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二十四史

春申君列传

字体:16+-

黄歇(公元前314—公元前238年),战国晚期楚国国相,战国四公子之一。

楚国权相春申君

黄歇年轻时热爱学习,四处拜师,苦练口才,成年后以能言善辩、见识广博著称,得到楚顷襄王的赏识。

当时,秦国连年进攻楚国,占领了大片土地,楚顷襄王急于求和,派遣黄歇前往秦国游说。黄歇来到秦国,恰逢秦昭王联合韩、魏两国,准备继续进攻楚国。

黄歇上书秦昭王说:“秦、楚都是大国,两国相争必有损伤,让其他诸侯国从中得利,不如结为盟友,共同对付其他国家。”秦昭王表示同意,撤回了秦军,楚顷襄王便让太子熊完与黄歇一起到秦国做人质。

黄歇陪同熊完在秦国做了十年人质,和秦国国相范雎(jū)关系十分要好。不久,楚顷襄王病重,但秦昭王不同意熊完回国。

黄歇游说范雎说:“太子不回国,就是一介布衣。如今楚王病重,如果让他回国接替王位,他到时候必定感激秦国!”

范雎将他的话转达给秦昭王,秦昭王退让一步,同意先让熊完的老师回国,探望楚王的病情,再作打算。黄歇建议熊完乔装成车夫回国,自己留下来策应。黄歇留在居所,闭门不出,声称太子生病不能见客。计算时间太子已经走远,才向秦昭王说明实情。

秦昭王大怒,逼迫黄歇自尽谢罪。范雎规劝秦昭王说,熊完回国必然成为楚王,黄歇势必会受到重用,不如放他回去,表示秦国的善意,黄歇才得以回国。不久,熊完登基,是为楚考烈王,登基伊始,任命黄歇为国相,封为春申君。

春申君有了封地后,财力充沛,开始招揽宾客,很快聚集了三千多名门客。春申君喜好奢华,门客们也竞相逞强。

有一次,平原君赵胜派门客出使楚国,这个门客为了显耀赵国富有,特地用玳瑁簪(zān)子插在头发上,亮出用珠玉装饰的剑鞘。春申君让自己的上等宾客穿着宝珠做的鞋子招待赵国使者,一下子把他们比了下去。

楚国一直有公卿世家担任国相的传统,而春申君只是布衣出身,为了树立威望,他便对外积极用兵。长平之战后,他带领楚军北上,救援赵国,而后又灭掉了鲁国。这些战绩让他威望大增,同时也牢牢地把持了楚国的军政大权。

楚考烈王即位以来,一直没有子嗣,春申君感到忧虑,担心他去世后自己的权位不保。这时,赵国人李园带着自己漂亮的妹妹来到楚国,准备进献给楚王,又担心妹妹贸然进宫,不见得能够得宠。

于是,李园先做了春申君的侍卫,借故请假回家,又故意迟到。春申君问他迟到的原因,李园说:“齐王要娶我的妹妹,我跟齐国使者饮酒,耽误了时间。”春申君听了这话,想见他的妹妹。见面之后,被她的美貌迷惑,李园趁机把妹妹送给春申君做侍妾。

不久,李园的妹妹有了身孕。李园便指使妹妹对春申君说:“楚王宠信你,让你执掌大权二十多年。但是他没有子嗣,将来他的兄弟恐怕会成为楚王,你就要失宠了。我刚刚怀有身孕,没有人知道。不如把我送入宫中,凭借你的力量不难使我得宠,到时候万一生下男丁,立为太子,你就可以继续执掌大权!”春申君认为这个主意不错,经过谋划把李园的妹妹送入宫中,并让楚考烈王注意到她。

楚考烈王很快宠幸了李园的妹妹,顺利生下一个儿子,李园的妹妹母凭子贵,成为王后,李园也得到重用,开始参与朝政。李园担心春申君会泄露自己的谋划,暗中豢(huàn)养刺客,准备除掉他。

不久,楚考烈王病重,李园抓紧谋划。这时,春申君的门客朱英看出蹊跷,提醒道:“祸福相依随行,李园心怀不轨,要多加提防啊!”表示自己可以提前动手,除掉李园。

春申君认为李园性格软弱,不会威胁到自己,没有同意。楚考烈王去世后,李园抢先入宫,埋伏下刺客,等待春申君入宫,刺杀了他。

据记载,春申君的封地,就是今天的上海市一带,春申君因此成为最早开发上海地区的人,被誉为“开申之祖”,上海也因此简称“申”。

【原文】黄歇为楚太子计曰:“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歇忧之甚。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矣。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摘自《史记》卷七十八《春申君列传》

【译文】黄歇为楚国太子出计谋说:“秦国扣留太子的目的,是想要借此索取好处。现在太子没有能力使秦国得到好处,我非常忧虑此事。而阳文君的两个儿子在楚国,楚王如果不幸辞世,太子不在楚国,阳文君的儿子必定会被立为楚王,太子就不能当楚王了。不如逃离秦国,与使者一起走;臣请求留下来,以死承担责任。”

词语积累

无妄之灾:无妄,意料之外。遭受意外的灾祸。比喻突如其来,让人猝不及防的灾祸。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断,决断。应该做出决定时犹豫不决,反而受到灾祸的牵连。

三千珠履:珠履,鞋上以珠宝为装饰。三千名门客都穿着珠宝装饰的鞋子。比喻贵客众多并且豪华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