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公元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战国末期卫国濮(pú)阳(今河南省安阳市)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精于投机的商人
吕不韦早年在阳翟(zhái)(今河南省禹州市)经商,因为精于算计,往来各地低买高卖,累积起千金家产,成为卫国的大商人。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互派宗室子弟为人质。秦、赵两国同为强国,秦国太子安国君便派最不受宠的儿子嬴异人前往赵国。由于两国时常处于交战状态,嬴异人在赵国的处境非常困难。
这时,吕不韦来到赵国都城邯郸做生意,得知嬴异人的遭遇后,十分高兴,说:“嬴异人就是一件奇货,值得我投资啊。”便回家与父亲商量,投资农业、商业和未来的储君,各自能获利多少。吕父回答说:“分别是十倍、百倍和无数倍。”
吕不韦便去拜访嬴异人说:“我能光大公子的门庭。”嬴异人笑着说:“你先光大自己的门庭,再来光大我的门庭也不迟。”吕不韦暗示说:“只有光大了公子的门庭,我的门庭才会光大。”嬴异人听懂了这句话,请他进屋密谈。
吕不韦分析说:“秦王已经年老,公子的父亲安国君宠爱华阳夫人,立她为正妻。但华阳夫人膝下无子,如果公子主动认她为母亲,就可以通过她影响安国君,册立公子为太子。”又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去秦国游说,办理此事。
嬴异人非常高兴,拜谢吕不韦说:“如果我能回到秦国,被立为太子,愿意和你平分秦国。”吕不韦当即拿出五百金送给嬴异人,让他在赵国结交宾客,改善自身处境,自己则用五百金购买奇珍异宝,前往秦国。
吕不韦来到秦国,先游说华阳夫人的弟弟,通过他见到了华阳夫人。吕不韦说了许多嬴异人的好话,又分析了华阳夫人的处境,借机表明嬴异人愿意奉华阳夫人为母的意愿。
华阳夫人很高兴,积极斡(wò)旋,安国君改变了态度,专门刻下玉符让吕不韦带给嬴异人,作为立嗣的凭证,嬴异人的地位水涨船高。
吕不韦回到邯郸报喜,嬴异人大摆筵席庆祝。席间,嬴异人看中了吕不韦的宠妾赵姬,请求他将此女转赠给自己。
吕不韦虽然生气,但为了自己的计划,只好忍痛答应。一年之后,赵姬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政,这便是赫赫有名的秦始皇。
就在两人谋划回到秦国时,秦军在长平之战后继续围攻邯郸,赵王一气之下准备杀掉嬴异人,吕不韦用重金贿赂守城官吏,两人才得以逃出赵国。回到秦国后,吕不韦让嬴异人身穿楚国服装拜见华阳夫人,华阳夫人原本是楚国人,对嬴异人的装扮非常高兴,正式认他为子,替他改名为楚。
公元前251年,秦昭王去世,安国君登基三天,便暴病而亡,嬴异人顺利继位,是为秦庄襄王。秦庄襄王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将洛阳城十万户作为他的食邑,吕不韦的投资得到了巨额回报。
三年后,秦庄襄王去世,太子嬴政即位,便是日后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吕不韦的权势日盛,秘密和太后赵姬有私情,还向赵姬进献男宠(làoǎi)。秦始皇亲政后,诛杀,又逼迫吕不韦自尽。
吕不韦按照商业投资的手段投资政治,成功扶持嬴异人上位,充分体现了他精于算计和唯利是图的商人本性。他的行为促使秦始皇登基,客观上加快了华夏的大一统局面。
吕不韦担任秦国丞相期间,召集天下贤才,这些人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综合编撰了《吕氏春秋》一书。
《吕氏春秋》分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一百六十篇,二十多万字,兼容并蓄,博采百家,以黄老思想为核心,融各家学说于一炉,体现了战国末期在文化上趋于统一的大势,也保存了当时诸多思想派别,成为后世研究战国诸子思想的重要史料。
《吕氏春秋》成书之后,吕不韦对外宣称,谁能增损或改动书上一字,赏赐一千金,竟然没有一个人能改动。
【原文】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摘自《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
【译文】吕不韦在邯郸做生意,见到子楚后同情他,说:“这个人奇货可居。”于是前去拜见子楚,说:“我能光大公子的门庭。”子楚笑着说:“你先光大自己的门庭,再来光大我的门庭。”吕不韦说:“公子有所不知,我的门庭要等你的门庭光大之后才能光大。”子楚知道吕不韦的意思,便请他一起坐下,深入交谈。
词语积累
奇货可居:奇,稀有的;居,储存。把稀有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高价卖出去。比喻依靠某种特长或独有之物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
色衰爱弛:色,美貌;弛,遗弃。靠美貌得宠的人,一旦姿色衰老就会遭到遗弃。比喻靠青春美貌得宠终究不会长久。
一字千金:金,秦时指的是铜。改动一个字赏赐一千斤铜。比喻文章写得很好,价值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