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二十四史

屈原贾生列传

字体:16+-

《屈原贾生列传》是战国屈原、西汉贾谊的传记。两人虽然所处时代不同,但遭遇相同,都是忠而被谤,郁郁不得志,又都是古代著名的辞赋家,因此司马迁将两人合为一传。本书选取屈原为代表。

上下求索的三闾大夫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mǐ)姓,屈氏,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秭(zǐ)归县(今湖北省秭归县)人。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开创者。

屈原的先祖是楚武王熊通,家族一直世袭楚国高官。屈原在年少时便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志向高远,嗜书成癖。

当时正是战国末年,楚国国力日益衰落,秦国成为当时实力最强的国家,屡次出兵攻打楚国,屈原目睹了这一切,开始思索救国的道路。

屈原因为贵族的身份,被楚怀王任命为左徒,对内参与裁决国事,发布号令,对外接待使节,应对诸侯,深得怀王信任。

楚国一直是南方的强国,屈原目睹秦国的改革取得成功,一方面意识到对方会成为大敌,另一方面意识到要大刀阔斧地迅速实行变法。因此,他对内推举贤能,奖励耕战;对外主张合纵,联齐抗秦。

变法卓有成效,楚国国力开始恢复。但是,改革遭到守旧贵族的反扑,上官大夫进谗言说:“大王派屈原制定法令,我们都知道是大王的意思。但每一项法令发布后,屈原都会自夸说‘这是我的功劳,别人都不行!’”

楚怀王开始疏远屈原,免去他的左徒之职,改任三闾(lǘ)大夫,让他掌管祭祀宗庙。

公元前313年,楚怀王在秦国丞相张仪的蛊惑下,不听屈原的谏言,轻易退出合纵联盟,和齐国断交。秦国马上和齐国结盟,共同对付楚国,楚国丢失了大片领土。

第二年,楚怀王感到后悔,又启用屈原,派他出使齐国,恢复两国联盟。随后,秦惠文王又想与楚国结盟,愿意归还楚国的失地,楚怀王提出只要张仪,不要土地。

结果,张仪又想办法顺利离开了楚国。屈原一直主张对秦国强硬,等到出使齐国回来,马上问楚怀王:“为什么不杀了张仪?”楚怀王后悔,但张仪早已走远。

公元前304年,执迷不悟的楚怀王又跟秦昭王签订“黄棘(jí)之盟”。屈原再次苦劝,不能轻信秦国,被楚怀王流放到汉北(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屈原不能忘怀楚国的政治革新,写下《九章?抽思》,表达心中的愤懑(mèn)之情。

公元前299年,秦昭王请楚怀王前往秦国会面。已经返回郢(yǐng)都的屈原劝阻说:“秦国是虎狼之国,不值得信任,大王千万不要前往!”楚怀王听信小儿子子兰的话,执意前往,结果被扣,三年后身死秦国。

楚国人民痛恨秦国背信弃义,拥立太子横为新楚王,子兰担任丞相。屈原十分痛心,指出是楚怀王听信了子兰的话。子兰非常生气,指使上官大夫再次诬告屈原,屈原又被流放。

此后,屈原被放逐到南方(今湖南省境内),从此远离朝堂。在流放中,他始终心系国家,写下了大量优秀的辞赋,抒发爱国情怀。

公元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攻克郢都,烧毁了楚国先王陵寝,楚顷襄王带领权贵大臣狼狈逃亡。

屈原听说后,陷入极度的绝望,内心悲伤苦闷,披头散发在汨(mì)罗江(今湖南省岳阳市境内)边奔走呼号,于五月初五怀抱石头自沉汨罗江中,身殉楚国。

屈原去世后,楚国人民被他高洁的品德和执着的爱国热情感动,每年五月初五,都用竹筒装米,划着龙舟来到汨罗江边祭祀他,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屈原精神已成为崇高爱国主义精神的象征,数千年来激励着无数华夏儿女。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以文学闻名于世的伟大爱国诗人。他开创了楚辞体,被后世誉为“楚辞之祖”。

楚辞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新诗篇,也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由集体创作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此后,历代的诗歌、小说和戏剧等不同文学体裁,无一不深受它的影响。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和《诗经》的《国风》并称为“**”,成为我国诗歌创作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原文】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摘自《史记》卷八十四《屈原列传》

【译文】楚怀王派屈原制定法令,屈原写作草稿还没有定稿。上官大夫见到后想要抢过来看,屈原不给他,他就对楚怀王进谗言说:“大王派屈原制定法令,众人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颁布,屈原就功归于己,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到。’”楚怀王很生气,从此疏远了屈原。

词语积累

怀瑾(jǐn)握瑜(yú):瑾、瑜,都是美玉。怀里藏着美玉,手中也握着美玉。比喻具备美玉那样纯洁高尚的德行。

独清独醒:独,独自。独自清醒和明白。比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哺糟(bǔzāo)啜(chuòlí):糟,酒糟;醨,薄酒。吃着酒糟,喝着薄酒。比喻屈从于世俗,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