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二十四史

高后纪

字体:16+-

吕雉(zhì)(?—公元前180年),字娥姁(xū),砀(dàng)郡单(shàn)父县(今菏泽市单县)人,汉高祖之妻,史称吕后、汉高后、吕太后。与高祖共定天下,临朝称制十六年,是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

大汉第一太后

当初,汉高祖还在沛县时,沛县县令有个好友叫吕公。吕公举家搬迁到沛县,当地人听说后前去祝贺。

按照习俗,凑份钱不满一千钱的,不能入上座。高祖刚刚当上亭长,看不惯这些人,就在红包上写了“贺钱一万”,但其实是个空包。

吕公一看这么大的厚礼,赶紧亲自出来迎接,一看高祖仪表轩昂,气度不凡,急忙引入上座。等到散席,吕公拉住高祖说:“我年轻时研究过相学,看过许多人,都不如你的面相富贵。我有一个女儿,想嫁与你为妻。”

高祖走后,吕公的妻子埋怨说:“你往日总说女儿有福相,将来一定会嫁给大贵之人,县令与你交好,几次想娶女儿你都不肯,现在为什么这么随便地就许配给刘邦了?”吕公笑笑说:“这不是你们妇道人家所能知道的!”

最后,吕公真的把女儿嫁给了高祖,这个女儿就是吕雉。高祖称帝后,封吕雉为皇后。

高祖和吕雉只有一个儿子,就是刘盈,高祖登基后便立刘盈为太子。后来,高祖宠爱戚夫人,喜欢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便动了废太子的心思。大臣们纷纷反对,高祖迟迟下不了决心。

吕雉知道这件事情后,急忙找到谋臣张良想办法。张良说有四位老者,高祖一直特别敬重,曾几次三番派人去请都请不来,如果能把他们请来辅佐太子,太子的地位就稳固了。

有一天,高祖瞧见四位老者围在太子身边,好奇地问他们是谁,四位老者一一报上姓名,高祖听后大吃一惊,说道:“我几次派人去请,你们都不肯来,为什么现在肯来侍奉太子呢?”他们说:“我们听说太子仁爱,虚心好学,天下人都愿意为他出力,所以我们也愿意陪在太子身边。”高祖听了这话,知道太子已深得民心,便断了废太子的念头。

公元前195年,高祖征讨叛臣时受伤,随后伤重去世,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尊吕雉为皇太后。惠帝生性软弱,因此与吕太后共掌朝政。在后来的人事任命上,吕太后都按照高祖临终前所说的来安排。

吕太后处理国事十分老练。高祖时,汉朝与北方游牧民族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一直相安无事。吕太后掌权后,匈奴就开始不安分。

一次,匈奴统治者冒顿(mòdú)单于写了一封信给吕太后,说:“如今我一个人,你也是一个人,我们都是这么孤独,不如各取所需,这不是两全其美吗!”语气十分狂傲。

吕太后非常生气,但她明白此时的汉朝百废待兴,国力尚弱,根本不足以对抗匈奴,于是客客气气地回信说:“我已经年老色衰,牙齿都掉光了,走路也走不稳,实在是配不上大单于呀!”回信后还送了大量的财物。

冒顿单于看到回信,觉得很羞愧,又很佩服吕太后,回信表示感谢,称愿意与大汉和亲。就这样,吕太后为汉朝赢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

惠帝去世后,吕太后册立惠帝的庶长子为帝,自己临朝称制,执掌朝政。她担心大臣们不服,开始大封吕氏家族,将自己的兄弟、子侄以及其他吕姓亲属分别封王封侯,开启了汉朝外戚专权的先河。

公元前180年,吕太后去世,吕氏一族掌握军政大权。他们自知违背了高祖当初定下的“非刘姓宗族不能封王”的规定,害怕被问责,便阴谋作乱。

刘氏宗室朱虚侯刘章事先知道了阴谋,便联合刘氏一族在外面发难,其他大臣在朝内策应,一举除掉了吕氏一族。自此,吕氏外戚集团覆灭。

吕太后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后人把她与唐朝女皇武则天合称为“吕武”,其历史地位可见一斑。

【原文】四年夏,少帝自知非皇后子,出怨言,皇太后幽之永巷。诏曰:“凡有天下治万民者,盖之如天,容之如地;上有欢心以使百姓,百姓欣然以事其上,欢欣交通而天下治。今皇帝疾久不已,乃失惑昏乱,不能继嗣奉宗庙,守祭祀,不可属天下。其议代之。”群臣皆曰:“皇太后为天下计,所以安宗庙社稷甚深。顿首奉诏。”——摘自《汉书?卷三》

【译文】汉高后四年夏天,汉少帝知道自己不是皇后亲生的儿子,口出怨言,皇太后把他软禁在永巷之中。下诏说:“凡是统治天下、治理万民的人,应该像上天那样覆盖万物,像大地那样包容万物;皇上从爱护百姓出发治理百姓,百姓才能愉快地侍奉皇上,彼此欢喜而天下大治。当今皇帝长期生病、不能痊愈,甚至失去理智、昏庸无道,不能继承大统、奉祀宗庙、镇守社稷,不能将天下托付给他。请众臣商议替代他的人。”群臣都说:“皇太后为天下人打算,是为了更好地安定宗庙、社稷。臣等磕头听命。”

词语积累

临朝称制:朝,朝堂;制,皇帝的命令。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在朝堂代替皇帝行使权力。

处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长时间的考虑。指千方百计地盘算某事,多为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