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一壶酒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李白

字体:16+-

李白一共写过三首《行路难》。据推测,这些诗大约创作于唐天宝三年(744年)。当时李白遭高力士等人谗言诋毁,无奈之下被迫辞官离京。“行路难”三字,看似是在形容山中道路的艰险,实则是在表达诗人对世道艰难、前途莫测的感慨。

李白这样的性情中人本就与当时的官场格格不入,只因唐玄宗仰慕他的才华,想让他为宫廷作诗,才特意将他召入宫为翰林供奉。然而,唐玄宗可以包容李白的豪放不羁,他身边的许多人却一直看李白不顺眼,对李白的言行颇有微词。总有官员私下讨论李白太过狂妄,失了体统,不配留在宫中。而这其中,最想将李白驱逐出宫的就是高力士。

高力士与李白一向不和,特别是李白在醉酒后命高力士为自己脱靴后,高力士对李白更加厌恶。对于高力士来说,为李白脱靴一事是他人生中极大的屈辱,于是他想让李白早日离宫的心思也就越来越强烈。

知道自古帝王皆多疑,高力士便想出一些罪名,在唐玄宗面前诋毁李白。唐玄宗听过之后,虽未尽信,却也对李白有了忌惮,态度大不如以前。仅仅两年的时间,李白就从唐玄宗最喜爱的文人变成了弃子,被“赐金放还”。

辞官还乡本是无奈之举,但李白并没有因为身处困境而放弃希望。他心中也曾有过苦闷,但这些苦闷只需畅饮一番,便能够消散得无影无踪了。在这首《行路难》(其一)中,李白用文字抒发了自己对现实的愤慨,却也表达了他对美好未来的希望。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名贵的酒杯里盛着的美酒,一斗酒便能值十千。玉制的盘中盛着的美味佳肴,价值上万钱。这样好的酒菜摆在我面前,我却仍然无法下咽。我放下了筷子,拔出宝剑四下张望,心中一片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我想渡过那黄河,怎奈天寒地冻,黄河已变成了冰川。我想登上那太行山,却不想一场大雪铺天盖地,令我无法进山。我想起姜太公当年遇到周文王时,正在碧绿的溪边垂钓。我又想起伊尹在得到商汤王重用之前,曾经梦到自己乘坐小船行经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多艰难,行路太艰难,前面有太多的岔路,令我一时不知该走向哪边。但我相信总有那么一天,长风会载着我冲破巨浪,一行千里,那时我将挂起云帆,渡过沧海,直达理想的彼岸。

人在成功之前,总会经历过许多挫折,只是太多时候,我们被别人身上成功的光环所迷惑。一本畅销小说的背后,有不知多少个通宵达旦的创作,有不知多少次让作者恨不得砸掉电脑的瓶颈期,有不知多少次因为出版社不满意而进行的修改。这些都是挫折,它们真实地存在过,只是我们看不到罢了。而对于作者来说,创作过程中经历的任何挫折都是平常事,只有扛过去,它们才会成为过去。

挫折易获,精彩难得。刚经历一次两次的挫折时,很多人都会故作轻松地说这不算什么,然后一笑而过。可是当挫折一而再,再而三地光临,人们的脸上就很难看到笑容了。有人会怀疑自己的选择,有人会悲叹自己的运气,还有人会暗自琢磨是不是有人在故意为难他。一连串的担忧和怀疑锉杀了士气,让原本距离成功已不远的人停下了脚步,犹豫着、彷徨着。

有的人因为害怕再次受挫,不但不敢尝试心中所想,甚至连想都不敢再想。刚刚冒出一个念头,就在心里自我质疑,自我否定。刚刚抬起脚,步子还没迈出就又将脚缩了回去。就这样年复一年地在原地踏步,将自己困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一事无成。还有的人,索性就退缩了。

面对挫折,越是悲观,越是软弱,越容易走不出来。心里总是想着灰暗的过去,眼里就只有灰暗的未来。如此恶性循环,成功的几率越来越低,距离成功也越来越远。而那些内心豁达的人,将挫折视为一种经历,一种成长。在他们看来,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失败,失败之后还可以重新再来,既然如此,挫折又有什么可怕的呢?于是,他们很快就从挫折中走了出来,最后走到了终点。

人生在世,越豁达就越坚强;越豁达,就越难被消极的思想所左右,越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