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崔颢,性情耿直,才思敏捷,擅于将真实存在的山水景观与虚构出的神话传说相结合,创作出以山水行旅、登临怀古为主题的诗歌。在唐开元十一年(723年)时中进士,却一生仕途不顺,不曾实现胸中的抱负。
天宝年间,崔颢第二次前往京城,途中经过华阴。华阴是一座县城,因华山坐落于该县境内而得名。这里是从河南一带前往咸京的必经之处,北临黄河,河岸的对面就是风陵渡,山河秀丽,景象壮观,且路途艰险。过往行人途经此处时,无不被此地的壮观所震撼,感叹西岳华山的雄壮。
崔颢与许多人一样,都曾为了名利而不停奔波,然而在见到雨过天晴之后的华山时,他被华山那高大出尘的形象以及武帝祠前的清新景象所震撼了,他开始质疑自己一直苦苦追求功名利禄的行为是否是对的,进而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了一丝羞耻。
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是否应该为名利终生奔波,不分日夜,忽略了身边美好的事物呢?为何不好好欣赏一下大自然带给人们的秀美景观,从中领悟到平淡才是真的生活真谛呢?这样的念头一层又一层袭来,一发而不可收拾,令崔颢越发渴望归隐山林的生活,渴望学习长生之术。
在《行经华阴》一诗中,崔颢通过描写自己眼中所见到的华山,既歌颂了大好河山的壮丽,也表达了自己不愿继续追逐名利,想要学道求仙的情感。全诗在格律上与其他诗略显不同,没有采用传统的起、承、转、合结构,而是先按层次写景,最后以问句收尾,具有一种特殊的韵味。
行经华阴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树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傍名利客,无如此处学长生。
站在高险的华山之巅俯看整个咸京,三座山峰向天外伸展而去,并不是靠人工将它们削成这样的。庄严的武帝祠前,乌云看上去马上就要消散。雨过天晴,仙人掌峰上一片郁郁葱葱。
秦关的北面靠着河山,地势是那样险峻。一条驿路从长安穿过,往西延伸,一直连到汉畤。借问那些为了追名逐利整日在路上奔忙的人,为什么不停下脚步,在此处访仙学道,以求长生呢?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当我们一心只想要追求功名利禄时,时间就会过得飞快,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便失去了一大半生命,失去了与家人相伴的时间,失去了真实面对自己的机会。当我们只顾着满足物欲,满足内心的贪婪时,我们就很难发现内心真实的需要,活得失去自我。
越是执着于名利,越是难以心静。很多人为了追逐名利,放弃了平常心,放弃了原本拥有的平静生活,殊不知这样只会令他们成为名利的奴隶,被名利所驱使,无法体会到人生的乐趣。如此一来,得不偿失。
想要活得踏实,真正享受到幸福和安定,需要破除那些无用的执着,不再为了外物而放弃真实的自己。只有这样,心才不会一生苦累,才能获得安宁和惬意,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