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二十四史

萧何传

字体:16+-

萧何(?—公元前193年),泗水郡丰县(今徐州市丰县)人,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被封为酂(zàn)侯。

开国第一侯

萧何与汉高祖是同乡,因为思维敏捷、精通法律,在沛县(今徐州市沛县)担任县令的属官。萧何很善于识人,结交了不少好友,其中就包括当时担任亭长的高祖。

一次,高祖要押送一批囚犯去咸阳(今咸阳市)修建秦始皇的陵墓,众人为高祖送行,当时人们都出钱三百,只有萧何出了五百,高祖一直记得此事。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之后,沛县县令也想起兵响应,找来萧何、曹参等人商量。萧何说:“不如找沛县在外面流亡的人,比如刘邦就很有本事,听说他手下还有一班人马。”县令命人去找高祖。高祖在赶往沛县的路上,碰到萧何和曹参,高祖问:“你们怎么到这里来了?”萧何说:“县令突然改变主意,怕你抢了他的地位,下令关闭城门,还要杀我们,我们就赶紧逃了出来。”高祖一听,十分恼火,鼓动沛县百姓杀掉县令,被推举为沛公,从此萧何开始跟随高祖打天下。

楚怀王命令高祖、项羽分路进军,约定谁先占领咸阳,谁便为关中王。但楚霸王项羽违背约定,把高祖封为汉王,让他驻守巴蜀和汉中。高祖很生气,想攻打项羽,很多将领也表示愿意跟随。萧何规劝说:“虽然当汉王不太好,但总比死强吧?”高祖问:“怎么会死呢?”萧何说:“咱们现在的兵力不如项羽,只能是百战百败,除了死还有什么结果呢?希望大王能在汉中称王,休养生息,招贤纳士,再平定三秦,而后谋取天下。”高祖听从了规劝。

不久,高祖率军东出,楚汉战争爆发。高祖常年在外带兵打仗,内部事务全部交给萧何管理。萧何制定法规,恢复生产,指导百姓按时耕种,将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运送粮草,征调兵源,为高祖最终杀掉项羽、建立汉朝作出了巨大贡献。

公元前202年,高祖称帝,对功臣论功行赏,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封他为侯,食邑八千户。其他人不服气,说:“我们冲锋陷阵,多的经历百余场战事,少的也有几十场,攻战城池,抢夺地盘,战功都不小,萧何没怎么上战场,只是张张嘴、写写字,凭什么在我们之上?”高祖笑了笑说:“你们知道打猎吗?追赶野兽,把它们逮住的是猎狗,而指挥猎狗的却是猎人。你们所做的事是夺下城池,功劳相当于猎狗,而萧何所做的事是发号施令,功劳相当于猎人。‘功狗’怎么能和‘功人’比呢?”众人听了这些话,不再说什么。

诸侯分封完,接着开始排位次。在高祖心里,萧何仍然是第一人选,但众人认为大将曹参跟随高祖南征北战,战功最多,应该排第一。这时有人说:“你们说的都不对,曹参虽有战功,但都是短时间的事。陛下与楚霸王对峙的几年里,多次损兵折将,每次都是萧何及时补充了兵源、粮食,这是汉室得以建立的大功劳,怎么能把一时的战功排在大功劳之前呢?”这番话正中高祖心意,于是高祖顺水推舟,把萧何列在第一位。后来又加封两千户,高祖说:“这是用来报答当初我去咸阳时,唯独萧何多送两百钱的恩义。”就这样,萧何位列众卿之首,成为西汉开国第一侯,食邑万户,担任丞相。

后来,萧何帮助吕后杀了韩信,高祖又封赏了他。这时,萧何身边的人说:“丞相现在危险了,韩信身经百战,尚且被灭了三族,现在陛下表面上加封你,但恐怕已经不太放心了。”萧何吓了一跳,这人又说:“丞相不如用最低的价钱去买田买房,让人说你贪污,你的威信有亏,陛下才能放心。”萧何觉得有道理,于是照办,高祖果然不再疑心他。

高祖死后,萧何继续辅佐汉惠帝。后来萧何病危,惠帝前去探望,问他谁能接替他,萧何说:“最了解臣子的莫过于皇上啊。”惠帝说:“曹参如何?”萧何说:“皇上找到贤才了,臣死而无憾了。”

公元前193年,萧何去世。萧何参照秦制,废除其中繁复的部分,简化后制定汉律,被后世沿用了两千年。

【原文】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摘自《汉书?卷三十九》

【译文】萧何病重,汉惠帝亲自来到他家中探望他,趁机问道:“你百年之后,谁可以接替你呢?”萧何回答说:“最了解臣子的莫过于皇上啊。”惠帝说:“曹参如何?”萧何磕头说:“皇上找到贤才了,臣死而无憾了!”

词语积累

萧规曹随: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曹参做了丞相后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规章制度办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韩信被杀,也是萧何出的计策。比喻事情的好坏或成败都是由同一人造成的。

汗马功劳:汗马,马累得出汗。原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后泛指辛勤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

发踪指示:踪,踪迹。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跟踪追捕。比喻在幕后操纵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