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要学会控制情绪

第三章 情绪影响我们的健康

字体:16+-

我命在我不在天

在中世纪,享有“医学之王”美誉的著名伊朗医学家西拿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把两只公羊分别系在两个不同的地方,给以同样的食物。一个地方是平静、安稳没有危险的草坪;另一只公羊待的地方是旁边关着狼群的动物馆。第二只公羊由于经常看到狼在它身边窥视而整天提心吊胆,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不久就死了。而前一只公羊却一直生活得很好。西拿做的这个实验表明了情绪对动物有很大的影响。

对于人,情绪对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

我国史书上曾记载: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子胥过昭关陷入进退两难之境时,因极度焦虑而一夜间须发全白。相传三国时期的周瑜机智过人,并且才艺超群。但是他气量比较小而妒忌心很强。诸葛亮就利用他这个弱点,施计得逞,气得周瑜狂呼“既生瑜,何生亮”。还有一次诸葛亮带兵打仗时,他利用对方首领脾气暴躁的弱点,在阵前痛骂对方首领王朗,结果王朗羞怒交加,大吼一声,堕马而死。这些例子都证明,过度的焦虑、愤怒对身体健康是十分不利的。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癌症、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神经官能症、甲状腺机能亢进,以及常见的偏头痛、哮喘、糖尿病等都与情绪状态有关。

此外,极度的紧张和激励,对人体也是有害的,甚至可以危及生命。据悉,1981年世界女子排球赛期间,仅据北京友谊医院统计,急诊室接收的心血管病人比平常增加了好几倍。特别是10月16日中国队战胜日本队以后,竟有9名心脏病患者病情恶化,其中两人因抢救无效死亡。另据报道,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足球赛期间,智利的一名叫路易斯的球迷在观看智利对奥地利的球赛时因过分激动而心肌梗塞身亡。据统计,在伦敦平均每十场国际球赛中,就有4—6人因过分激动而猝死。因此,对心血管病人来讲,遇到极度紧张和过分激动的场面,应珍惜自重,避免情绪波动和兴奋。

在一所专治肿瘤的医院里,住着两个病人。甲的肿瘤比较轻微,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已经基本痊愈;乙的肿瘤很严重,已到晚期,医院已经没有什么办法了,无奈让她回家休养。

这两个病人同一天出院。由于医院工作人员的马虎,在抄写出院通知时把两份病情给抄串了。病已基本痊愈的甲接到的是病重尚未全愈,要加强营养,注意休息的通知。一接到通知甲便紧张起来,忧虑重重,认为医生从前对他隐瞒了病情,病是无法治好了。结果出院后病情一天天加重,并有恶化的趋势,没过多久又住进医院,医生感到奇怪。而那位病情严重的乙看到出院通知上写着病情基本痊愈,心情顿时倍感轻松,回到依山傍水的农村,这里环境幽雅,空气清新,经常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经常到野外散步,注意休息。再加上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被认为治不好的恶性肿瘤竟然不治而愈。到原来那所医院复查时,医生们认为这是奇迹。

还有一位抗癌明星,当他得知自己已是肝癌晚期,最多只能活3—5个月时,便坐火车跑到自己服役时的老连长承包的菜园,隐瞒了自己的病情,与老连长一起种菜、聊天,天天吃一盘白糖拌西红柿。他把病情完全抛到九天云外,只想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活得自由自在。没想到半年过去了还活得好好的,再过了两年自己感觉和好人一样。到原来的医院一检查,身上的癌细胞一点儿也找不到了。

这并不奇怪,完全是人的不同情绪使然。

人的情绪对健康影响极大。愉快喜悦的心情,会给人以正面的刺激,有益于健康;而苦恼消极的情绪会给人以负面影响,诱发各种疾病,使已有的病加重或恶化。

现代医学认为,良好的情绪可使机体生理机能处于最佳状态,使免疫抗病系统发挥最大效率,能抗拒心理和生理性疾病的袭击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从而起到抗病健身的作用。

医学家认为,躯体本身就是疾病的良医,85%的疾病可以自我控制,只要神经松弛、精神愉快,余下的15%也不全靠医生,病人自己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因此,有的心理学家把情绪称为“生命的指挥棒”“健康的寒暑表”。

法国的乔治桑说:“心情愉快是肉体和精神上的最佳卫生法。”

情绪是可以由自己支配的。有这么一首诗:

“你要是心情愉快,健康就会常在;你要是心境开朗,眼前就是一片明亮;你要是经常知足,就会感到幸福;你要是不计较名利,就会感到一切如意。”

可见人完全可以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如果我们拥有一个好的心情,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使自己进入豁达淡薄的境界,掌握生命的主动权,那就意味着健康长寿。所以,人的健康长寿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老子认为“我命在我不在天”,他活了101岁。印度名医特里古纳指出:“你的生命由你自己决定。你的大脑就是控制你生命的枢纽,是健康的生活还是得病,全由你自己选择。”

毫无疑问,生命在于心情,健康得靠自己。选择了愉快,就选择了健康,生命就能放出异彩,就能够长寿。

那么你选择什么呢?

情绪伤身之七种暗器

人在认识周围事物或与他人接触的过程中,对任何人、事、物,都不是无动于衷、冷酷无情的,而总是表现出某种相应的情感,如高兴或悲伤、喜爱或厌恶、愉快或忧愁、振奋或恐惧等。《黄帝内经》里说:“有喜有怒,有忧有丧,有泽有燥,此象之常也。”意思是说,一个人有时高兴、喜笑,有时发怒、有时忧愁、有时悲伤,好像自然界气候的变化有时候下雨、有时候干燥一样,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中医习惯把这种精神因素分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

七情不可为过,过激就会损伤脏器,有害于身体。“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又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

此时,我们成其为“情绪伤身之七种暗器”。

暗器之一——“喜”:“喜”本是心情愉快的表现。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有高兴的事可使人精神焕发。但是高兴过度就会伤“心”,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是情志思维活动的中枢,超乎常态的“喜”,会促使心神不安,甚至语无伦次,举止失常。如《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故事,就是讲他数十年寒窗不得志,一旦中举,高兴得举止发狂,疯癫而目不识人。这就是中医所谓“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的原因。另外,过度喜悦能引起心跳加快,头目眩晕而不能自控,某些冠心病人亦可因过度兴奋而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因此,喜乐当适度。喜则意和气畅,营卫舒调,但过度会走向反面。

暗器之二——“怒”:“怒”指人一旦遇到不合理的事情,或因事未遂,而出现的气愤不平、怒气勃发的现象。中医讲,肝气宜条达舒畅,肝柔则血和,肝郁则气逆。当人犯怒时,破坏了正常舒畅的心理环境,肝失条达,肝气就会横逆。故当生气后,人们常感到胁痛或两肋下发闷而不舒服;或不想吃饭、腹痛;甚至出现吐血等危症。中医术语称其为“肝气横逆,克犯脾土”。现代医学也认为:“人处在极度精神紧张的情况下,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或形成消化性溃疡;亦有因血压升高而诱发冠心病导致猝死的。”三国时代的周瑜因生气吐血而亡,这样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偶然发生。因此,从健康的角度出发,最好的办法是尽量戒怒,因为这对人对己有益。

暗器之三——“忧”:“忧”指忧愁而沉郁。表现为忧心忡忡,愁眉苦脸而整日长吁短叹,垂头丧气。《灵枢·本神》说:“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若过度忧愁,则不仅损伤肺气,也要波及脾气而影响食欲。谚语说:“愁一愁,少白头。”传说伍子胥过文昭关,一夜之间须发全白,就是因为心中有事,过分忧愁所致的。

暗器之四——“思”:“思”就是集中精力考虑问题。思虑完全是依靠人的主观意志来加以支配的。如果思虑过度,精神受到一定影响,思维也就更加紊乱了。诸如失眠多梦、神经衰弱等病,大多与过分思虑有关。中医认为:过思则伤脾,脾伤则吃饭不香,睡眠不佳,日久则气结不畅,百病随之而起。因此,对待社会上或生活中的某些事情,倘若“百思不得其解”的话,最好就不要去“解”它,因为越“解”越不顺,心中不顺则有可能导致“气结”。

暗器之五——“悲”:“悲”是由于哀伤、痛苦而产生的一种情态。表现为面色惨淡,神气不足,偶有所触及,即泪涌欲哭或悲痛欲绝。中医认为悲是忧的进一步发展,两者损害的均是肺脏(指肺气),故有“过悲则伤肺,肺伤则气消”之说。这说明悲哀太过是会伤及内脏的。因此,家庭中一旦发生不幸的事情,一定要节哀,以保重身体为要。

暗器之六——“恐”:“恐”是惧怕的意思,是指恐惧不安,心中害怕,精神过分紧张。例如临深渊、履薄冰、人将捕之等。严重者亦可导致神昏、二便失禁。中医认为,恐惧过度则消耗肾气,使精气下陷不能上升,升降失调而出现大小便失禁、遗精、滑泄等症,严重的会发生精神错乱,癫病或疼厥。恐与惊密切相关,略有不同,多先有惊而继则生恐,故常惊恐并提。然惊多自外来,恐常由内生。

暗器之七——“惊”:“惊”是指突然遇到意外、非常事变,心理上骤然紧张。如耳闻巨响、目睹怪物、夜做噩梦等都会受惊。受惊后可表现为颜面失色、神飞魂**、目瞪口呆、冷汗渗出,肢体运动失灵,或手中持物失落,重则惊叫,神昏僵仆,二便失禁,常谓如:“惊弓之鸟”。几乎谁都有这样的体验,惊慌时会感到心脏怦怦乱跳,这是由于情绪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的缘故。血压升高,也是最常见的表现,有人特制了一张靠背椅,一按电钮,椅背便立刻向后倾。让受试者紧靠椅背而坐,并测量血压;随后突然按动电钮,椅背立刻倒下,这人突然受惊,血压便骤然上升。科学试验表明,由惊恐所致血压升高,大多表现为收缩压升高,其机理是心脏搏出的血量增加。

想要免受七种暗器的伤害,人的情志活动就要保持相对的平静,平时就要重视思想修养及精神调整,客观对待周围事情的变化,使自己的精神面貌经常处在乐观、愉快、安静、平和之中,这对于养生有益。如此,暗器能奈我何?

善有善报

当我们拿到一张团体照,一般人最有兴趣也先想看的就是:“我”在哪里?虽然我不一定长得最好看,但认为自己是最重要,则是正常人的通性。

所以要一般人爱自己比较容易,要去爱别人比较难。

然而如今的医学已证明,当我们嫉妒、愤怒、不满、诅咒、怨恨、忧郁时,我们体内就会分泌一些对身体有害的分泌物。也就是说,一个心理的反应或思想,就会产生一个肉体的具体表现。

比如说,当我们还未准备好,就被迫在大庭广众下表演时,一般人会因此感到害羞。害羞其实是一种心理的想法,但它却会产生一种身体的反应——脸马上红起来。有时一发怒或悲伤,就吃不下饭,一高兴或心情愉快,反而胃口大开,说不定多吃一碗。一些精神病患者,常会被要求吃一些“氯化铝”之类的药物,以稳定病情。他们就是因为常期处于愤恨、抱怨、恐惧之中,所以体内就分泌不出那些对身体有稳定性作用的“养分”。久而久之,就会造成病态。

相同地,当我们在宽恕、赞美、感谢或对别人做任何好事时,我们的体内自然就会分泌出对自己身体有益的养分来。

如此我们就该明白,为什么观世音菩萨总是苦口婆心地一再教导我们要去对别人好,因为在我们想着别人时,那个“善念”就会促使我们的体内自然产生一些对我们有益的养分来。所以宽恕、赞美、感恩虽然全都是针对别人给予,首先收益的却是我们自己。

如此看来,想爱自己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去爱别人。

难道,你还不相信善有善报吗?

愤怒对健康的危害

三国时期的周瑜机智过人,并且才艺超群。但是他气量比较小而妒忌心很强。诸葛亮就利用他这个弱点,施计得逞,气得周瑜狂呼“既生瑜,何生亮”。还有一次诸葛亮带兵打仗时,他利用对方首领脾气暴躁的弱点,在阵前痛骂对方首领王朗,结果王朗羞怒交加,大吼一声,堕马而死。

唐太宗李世民呢,是怎么死的?也是被女儿活活气死的。649年6月的一天,老臣尉迟恭和程诰命夫人(程咬金之妻)一起来勤政殿面君,揭穿了高阳公主骗取诏书强休驸马之嫂(公主的妯娌),辱骂公爹,逼死宰相房玄龄的真相。李世民方知自己是受了女儿欺骗,害死了曾参与玄武门之变帮自己登上皇位的老臣,深感痛悔不已。遂宣高阳公主问罪,却遭公主顶撞。一气之下,感到胸痛难忍、憋闷窒息。发病不到一个时辰,来不及抢救即一命归西。

日常生活中,当人的愿望不能实现、行动受到限制时,就会产生愤怒的情绪。如工作的失败、受骗上当、权力被架空、失恋、疾病缠身、秘密被泄漏、劳累过度等都会在一定的心理条件下产生愤怒。

正如《内经》所说:“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无论什么原因产生的愤怒,都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当人愤怒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强,从而促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所以经常发怒的人易患高血压、冠心病,而且易使病情加重,像周瑜、唐太宗那样的程度就会危及到生命了。

人由于愤怒,食欲降低,或食而不化。经常如此,可使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发生紊乱。

怒还可影响人体的腺体分泌。

正在哺乳的母亲,由于发怒可使乳汁分泌减少或使其成分发生改变,这对婴儿是十分不利的。

人在受了委屈、侮辱而发怒时,泪腺分泌增强,泣不成声。

学者做过调查,发现儿童在愤怒时滴泪的占35%,在日常生活中妇女的这种情况更多见。

随着愤怒的程度和时间增加,唾液可由增加而变得枯竭。比如有的人在争吵开始时唾沫星子飞溅,逐渐就变得口干舌燥,吵嚷声随之也慢慢消失了。此时人的唾液成分多会发生改变,即使是吃平时最喜欢吃的东西也会觉得味道不美。

换个角度看,怒在一定条件下可激发起人的责任感,提高创造性能力。因愤怒可使人发愤图强。历史上由于愤怒而有所创造的人是很多的。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快乐就健康

是先有健康才会快乐呢?还是先有快乐才会健康?如何以最少的努力与最多的快乐促进健康?

大自然提醒我们活动的、放松的、休闲的生活方式,以及亲近美食、温暖、爱与性,追求快乐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存活演化下来的。

工业革命以前人们大多在住所附近工作,虽然工艺与农活辛苦,但是紧张的工作后总有一段自由、休闲的时间,交互轮流,可以依照自己的步调生活,中午可在林荫下睡午觉,还有时间跟孩子玩耍,享受晨曦,欣赏夕阳,可以聆听鸟鸣,也可以在稻草堆中打滚。

但今日经济时代,人们一大早起来挤公车到公司上班,中午虽疲累想睡但仍勉力继续工作,直到晚上再挤车回家。我们的祖先可能在物质上并不丰裕,但他们享受到时间上的自由和简单的快乐;过去,休闲是生活的主要部分,现在却成了奢侈品。

别忘了享受生命

很多人忘了该如何享受生命,或认为根本就不应该玩得开心,不让自己完全放松来体验快乐的感觉,找借口说没有时间去享受休闲活动,有做不完的工作,做不完的家务。

许多人常常看不见就在眼前的东西,人们会计算跑一场马拉松的好处,却忽略了观鱼赏花或跳舞,忽略了生活态度及与亲友的关系,可能比医疗上的养生之道还重要。

现在很多人做事本末倒置,明明是因为活着快乐,才会希望长寿多享受生命的乐趣,但常有人为了长寿,禁止自己去享受许多可以带给他快乐的东西,连自己的生日蛋糕都不敢吃。

所以我们认为,有乐趣的运动,不一定非要长跑到酸痛、疼痛才能带来健康,温和的运动可使你精神焕发,比较快乐有自信,得到自我控制的感觉。每天找出会让你更有体力的活动,融入你的生活,就不必另外花时间运动,例如把车停得稍远一些,走路过去;爬楼梯不要搭电梯;走路穿过公园,热诚地跟人打招呼并且抬起你的手臂。有氧说话可以燃烧你的卡路里……

这里并非要鼓励你大吃大喝,不要运动,而是以生活方式达到健康为目的,偶尔大吃一顿没关系,只要不是每天大鱼大肉就无妨。

很多科学证据指出,我们天生就是喜欢快乐,在大脑的深处有一个地方直接对快乐的感觉起反应。所以单身、分居、离婚或鳏寡的人比结婚的人早逝的概率高2~3倍,他们住进精神病院的比例也比结婚者高5~10倍。心脏病、癌症、肺病、关节炎,以及怀孕时的并发症,常发生在社会关系不好、没有寄托的人身上。

快乐会增进你的免疫系统功能,使你比较少生病。看一场周星驰的电影会增强抵抗力。离婚对心脏病的影响,跟一天抽一包以上香烟一样大。

追求健康,关键在心智,做自己的主人,主宰自己的大脑,发掘自己的情感,发挥自己的心智,自然而然地活得健康。

林肯说:“只有在心灵允许下,你才会快乐。”

不要自寻烦恼

非常不幸,人类总是会自寻烦恼,本来应该对好事心存感谢才觉得快乐,但是人类却用一把有弹性的尺去衡量它,总是会觉得不快乐,因为人类的大脑不停地想把不稳定的世界变得稳定,所以大脑的判断并非真正的快乐,快不快乐却绝于我们衡量事物的那把有弹性的尺子。

老板年终给你100元,完全没有料到会发奖金的你,会觉得非常开心。但假设他告诉你要发1000元,后来改给100元,虽然你一样得了100元,然而你会将100元与你“失去的”1000元相比,觉得很不快乐。

品味简单的快乐

心智是个奇怪的东西,会记得不寻常的事,却忽略了普通的事。

总是注意飞机失事,却不注意每天全世界有四千多次飞机安全起降;只记得生命中的大事,而这些大事通常是极端正面或负面的。所以当我们回顾一生,会误认为快乐是建筑在那些重大的事件上,殊不知,很简单的乐趣,晴天去外面散步一小时、带狗儿去户外赛跑、劈柴或做手工艺,这些加起来的快乐远胜短暂的强烈感觉。

不要忽略了每天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小事情。

为快乐留个位子

正如我们看到的,不要把你的一生押在大事上,比如足彩中了500万、升总经理或赚了双倍的钱。其实每天都有许多快乐的小事让你高兴,你得有时间注意鸟语花香、美味的食物、醇厚的友谊和有意义的工作。去想手中的快乐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可以作为缓冲,保护你不受悲伤的冲击,更会直接影响你的健康。

不要一直沉溺在你的缺点中,记住快乐在于缩短你的期许和你的自我评价之间的距离。你可以改变你的期许,或者更简单一点,欣赏自己的长处。

生活中一定会有些决定、经历是很痛苦的,如亲人意外死亡、下岗失业、战争疾病等等;然而如果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足够的简单快乐,你就比较可以处理令人恐惧的事情。

请在心中为愉快的事情保留一个最显眼的位置吧。

请常想想上天对你的福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