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公元前186年),字子房,颍川郡城父县(今河南省郏县)人,西汉杰出的谋臣,开国功臣,政治家,被封为留侯。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臣
张良的祖父、父亲在韩国接连担任相国,当时张良还小,没有担任官职。韩国被秦国灭亡后,张良拿出全部家财寻找刺客,想刺杀秦始皇,替韩国报仇。
后来,张良找到一个大力士,打造了一个重达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锤,打听到秦始皇巡游的车队要经过一个叫博浪沙(今河南省原阳县境内)的地方,张良让大力士提前埋伏。
等巡游的车队到达,他们发现所有马车都是一个模样,分不清哪一辆是秦始皇的车。最后铁锤击中副车,行刺失败,张良趁乱逃走。
有一天,张良在下邳(pī)县(今江苏省邳州市)的桥头散步,迎面来了一位老者,他走到张良面前,故意把鞋扔到桥下,说道:“年轻人,把鞋捡上来!”
张良一看是个老者,没说什么,下去捡鞋。老者穿上鞋,笑着说:“五天后的黎明,你在这里等我!”说完扬长而去。
张良觉得奇怪,但五天后还是来了,而老者已经先到,生气地说:“为什么来晚了?五天后再来吧!”谁知第二次张良又比老者晚了。第三次,张良半夜就去等,老者说:“这还差不多。”说完拿出一本书,交给张良就走了。
张良一看,是《太公兵法》,从此日夜研读,成为一个文武兼备、精通韬略的智囊之才。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反秦,张良也趁机拉起反秦大旗,因为势单力薄,难以自立,只好去投靠别人,走到半路张良遇到汉高祖,二人一见如故。张良多次说起《太公兵法》,高祖非常愿意听从,张良就跟随了高祖。
不久,楚怀王令汉高祖、项羽分路进攻咸阳。有了张良的帮助,高祖的军队所向披靡,一路到达(yáo)关(今西安市蓝田县境内),遇到秦军重兵把守。
高祖本想率两万兵马亲征,张良拦住他说:“现在秦兵众多,不能轻举妄动。我们可以派出先遣部队,准备五万人的粮饷,在四周山上插上咱们的军旗,虚张声势。我听说守关的将领是个屠夫的儿子,很爱财,可以找人拿着金银财宝去诱降他。”高祖听从张良的计策,果然顺利拿下关。
高祖继续西进,率先占领咸阳。项羽违反约定,封高祖为汉王,让他去管巴蜀地区。高祖实力远不如项羽,只能听从。
出发后不久,张良说:“前面就是栈道,请大王走一段,烧一段。”高祖说:“都烧掉了,不就断了我的归路吗?”张良说:“只有烧毁了栈道,才能让项羽放心,否则可能还没到汉中(今汉中市),项羽就派人杀过来了。”高祖便烧毁了栈道,项羽果然放下了戒备,此举为高祖后续积攒实力赢得了时间。
公元前205年,高祖发兵关中(今陕西省中部),楚汉之争正式爆发。不久在彭城(今徐州市)之战中,高祖被项羽打败,只带着几十名骑兵逃到下邑(今宿州市砀山县),几十万大军覆没。
高祖惊魂未定,对群臣说:“谁能击败项羽,我就把关东之地给他!谁可以助我一起建功呢?”张良献计说:“九江王英布和彭越,都对项羽怀恨在心,这两个人再加上韩信,如果能把他们三人用好,击败项羽指日可待!”正是这个“下邑之谋”,最终扭转了楚汉之争的战局,帮助高祖反败为胜。
第二年,汉军又被楚军围在荥(xíng)阳(今河南省荥阳市),双方久战不决。有谋士建议高祖分封六国的后代收揽人心,高祖大喜,命人去刻印玺。
张良急忙阻止说:“这是谁出的馊主意?这么做就别想夺取天下了!”说完,他拿起桌上的筷子,一边比画一边陈述其中的要害,说得句句在理,体现了一位政治家的深谋远虑。高祖听后,恍然大悟,大骂出主意的人差点儿坏了大事。
高祖称帝后分封功臣,他说:“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是天大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挑选三万户分封吧。”张良说:“臣在下邳和陛下遇见,这是上天把臣托付给陛下。陛下愿意采纳臣的建议,还算有效果,请把留地(今济宁市微山县)赐给臣吧。”高祖就封张良为留侯。
高祖去世后,没过几年张良也去世了。张良为建立汉朝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被后世尊为“谋圣”。
【原文】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已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曰:“九江王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楚可破也。”——摘自《汉书?卷四十》
【译文】到达下邑,汉王刘邦下马靠着马鞍问张良说:“我想让出关东(今函谷关以东地区)之地,谁可以助我一起建功呢?”张良说:“九江王英布,是楚国的猛将,与楚霸王项羽不和,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造反,这两个人在紧急的时候可以利用。而汉王你的众将,只有韩信可以托付大事,独当一面。想要让出关东之地,可以让给这三个人,就能打败楚霸王了。”
词语积累
借箸(zhù)代筹:箸,筷子;筹,筹算。借用筷子来筹划当前的形势。比喻在一旁帮人出主意,筹划事情。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帷幄,军用帐幕;千里,战场。
在军帐之内作出正确的部署,能获取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利。比喻很有才智,只需做好完善的战略部署,就能让事情成功。
孺子可教:孺子,儿童。指年轻人有培养的潜质。
倒置干戈:干、戈,古代常用的兵器。倒着藏放兵器,表示不再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