到长江、洞庭湖地区。离开家乡四年后才得以回家,在家只以弹琴读书自娱,幸好崔家在清河是大族,颇殷富,不需要为了生计烦恼,

从韩馥手中取得冀州后,听闻他名声的袁绍派人征召。当时他放任手下兵士专横暴虐,与袁术没有两样,其实割据势力为了征集军粮都是这般行径;为了军费,还会动脑筋到坟墓里陪葬的金银财宝,将坟墓挖掘个底朝天。知道这情况的崔琰进言劝阻:「昔日荀子有说道:『对士兵平日不教训,战斗力不强,即使是商汤及周文王都不能拿那些人来打胜仗』现在道路上尸骨暴露,百姓都未看到主公的德政,应该命令冀州各郡县掩埋尸骸来显示伤痛及爱心,追随周文王之仁慈之举。」接纳建议的袁绍,任命他为骑都尉,袁绍也不是都不纳谏。这次崔琰支持沮授的意见,落的石沈大海,只因袁绍内心充满要痛打曹操的想法。

下令整军的动静自然不小,邺城内的曹操探子花了一些时间,终于确认目标是许都后,派人用最快速度送回。得到情报的曹操,召集所有部属开会,公开袁绍打算南下的意图,不出意料众将感到惊慌,心想以目前的军力,想要硬抗拥有河北四州的袁绍,还是太过困难。

环顾四周狐疑的气氛,召集众人之前就知道会有这情况的曹操,为了让众人增加信心,也为了壮声势:「我与袁绍来往甚久,难道不知道他的为人?他志向远大却智谋短浅,外表勇武实则内心胆怯,对人猜忌刻薄、缺少威信,拥有的人马虽然比我方多,行军作战调度没有章法,受到宠信的将领行为骄横,推行的政令往往前后不一,虽然河北土地广大、粮食丰足,却不属于他而是为我们所预备的。」这番豪情壮语,不知打动多少文武,却有一个人打从心底不赞同,同为曹操、袁绍好友、虽然身在许都更倾心于邺城的孔融。

众人散会之后,孔融找到曹操信任的荀彧:「袁绍地广兵强,有田丰、许攸这样的智士为他出谋划策,审配、逢纪这样的忠臣为他办事,颜良、文丑这样的勇将为他统领军队,恐怕难以战胜吧!」荀彧摇了摇头:「袁绍的兵马虽多,多为法纪不严之众。田丰刚直,常常触犯上司;许攸贪婪,又治理无方;审配专权,却没有谋略;逢纪处事果断,自以为是。这几个人,势必不能兼容,一定会生内讧。颜良、文丑不过是匹夫之勇,只需一仗就可以擒获,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很显然的,对于袁绍更为倾心的孔融,同样把属下的评价拉高,荀彧虽然有捧高自己阵营的想法,对于袁绍手下诸人的性格,掌握的非常清楚,除了当初在冀州寄居那些日子的观察,埋伏在邺城探子的回报,对于协助他掌握状况,提供非常大帮助。孔融提到的四个谋士,都是从韩馥那边接收过来的人,个个都算是有能之人,在荀彧眼中个性上的缺失就成为致命伤。颜良、文丑作为袁绍的手下猛将,在袁绍军队内以作战勇猛而威名在外,勇则勇矣,论起行军作战能力,曲义作为将领能力才是河北最有威胁的一人,由于个性骄横遭到猜忌,早在公孙瓒之前就被下手除掉。

八月秋收完毕,护军按例报告今年收获成果,看着韩浩,曹操不禁想起病亡的陈留太守枣祗,就是他和韩浩在收降青州黄巾之后,提出屯田建议:首先将荒芜的无主农田收归国家所有,把招募到的大批流民,按军队的编制编成组,由国家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由他们开垦耕种,获得的收成,由国家和屯田的农民按比例分成。第一年就有得榖百万斛的成果,令全军兴奋不已,以为困扰出兵最大问题的粮食,终于可以得到解决。看到这个成果下令兖州全境郡国都置田官,招募流亡百姓屯田。枣祗再次建议,让军队以农备战,不仅可以增加生产力,更可以让军队不只是消耗粮食,也能增加收获,屯田制就在兖州广泛推行。

枣祗首倡屯田制的实施,使长期遭受战争破坏的北方农业生产,在短期内得以恢复并稳定了下来。失去土地的农民重新回来耕种,许多荒芜的农田也被开垦,兖州粮仓积蓄大量的粮食。「数年中所在积粟,仓禀皆满」,让曹操发动战争之时,不再重演第一次征伐徐州因为运粮不济而撤军情况。屯田制的实施,不仅解决了令人头疼的军粮问题,中原地区有许多因为战乱离开家园的流民,进入兖州增加大量的农耕人口,最大功劳者枣祗在不久后亡故令人唏嘘。

听完韩浩的报告,增加底气的曹操下令次日进军黎阳,派人到徐州通知臧霸等人,率领手下精兵,前往保卫青、徐州的东方边境,再派治军严谨持重、四月和曹仁等人合作在射犬破张杨旧部、意图投奔冀州的眭固的平虏校尉于禁,驻扎在黄河南岸,作为分兵牵制袁绍,使他无法专心一路南下。在最重要的黄河渡口白马津,安排东郡太守刘延驻守,任务就是防止袁军渡河南下。

对于曹操率进兵黎阳,袁绍没有随之起舞,即使明眼人都知道实力差距,袁绍没有如外人猜想大意迎击,意外的谨慎从事,先是联合敌对曹操的势力提高胜算。荆州牧刘表是盟友的前提下,第一目标就是为刘表防守北面的张绣,决定先送信给两方进行拉拢,为了保险特意写信给张绣最信任的贾诩,表达与他结交的诚意,袁绍对于穰城甚至张绣阵营的情形,掌握的非常清楚。冀州使者来到穰城,先行派人把信交给贾诩,再前往府衙表明代表大将军袁绍前来求见。

使者很尽责的一方面赞美张绣,一方面极言与袁绍结盟的好处,使者狂灌迷汤之下,有点飘飘然的张绣正打算答应结盟,早就接到袁绍来信来到府中的贾诩,看出他的心态后高声对使者说:「请回去为我们谢谢袁绍的好意,他与兄弟袁术都无法和平共处,有可能容纳天下的英雄豪杰吗!」张绣又惊又怕:「怎么至于这样!」

说完之后悄悄地对贾诩说:「那么如今以你之见,拒绝袁绍同盟后,我们应该投靠谁?刘表吗?」贾诩表示:「不如依靠曹操。」张绣一脸不解:「袁绍势力雄厚,曹操势单力孤,我们以前与他结过怨仇,怎么会选择他呢?」贾诩说:「正因为如此,才应当归附曹操。他尊奉天子以号令天下名正言顺,这是应该归附的第一条理由。袁绍强盛,我们以这些人马去投靠,在他眼里必定不会受到重视;相反地曹操势单力薄,得到我们必然十分高兴,这是应该归附的第二条理由。抱有称霸天下大志的人必定会抛弃私怨,向四方表示恩德,这是应该归附的第三条理由。希望将军不要疑虑。」

其实贾诩还有更深的理由,只是怕张绣无法理解。当然以张绣的兵力来说,对于袁绍是杯水车薪,对于曹操则是生力军,这是不用怀疑的,但是袁绍拉拢张绣的理由绝不仅于此。穰城位在许都东南方,相当于曹操的后方,张绣投靠就会像是于禁屯兵于黄河南岸的作用,能够确实威胁,让曹操有如芒刺在背。其次如果拉拢成功,可以合作攻回心中最重要的要地河内,与穰城、荆州在兖、豫二州的西边设下一道包围阵线,加上河北,可说是曹操包围网,如果成功,将是曹操起兵以来最大危机。

相反地,如果投靠曹操,那么安定后方的曹操,加上河内保证西边的安定,可以全力应对想要南渡黄河的袁绍,只要守住渡口,就有扭转兵力劣势的机会。如果投靠冀州,势力很大的袁绍得胜封赏也不会太多,相反地处于劣势的曹操,如果得到张绣帮助,扭转战绩得胜,那么掌控朝廷够给己方封赏绝对不少。贾诩当然已经在心中计算过利害得失,选择张绣能够理解的部份说明就足够。

使者听到贾诩这番话大惊,原以为他收到袁绍的信会帮忙说服,结果竟然是出口替张绣拒绝,加上观察两人互动,心知大略会是投靠曹操,事已至此只好告辞回邺城复命。穰城这一路遭拒,那么原来荆州盟友刘表应该不会有问题才是?

九月,留下一部分兵力驻守官渡,这是许都面对北方袁绍的咽喉要道,曹操自己率军返回。关中地区的将领们得知袁绍与曹操之间从不和即将演变成刀兵相向的局面,以马腾为首的诸将,与两方都没什么交情,不想在这场争斗中被卷入只想保持中立坐观成败。凉州牧韦端也不知道该不该选边站,派遣天水人、现在担任从事的杨阜前往。出使朝廷晋见献帝后,获封为安定长史,受到曹操阵营的热烈招待,希望关中即使不支持己方,至少能够保持中立;万一支持袁绍,会让驻守关中的钟繇压力大增,如果还要抽调面对袁绍已经捉襟见肘的兵力,势必就会更加吃紧。

返回关中后,诸将与韦端赶紧询问:「袁绍与曹操相争,以你之见谁胜谁败?」杨阜回答:「袁公个性虽然宽容,遇事并不果断,喜好筹划谋略,常常犹豫不决;为上者如果行事不果断就没有威信,迟疑不决就会错过时机,如今虽然形势强盛,终究没有成就大业的可能。曹公有雄才大略,当机立断毫不迟疑,法令统一兵强马壮,能不拘一格地任用人才,部下各尽其力,相比之下,成就大业必然是他。」虽然看好曹营,杨阜并不喜欢由献帝任命的长史职位,回关中后就辞去。

杨阜来到许都,使得曹操也把目光暂时西移,先前派治书侍御史卫觊,与侍中兼任司隶校尉钟繇合作镇抚关中地区。有许多当地难民从外地逃难归来,关中诸将多把他们收容下来作为部曲。卫觊按照职责,写信给尚书令荀彧报告:「关中土地肥沃,不久前遭受战乱,百姓流入荆州的有十万余家。最近听说家乡终于安定,盼望返回故乡。回乡的人无法自立谋生,将领们争相招揽他们为部曲。郡、县经济贫弱,没有力量与将领们抗拒,导致将领们势力日益增强,如果发生变乱,必然会有后患。盐是国家的重要财富,从黄巾之乱以来无人管理,属下建议依照过去的制度,设置官员负责专卖,利用收入去购买农具、耕牛,如果有返乡的百姓无法自立就供应他们,让他们自立从事耕作、广积粮食,如此关中就能富裕。消息传出让远离故乡的百姓知道,必定不分昼夜地归来。另外建议让司隶校尉钟繇留驻关中,主持关中地区事务。这样将领们的势力就会日益削弱,相反地官府与百姓就会日益强盛,这是强固根本、削弱敌人的办法。」荀彧把卫觊的建议转呈,当下曹操大喜欣然采纳。派遣谒者仆射主管盐政、监督专卖,司隶校尉官署设在弘农,让钟繇上任,关中地区从诸将割据局面,渐渐变为受到朝廷的规制的情况。

陆浑山中,自从搬到这里,亲自耕种的胡昭以求道为乐事,研读经籍自娱。附近邻里人尊敬并且喜爱他,自己也喜爱这里纯朴的民风。胡昭移居于此的消息传开后,不少学子千里迢迢来此求问,于是开馆办学,凭其声望,前来求学的世家子弟车拉船载,包括现年二十一岁的司马懿。

兴平元年时,吕布与曹操在濮阳对峙,大哥司马朗决定举家从黎阳搬回家乡温县。听闻胡昭名声决定前去从学的司马懿,在陆浑山因为家学深厚,拔群于同侪之间,得到老师特别注意,常与他谈论天下结为忘年之交,老师的特别照顾却引来意外。

从学的有一位周姓书生是颍川人,算是胡昭的小同乡,对于老师特别注意、在班上不管是身材还是谈吐都是拔群的司马懿很不服气,自认天下人才出颍川,怎么可以让你一个河内人抢尽锋头?某日召集平日同样不满的同侪,决定对他痛下杀手。

从其他颍川人得知周生的计划的胡昭,本素就知道他对司马懿颇有敌意,没想到今天要出人命,三十九岁的胡昭奔跑在他往陆浑山的道路上,终于在司马懿入山道路上截到周生一行。经过不断劝说,终于愿意放弃杀司马懿的念头,为了预防万一要求他保证,大叹:「要不是老师,司马懿今日必定丧命于此。如果违反誓言,与此树同!」说完抽出腰间长剑,砍向路边树干。他就此不再入陆浑山胡昭学馆。

打消周生杀人念头的胡昭,匆匆赶回学馆,不久司马懿抵达,一如往常的讲课,没有感觉异状,只觉得与平日相比人数少了些。对于此事,胡昭虽然从不对人提起,司马懿似乎感觉到自己锋芒过露,渐渐学习老师的处世哲学『隐』。

十月,自从知道杀父仇人黄祖领兵驻防在沙羡,孙策无时不想渡江攻击,总是时机不对因而作罢。为了防备来自荆州的骚扰,将海昏、建昌分为六县,任命勇将太史慈为建昌都尉驻守海昏,还击以骁勇著称、曾数次作乱于艾县、西安县一带的刘表从子刘盘以及刘表麾下黄忠的荆州势力。布置完成后安心率领部队北上渡江,准备与黄祖作战。就在石城准备与黄祖作战之际,海昏送来急报,难道刘盘又入寇?太史慈应该可以自己解决才是。

刘勋接受孙策赠礼,没有听从刘晔意见,还是领兵从皖城出征海昏。他的打算本来是悄悄率军经过彭泽,进行袭击,没想到出兵的消息与行军路线早就被得知,到了当地才发现,盘据势力早有防备,实行坚壁清野,不给他任何可用的资源,仅留下一座空城,当千里迢迢而来却一无所获,动向更被太史慈彻底掌握并回报给孙策。

得知计策成功将刘勋引出老巢的孙策,赶紧派堂兄孙贲、孙辅率领八千人赶往彭泽驻兵,自己与兼任江夏郡太守的从兄弟周瑜,率领二万人袭击刘勋的根据地皖城,没有花多大力气,压制反抗兵力进驻城内,俘虏袁术与刘勋的家眷还有部曲三万余人。孙策接受周瑜意见,上表推荐汝南人李术担任庐江郡太守,拨给他三千士兵守卫皖城,把其余被俘的人都迁移到自己的吴郡,这个动作等于把刘勋在当地的正当性都给拔除。

知道皖城遭到孙策攻陷,刘勋心中悔恨没有听从建议,不过现在后悔也没用,赶紧率军把皖城抢回才是重点。到达彭泽之时突然受到袭击,原来是孙策派来此埋伏的孙贲、孙辅,没有任何准备之下,刘勋遭受大败,不得已只好退守流沂,向沙羡的黄祖求救。黄祖派儿子黄射率五千水军来援助。

得知黄祖援助刘勋的孙策不敢大意,亲自领军从皖城打败刘勋与黄射联军,两人赶紧逃亡。刘勋和刘晔商量之后,决定北投奔原先敌对的曹操,这是为什么呢?刘勋固然是属于袁术手下,庐江太守也是他任命的,在中平年间,曾经担任担任过曹操家乡的沛国建平县长,与他有过交情,现在才会决定北投许都,不愿在孙策手下的刘晔决定一同北上。

攻陷皖城后,孙策与周瑜进城后,得知一对国色天香的姊妹,为桥氏之女,孙策当下作主,自己迎娶姊姊,周瑜迎娶妹妹。周瑜纳桥公次女后,孙策调侃他:「桥公二女虽经过战乱流离,能嫁给我们,不失为一种幸运。」平定皖城二人完婚后,二桥被送回根据地吴郡与吴太夫人同住。

袁绍当然也致意盟友刘表,支持自己攻打曹操,殷殷期盼之下迟迟不愿明确表态,心焦的袁绍赶紧派使者去荆州请求援助,确认有无倾向许都的可能。刘表虽然答应请求,应允的援军却是消息全无,他心中抱持的态度是两方都不帮,端坐荆州冷眼看胜负。部下从事中郎韩嵩和别驾刘先,知道刘表的两边不沾的心态,觉得危险赶紧劝说:「如今袁绍、曹操对峙的局面已然确定,决定天下大势的关键就是将军您。如果您想有所作为,可以乘他们两败俱伤时起兵;如果没有那个意思,应当慎重选择归附的对象给予援助。怎么能拥兵十万坐观成败,遇到求援而不相助,看见贤能的人而拒绝归附!这样双方的怨恨必定都集中到您身上,恐怕就不能中立了。曹操善于用兵,贤才俊杰多为他效力,势必会战胜袁绍,如果进军长江、汉水一带,将军您将无法抵御。如今最好的办法,不如举荆州归附曹操,他一定会感激将军,如此就可以长享福运并传给后代,这是现在万全之策。」

当初迎接刘表进入荆州,立有大功且多有进言的蒯越,出言劝归附曹操,刘表显出与袁绍同样犹豫不决的个性,不想泼众人冷水之下,决定派韩嵩前往许都,临行前对他交代说:「如今天下不知谁能最后胜利,曹操现在拥戴天子,建都于许都,你为我去观察一下那里的形势。」

韩嵩想了想回答:「圣人可以通达权变,次者仅能严守节操。我是个守节的人,谨守君臣名分,以死明志。如今我作为将军的僚属,只会服从您的命令,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以我的看法,曹操一定会统一天下。如果将军能贯彻尊奉天子,归附曹操的方向,就可以派我出使许都;如果将军犹豫不决,到了许都,万一天子封我官职,无法辞让之下,我就成为天子之臣,不再是将军的旧部。既成为天子的臣属,理所当然遵奉天子的命令,无法再为将军效命。请您三思不要辜负我的忠诚!」

刘表以为他害怕就强迫出使。韩嵩到达许都后,果然如他出行前预料,献帝下诏任命他为侍中、零陵郡太守。从许都返回后,盛赞朝廷与曹操的恩德,劝刘表把儿子送到朝廷做人质。听完报告的刘表,大怒表示他有二心,下令召集全体僚属,传令兵士手持代表天子权力的符节,打算杀死韩嵩。

刘表当场问罪韩嵩:「韩嵩,你胆敢有二心!」荆州众人都为他担心,赶紧劝他向刘表谢罪。韩嵩态度从容表示:「是将军辜负了我,我并没有辜负将军!」重复出行前提出的建议给众人听。刘表的妻子蔡氏也出面劝说:「韩嵩是荆州本地名望人士,他的话也有道理,没有杀他的名义。」即使如此,刘表怒气仍然不止,下令重刑拷问和韩嵩一起前往许都的官员,有不堪遭到拷打致死,了解没有背叛自己意图。即使如此死罪可免活罪难逃,韩嵩依然遭到囚禁。

中原战乱,刘表虽然不像是个好州牧,荆州也的确成为许多人的远离战乱首选,这天来到卧龙岗拜访诸葛兄弟草庐的人也是如此。两人同是颍川郡长社县人,一人名唤徐庶,字符直,另一人是石韬,字广元,为了躲避董卓专政带来的中原战祸,八年前也就是初平二年,离开家里从颍川南向荆州,就此住下。

徐庶本名徐福,与诸葛亮不同出身寒门,在这个时代是非常受人轻视的。时值中平六年,徐庶基于义气帮朋友报仇,事后用土白粉涂于脸上,披头散发企图逃走,仍然遭到官吏逮捕。官吏问他叫什么名字,一言不发守口如瓶。官吏逼问没有结果,无计可施之下,把徐庶绑在市场中柱子上作出准备肢解的样子,大声击鼓要求众人指认,周遭无一人出面。随后友人冒险将他救走。徐庶对此非常感激,发誓不再舞枪弄棒,一改平时的作为,洗心革面到处去求学。石韬是徐庶友人,诸葛玄还卧病在襄阳病榻时,两人就已经与诸葛亮相善,迁居卧龙岗应该这些友人从中提供不少意见,否则整日待在城内照顾叔父,对于城外可说是一无所知。

去年司马徽南下避难,隐居在襄阳城外玉溪山下溪边白马洞,筑石室自居并开课授业,徐庶、石韬仰慕其名,待诸葛亮诸事安顿后,年初时邀约一同拜入司马徽门下学习。这天两人来到卧龙岗就是要一起去向老师求教。

来到白马洞,还没有见到司马徽,先见到向朗、刘廙、尹默早一步先到,互相问安。向朗,字巨达,是襄阳当地宜城人;刘廙,字恭嗣,是皇室旁枝后裔,荆州南阳安众人;尹默,字思潜,与前两人不同,从益州梓潼郡涪县远来荆州求教。在诸葛亮三人到达前,向朗诸人就在谈论老师以前的事情。

向朗说自己的听闻:曾有人丢失了一头猪,说老师家的猪正是他丢失的那一头。老师就把那猪让给这人。过了几天,那人得到了先前丢失的那头猪,急忙将猪送还并磕头自责。老师不但没有责骂他,反而感谢他把猪送了回来。

尹默也说另一个轶闻:有一次,有人养的蚕该结茧,却无处上簇,来向老师家借簇箔。老师就把自己家用的簇箔借给他。有人对他说:「凡借给他人东西时,都是别人急需而自己闲置的情况;如今他和你都迫切需要簇箔,为何给予别人呢?」老师回答说:「有别人不求自己,我如果不给借给他的话他将会感到很羞愧。哪里有因为财物而让人羞愧的道理呢?」

众人听完都沉思许久,不久司马徽就从内宅出来,笑笑的对众人说:「你们刚刚谈论的,不过都是小事。」示意众人坐下,开始就诸人不解之处解开疑惑。

十一月,张绣遣人先前往许都,告知愿举军与穰城投降,不日将前往表示诚意。得知情形的曹操大喜,与贾诩连袂到达之后受到热情招待,亲自拉着张绣的手入席,当场任命他为扬武将军,这样还不够,安排儿子曹均迎娶他的女儿为妻,可说极尽笼络能事,降将能有这样待遇,别说张辽、徐晃,就连封为琅琊相的臧霸也难以比肩。为什么这样厚待张绣?其一当然是穰城投降,表示许都南方无虞。二来穰城也可作为万一刘表与袁绍合作进攻时,抵挡荆州军队的桥头堡。最后善待降将,从张辽等人以来,只要有才能的人投降,基于爱才的心理都会厚加赏赐,以期能够吸引更多人才来投。

跟着一起来的贾诩,按理只是张绣部属,没有晋见的机会,在曹操眼中评价却更甚于张绣,安排亲自接见,拉着他的手说:「使我的信义为天下所知,都是你的功劳啊!」除了任命为执金吾,更封都亭侯,封赏比起张绣只高不低。随后改任冀州牧。当然冀州是袁绍的根据地,贾诩是不可能上任,这个任命单纯只是荣誉职,就在曹操手下参赞司空府军事方略。

九月返回许都的曹操,完成收降张绣、稳定后方的准备,接着就是面对袁绍的前线,再次率军进驻官渡。曹军中真如外界所想那么忠诚?恐不尽然。重回官渡时麾下常从士徐他等人忖思与袁绍相比,兵力劣势太过明显,想要图谋造反,转到袁绍阵营取得荣华富贵。这个谋反计划最大阻碍就是总伴随在左右的许褚。侍卫中勇武不下于曾为曹操身死的典韦,令诸人迟迟不敢下手。许褚总是人,会有暂时离开休息的空档,徐他等人趁此在怀中藏刀准备进入大帐。或许是曹操命不该绝,他回到家时不知为何感觉有异,马上回到帐前侍卫。徐他等人当然对此并不知道,只以为他已经离开,当入账时惊慌失措、脸色大变,许褚见状从他们身上搜出暗藏刀剑,当场将徐他等人杀死,可知曹军在面对明显实力高过一截的北方袁绍,有多少人有异志,实在很难估算。

十二月,打败刘勋、收编他的士兵二千余人,缴获千艘船只的孙策,心中打算趁这个胜利势头,完成之前因为转向攻打刘勋而中断的进攻。月初,孙策进军到沙羡,刘表派遗遣侄子刘虎与大将南阳人韩晞,率领五千名手持长矛的士兵来救黄祖。三日后,两军展开会战,孙策领自己最亲信的部将、父亲旧部、兄弟,堪称是孙策最精锐的组合,包括:从兄弟江夏郡太守行建威中郎将周瑜、领桂阳郡太守行征虏中郎将吕范、领零陵郡太守行**寇中郎将程普、二弟行奉业校尉孙权、行先登校尉韩当、行武锋校尉黄盖等,率军在黄祖设下的弓箭攻势下前进,战斗中刘表派来支援的韩晞,临阵遭到斩杀,孙策大败荆州军,黄祖仅以身脱逃,家眷及战船六千艘遭到俘获,部下士兵遭到杀死及淹死的达数万人。

沙羡大胜之后,率领大军转往豫章郡,孙策驻扎在椒丘。去年从太史慈口中知道豫章情况后,此时心中不想强攻有民众拥戴的华歆,找来功曹虞翻:「华歆虽有名望,但不是我的对手。如果他不开门让城,一旦发动进攻不会没有死伤。请你就在他的面前,讲明我的意思。」派他前去劝说。到了豫章,想以双方军力差距、孙策在江东的势力日益扩张,以孤城豫章对抗是不智之举的想法来说服。

「听说您与会稽的前任太守王朗在中原地区都享有盛名,受到世人的尊崇,居住在偏远的东方的我,心中不时景仰您的声名。」华歆退让说:「我与王朗无法相比。」虞翻接着说:「不知豫章郡的粮草储存,武器装备以及民众的勇敢斗志,相比会稽郡如何?」「难以相抗。」「您说名望不如王朗,我知道是谦虚之词;兵力精强比不上会稽,恰如您的判断。孙将军智谋出众,用兵如神。以前,攻破扬州刺史刘繇是您亲眼所见;南平定会稽郡,您必定有所耳闻。如今您固守孤城,自知粮草不足,不早作打算后悔就来不及了。现在孙将军大军已到椒丘,我这就回去,如果明天中午前迎接孙将军的檄文还没送到,我就无法这样与您再次见面了。」华歆说:「我在江南太久了,时常想要回到北方的家乡,孙将军一到我就离开。」

华歆知道孙策善于用兵,要求虞翻给他时间,与豫章民众解释为何投降的理由。连夜完成迎接孙策的檄文后,次日一早派人送到孙策军中。孙策随即领军前进,他头戴葛巾身着便装迎接。孙策对他说:「您年高德劭名满天下,深为远近人心所归;我年幼识浅,理应用子弟拜见长辈的礼节见您。」孙策执子弟礼节拜见,将他尊为上宾。

取得豫章郡之后,为了避免纷乱与分封诸将,委任叔父孙贲为豫章郡太守,堂兄弟孙辅为庐陵郡太守,不过孙辅并没有立即上任,原因是庐陵现在另有势力占据。叔父孙贲从孙坚父亲起兵以来,一直是孙家的铁杆支柱,孙辅能与孙贲相比吗?其实也不遑多让,建安二年,孙策讨伐丹杨、宣城、泾、陵阳、始安、黟、歙七县时,命令孙辅驻守历阳,防备袁术趁虚入侵;不仅完成孙策交代的命令,还在当地招揽人民,把因为战乱流散江东的人民组织起来,成为生力军。

孙策进攻陵阳,攻破联合山越人对抗孙策的祖郎时,就是孙辅生擒的。上个月孙辅随同孙策攻击庐江太守刘勋,身先士卒作战风格与孙策无二,足可印证在孙军中,绝不是以血缘取得高位。恰好占据庐陵的僮芝身染中病,孙辅奉命进军攻下应是自己担任太守的地方,战后孙策命周瑜镇守巴丘。

刘繇过世时,只能从简办理,孙策尊重他是朝廷署命的扬州刺史,迁葬到其故乡东莱郡牟平,并且带回遗孤,善加保护。不论他是基于刘繇是汉皇族,为拢络势力故意这样做,抑或是因为刘繇生前清廉而有威望,总之这样尊重的行为赢得了豫章、江东民心,是冲动的孙策少有的稳重表现。上个月攻取刘勋的皖城时,对于曾是自己上司的袁术,下令安抚照顾其妻子家小,这两次行动博得士大夫阶层的赞誉。

这次横跨数千里,从皖城、沙羡直到豫章,长途奔袭作战后,扫除刘勋、削弱黄祖的势力。扬州六郡中的丹杨、会稽、吴郡、庐江、豫章等五郡终于落入从五年前,以协助舅舅吴景攻打刘繇为契机,离开袁术自立,迄今终于有了这一片地盘的孙策手中,可说是江东的主事者了。军队凯旋回到吴郡时,让先后投降的祖郎、太史慈同任前导,江东的人都以这两人为荣耀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