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韦尔奇不遗余力地改革通用,不停止对前进的思考,也不为荣誉所动,因为他明白自己既然是通用的最高管理决策者就必须对整个企业的现在和未来负责任。这也是一个管理者应有的心态。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听见有人指责某某人说:他是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这是一种很严厉的批评,甚至比骂人“游手好闲”还要难听!
其实生活的道理和管理的道理没有什么两样,只是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一旦我们愿意为自己生命中的问题负责,我们就会看见解决之道,只要做一点小小的调整就可以全盘改观。有时候,做的很好跟做的很糟之间只有一线之隔。通常,解决之道只是改变我们目前所做的某些事。
我们该负什么责任?大部分人很少问这个关键问题。相反地,他们自动假设,他们所面临的任何问题,必定都是别人的错。如果行程中有什么闪失,“一定是别人的过失”。许多人就是从来没想到,他们本身也有错。或者,至少,他们应该负一部分责任。
从表面上看起来,相信永远不该责怪自己,似乎很好。不过,问题是,抱着这种“永远别怪我”的哲学,我们就永远无法找到问题中真正可以解决的一面——我们自己怕责任。一旦去除恐惧,承认自己有时候也应该为生命中行不通的那一部分问题负责时,我们就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布鲁斯·哈威是一家公司的财务员。有一次,一名员工休病假,布鲁斯做账时忽略了这一点,仍旧按平时给他发了全薪。他发现了这个错误,向那名员工解释必须纠正这个错误,要在他下次工资减去多付的钱款。那位员工不同意这么做,说这样做会给他带来严重的财务问题,因而要求分期扣除他多领的钱款。如果按那位员工说的做的话,布鲁斯必须得到上级的批准,难度挺大,上级一定会不满。
布鲁斯考虑这一切混乱都是由于自己的疏忽引起的,必须向经理承认自己的错误。他走进了经理办公室,向经理说自己犯了一个错误,接着讲述了事情发生的经过。经理听完后大发脾气,指责这是人事部门犯的错误,与布鲁斯无关,但布鲁斯仍旧说是自己犯的错。经理又责备这是会计部门的疏忽,布鲁斯还解释说是自己犯的错误。经理又责备办公室的两位同事,最后经理说:“好吧,这是你的错误,现在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吧。”
布鲁斯顺利地按自己的想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自此之后,经理对他备加重用。
当然了,这里并非在暗示,凡事都是我们的错,或者要求我们应该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反省我们的过错和缺点。这么做的话又是另一种不良习惯了。不过,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诚实地面对自己的责任。不要学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如果我们真的想要超越自己的人生,我们必须愿意照镜子,谦虚而坦白地反省我们对目前人生现状的责任。这一来,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改善现状。
有一次,一位公司的经理为在电话上跟某个女人沟通,要和她做成一笔业务。这个女人接了这家公司的一项业务后,情况毫无进展。这位经理感到不耐烦,不断逼她执行任务。然后他们才想起来,她可能是气他们逼得太紧了。原来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在不知不觉中,也希望她能用他们的疯狂步调做事,明白了这一点,当这个经理真诚地打电话向她道歉时,他可以察觉到她在电话另一端松了一口气。当他们后退两步,她的表现就进步了。他们若是继续把自己所造成的问题怪罪在别人头上,别人就会怀恨在心,而且可能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结果,在这桩交易上都会成为输家。
责任是一条无形的鞭子。少年时,也许我们在父母保护下,不曾觉察到它的存在;但一到我们有了自立的能力,踏入社会,责任就一圈又一圈地裹缠在我们身上。
身为人子时,我们只要念好书,考好学校,父母师长就认为很满意;身为人夫时,妻子仰望我们,生活逼使我们去开创一个幸福的小家庭,我们不能去努力赚钱,求得物质上的自尊和舒适。
当然,除了为人子为人夫外,我们对亲友和社会,也有血浓于水的责任。亲友在生活上有困难,社会中有人孤老困苦,甚至遭逢大难,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见死不救。这是良心上的负荷,我们尽可以逃避,但难逃内心的责任!
青年管理者的责任感越高,他的成就也越大。因为在责任的鞭策下,人十我百,孜孜不倦地工作,怎能不在事业上创下一番业绩?
[BT2]7.自信的性格带来管理的成效
作任何事情都必须自信,管理也是如此。杰克·韦尔奇如果不自信就不会接手通用,如果不自信就不会果断地做出决定,他和通用也就不会有今天的辉煌。
“依靠自己,相信自己,这是独立个性的一种重要成分。”米歇尔·雷诺兹说道,“是它帮助那些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勇士夺得了桂冠。所有的伟大人物,所有那些在世界历史上留下名声的伟人,都具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特征。”
的确如此,管理者如果有坚定的自信心,往往就能获得惊人的成就。而那些胆怯和意志不坚定的人即使有出众的才干、超人的天赋、高尚的品格,也终难成就伟大的事业。据说拿破仑亲率军队作战时,战斗力便会增强一倍。原来,军队的战斗力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士兵对于统帅的敬仰和信心。如果统帅抱着怀疑、犹豫的态度,全军便要混乱。拿破仑的自信和坚强,使他统率的每个士兵增加了战斗力。
与金钱、势力、出身、亲友相比,自信是更有力量的东西,是人们从事任何事业最可靠的资本。自信能排除各种障碍、克服种种困难,能使事业获得成功。自信的管理者往往都承认自己的魅力并相信自己的能力,总是能够大胆、沉着的处理各种棘手的问题。从外表看来,他们都比较开朗、活泼。
著名发明家爱迪生曾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阿基米德、居里夫人、伽利略、张衡、竺可桢等历史上广为人知的科学家,他们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首先因为有远大的志向和非凡的自信心。
一个人要想成为优秀的管理者,首先要敢想。敢想就是要确立自己的目标,有所追求。不自信就不敢想,连想都不敢想,当然谈不上什么成功了。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语言表达能力差,教书吃力,不合格。但他发现自己擅长科研,于是增添了自信心,致力于数学的研究,后来终于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其次是敢干。只敢想还很不够,目标只停留在口头上,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实现的。一个自信心很强的人,必定是一个敢于想的人,敢于行动的人。他决不会对生活持等待、观望的消极态度,他会在行动中、实践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当然这里说的敢想、敢干,都不是盲目的,更不是主观主义的空想蛮干。德国精神学专家林德曼用亲身实验证明了这一点。1900年7月,林德曼独自驾着一叶小舟驶进了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他在进行一项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心理学实验,预备付出的代价是自己的生命。林德曼认为,一个人要对自己抱有信心,就能保持精神和肌体的健康。当时,德国举国上下都关注着独舟横渡大西洋的悲壮冒险,已经有一百多名勇士相继尝试均遭失败,无人生还。林德曼推断,这些遇难者首先不是从肉体上败下来的,主要是死于精神崩溃、恐慌与绝望。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他不顾亲友的反对,亲自进行了实验。在航行中,林德曼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多次濒临死亡,他眼前甚至出现了幻觉,运动感觉也处于麻痹状态,有时真有绝望之感。但是只要这个念头一出现,他马上就大声自责:懦夫!你想重蹈覆辙,葬身此地吗?不,我一定能成功!终于,他胜利渡过了大西洋。
再次,是敢于面对现实,不怕挫折。人的一生之中难免有些挫折。要想事业有成,就要敢于面对现实,不怕挫折,不屈不挠,百折不回。司马迁继承父志当太史令,不料正在他着手编写《史记》时,祸从天降,受“李陵之祸”的诛连,被迫辍笔,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身受腐刑,幽而发愤,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写成鸿篇巨著《史记》。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从事管理的人缺乏自信心,缺乏上进的勇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是外因和内因互相作用的结果。从外因说,可能是受到的贬抑性评价太多,缺少成功的机会,处境不良;从内因说,可能是自尊心受损,自信心下降,又缺乏自我调控的能力。比如说,一个孩子在班级中不被重视,在集体中没有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或者在老师、家长面前受到太多的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或者受到某种挫折(如考试成绩差)后没有应有的指导和具体帮助,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影响自信。而后,其表现不佳,又可能招致新的贬抑,形成恶性循环。
青年管理者怎样才能有自信?你必须准备好以下四点:首先确定自己所需要的是什么,这反映了你的权利。其次判断自己所需要的是否公平,这尊重了他人的权利。再次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做好冒险的准备。最后保持心境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