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一壶酒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字体:16+-

李白是自由的,他的心时时向往着自由,于是人也不拘小节,不受世俗的束缚,敢想敢做,敢爱敢恨。现在的人总说,想要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却因为各种不得已,很少有人真的能做到。然而在一千多年前,李白做到了。他四处游历,说走就走,从不在意自己的离开是否会影响仕途,令他失去荣华富贵和地位。或者我们可以说,正是因为李白重视精神上的富有,轻视那些物质上的富有,所以才能够一直自由自在,过得洒脱快乐。

古代的帝王称自己为天子,认为自己所处的位置是至高无上的,所有人都应向自己低头称臣,卑躬屈膝,李白在宫中的那段日子,虽享受着帝王的优宠,却也始终居于人下,并不能像在宫外那样洒脱。唐天宝四年(745年),李白准备离开东鲁,去南方吴、越两地游历。临行前,他与东鲁的好友们话别,并写下了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诗的最后两句堪称传世经典,李白以此将他在宫中受到的屈辱一吐而快,并表达了他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愿屈奉于权贵的感情。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有从海上来的客人谈起那海中仙山瀛洲,说海上烟波迷茫,想要找到那里实在太困难。越国人谈起传说中的天姥山,说等到云霞忽明忽暗时或许还能看见。天姥山高耸入云,与天相连接,气势仿佛能够力压五岳,将赤城掩盖。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在此山面前也只能甘败下风,向东南方倾倒。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我因对天姥山心生向往,便在梦中前往吴越,一夜之间便飞过了月下的镜湖。湖中的明月照出我的影子,与我同行至剡溪。谢灵运当年的住处如今还在那里,看得到碧绿的水波,听得到凄清的猿啼。我穿上谢公曾经的木屐,登上那直入云霄的高梯。攀至中途,我看到了海面上升起的红日,听见了天宫中报晓的鸡鸣。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上山的路千回万转,我为那倚着岩石生长的奇花着迷,不知不觉天色已暗。熊的咆哮声和龙的吟叫声震**着山泉,深林听了为之战栗,层层的峰峦也为之惊恐。阴云密布,大雨马上就要来临,水面上弥漫起的雾气像烟一样朦胧。电闪雷鸣劈开了山峰,也打开了仙人洞府的大门。洞中有浩**苍茫的青天,一眼望不到边际。神仙居住的金银台沐浴着日月同辉的光芒。云中的神仙纷纷从天而降,他们骑着风做的骏马,穿着云霓做的衣裳。老虎演奏着琴瑟,凤鸟驱着长车。成群结队的仙人密密麻麻地降落。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忽然间我的魂魄悸动不已,恍然惊醒才发现刚才所见皆是梦境。梦中美丽的烟雾消失得无影无踪,只能看见熟悉的枕席,这让我不由得深深叹息。人世间的行乐皆是如此,自古以来,所有事都像流水一样东去不会回头。今日与你一别,我也不知何时才能再回来。就让我把白鹿寄放在青崖间吧,想要走访名山时,再将它骑走。我才不肯在权贵面前摧眉折腰地侍奉,令自己无法开心自在!

有不少人曾大声宣告,自己定会坚守本心,保持气节,最后却不得不为了一些目的而迎合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在比自己强的人面前阿谀奉承,卑躬屈膝。人前喜怒不形于色,人后独自叹气。也有不少人在利益面前失掉了自己的人格,最后竟成为了自己当初最不想成为的人,面对比自己弱的人,趾高气昂,盛气凌人。

人一生做到不卑不亢当真不易,特别是在权力和利益面前,很少有人能够一直保持坦然,不在意结果,只求问心无愧。哪怕不被人理解,哪怕会让自己遇到阻碍,也始终保留着那一份坦然和镇定。若是真能做到如此,世间怕是就没有什么能够让他感到沉重的事物了。

当现实与理想发生冲突时,是屈服于现实,还是坚持理想,这是很多人都面临过,或者即将会面临的问题。不卑不亢不等于无欲无求,理想还是有的,只不过不会为了一时的安稳而屈服于自己不认同的人,屈服于有权有势者施加的压力,屈服于所谓的残酷现实。那份坚持,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愿每一个人都能够守护住自我,不卑不亢,在这世间坦然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