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二十四史

扬雄传

字体:16+-

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字子云,蜀郡郫(pí)县(今成都市郫都区)人,西汉著名辞赋家、思想家,汉赋四大家之一。

淡泊名利的辞赋大家

扬雄的家族世代以耕种养蚕为业,到扬雄时,已经连续五代单传,所以没有别的亲族。扬雄小时候十分好学,博览群书,不仅认真通读文章,还把每个字词的意思都研究得很透彻。

扬雄性格宽和,有些口吃,不太爱讲话,喜欢静静地思考。对于功名富贵扬雄也没有什么欲望,家产不超过十金,家里常年没有一石粮食的储备,但是他毫不为虑,生活得十分悠然。

扬雄为人处世有操守,不是圣贤之书不读,不符合自己心意的事,再富贵也不干。司马相如是西汉前期的辞赋大家,在家乡蜀郡很有名声,扬雄很佩服他,把他当成学习的榜样。

扬雄也很欣赏屈原,认为屈原的文采比司马相如更高一筹。屈原的理想不能被当时的社会接纳,最终投江自杀,扬雄每次读到他的文章,都流泪叹息。扬雄认为,有才能的人若遇到好时代,就可以大有作为;遇到不好的时代,就像龙蛇蛰伏一样等待时机;如果机遇不好,也是命中注定,何必要投江自杀呢。于是他参照屈原的作品,写成《反离骚》《广骚》《畔牢愁》等赋文,向屈原致敬。

后来,扬雄经人推荐,在汉成帝身边随侍。有一回,扬雄随成帝前往甘泉宫。甘泉宫作为皇帝的避暑之地,是在秦宫的基础上建造的,规模不小,武帝增修了很多景致,更显得壮观。

但成帝认为建筑时间已久,想进一步修缮。扬雄想劝谏,觉得时机不对,思来想去,便写了一篇《甘泉赋》,谏讽汉成帝的奢靡。成帝对他的才能感到惊奇。

几个月后,成帝率领群臣祭祀后土神,在回来的路上游历山河,感怀上古圣王的遗风。扬雄认为,与其对着河川羡慕水里的鱼,不如认真结网更实在,于是回去写了一篇《河东赋》,劝谏成帝以实际行动向古人学习。同年年底,扬雄又写成《羽猎赋》,劝谏成帝不要沉迷狩猎。

第二年,成帝想向胡人炫耀汉朝的禽兽众多,在秋季命令百姓入山抓捕野兽,装车运到长杨宫的射熊馆,教胡人怎样与野兽搏斗。秋季正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抓野兽就耽误了收割庄稼,扬雄便写下《长杨赋》,以汉高祖为民请命、汉文帝节俭亲民、汉武帝解除边患等事迹,讽谏成帝背离历代先帝的美德,不顾念养护百姓。

扬雄写的赋多了以后,觉得文学只是雕虫小技,有志向的人不应该专注于此,所以转而研究哲学。他仿照《论语》写作《法言》,模仿《易经》写作《太玄》,认为“玄”是万物的根本。但当时的人都不理解,扬雄便写作《解嘲》一文作为答复。

扬雄家境贫寒,喜爱喝酒,却很少有人登门找他,只是偶尔有人带着酒菜跟他学习《太玄》。大学者刘歆(xīn)对他说:“白白自讨苦吃!现在的学者有俸禄,但向来看不懂《周易》,更何况《太玄》呢?我担心后人用它来盖酱盆子。”扬雄笑笑没有说话。

扬雄经历了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时期,当初和他一起被推举的人都做了大官,权力过人,只有扬雄一直没有升迁。但扬雄也一点也不在乎,依旧淡泊名利,平静生活。

扬雄去世后,有人问著名学者桓谭:“你曾称赞扬雄的书,难道真的能流传后世吗?”桓谭说:“一定能,只不过我们都看不到了。人们总是轻视近的而重视远的,看到扬雄貌不惊人,就轻视他的才华。扬雄的书用意很深,如果遇到开明的君主,再被大贤读到,一定会被认为超过诸子百家!”

扬雄是西汉继司马相如后又一位辞赋大家,他对汉赋的批评标准对后世有极大影响。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对后世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原文】家素贫,耆(shì)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而巨鹿侯芭常从雄居,受其《太玄》《法言》焉。刘歆亦尝观之,谓雄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向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bù)也。”雄笑而不应。——摘自《汉书?卷八十七下》

【译文】扬雄家境贫寒,喜爱喝酒,但很少有人登他的门。当时有爱好者带着酒菜去跟他学习,而且巨鹿郡的侯芭经常跟扬雄一起居住,学了他的《太玄》《法言》等。刘歆也曾经读到这些书,对扬雄说:“白白自讨苦吃!现在的学者有俸禄,但向来看不懂《周易》,更何况是《太玄》呢?我担心后人用它来盖酱盆子。”扬雄笑笑没有说话。

词语积累

参差不齐:参差,长短、高低不一致。形容十分不整齐或水平差距大。

闳(hóng)言崇议:闳,宏大。博大高远的议论。

析辩诡辞:巧言邪说。

海内澹(dàn)然:澹然,安静从容的样子。形容国家安定,生活秩序很正常。

耆(qí)老久次:耆,耆老,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年高有德的人长期居于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