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公元前140—公元前60年),字子卿,京兆尹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西汉杰出的外交家。
牧羊北海,持节不屈
苏武的父亲曾跟随大将军卫青抗击匈奴,被封为平陵侯,苏武凭借恩荫也封了官。
汉武帝时,汉朝与匈奴战争不断,双方经常派使者互相观察对方的情况,也经常扣留对方的使者。后来,匈奴新单于即位,害怕被攻击,主动放回扣押的使者。武帝很高兴,派苏武带着汉朝的符节护送匈奴使者返回。苏武到了匈奴,归还使者并送上礼物,匈奴单于反而傲慢起来。
匈奴单于正准备派使者护送苏武等人返回,结果内部发生叛乱。之前,汉朝有个使者叫卫律,投降匈奴后得到重用,但他的手下不愿投降,一直想回到汉朝。这名手下正好与苏武的一个副手是旧相识,便密谋劫持单于的母亲,事迹败露,被卫律抓了起来。
单于非常生气,想把苏武等人都杀了,有人建议让他们投降,卫律便去劝降苏武。苏武说:“丧失气节,污辱使命,就算活着也没脸见人!”说完拔剑就抹脖子。卫律急忙抱住苏武,但他已受重伤,倒在地上,浑身是血。大夫赶来,救了好几天,苏武才慢慢醒过来。
单于见苏武如此有气节,更加钦佩,很想劝降他。卫律又找到苏武说:“你的副手犯了死罪,你也得连坐。”苏武说:“我既不是同谋,也不是亲戚,凭什么连坐?”卫律拿起刀恐吓苏武,苏武一动不动。卫律不敢下手,说:“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但投降后单于对我很好,如果你投降,也会和我一样。何必白白送了性命呢?如果听从我的劝告,我们马上结为兄弟,否则恐怕今生再不能与我见面了!”苏武越听越气,反驳说:“你作为汉朝子民,不顾恩义廉耻背叛国家,投降匈奴,我见你干什么呢?单于信任你,让你来裁决人的生死,你不主持公正,还想挑起两国争端,如果你想让两国开战,匈奴的灾祸恐怕就从杀掉我开始了。”
卫律没有办法,回去报告单于,单于更加称赞苏武。为了让他投降,匈奴人开始折磨他,把他关到地窖里,不给他食物。苏武躺在雪地里,和着雪吞毡(zhān)毛,没被饿死,匈奴人惊为神人。单于把他发配到荒凉的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说只有公羊生下小羊,才允许他回到汉朝。
苏武到了北海,就靠挖掘野鼠储存的果实吃,每天拿着汉朝符节,放羊时也不放下。后来,汉将李陵投降匈奴,单于知道李陵与苏武交好,派李陵去劝降。李陵对苏武说:“反正也回不去汉朝了,何必在这里吃苦呢?谁能看见你的信义?人生如露水一样短暂,何必这样折磨自己?皇帝年事已高,法令无常,几十家大臣无罪被诛杀,安危难以预料,还为谁守节呢?”苏武说:“我们父子没有什么功德,都是因为皇帝的恩德才被封侯。如果能报效国家,就是赴汤蹈火也心甘情愿。臣子对待君主就如同儿子对待父亲,哪里会有怨恨?如果你还劝降,我宁愿死在你面前。”李陵长叹道:“唉,你真是义士,我和卫律的罪过比天还高!”说完泪如雨下,与苏武告别离去。后来,李陵得知武帝去世,告诉了苏武,苏武放声大哭,咯出几口血来。一连几个月,苏武每天早晚哭吊武帝,伤心不已。
武帝死后,儿子汉昭帝继位。又过了几年,匈奴与汉朝和好。汉朝要求匈奴送还苏武等人,匈奴说苏武已经死了。使者说:“如果单于诚心想和汉朝和好,何必撒谎呢?皇帝打猎时射下一只大雁,大雁的脚上拴着帛书,上面说他在北海放羊。”单于吓了一跳,说:“苏武的忠心感动了飞鸟。”答应将苏武送回。
公元前81年,苏武历经十九年终于回到长安(今西安市),百姓们纷纷出来迎接,只见苏武的头发、胡须都已变白,手里仍拿着已经磨成了光杆的符节,都流下泪来。
公元前60年,苏武去世,享年八十一岁。汉宣帝很怀念辅佐汉室的大臣,命人在未央宫的麒麟阁画出十一位功臣的画像,其中就有苏武。苏武持节不屈,被视作忠君爱国、崇尚气节的典范。
【原文】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kuì)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摘自《汉书?卷五十四》
【译文】李陵与苏武宴饮了几天,又劝苏武说:“请你一定要听我李陵的话。”苏武说:“我自料必死很久了,你非要让我投降的话,请结束今天的宴饮,让我死在你的面前吧!”李陵见苏武如此忠诚,感叹地说:“唉,你是义士啊!我和卫律的罪过比天还高啊!”因此流下眼泪,打湿了衣服,与苏武诀别后离去。
词语积累
高风亮节: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人的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啮(niè)雪吞毡:嚼雪止渴,吞咽毡毛充饥。比喻为坚持气节而艰苦地生活。
白发丹心: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十九年,丹心一片,回国时头发胡须都白了。比喻即便年老,仍有一片赤胆忠心。
屈节辱命:失去了节操,辱没了使命。
雁足留书:雁,大雁;书,书信。大雁的脚上绑着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