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成都最欣喜的事情,莫过于接到或是知道亲友的消息,这天得知好友严武从绵州刺史改任成都府尹兼御史大夫、充剑南节度使的消息,令他非常开心。朝廷为了对付吐蕃,把剑南、东川、西川合为剑南道,把支度、营田、招讨、经略等权力集中,剑南节度使的权力相当大。
同时又辗转从朋友口中得到好友李白游白马时所做的《发白马》: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细读诗作中好友借一位将军发兵出征,讨伐胡兵,大获全胜后刻石勒功,肃清边患,使边民过上太平生活。自己心想若有这么英勇的将军,能否一扫安禄山起兵以来的兵祸?如果真有,杜甫寄望好友严武就是这个人:
「将军骑着白马出发,旌节拥簇度黄河。
箫鼓喧天满川岳,犹如沧溟涌起洪波。
声碎武安之瓦,易水悲歌无法比拟。
铁骑若雪山云涌,饮流可以干涸滹沱河。
扬兵聚猎西边的月窟,转战夺取朝那城。
倚剑登上燕然山,边疆烽火台连绵嵯峨。
长城外萧条万里,五原关内耕作繁忙。
将军用武力扫清大漠,虎皮包裹金戈。」
去年无战事的新年,彷佛是奢求一般,新年正月还没过完,人在官渡的曹操决定挥军解决不识抬举、背叛自己盘驻在下邳的刘备。为什么要在面对袁绍这么大压力的情况下,坚持要先解决徐州问题?原因是去年董承以献帝衣带密诏为名,与刘备、王子服等人密谋的计划,在还没有实行前,不知为何竟然泄漏到司空府,使得曹操打从心里感到寒颤,万一与袁绍作战之际,许都发生变乱,别说有希望取胜都会输掉,兖、豫二州能不能保住都是问题。
董承拥有直属部队这件事情,一直以来都让曹操耿耿于怀,许都内竟然有自己管辖不到的军事力量,万一出事那可不是开玩笑的。献帝来到许都后,尝试过公开笼络或是威胁,不仅无法让董承放弃,也找不到理由可以解决,毕竟董承女儿是献帝身边的董贵人,掌握大权也无法对皇宫随意动手。
董承的密谋曝光等于给了曹操一个绝好的借口处理这个问题,首先以怕董承、种辑、吴硕、王子服等人得知消息逃亡,派人到这些人家中抓捕入狱,再以父亲谋反的罪名,派人进宫抓捕怀有献帝血脉的董贵人,手下的兵士杀气腾腾的闯进宫里,得知衣带密诏曝光的献帝,派人向曹操求情,请求为自己留下血脉,遭到曹操冷冷的回绝,下令将所有相关人绞杀。
董承原本是董卓女婿牛辅的部将,理应是献帝痛恨的对象,不过在保护天子东归立下大功,加上送女儿进宫,曹操迎奉献帝入许都之前,可说是朝廷炙手可热的人物。如果说董承只有忠心、没有一丝毫曹操般的野心也是不可能的;这样的董承与曹操发生利益冲突,完全不令人意外;令人狐疑的是衣带诏,参与人如刘备等人都没有见过此物,曹操与献帝两人的冲突没有到不可转圜的地步,这一切是否是董承他一手操办?
董卓为了避开关东联军迁都长安,与现在是曹营军师的荀攸、议郎郑泰、何颙、越骑校尉伍琼等人共谋的种辑商议:「董卓无道,天下人都怨恨他,虽然以精兵自恃,不过是一个勇夫而已。我们应该刺杀他以谢百姓,借皇帝的诏令来号令天下,这是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霸王之举。」还在谋画阶段就遭人揭穿,何颙、荀攸被捕入狱,幸运的种辑不在名单上逃过牢狱。忠于朝廷的心志,陪葬在董承企图推翻曹操的阴谋,或许是比起日后可能遭到陷害身死的情况更适合吧。
不管是董承、种辑、王子服或是曾与李傕交好的吴硕,都在护送天子从长安东返雒阳行列中,此次可视为铲除朝廷内反对力量的行动。参与此次阴谋的诸人,只有去年叛离许都据守下邳的刘备得以幸免。趁在官渡对峙空档,针对可能与袁绍连手、在自己东边造成威胁的刘备,成为最优先处理的问题。
表明自己亲自领兵出征徐州决定的曹操,不出意料遭到众将一致反对:「现在与您争夺天下的是北方的袁绍,冀州大军即将压境而来,您却决定先东向徐州讨伐刘备,万一袁绍在此时发动攻击怎么办?」曹操说:「刘备是人中之杰,如果不趁还没成气候前予以痛击,日后必定成为我们的麻烦,或许日后会成为心腹之患,绝对不可不防。」众将了解曹操的意图,如果刘备在徐州坐大,当然有可能会成为麻烦,不过那是以后的问题,眼下担心袁绍南下的压力更为现实。
郭嘉站班出来为众将解除忧虑:「袁绍性情迟钝多疑,即使进攻行动必然迟缓。刘备刚刚创立基业,人心还没有完全归附,昌豨等人也只是见风转舵之徒,并非与他一条心。赶快趁袁绍决策空档进攻徐州,一定能将他击败。」
得到郭嘉支持的曹操,下令挥师东征徐州,务求速战速决,要一举把刘备从徐州赶出去。官渡曹军的一举一动,当然很快就透过前方探子传回邺城,冀州别驾田丰得知情报,赶紧进府向袁绍进言:「曹操从官渡兴兵东向与刘备交战,不会太快就分出胜负,将军应该趁此机会,率领军对袭击他的后军,必然可以一举成功,大大削弱他的实力,还可扶植刘备在徐州牵制曹操。」袁绍再次因为寡断的个性,表示小儿子患病,自己无心力领兵作战。听到上级用这个连借口都称不上的理由推辞,不禁举杖大力击地:「唉!这种万难出现的机会,因为儿子的病放弃,可惜啊,万事休矣!」或许在袁绍眼里,曹操的军队面对自己拥有数量优势,必可如催枯拉朽一般,就算是个机会,也比不上儿子的病情;在田丰眼里大好战机不把握,战争胜负往往只在转瞬之间易手,想有如此机会再临,以曹操的精明恐怕是万难。
让关羽守下邳、刘备自己守小沛就是主要防备曹操的进攻,如今曹操亲率大军从官渡直奔徐州,归附自己的昌豨等人,收到动员信后没有响应积极出兵,更抱持冷眼旁观,让处于劣势的两城情势从互为犄角变成风中残烛。刘备当然没有坐以待毙,派人送信前往最有可能支持的邺城,只是连田丰出言都没用了,这次求援只会是石沈大海。
驻守小沛的刘备得知曹操军将至,亲率数十骑出城观察,没想到来的如此之快,已经能够望见曹军的大量旌旗。本想悄悄回城却遭到发现,逼不得已仓猝应战,不出意料遭到轻易击溃,结果不仅放弃回城防守,也放弃奔往关羽所在的下邳,选择直接往北前往冀州,亲将张飞也随他前往,而在逃走途中发生插曲。曹操攻灭吕布后将杜氏纳入,元配丈夫秦宜禄投降,奉曹操命在小沛留守,张飞对他说:「你老婆都被曹操给夺去了,你还效忠他?」,秦谊禄想了想,于是随之而去,才走了数里远就反悔,想掉转回去小沛,张飞心想让你回去还不泄漏行踪,于是将秦谊禄当场杀死。
如果逃回下邳会安全吗?当然不会。刘备逃走不到一日,曹军旌旗团团包围四周,受命防守的关羽,自知这点兵力无法防守,投降也是断无可能。城内刘备妻子继遭到吕布俘虏之后,再次尝到被俘的酸楚,和上次唯一不同的是,刘备的亲将关羽同时被俘。攻下下邳后,没有放过曾经归附刘备、在曹军进攻时没有支持,意图保持中立的昌豨,没有花多少力气攻破东海,看在臧霸这个『泰山寇』领头人物的面子上,接受他的降服,以免事态扩大。
刘备寓居许都期间,曾多次观察关羽言行,对为人很是赞赏的曹操,多次想要拉拢为己所用,总是未能如愿,如今自然想要同张辽、徐晃一般收入账下效力。虽然遭到生擒,曹操任命他为偏将军,对待就像是亲将一般厚遇,连从自己起家跟随的夏侯渊等人都无法相比,饶是如此关羽的心思却是不同于张、徐二人。
曹操攻打徐州期间,虽然借口幼儿生病而拒绝田丰袭击的计策,袁绍也不是在邺城无所事事,在他心中抢下重要黄河渡口延津,能够保证自己渡过黄河在曹操地盘作战,下令派出部队攻击。此时延津驻军是去年奉曹操命令来此的于禁,从探子得知袁绍有派军前来抢占的意图,于是下令严守,无论袁绍军队怎么抢攻都遭到击退,成功为曹操东征徐州争取安全时间。
从去年代表孙策来到许都示好的张纮口中得知,对孙策迅速扩展地盘感到惊讶的曹操,为了加强两方的关系,加封官职已经作用不大,改以通婚姻亲的方式缔结更稳固合作关系。首先以自己弟弟的女儿婚配孙策一母同胞的幼弟孙匡,他是孙坚与吴太夫人的四个儿子中最小的,字季佐,曾经被举孝廉茂才,可惜没有通过认可,袭父爵为乌程侯,天生身体不佳,无法像孙权一样为大哥效力。
接着选定孙策叔父孙贲的女儿,婚配年龄相当、才刚年方十一岁的曹彰,字子文,是自己与妾卞氏所生的第二个儿子,严格来说只是一个童子婚约,两方都还是孩子,经过这样互结婚约,曹操意图将孙家绑在自己的阵营中;再命令扬州刺史严象推孙权为秀才,又上表朝廷,征辟孙策的二、三弟孙权、孙翊,当然是不可能来到许都,只是一个荣誉象征,代表曹操重视孙家兄弟。
在小沛遭到曹操击溃的刘备,率领残部北投袁绍,途中先行派人往冀州通报。青州刺史是袁绍长子袁谭,虽然刘备阻碍自己的堂叔北上导致吐血而亡,按理应斩杀使者;不过袁术长期与父亲袁绍争袁家宗主之位,自己又被父亲过继给过世伯父当继子,袁术的死之于他是不痛不痒,决定由自己接应,并派快马告知在邺城的父亲。
得到儿子派人来通知遭到曹操击败的刘备前来投奔自己,为了得到更多曹操情报,更为了展现自己礼贤的风范,决定率领部下出城二百里迎接,这般的礼节放在当时也没有人能做到,即使曹操也是一样。受到这样热烈迎接的刘备,当然要奉上大礼作为回报,将曹操曾经对自己说的密言告知,这才知道原来跟自己相同,曹操对自己也有谋算,心中大喊:这次迎接刘备值了!大喜之下安排住进邺城,刘备提出派人招回在徐州失散的部属,获得袁绍一口答应。
曹操攻陷下邳、降服昌豨之后,用最快的速度回到官渡,防备袁绍进攻延津失败后改变目标。邺城迟至此时才开始讨论战略,袁绍心想田丰之前拼命建议自己攻打,现在我就顺从你的建议!田丰的心中所想却是时机早失,现在攻打根本没有任何优势,基于谋士的本职赶紧出言阻止:「曹操既然击败刘备,许都已不是空城,没有可乘之机。曹操善于用兵变化无穷,拥有的兵马虽然少于我方,久经战阵不可轻视,我方大军征伐幽州,疲惫还没有完全恢复。现在不如按兵不动与他对峙,等待我方锐气恢复,再行出兵为好。」
接着说:「将军据守山川险固,拥有四州的民众,对外结交天下英雄,对内则劝募农耕,加强储备粮食与战备。继而挑选精锐之士组成奇袭部队,曹操的兵力并不充分,我们可以频繁攻击兖、豫二州守备顾及不到的地方,扰乱他的农耕作息。如果曹操救援东边,我们就袭击西边;救援西边,反过来袭击东边,如此就可以让他们军队疲于奔命,百姓也无法安心农耕,即使屯田也要有人耕作,我们坐守河北,可以让他陷入困境,不出三年连军队都不用出动就可坐收胜利果实。现在放弃必胜的谋略,以一战来决定成败,如果不能如愿,后悔就来不及。」这个建议就是让时间消耗曹军战胜的士气,等到袁军恢复疲劳,届时会有更大的胜算。即使有屯田帮助,大军驻守前线的粮食消耗是很快的,届时就会有弱点暴露可以利用。河北远比兖、豫二州土地更为广大、人口更多,农耕面积更大,面对消耗战有更多僵持的本钱,这方面可是曹操的软肋。
面对田丰又一次精湛准确的献策,再一次遭到袁绍拒绝,或许在他心中正面击溃宦官后代曹操才是大世家的自己应该有风范,甚至幻想一战击溃后,天下间就会群起向自己投靠,取得天下的美梦就在眼前,田丰的战略遭到否决就不意外。这次再次遭到否决,田丰没有默不作声,反而竭力劝谏,可能是心知贸然出兵失败机会很高。问题是当面冒犯袁绍,让他的无限膨胀的自尊受损,就以扰乱军心为由,下令戴上刑具关押大牢。
对于袁绍来说,出兵需要有个正当的理由,就找来幕僚中以「掩目捕雀」讽刺何进欲招引诸侯入宫作兵谏的行为,避难冀州入袁绍军的陈琳,袁军对外文书多于出他的手笔。了解袁绍的意图之后,费了一番心思,为文《为袁绍檄豫州文》,历数曹操的罪状,诋斥及其父祖,袁绍见之大喜,命人除河北境内,也到天下各州广布:
「我听说圣明的君主面临危局制定策略来平定变乱,忠心的臣子面临灾难寻求对策来确立自己的地位,所以先有了不凡的人,然后有不凡的事;有不凡的事,然后能立不凡的功勋。这个不凡,是普通人无法想象的。从前强大的秦国的国君却很软弱,赵高执政,专权控制政局,自己作威作福,当时的人受到胁迫,不敢直言。最终发生了,望夷宫之变,导致灭族之祸,至今背负骂名,到了吕后时期,吕禄、吕产专政,擅自处理政事,以及宫内事务,控制军队,下级欺凌上级,全国的人都感到寒心,于是绛侯周勃、朱虚侯刘章,愤怒起兵,诛讨叛乱,尊立刘氏皇帝,所以能国家兴隆,他们也光照史册,这就是大臣立功的典范。
司空曹操,他的祖父曹腾,是从前的中常侍,与左悺、徐璜,同时兴风作浪,骄横放纵,损害风化,虐待百姓,他的父亲曹嵩,是曹腾收养的义子,借助曹腾的地位,乘坐金车玉辇,勾结权势,篡夺皇位,颠覆皇权。曹操是宦官阉人的后代,本来就没什么品德,狡猾任侠,喜欢制造动乱和灾祸,袁绍统领豪杰,铲除奸佞,又遇到了董卓的专权,欺凌百官,虐待百姓,于是袁绍拔剑击鼓,发动诸侯,召集英雄,不追究他们从前的过错,都予以任用,于是和曹操共同商讨讨伐董卓,本来以为曹操是英雄之才,可以任用,谁知他愚昧短见,轻易发动进攻,打了大败仗,丧失了许多兵力,袁绍于是又分给他兵力,休整队伍,上表让他担任东郡太守;又让他担任兖州刺史,让他披着虎文将袍,交给他军队,给他奖罚的权利,希望他能够像秦国将军(孟明视)一样将功赎罪。但是曹操趁机飞扬跋扈,更加变本加厉,剥削人民,残害贤能良善的人,前任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逸,天下出名,直言正色,从不阿谄奉承,却被曹操杀死把头颅悬挂起来示众,妻子二女都被杀害。从此官员怨愤痛恨,民怨更加厉害,一个人振臂一呼,整个州都群起响应,所以被徐方打败,土地被吕布夺取,逃到东部故乡,没有立足之地。袁绍本着扶弱惩强的意愿,而且不和善于叛变的吕布同党,于是又发动兵马,征讨吕布,金鼓震天,吕布被打败,拯救了曹操面临死亡的威胁,恢覆他的官职,就算袁绍对兖州的百姓没有恩惠,也对曹操有大恩。
皇帝把京都从长安迁到雒阳,群贼乱政,当时冀州正有北边少数民族的侵犯,分裂土地,所以派从事中郎徐勋为使者,下令给曹操,让他缮修雒阳宗庙,保护年幼的皇上。他却趁机放纵专行,住在宫内,玷污王宫,败乱法纪,一个人担任三个重任,专制朝政,封爵、赏赐都出自己的想法,判罪、杀都出自他一人之口,他喜欢的人就让他五族都受到恩惠,他讨厌的人就夷灭人家的三族,在公众场合议论的都被公开杀害,私下发牢骚的就秘密杀害,人们在路上只敢用眼色打招呼,百官都不敢说话,尚书只是名义上主持朝会,公卿们只是名义上充当官职而已!
前任太尉杨彪,历任司马、司徒、司空,位置极高,曹操因为小小的怨恨,诬告他的罪名,棒打鞭抽,什么刑罚都用上,恣意虐待,不顾法律的约束。又议郎赵彦,忠谏直言,他的建议都值得采纳,所以朝廷奖励他,给他加官晋爵,曹操打算篡权,杜绝言路,擅自逮捕并杀害了他,事先都不让皇帝知道。又梁孝王是先帝的亲弟弟,他的陵墓很是尊贵,松柏桑梓,尤其庄严肃穆,而曹操率领将领士兵,亲自发掘他的陵墓,打破棺椁,露出尸体,盗取金宝,至令朝廷流泪,百姓感伤!曹操攻打徐州,焚烧房屋,发掘坟墓,牵连了梁孝王的陵墓,曹操知道后也不过问。还成立所谓的发邱中郎将,摸金校尉,也是极力掩饰自己的所作所为。他的军队所经过的地方到处抢夺,没有坟墓不被挖掘的,他身处高官,却做桀纣那样的事,祸国殃民,毒害人鬼,再加上苛捐杂税,提防别人加害自己,罗网布满田野,陷阱充塞道路,人们稍微一动手就能碰上他的罗网,一动脚就能踩到他的陷阱;所以兖州、豫州都是无法生活的百姓,京都民怨沸腾,历观古今书籍,所记载的贪残虐烈无道的大臣,曹操是最厉害的!
袁绍正在外征讨叛乱,没来的及教诲曹操,以为对他宽容,或许他自己有所收敛,但是曹操豺狼野心,包藏祸心,竟然想谋害国家栋梁,孤立大汉皇帝,杀害忠正之人,自己成为枭雄,之前(袁绍)向北讨伐公孙瓒,公孙瓒也是个大贼寇,抵抗了一年,曹操趁袁绍还没有打败公孙瓒,暗地发布命令,打算借皇上的名义,偷袭袁绍,所以领兵到了黄河边,正要过河,正好行藏败露,公孙瓒也被袁绍平定,所以使得曹操锋芒被挫,企图没有实现。他又屯兵在敖仓,以黄河为屏障,打算以螳螂一样的力量,挡住大车!袁绍身负汉帝的委托,威震宇宙,雄兵百万,骁勇的骑兵众多,拥有像中、黄、育、获一样的勇士,和良弓、劲弩的强势,并州横跨太行山,青州横跨济漯河,大军度过黄河作为先锋;荆州出兵宛叶作为后援。聚集猛士,兵临敌军,就像举起烈火来烧蓬草,倾覆沧海冲刷一切,有什么消灭不了?而曹操军中将士,其中有战斗力的部分,都来自于幽州、冀州。他们的部下,都思念家乡欲归,对着北方流涕。剩下的兖州、豫州人,以及吕布、张扬的余党,都是受到胁迫,不得不暂时屈从于曹操的。他们身上有伤,互相仇视。只要登高击鼓而进,挥起武器,接受对方投降。那么曹军就会土崩瓦解,兵不血刃地结束战斗。如今汉室衰弱,纲纪废弛,朝廷没有一个贤人辅佐,担任辅臣的没有一个有气魄的,朝廷之内,精明能干的大臣,都垂头丧气,无所依赖,就算有忠义之人,被暴虐的曹操所胁迫,如何能施展能力,曹操又派七百精兵,围守皇宫,对外说保卫皇上,其实是拘禁皇上,担心他篡位的打算,趁机发作,这是忠臣肝脑涂地的时候,烈士立功的机会,怎能不把握住!
曹操矫诏称制,派遣军队,担心边远的州郡,不听指挥,违抗命令叛变于自己,就接着发丧的名义,被天下人耻笑,这是聪明的人不做的事。幽州、并州、青州、冀州,四州同时进兵,发书信到荆州,命刘表起兵,与张绣一起协同声势。各县各郡也整顿义兵,包围了曹操的边界;显示威武,共同匡扶社稷,不凡的功劳,就要获得了。能获得曹操人头的,封为五千户侯,赏钱五千万!曹操部下偏将官吏有投降的,都不予追究。广宣恩信,大加厚赏,布告天下,让大家都知道皇上有难了。大家要遵守此檄文就像遵守律令一样!」当然这檄文也传到官渡前线,知道袁绍决心要与自己分出胜负,这文笔之辛辣让自己非常不快,暗下决定如果自己胜利,非要找出这个人不可。
二月,一向下决定总是不够明快的袁绍,下令十万步兵、一万骑兵进军黎阳。在公孙瓒被灭之后,统一河北、占据四州之地,彻底成为天下第一大势力的同时,沮授的威望也达到顶峰,人称『监统内外,威震三军』,说到袁绍集团的第二号实权人物,舍他无二,这样的地位也带来麻烦。沮授家族不是什么大世家,是从韩馥手下的文官开始仕途,一个普通的士人在乱世之中建立如此显赫的功业,以汉朝重视出身背景的时代来看,袁绍也可称得上唯才是用,可谓罕见。
沮授在袁绍手下建立的功业,彷佛是个隐形枷锁,加上袁绍的知遇之恩、家族的巨大荣宠(一家人都在冀州为官)与自身强烈的道德感,将生命与袁绍的事业捆缚在同一辆车上无法分开。袁绍在消灭公孙瓒之后,旁人都能感觉出来自信心极度膨胀,一反之前建议都能够接纳的态度,自己与田丰屡屡好意见都遭到驳回,对于沮授来说无疑是个极度危险的信号。
沮授面临最大危机,不是来自于外部,是同属袁绍阵营的郭图等人。郭图是现在受到曹操极度重用的谋士郭嘉同乡,也是袁绍手下颍川士人集团代表人物,包括曹操倚重、在朝廷担任尚书令荀彧兄长的荀谌、辛评等人。本来颍川士人有同乡前冀州牧韩馥的扶持,在当地很有权势,最终在袁绍与韩馥之间选择了前者,将他迎入冀州。出乎郭图等人意料,袁绍重用冀州本地士人高于颍川士人,在袁绍平定河北的战争中,冀州将领与士人大放光彩,担任冀州从事别驾的沮授,成为袁绍阵营第一行政副手,第二副手是冀州治中从事,主管财榖簿书、前不久遭到袁绍下狱的田丰,加上冀州治中别驾的审配,与在公孙瓒决战前,遭到袁绍猜忌杀死的曲义,分占军政前四甲的诸人,全部都是冀州本地人,激起本来就气量不大郭图的嫉妒愤恨。
讨论对曹操的军事战略时,郭图维持一贯的与沮授作对的方略,怂恿袁绍放弃万安之策,主动进攻曹操,更利用袁绍的猜疑心,馋言陷害沮授:「沮授总管内外,威震三军,如果势力逐渐扩张,将怎样控制他!臣下的权威与君主一样,就一定会灭亡,这是兵书《黄石》指出的大忌。统军在外的人,不应同时主持内部政务。」就是这番话让袁绍听进去了。严格来说这个局面是冀州诸人奋斗出来,非仅沮授一人之功,郭图等人着眼的并非是沮授一人,而是以他为首,扣除已死曲义的冀州三人政治斗争。
结果沮授权力遭到一分为三,由郭图、淳于琼分掌。消息传出,激起以沮授马首是瞻的将领,像是在曲义死后成为冀州第一将领张合等人恐慌,隐约感觉到颍川派利用袁绍打压本土势力的举动。袁绍这时也有他的考虑,率领大军南下除了自己之外,十一万步骑只靠一个沮授,怎么说都太冒险,分割权力在他心中,想到的是更为机动的调动兵力,应对瞬息万变的战情。
看透这一切的沮授在出军前,召集邺城内沮氏宗族,把自己的家产分给族人:「袁公在官渡胜利的话,我们就会威无不加,战败的话连自身也不能保住,真是悲哀啊!」弟弟沮宗安慰兄长:「曹操的兵马比不上我军,您为什么害怕呢?」沮授无奈:「凭曹操的智慧与谋略,又挟持天子作为资本,我们虽战败公孙瓒,士兵实际上疲惫不堪、难以征战,主上心生骄傲,将领奢侈,全军覆灭就在这一仗了。扬雄曾经说过:「六国纷纷扰扰,只不过是为秦取代周而效劳。」就是今天的写照啊!」
到达黎阳之后,目标就是南岸的白马津黄河渡口,白马和黎阳间的渡口作为袁、曹领地的南北通道,极其重要,顺利取下就能保证大军可以源源不绝从黎阳南下。去年八月曹操亲自进军黎阳近郊企图引袁绍注意,再派东郡太守刘延屯驻白马,让曹军在第一线防御时能对袁绍的堡垒一目了然。去年底曹操把主力转移到南边具有地利的官渡,白马守备任务只剩推迟敌军渡河进军。为了诱使袁军走黎阳攻白马,没有设置过多兵力的原因,就是要让袁绍认为轻易可攻下,刘延必当有尽力守备以达成引诱袁军主力的命令。
除了运输军队之外,急于抢占白马的理由是粮食,正确来说是粮食运输。河北诸州天寒,粮食比较不容易腐坏,河南较为天暖,时节渐渐接近入夏,如果大军南渡,却没有取下白马当做粮食基地的话,黎阳无法利用黄河运输,前线军队的粮食补给就会受到影响;即使粮食运过黄河,没有像是白马这样有多粮仓的地方储放,很快就会腐坏,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袁绍虽然被曹操引诱此线进攻,没有急于往曹操的所在官渡进军,战略选择并没有失误。
既然白马是曹操的诱饵、也是袁军必然要取下的要地,剩下的问题就是派谁去取下?在袁绍思考这问题的时候,去年坚守阵地使袁军无法攻下的主将于禁,接到主动出击命令,目标攻打袁军的侧翼营寨,从延津向西南沿黄河攻打并降服汲县。
这次的军事行动,逼的袁绍不得不赶紧加快动作,属意以勇武享誉的颜良独担攻打白马大任,心想以刘延这么少的兵力,应该可以轻松攻取。沮授劝谏:「颜良性情急躁狭隘,虽然骁勇,不可让他独当一面。」作为主帅,袁绍不会不知道颜良的优缺点,单凭骁勇不太可能能够在手下当上大将,就接纳沮授的建议内容。不知有意与否,派出协助的竟是分割权力的郭图、淳于琼,沮授当下的心情应该是苦涩的。颜良同郭图二人领军出发,直奔白马而去。
三月,东西征战把江东完全纳入自己掌握之中的孙策,得到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的消息。才刚和曹操结好,现在竟另有打算,下令秘密训练军队、部署将领,准备渡过长江北上袭击许都迎接汉帝。天下没有绝对不泄漏的秘密,消息很快传到官渡军营中,曹军诸将十分惊恐,郭嘉淡然的说道:「孙策刚刚才拿下江东,打败的都是能让人效死力的英雄豪杰。他这个人有个癖好,喜欢单身出行而没有防范措施,即使带领百万之众北上,与他独自一人来到中原没什么两样。假如派刺客伏击,他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在我看来他必会死于小人物手中。」曹操虽然很相信郭嘉,为了预防万一还是派人通知徐州各地预防孙策北上。
去年孙策攻打刘勋、黄祖的同时,有人策划在他的后方掀起乱事,曾经是刘备手下、曹操署命,将治所改为射阳的现任广陵太守陈登。按理来说,过去没有和孙策有过冲突,徐州和江东也没有利益冲突,怎么会有如此举动?曹操策动讨伐袁术中,想趁孙策离开江东,窃取地盘的海西陈瑀,是陈登父亲陈珪的从兄弟,算是陈登的叔父辈。陈瑀小人在先,孙策动手是理所当然,看在陈登眼里却不是这么一回事情。收到来自官渡的警告后,联络本来就有联系、先前遭到击败的严白虎及其残党,发给印绶同时让他们继续在江东作乱,成为孙策出兵的后患,报复叔父陈瑀之前被他打败的耻辱。
孙策当然不是笨蛋,结束沙羡之战返回吴郡没多久,决定要解决陈登这个麻烦,考虑到大军才刚回来,不论精神、体力都还在疲惫状态,决定磨练二弟,让他带领优势兵力出征。领着大哥部属兵力的孙权,来到广陵一阵猛攻之下,让陈登退守对岸的匡琦。
孙权当然想趁势拿下陈登,命令征集当地船只渡河,在匡琦城中的陈登相准江东军前部刚刚下船,正要休息的时候,打开城门亲自率领步骑攻击,没有任何准备之下当然只能选择狼狈逃走。不甘心第一次作为主帅出征就灰头土脸,孙权下令收拢散兵,集结主力目标陈登的小部队,陈登也很聪明,见好就收赶紧退回匡琦城,再派手下陈矫趁夜出城去官渡找曹操求援,危急时委任的求援使者当然不会是泛泛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