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无忌(?—公元前243年),战国末期魏国大梁人。我国古代政治家、军事家,战国四公子之一。
急人之困信陵君
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儿子,魏昭王去世后,魏无忌的哥哥魏圉(yǔ)即位,史称魏安(xī)王,魏无忌被封为信陵君。
信陵君礼贤下士,信守承诺,各国士人纷纷前来投靠,他都一一接纳,逐渐聚集了三千名门客,影响力与日俱增,各国不敢轻易侵犯魏国。魏安王对信陵君十分猜忌,不让他处理政事。
大梁有个七十岁的隐士叫侯嬴,负责看守城门,信陵君听说他的贤名,带上厚礼亲自拜访。侯嬴婉拒,信陵君就在府中大摆筵席,广邀宾客,亲自驾车前往邀请侯嬴。侯嬴身穿破衣服,径直坐上贵宾位,毫不谦让,偷偷观察信陵君,只见他手握缰绳,神情恭敬。侯嬴说:“麻烦公子先送我到屠宰场,我去见一位朋友朱亥。”信陵君恭敬地驾车,穿过热闹的街市来到屠宰场。侯嬴下车,一边和朱亥交谈,一边观察信陵君。信陵君和颜悦色地等了很久,侯嬴见信陵君名不虚传,的确礼贤下士,参加完宴席之后,便把朱亥引荐给他。
公元前257年,秦军围困赵国都城邯郸,因为平原君赵胜的妻子是信陵君的姐姐,于是平原君派使者向魏国求救。魏安王害怕秦国,命令大将晋鄙领军抵达边境,按兵不动。平原君频频派人催促信陵君,信陵君认为两国唇亡齿寒,赵国被灭,魏国必定不能独存,主张救援赵国,但魏安王始终不准。信陵君无奈,召集门客准备单独前往赵国,出城时和侯嬴告别,侯嬴淡淡地说:“我年纪大了,不能陪同公子前往。”
信陵君对侯嬴的态度感到奇怪,走了之后又返回追问原由。侯嬴这才献计说:“公子只身赴险,好比以肉饲虎。我听说魏王的宠妃如姬能够进出放兵符的卧室,公子曾帮助如姬报了杀父之仇,如果请她盗取兵符,就能统率魏军救援赵国。”
信陵君觉得有理,请求如姬帮忙,如姬果然同意。信陵君拿到兵符,准备启程,侯嬴又提议带上朱亥,准备在晋鄙不肯交出指挥权时,由朱亥刺杀他。信陵君含泪拜别侯嬴,来到魏军大营,晋鄙见了虎符,果然心中狐疑,不肯交权,朱亥在衣袖中藏着四十斤重的铁锤,当场击杀晋鄙,信陵君指挥魏军,火速前往邯郸救援,秦军被迫撤围。侯嬴践行诺言,为了报答信陵君的知遇之恩,面向北方自杀。
邯郸之战后,信陵君害怕魏王降罪,与众门客留居赵国。赵国有两位贤士薛公和毛公,藏身于邯郸的酒肆和赌场。信陵君打听到两人的地址,亲身步行前往结交。平原君听说了这件事,对夫人说:“我原本以为你的弟弟是位大贤士,没想到却自掉身价,跟赌徒和酒鬼结交。”
信陵君听到姐姐的转述,说:“原来平原君与人交往,还要看对方的家世,他这不是求贤,而是显示富贵。这两个人都是赵国的贤才,平原君却把跟他们结交看成是羞辱,不是爱才之人啊。”说完,收拾行李准备离开赵国。平原君听了夫人转述信陵君的话,非常羞愧,连忙上门脱帽谢罪,挽留信陵君。平原君门下的宾客听说这件事,纷纷转投信陵君,信陵君门下的贤才更多了,名声从此越发远扬。
信陵君客居赵国十余年,秦国乘机进攻魏国,魏安王连忙派遣使者请他回国。信陵君害怕回国后被清算,下令说:“有敢为魏国使臣传达消息的,处死!”毛公和薛公求见信陵君说:“公子之所以名扬诸侯,受到尊敬,是因为背靠魏国这棵大树。假如魏国灭亡,祖先宗庙被毁,公子还有面目苟活吗?”
话没说完,信陵君神情大变,立即回国,魏王让他统领全国的军队。信陵君马上向各国求援,各国得知是信陵君领兵,纷纷派兵救魏,信陵君带领各国援军击败秦军,一直打到函谷关,这之后多年秦军都不敢出关。信陵君威名震动天下。
秦王忌惮信陵君,派人离间他与魏安王的关系。信陵君被免职,心灰意冷,以生病为由不再上朝,为了不让自己亲眼见到魏国灭亡,他每天以酒色自迷,四年之后去世。秦国听说信陵君已死,大举进攻魏国,十八年后,灭亡了魏国。
信陵君性格仁厚,一诺千金,锐意赴难。较之其他三位公子养士自重,信陵君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荣辱,不惜自己的生命,加之他悲壮的结局,深受后人敬仰与同情。他的名声也广为流传,千百年来成为文人骚客崇拜和歌颂的对象。
【原文】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言:“赵寇至,且入界。”魏王释博,欲召大臣谋。公子止王曰:“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复博如故。王恐,心不在博。——摘自《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
【译文】魏公子无忌和魏安王下棋,而北部边境传来战报,说:“赵国入侵,即将进入国境。”魏安王放下棋子,想要召集大臣商议对策。魏无忌劝阻他说:“是赵王打猎罢了,不是进犯边境。”又像之前一样下棋。魏安王惊恐,心思已不在下棋上。
词语积累
急人之困:急,着急。看到别人有困难,自己内心着急,主动帮助别人。比喻乐于帮助他人。
虚左以待:虚,空着;左,左边的座位,战国时以左为尊。留出左边的位置等候他人落座。比喻用尊贵的礼节来表达对客人的尊重。
窃符救赵:窃,偷窃;符,兵符,调动军队的凭证。偷出兵符调动军队去救援赵国。比喻用非常手段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