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sōng)(?—195年),字义真,安定郡朝那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境内)人,东汉末期名将。
平定黄巾之乱
皇甫嵩出身于将门世家,从小文武双全,汉灵帝命他担任北地郡(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太守。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宦官与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力日趋衰弱,民不聊生。
184年,太平道教主张角传檄四方教众,黄巾起义就此爆发。起义军大肆烧毁官府,杀害官吏,四处抢掠,势如破竹,多个城池失守,朝廷震惊。
这时,皇甫嵩上书灵帝,要求解除党禁,拿出国库财钱和良马给军士们,以提升士气。灵帝同意,任命他为左中郎将,与其他将领统领全国的精兵,分别抗击黄巾军。
皇甫嵩领军数万人进攻在颍川郡(今河南省禹州市)的黄巾军。黄巾军来势凶猛,汉军首战失败。因为敌军多,汉军较少,将士们很惶恐。
皇甫嵩安慰将士说:“用兵讲究的是奇谋,不在于兵多兵少。敌人现在靠着草地结营,一旦起风,很容易着火,我们趁夜放火,敌人一定会惊慌逃窜。”于是按计行事,天遂人愿,当晚果然刮起大风。
大火一起,皇甫嵩率领兵士点燃火把高呼,制造兵将众多的假象。黄巾军缺乏正规训练和战斗经验,看见大火四起,呼声震天,惊慌逃窜。皇甫嵩乘胜追击,大败黄巾军。
经此一战,皇甫嵩被封为都乡侯,名声大振,继续镇压其他黄巾军,连连取胜。
不久,起义军首领张角病死,他的弟弟继任。皇甫嵩避开黄巾军的精锐部队,等他们放松警惕,连夜出兵,剿灭了黄巾军主力,将张角的头颅传回京城。
皇甫嵩升任左车骑将军,担任冀州牧。皇甫嵩奏请朝廷减免冀州一年的租税,百姓得以安定。
老百姓为了感谢他,做了一首歌:“天下大乱啊,家乡成了废墟;母亲失了儿啊,妻子失了丈夫;多亏了皇甫嵩啊,使我们安居!”
皇甫嵩每次行军休息,都亲自检查帐篷是否建好,才回帐中休息。每次吃饭,他都要等军士们吃完,自己才吃。有军吏贪污,他知道了也不点破,反而赐予钱物,军吏心怀愧疚,甚至有人因此自杀。
皇甫嵩连连击败黄巾军,声势威震天下。有人劝他说:“世道混乱,你现在立了大功,君主却昏庸无能,恐怕未来要危险了。”皇甫嵩说:“我每天都尽忠职守,有什么危险呢?”那人说:“现在宦官为患,皇上的命令实施不了,你功劳太大,会招来嫉妒,难道历史上这样的事还少吗?”皇甫嵩说:“虽说小人谗言多,大不了被流放,但至少还有好名声,死而不朽。你这样的言论,我不敢听从。”
188年,陈仓县(今陕西省宝鸡市境内)发生叛乱,朝廷派皇甫嵩和董卓一起平叛。董卓想赶紧出兵,早点出发才能保全陈仓。
皇甫嵩说:“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应该等待时机,以求全面战胜敌人。陈仓虽小,但防御完善,一时不会被攻破。”后来,敌军攻了八十多天,依然没有攻破陈仓,打算撤退。
皇甫嵩闻讯,立即率军追击,却被董卓阻拦,认为败兵不可追,皇甫嵩说:“以前不出兵,是为了避开敌军的锐气,现在敌人正衰弱无力,没有了斗志,正是攻打的好时候。”于是独自率兵追击,大败敌军。
虽然打了胜仗,皇甫嵩却因此得罪了董卓。灵帝病重,把军权交由皇甫嵩,董卓不肯放权。有人劝皇甫嵩讨伐董卓,皇甫嵩说:“董卓不听从命令,确实有罪,但是我也做得不好。不如奏报朝廷,由朝廷来定夺吧。”朝廷因此责备董卓,董卓更加忌恨皇甫嵩。
董卓掌权后,想杀掉皇甫嵩,皇甫嵩的儿子与董卓有些交情,为父亲求情,皇甫嵩才幸免被杀。
195年,皇甫嵩病逝。皇甫嵩仁爱谨慎,尽职尽责,军功显赫却不骄傲,是汉朝最后一位名将,他的努力虽然没有挽救汉朝的灭亡,但他本人却广受后世赞誉。
【原文】王国围陈仓,自冬迄春,八十余日,城坚守固,竟不能拔。贼众疲敝,果自解去。嵩进兵击之。卓曰:“不可。兵法,穷寇勿追,归众勿迫。……困兽犹斗,蜂虿(chài)有毒,况大众乎!”嵩曰:“不然。前吾不击,避其锐也。今而击之,待其衰也。所击疲师,非归众也。国众且走,莫有斗志。以整击乱,非穷寇也。”——摘自《后汉书?卷七十一》
【译文】叛将王国包围陈仓县,从冬季到春季,八十多天,陈仓城池坚固,防守严密,最终没能攻下。叛军疲惫,果然自己撤退。皇甫嵩进军追击他们。董卓说:“不能追。兵法说,走投无路的敌人不能追赶,撤退的军队不能逼迫。……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挣扎,蜂和虿有毒,何况这么多敌军呢!”皇甫嵩说:“不是这样。以前我不出兵,是为了避开敌人的锐气。现在追击他们,是等到了他们的衰弱。追击的是疲惫的敌人,不是撤退的军队。王国的军队已经败走,失去了斗志。用整齐有序的军队去攻打散乱的军队,而不是追击走投无路的敌人。”
词语积累
穷寇勿追: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不要追击陷入绝境的敌人,以防止他们拼死反扑,给自己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逆坂走丸:坂,山坡;丸,球形物。逆着山坡滚动球丸。比喻事情很难办成。
木朽不雕:腐烂的木头不可雕琢。比喻局势或人已经糟糕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