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一壶酒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列女操》孟郊

字体:16+-

孟郊,唐朝诗人,家境清贫,自小性格内向,有些孤僻,极少与人来往。中年时,孟郊入京参加考试,结识了韩愈和李观,因性情相投,遂成为好友,开始常有文学等方面的交流。在韩愈的推荐下,孟郊的诗开始有了名气,其人也开始有了些许名气。

孟郊为人清高且保守,“耻从新学游,愿将古农齐”。在他看来,自己是君子,所以不必与不是君子的人相交。他认为,能与自己成为知己的人必然是君子,若是暂时没有遇到也不必着急,总有一日,会有懂他的人出现。他不愿沦于世俗,为官之后所结交的人也都是德才备重、遵古训、重道义之人。

孟郊的一生十分不顺。起初,他屡试不第。直到约45岁时,孟郊才终于入仕。然而在这之后,他的仕途又一直不顺利。据传,奉母亲之命参加洛阳的铨选而被任命为溧阳县尉后,孟郊的心态开始变得消极,大多时间都用来研究诗文而非事务。溧阳县令见状,便另聘他人替代孟郊处理事务,并削减了孟郊一半的薪酬,作为聘请替代者的费用。到了晚年,孟郊的仕途终于相对稳定,也不用再担忧衣食的短缺。可没过多久,他又经历了丧子之痛,白发人送黑发人。

在充满坎坷的一生中,唯一能让孟郊得到慰藉的事情就是作诗。他一心想要振兴诗坛,在诗中主张仁义道德,批判叛乱犯上,尽情释放着复古思潮。在他的诗作中,《列女操》一诗从表面上看是在写一位贞洁的妇人宁可为夫殉葬也不肯屈于权贵,其实也在表达他自己不愿屈于权贵,不肯和权贵之人同流合污的决心。

列女操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梧桐有雌雄,相依相守直至终老。鸳鸯一生成双对,一只死去,另一只便会相随。贞洁的妇人会对身故的丈夫以死相从,宁可舍弃生命也要守住自己的忠贞。如今我对天发誓,丈夫死后,我的心便会依然忠贞,此生就如古井中的水一样波澜不惊。

人的一生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大多数人的一生只有几十年。年少时,我们以为一生很长,生活过得很慢,总是期盼着快一些长大。成年后,我们才发现一生没有想象中那么长,很多美好的时光转瞬即逝,再也回不了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快到不知不觉中,眼角就多了皱纹,皮肤不再紧绷,肌肉变得松弛,身材开始走样。

当我们开始感叹时光的飞逝,我们的心就开始一点点动摇,曾经坚持的那些信念、习惯,也都渐渐开始淡化。很多人想着,既然人生苦短,不如及时行乐,何必死守着当初许下的诺言,何必非要坚持曾经被灌输的思想,让自己过得清苦无趣呢?于是,他们的生活中多了许多“无所谓”,特别是**当前时,那种“无所谓”的念头就更占了优势。

**是一种奇妙的东西,它能激起人的欲望,令人为之疯狂,不计后果。**如同罂粟花,开起来很美,太靠近它,却会被它所伤。**往往会将人卷入无尽的深渊,所以我们才需要用信念抵御它的侵蚀,克制自己的欲望。一旦我们觉得信念是件“无所谓”的事,我们就很难抵抗得住**,会被它拖入旋涡里,然后沉浸在那种短暂的刺激和享受中。

人在享受时,总会觉得时间过得飞快,在吃苦时,则觉得时间过得缓慢。

**能给人一时之快,持续的时间却不长久。金钱、权力、美色、地位、名利……人的一生总会经历许多**,有些人抵抗住了**,继续过着看似艰苦却内心踏实的生活;有些人被**所俘,于是抛开了道德伦理,甚至自尊,放纵、任性,也偶尔受到理智的折磨。很多人有一次抵不过**,就很容易有第二次,第三次。次数越多,就越会对那种短暂的欢愉和享受产生贪婪,进而不住地索求。索求的次数越多,越频繁,内心就越来越难以满足。

抵御了**的人或许没能得到名贵的物件,可以任意挥霍的金钱,为所欲为的权力,高高在上的地位,却得到了世人发自内心的敬佩和尊重。更重要的是,无愧于心的坦然能带来无与伦比的幸福感和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