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一家独大的格局已经存在了几十年。美国政府和美联储也一直在利用这一优势。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开启了量化宽松的进程,同时,美国政府债务也一再创出新高。众所周知,美联储量化宽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买进美国国债,特别是为了压低长期国债利率,美联储采用了所谓“扭曲操作”大量买入长期国债,这实际上已经是一种间接的债务货币化(这种事也只有拥有美元的美国才能干,其他国家可不行)。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在2020年3~5月的3个月时间里就从4.2万亿美元膨胀到7.1万亿美元,增幅达2.9万亿美元,超过英国2019年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2019年,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中占比逾60%,其次是欧元(20%)、日元(6%)、英镑(4%)和人民币(2%)。作为国际清算货币,美元所占比重超过40%,欧元超过30%,英镑(6%)、日元(4%)、人民币(2%)等其他所有货币加总仅占四分之一的比重。而美国经济大概占世界的24%左右,显然美国经济体量与美元的地位并不相符。那么美元霸权是如何炼成的呢?
很多人认为美元霸权建立的标志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这个理解大体没错。早在1939年之前,美国就已经为美元的国际化打下了良好基础。1894年,美国就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1914~1918年,美国的经济体量就已经超过英法德三国总和;而到1945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已超过其他所有国家之和。鉴于美国的经济实力,以及1945年美国在西方世界的话语权,西方世界的货币体系重建显然只能是美国来主导。1944年7月,美英两国政府开始考虑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前者提出了“怀特计划”(怀特时任美国财政部助理部长),后者提出了“凯恩斯计划”。“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同样是以设立国际金融机构、稳定汇率、扩大国际贸易、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为目的,但运营方式不同。毫无疑问,美英两国各自提出的方案都是着眼于自身的利益。尽管英国力争实施本国方案,而且抬出了经济学大师凯恩斯,但是谈判桌上是看实力的(图8-3)。此时的英国已经不是从前的“日不落帝国”了,如果不是美国战争期间“拉兄弟一把”,英国恐怕独木难支。而且,尽管没有被纳粹德国直接占领,此时的英国也是满目疮痍,战后重建也需仰赖美国的支持。
图8-3 凯恩斯(居中者)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
最后,一番讨价还价后,双方于1944年4月达成了反映怀特计划的《关于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的专家共同声明》。具体概括起来,这个体系是双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双固定——美元与黄金固定一个汇率(35美元兑换1盎司的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固定一个汇率(允许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若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若会员国法定汇率的变动超过10%,就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美元要实现国际化,面临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西方各国使用美元。此时,西方各国面临战后重建,急需重建的资金和原材料,美国政府适时推出了著名的“马歇尔计划”。该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CD的前身),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1.5亿美元,其中90%是赠予,10%为贷款。
有盛必有衰,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绕不开一个难题——特里芬悖论。所谓特里芬悖论(或称特里芬难题)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中提出的。他认为,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国际收支来说就会发生长期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国际贸易收支长期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
顺便说一下,由于大量美元在海外沉淀,在欧洲逐渐形成了欧洲美元市场即离岸美元市场。欧洲美元市场的优势在于不受任何国家法令限制,免税,不缴纳法定储备,流动性强,主要作用于银行间同业短期资金批发市场。当时由于美国国内是利率管制的,很多美国的银行就跑到这里开展业务,规避国内的利率管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后来的美国利率市场化。
随着越战爆发和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美国政府逐渐债台高筑、通胀高企、货币超发、黄金外流,许多国家意识到发出的美元已远远多于其背后的黄金,美国无法再保证35美元兑换1盎司的黄金承诺。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71年宣布美元与黄金固定价格脱钩,市场出现了所谓“尼克松震**”,美元兑黄金价格**,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各国兑美元汇率也开始脱离固定走向浮动。
此后,国际货币体系称之为“牙买加体系”,实际上就是一个多元的货币体系,但是至今尚没有一个货币能与美元势均力敌。美元的霸权还体现在对大宗商品的计价以及对国际清算体系的控制上。由于国际清算大多使用美元,美国又控制着国际清算体系,它可以轻易地将一国剔除出国际清算体系。
2020年出镜率较高的一个词汇就是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它是国际银行同业间的国际合作组织,全球大多数国家大多数银行都使用SWIFT系统进行清算。它使银行间的结算,具有了安全、可靠、快捷、标准化、自动化的通讯业务工具。比如,你从国内的中国银行汇钱到美国的花旗银行,两大行需要通过这个系统交换电文。一旦一个国家的银行被剔除出这个体系,就面临着无法完成各类国际贸易的结算。一个例子就是伊朗,由于受到美国制裁,SWIFT终止对伊朗银行结算的服务,伊朗对外贸易主要是石油,被剔除出SWIFT后,其石油买卖就无法结算。比如卖出去的石油,外国买家无法把钱汇到伊朗国内的银行。这使得尽管伊朗有大量的石油,却无法出售。其次,美国还有所谓的长臂监管,如果美国政府说在某个领域实行制裁(尽管这笔交易和美国没啥关系,只是使用美元结算而已),那么只要你使用美元了,美国也要制裁你。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说要制裁一个国家,那么全世界都很难和它做生意的原因。
对于美元霸权不满的,不仅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即使是美国的盟国也一样。英国央行行长就直言,过度依赖美元弊端重重。欧盟也在逐步建立欧元清算体系。国际清算银行(负责各国央行间的清算,常被称为“央行的央行”)2020年6月的研究报告以“金融业对美元的依赖使世界更加脆弱”为标题,指出美元在国际金融中的主导地位日益提高,意味着美国的问题可能会迅速对整个世界构成威胁。全球金融系统委员会(CGFS)发布的报告称:“美元的广泛使用使参与者受益,但由此产生的市场互联性也可能造成脆弱性”“结构性变化增加了市场的复杂性,也加大了全球金融系统的压力传递的速度和范围。”尽管暂时还没有替代美元的货币,但是暂时不代表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