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理

第二节 旅游区划与旅游线路组织

字体:16+-

一、旅游地及旅游产业的空间分异

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建设,贵州初步形成了依托立体轴线(铁路、公路、民用航空、内河航运、邮电通信)优势和综合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经济资源等)优势,以贵阳市为一级中心综合增长极,以遵义、安顺、都匀、凯里、兴义等市为二级中心综合增长极,由贵阳市中心增长级逐步向西、东、南、北辐射并可延伸到邻省的4条综合产业经济带,旅游经济带与产业经济带结合运转的耦合度较高。

(一)西线旅游产业经济带

该经济带依托贵昆铁路、贵黄高等级公路,形成了以机械、冶金、电子、电力、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烟酒、中药、黄金、建材等为主的主体产业,由贵阳、红枫湖、安顺、龙宫、黄果树、织金洞、马岭河等旅游地和旅游城市构成,并延伸至云南路南石林、昆明等地。它以喀斯特峰丛、瀑布、溶洞和布依族、苗族、彝族风情为主要特色。该旅游经济带景点品位和级别较高,种类多,内容丰富,因而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高,旅游设施配套性相对较好,可接待各种不同层次的海内外旅游者,被誉为贵州“一级黄金旅游经济带”。

(二)南线产业经济带

依托黔桂铁路、贵新高等级公路,形成了以机械、电子、卷烟、化肥、建材等为主的主体产业。旅游发展利用目前地球上仅存的喀斯特原始森林和布依族、水族、瑶族文化,初步形成了由贵阳、都匀、三都、荔波并延伸至广西的旅游经济带。该旅游经济带旅游开发建设水平低,产业规模小,综合经济实力较弱。

(三)东线产业经济带

该经济带依托湘黔铁路、320国道、321国道,形成了以机械、电子、卷烟、建材等为主体的主导产业。旅游发展以苗侗文化、苗岭风光为特色。旅游经济带由贵阳—凯里—黎平再延伸到广西三江、桂林,施秉—镇远—铜仁再延伸到湖南张家界,该产业经济带和旅游经济带产业规模较小,综合实力较弱。

(四)北线产业经济带

该经济带依托黔渝铁路、贵遵高等级公路、210国道公路,形成了以机械、电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冶金、电力、烟酒、中药等为主体的主导产业。旅游发展以革命历史文化、酒文化、碧水丹山为特色。旅游经济带由贵阳—息烽—遵义—仁怀—赤水再延伸至重庆。该产业经济带和旅游经济带旅游产业综合实力较强。

二、黔中历史文化与喀斯特生态旅游区

黔中历史文化与喀斯特生态旅游区包括贵阳和安顺,土地总面积为8034km2,占全省面积的4.56%,是黔中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西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和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的中心区域。

黔中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融合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形成了“中国避暑之都”、“爽爽的贵阳”、“屯堡文化之乡”、“蜡染之乡”等旅游品牌。

(一)促进区域旅游产业的一体化发展

充分发挥贵阳集散中心和旅游服务功能,强化区域旅游战略合作,通过贵黄、贵遵、贵毕、贵新等高速公路整合区域优势,从交通、品牌、政策、营销等方面综合打造黔中旅游圈,突出旅游产业集群的建设。大力推进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体化”、核心景区管理体制的“一体化”、旅游市场开发的“一体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体化”,形成区域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分工协调的大产业发展格局。其中,贵阳市以打造“爽爽的贵阳”旅游休闲度假胜地为目标,强化黔中区域和全省的战略合作,强化“避暑之都”、“温泉之城”的内在支撑,将贵阳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山地户外运动休闲基地、西南地区和贵州省旅游服务集散地、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引领地和国际旅游名城。依托气候资源,重点开发休闲度假、避暑养生、商务会展等旅游产品,建设功能齐备的特色餐饮街区、休闲购物街区和五星级酒店等,强化旅游母港、服务中心、会展中心消费中心的作用,加快贵安新区建设。

全面提升黄果树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将其作为全省旅游龙头,以安顺的国家级景区、景点为节点,以屯堡文化、夜郎文化、亚鲁王文化、穿洞文化为亮点,以安顺的黄果树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综合开发、龙宫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格凸河综合开发建设、安顺屯堡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关岭国家地质公园、黄龙湖国际休闲度假带、穿洞文化园区建设等核心旅游产品项目作为重点项目的子项目来支撑,以黄鹤营景区开发、关岭花江大峡谷旅游扶贫试验区、黄龙湖、夜郎湖度假区、多彩贵州万象城等为重点项目支撑,构建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实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二)培育贵阳为国际旅游城市和生态文明城市

推进贵阳城区内的黔灵公园、南郊公园、森林公园、花溪公园、石林公园、十二滩公园、长坡岭公园、白云公园、南湖公园、观山湖公园等城市公园建设,逐步美化贵阳城市景观和环境,提高城市环境的舒适度,建设国际山水田园城市。

第一,发展国际绿色低碳城市。优化空间布局和改善人居环境,注重城市林带建设和绿地率提升,注重自然生态的改善,注重建筑风格的特色与品位,加快贵阳旧城改造和中心区绿化建设。以交通要道、高速公路、旅游公路沿线和旅游城镇、景区为重点,规划生态景观走廊,改造提升生态环境。重点强化景区节能减排工作和餐饮酒店节能减排工作,按照旅游行业节能减排要求加强和完善A级景区节能减排工作。以国际住宿业和餐饮业的绿色标准,推进餐饮酒店节能减排。

第二,建设国际运动健康城市。依托温泉、文化、森林、体育、高科技医疗设施等资源,加快发展传统中医医疗旅游、高科技医疗保健旅游、养老度假、避暑养生、温泉养生、森林养生、文化养生等产品,构建养老、养生、养心、养身、养颜的“五养新城”。依据国际大都市标准,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探索城市管理新模式,推出一套以“低碳生活、绿色城市”为基本理念的城市管理标准。全面推行数字化、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积极发挥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的作用,增强城市管理服务的快速反应、快速处理能力。

第三,建设国际休闲城市。大力扶持与贵阳确立六大支柱产业相关的专业性展会,建设由国际会议中心、五星级休闲主题酒店、企业高级培训基地等组成的国际会议中心,完善会议配套服务,形成以会议旅游服务为重点的综合服务体系。依托贵阳山地城市与山城生态环境,实施旅游房地产带动战略,构建主题文化酒店、避暑酒店、温泉俱乐部、商务会馆、别墅会所、乡村文化主题客栈、青年旅舍等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旅游房地产体系,培育休闲文化街区、创意中心、汽车露营地等休闲地产。通过整治环境、营造景观、激活商业、注入旅游元素,将南明河打造成为具有贵阳特色的贵阳RBD、“贵阳会客厅”、现代贵阳的“都市半岛”和贵阳休闲之都地标,建设商务酒店服务区、国际演艺影视区、创意产业区、商务办公区、高档住宅区等几大功能板块,整体配建五星级服务的休闲会所、国际影视中心、演艺中心以及其他娱乐中心。

第四,建设旅游文化产业基地和特色文化产业群。以夜郎文化、土司文化、阳明文化、屯堡文化、红色文化等魅力贵阳,发展乡村第二居所、休闲地产、自驾车营地等,提高旅游产业的生命力;以非物质文化的丰富内涵提高旅游吸引力,创新表现形式,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使其成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效益的文化旅游节目;以文化要素来提升旅游景点的综合服务能力,特别是用文化要素来充实旅游业的娱乐、购物功能,延长产业链条,以多彩贵州城、贵阳数字动漫科技产业示范基地、花溪“高原明珠”生态文化旅游园区、修文阳明旅游文化产业园、清镇体育休闲运动度假基地、开阳南江喀斯特山地休闲度假基地、白云老龄休闲度假旅游基地、新型国民休闲基地、特色乡村旅游基地、养生与老龄度假基地、原生态民族文化体验基地、山地户外活动基地、自驾车与自行车自助旅游基地等为核心,创建集旅游、文化、购物、娱乐、体育、休闲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度假区和文化旅游主题公园。借助旅游市场平台,一方面,以高科技为手段,以“大数据”为依托,以“数字贵阳”、“数字贵阳旅游”建设为平台,充分利用“3S”技术的集成创新成果,整合旅游发展各要素,实现贵阳旅游的信息化管理、数字化营销以及旅游数字化体验,催生文化产业与服务新业态。另一方面,以全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大力开拓虚拟景区与虚拟旅游、影视剧等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影视基地、动漫基地、历史文化街区等文化创意生产基地。

三、黔西北民族文化与喀斯特生态旅游区

黔西北民族文化与喀斯特生态旅游区包括毕节市和六盘水市,地处乌蒙山区,是乌江、赤水河、北盘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区内水系发达,水能资源丰富。山高坡陡,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河谷深切,飞瀑流泉,山水相依,山雄、石美、崖险、水秀,形成了一批包括百里杜鹃、织金洞、九洞天、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玉舍森林公园、威宁草海等在内的高品位生态旅游资源。区内彝族、苗族等多民族文化和夜郎文化资源丰富,拥有可乐遗址、大屯土司庄园、奢香墓、盘县大洞等优质文化资源,原生性强。

黔西北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3.3℃,夏季最为凉爽宜人。赫章韭菜坪以“清凉指南”的形象入选2008年中国十大避暑名山,名列第五,在中国西部避暑名山中排名第一。毕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为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六盘水市具有“凉爽、舒适、滋润,紫外线辐射比同类城市小,空气清新适于旅游疗养”的特点,有“中国凉都”之称。

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黔西北以六盘水和毕节两市为依托,以彝族、苗族等多民族文化资源和避暑气候为主体,与乌蒙山、乌江源的旅游扶贫示范区相结合,形成与滇东北、川南旅游区联动发展的多民族生态文化旅游区。

(一)围绕乡村旅游推进旅游产业化扶贫

以乡村旅游产业化为龙头,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实行综合治理、板块推进,围绕着百里杜鹃、织金洞、九洞天、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玉舍森林公园、威宁草海等大景区,特色旅游小城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配套建设乡村旅游产业支撑体系,形成区域分工合理,品牌鲜明,特色突出的乡村旅游产业集群。通过国家宏观政策支持和“大扶贫”格局带来的整体效应,推动全区产业化扶贫开发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争取旅游扶贫开发跨越式发展。

利用本区气候宜人,民族文化多样性强,农业特色产业突出的优势,进一步提升乡村观光旅游产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度假、养生、体验、运动等旅游产品,构建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结合民族特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结合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发展特色现代农业,规划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区(点),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特色农业旅游;结合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民俗民间文化等发展乡村旅游;结合生态建设和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建设(包括实施生态移民),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生态村,发展生态型乡村旅游;结合民族民间工艺和旅游商品开发,重点扶持贫困乡村发展特色旅游商品和农特产品,打造一批旅游商品专业村,发展体验与购物型乡村旅游。

推进乡村旅游与农业的联动,实施茶旅、果旅、牧旅、竹旅、药旅以及生态建设与乡村旅游等一体化建设,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公园、租赁农业、民间乡土工艺、民间美食等乡村主题旅游活动,以旅促农促工促文,以农业、工业、文化产业带旅,促进种植业、畜牧业、林业、食品加工业、文化产业等与旅游业联动,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全力开创乡村旅游扶贫新局面。

(二)培育毕节市和六盘水市为旅游增长极

毕节市以“洞天湖地、花海毕节”为旅游品牌,以百里杜鹃、织金洞、威宁草海为依托,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山地户外运动旅游、健康旅游和体育旅游,建设生态旅游产业聚集区,与六盘水等周边地区共同打造精品景区;以石门坎文化为依托,融合文化教育、体育与旅游产业,深度开展专项文化旅游、教育旅游和体育旅游;依托贵广高速铁路、内昆铁路,以七星关市为节点,开拓成渝、珠三角客源市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与旅游配套设施,提高可进入性;完善扶贫试验区扶持政策,予以扶贫试验区更多的税收、资金、土地方面的扶持,加强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引领作用,实现旅游强市、旅游富民。

六盘水市以“中国凉都”为旅游品牌,以中国凉都国际休闲城和玉舍亚高原生态旅游度假区为重点,突出夏日凉爽的气候优势,以发展健康疗养旅游,形成与其他主打消夏避暑城市的错位发展,重点开发山地户外运动旅游产品,打造中国山地旅游度假区新概念,积极发展会议旅游、三线工业旅游、节庆旅游,形成中国首选消夏避暑、休闲度假、康体养生胜地,打造中国“最舒爽夏日城市”。

四、黔南生态文化旅游区

黔南生态文化旅游区包括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个自治州,总面积73242km2。区内峰峦起伏,江河纵横,山清水秀,气象万千,自然风光绮丽多姿,人文胜景质真古朴,民族风情浓郁独特。拥有马岭河峡谷、万峰林、万峰湖、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都匀斗篷山—剑江风景名胜区、施秉杉木河、黄平野洞河、剑河温泉等优质生态旅游资源,其中荔波喀斯特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遗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区内居住着苗族、侗族、水族、瑶族、壮族、布依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积淀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节日庆典和娱乐活动,美不胜收的民族民间工艺和民居建筑,成为黔南旅游区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主要的民族节日有苗族的苗年、芦笙会、爬坡节、姊妹节、“四月八”、吃新节、龙舟节,侗族的侗年、泥人节、摔跤节、林王节、“三月三”歌节、“二十坪”歌节,水族的端节,瑶族的“盘王节”等。布依族音乐“八音坐唱”和侗族大歌有“声音活化石”、“天籁之音”之称,享誉海内外。布依族“八音坐唱”、布依铜鼓十二则、查白歌节、土法造纸、布依戏、布依族勒尤、布依族高台狮灯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黔东南是世界苗侗民族文化核心保留地,是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授予的全球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亚洲区只有黔东南和西藏),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全球十大旅游胜地之一,被国内外专家、学者、游客誉为“露天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博物馆”、“人类疲惫心灵栖息的家园”和具有神奇魅力的“文化孤岛”。

在旅游业发展中,本区以黔东南州的雷山、黄平、施秉、镇远、三穗、黎平、从江、榕江,黔南州的荔波、三都、平塘、罗甸、惠水,黔西南州的兴义、贞丰等节点城市为依托,以凯里、独山和都匀为口岸和服务中心,以荔波自然遗产地、雷山—凯里巴拉河苗族村寨群、贵定音寨布依族村寨群、三都姑鲁水族—荔波瑶山瑶族村寨群、兴义下五屯布依族村寨群、黎平肇兴侗族村寨群、雷山西江千户苗寨为主体,并对接湖南、广西、重庆等省区进行区域合作,努力将其建设成为世界级的民族文化旅游区。

(一)升级民族村寨与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产品

合理利用民族村寨、民族文化,重点推进苗族、侗族、仡佬族、水族、布依族以及毛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积极开发民族村寨观光(如西江千户苗寨、肇兴侗寨、三宝侗寨),民族文化演艺,特色生活体验,民族美食餐饮,民族体育赛事等旅游产品。依托苗族古歌、侗族琵琶歌、侗族大歌、铜鼓十二调及苗绣、侗绣、水族马尾绣、丹寨石桥古法造纸技艺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开发民族手工艺品、特色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

推进“旅游商品龙头企业成长工程”以及“万户小老板工程”,建设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传承和旅游交易基地,提升办好“多彩贵州‘两赛一会’”、“中国(黔东南·凯里)民族银饰博览会”、多彩贵州文化节等活动,打造贵州民族手工艺文化旅游品牌。

积极引入高科技技术,以时尚艺术创意的手法,对民族文化进行深层演绎,打造一系列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旅游创意产品,如3D民族主题影视剧、民族主题游戏等,提升民族文化的体验价值和旅游经济价值。

(二)建设乡村旅游新高地

(三)加强区域分工,培育区域旅游增长极

重点依托荔波喀斯特山水景观,以三都水族文化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建设喀斯特地质博物馆。依托都匀毛尖茶、平塘“天眼”和天坑群、福泉山道教文化等自然与人文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山地户外运动旅游、民族民俗文化体验旅游、康养健身旅游、科考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凭借黔南州内两条高速铁路贯穿的交通优势,优化旅游区域结构布局,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打造国家旅游扶贫开发示范区和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

依托万峰林、万峰湖、马岭河等,利用喀斯特地貌等自然优势,实施保护式开发,发展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结合旅游业发展与石漠化治理的新途径,探索以旅游发展攻克石漠化治理;充分发挥两江资源优势,在构建两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基础上,开通旅游航运,发展水体旅游,发展南、北盘江水体娱乐休闲产品。

整合区域优势旅游资源,以荔波生态旅游度假区、龙里国际山地避暑休闲度假区、镇远古镇历史文化旅游度假区、西江苗寨度假区、肇兴侗寨度假区、万峰林(万峰湖)户外运动度假区六大旅游基地的建设带动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

五、黔北人文与生态旅游区

黔北人文与生态旅游区以遵义市为主体,地处中国西南腹地,属于国家规划的长江中上游综合开发和黔中经济区建设的主要区域,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温暖湿润的气候,一年四季皆可游。

黔北旅游区是大西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川渝黔金三角旅游区的重点景区,也是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热点中生态旅游的理想王国。遵义山川秀丽,风光独特,尤以山、水、林、洞为主要特色,有举世闻名的赤水河,数以千计的瀑布群体,全国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遵义是长征见证之地,探奇古播州之地,见证国酒辉煌百年之地。长征文化博大精深,“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是长征文化中耀眼的闪光点。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茅台酒誉满全球。播州土司文化、茶文化都是本区地方文化的代表。

在旅游业发展中,遵义市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突出的文化优势,以长征文化为切入点,巩固和提升红色旅游;加强赤水生态休闲旅游、山地户外运动及温泉康体保健养生旅游、国酒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会展旅游的发展力度;进一步提升文化与旅游融合,强化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酒文化名城和世界自然遗产特色。

(一)优化升级红色体验与酒文化旅游产品

以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遗址等为重点,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打造贵州红色旅游品牌。整合全省红色旅游资源,进一步完善以长征文化为重点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推出一批红色旅游主题线路,如红军战斗遗址主题游、贵州革命先烈故里寻踪游,全面完善和提升红色旅游景区点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接待水平和能力,增强贵州红色旅游的整体影响力。

依托茅台酒厂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以茅台酒厂为核心吸引物,以茅台酒、国酒文化等为品牌,以茅台古镇为支撑,打造集工业旅游、国酒茅台文化观光、体验等为一体的度假区。加快茅台古镇风貌改造和环境治理,加快中国酒文化城建设,主要包括国酒文化展示区、国酒品鉴区和特色旅游商品展销区等;打造具有中国酒都文化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和具有酒文化特色的歌舞剧,开发“中国酒都宴”及地方特色餐饮。

加大对“娄山关”和“四渡赤水”品牌的打造力度,整合长征文化、国酒文化、生态文化、地域文化和茶文化等旅游资源,“以红带绿”,“以红带史”,“以红带茶”,促进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二)做大做强生态旅游产品

着力提升赤水大瀑布、四洞沟景区、竹海国家森林公园、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等的国际竞争力。在观光旅游的基础上,结合赤水河独特生态景观的分布,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架空栈道、徒步小径、自行车道、马道等休闲道路体系,配套建设休息处、观景台、野营地、停靠场等服务设施,完善主题酒店、度假酒店、主题餐厅、专项俱乐部/会所、汽车营地/驿站建设,实现观光型景区向休闲度假旅游景区的转型。

推进“山谷游”向“山地居”产品的转化,充分挖掘赤水生态资源优势,以月亮湖、九曲湖、天台山等景区为核心,打造夏季清凉、养生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培育度假产业,建立环湖休闲漫行道、景观带和游憩地,因地制宜地建设植物养生场,配套建设养生保健理疗场馆。挖掘天台山宗教文化,推行宗教养生理念,开发素食、素斋产品。大力开发宝源等地的温泉度假旅游,以山林生态为依托,重点发展现代度假型温泉产品、旅游小镇型温泉产品、会展配套型温泉产品,配套建设主题温泉小镇、温泉疗养区、休闲娱乐区、度假酒店、乡村酒店、老年公寓、休闲体育设施、自驾车基地等服务设施。

以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南张家界”九道门和“亚洲第一长洞”双河溶洞三大旅游区为依托,开发集观鸟、温泉疗养、森林氧吧、徒步、露营、溶洞探奇探险、科考等为一体的度假区。改扩建三个景区之间的连接性,提升至三级以上;建设宽阔水观鸟基地,配套建设博物馆、观景平台等;建设九道门入口停车场完善徒步旅游线路以及配套露营地;改造提升双河溶洞休闲度假区,整合周边田园、森林、温泉等资源。

六、黔东北文化生态旅游区

黔东北文化生态旅游区以铜仁市为主体,是云贵高原连接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地处湖南、贵州、重庆三省市交界地区,为黔东门户。本区处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500~1000m。武陵山主峰位于本区,山脉以东是丘陵地带,河流切割较浅,地面平缓起伏,河流沿岸多是山间坝子,平均海拔300~800m;山脉以西是岩溶山原地貌,平均海拔600~1000m。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3.5℃~17.6℃,年均降水量1110~15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全区林地面积1201.34×104亩,森林覆盖率48.8%,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最高值超过六级。

本区有汉族、苗族、土家族、侗族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3%。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可概括为“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两江”(乌江和锦江),“四文化”(生态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

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因拥有梵净山“自然基因宝库”与宗教圣地,重点发展梵净山生态旅游,深入挖掘梵净山佛教文化,发展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石阡温泉养生旅游产品,带动周边区域特色温泉养生产品的发展,形成温泉养生旅游品牌;强化旅游业与营养健康产业的融合,重点发展石阡营养健康旅游产品。以碧江九龙洞、云林仙境,松桃苗王城,沿河乌江山峡,思南石林为支撑,形成观光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专项旅游产品的互补与多元化发展。

(一)以梵净山旅游为龙头,建立环梵净山旅游产业体系

实施“品牌带动,整合突破”战略,依托梵净山,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弥勒道场为品牌,以江口、印江、松桃等为支撑,整体构建生态名山和佛教名山,将梵净山打造成国际性旅游目的地。

依托梵净山地质奇观,建设梵净山世界地质博览名山,积极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建设观光索道,开发新老金顶观光游览;建设梵净山观景平台,对蘑菇石、万卷书、翻天印等极其珍贵的地质奇观进行保护性开发;开发棉絮岭—梵净山山顶和鱼坳—梵净山山顶游客登山步道两侧地质景观,选择在九皇洞、薄刀岭、太子石、冰川遗迹等地质景观点建设一批游客观光平台;改造棉絮岭—梵净山顶和鱼坳—梵净山顶游客步道,提高建设标准,完善各种标识及卫生厕所、垃圾桶等设施;建设地质奇观、地质遗迹电子化解说系统。

以打造中国著名的佛教名山为目标,全面提升佛教文化品牌,打造中国影响力最大的弥勒佛道场。重新打造中国明代皇家寺院,重点修复梵净山皇家寺院(六大皇寺),全面修复万历敕建六殿(九皇殿、三清殿、圆通殿、弥勒殿、释迦殿、通明殿)。

依托梵净山罕见的世界生物资源基因宝库和“生命遗产”资源以及高海拔形成的地景、天景、山景、光景、水景、雪景、雾景等雄伟壮丽自然景观,把梵净山开发成为世界“生命遗产”旅游文化名山,争取成为全国首批生态旅游示范区。

按照梵净山旅游资源开发布局,重点推进环梵净山的太平河、黑湾河、冷家坝、寨英古镇、木黄、张家坝、团龙等旅游资源的整合和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加快形成梵净山精品旅游环线,使其成为梵净山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

通过思路创新和模式创新,追踪世界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动向,突出体现梵净山自然生态和山水观光、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的核心价值,以“梵天净土、桃源铜仁”为重点,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开发,努力把最优质的旅游资源转化成最优质的品牌和产业,加快休闲度假产品建设,创新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提升发展生态旅游,建设以两大示范区(国家文化旅游创新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五个旅游基地(休闲度假基地、养生健身基地、地质科普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基地和生态旅游基地)为重点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第一,强化产业布局和重点项目建设。在铜仁都市休闲旅游区,加大挞扒洞旅游度假区、谢桥文化产业园、东山古城旅游服务基地、锦江旅游区、九龙洞风景名胜区、天生桥景区以及城市休闲体系和设施建设,整体构建九龙洞旅游区,形成山水景观城、都市休闲城。在江口生态旅游区、印江土家族风情旅游区和松桃苗族风情旅游区,加大黑湾河—太平河户外运动度假带德旺温泉度假区、转塘旅游服务基地、太平乡旅游服务基地、张家坝旅游度假区、木黄旅游度假区、护国寺旅游服务基地、团龙民俗文化村、冷家坝旅游服务基地、寨英乡村度假区、松桃茶园生态农业观光区、苗王城休闲度假及生苗文化风情园区等建设,构建梵净山核心生产力。

第二,创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把铜仁厚重的民族、民俗、生态、佛教等文化因子与旅游产业融合,推动旅游产业的提档升级。深度挖掘整理和合理运用以碧江传统龙舟艺术、印江书法、玉屏箫笛、思南花灯、松桃滚龙、德江傩戏、沿河肉莲花、石阡毛龙和木偶戏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对碧江东山古建筑群、石阡万寿宫古建筑群、松桃寨英古建筑群、思南思唐古建筑群及郝家湾古寨、万山汞矿遗址、德江扶阳古城遗址等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和开发力度,打造一批高档次、高水平的原生态演艺节目,规划建设一批博物馆、展示馆,提升“梵天净土·桃源铜仁”文化魅力。

第三,实施旅游开发模式创新。坚持“一业带三化,三化促一业”,在“带”字和“促”字上下工夫。充分利用好紫袍玉、冰花玉、竹、木等资源,利用好玉屏箫笛、松桃苗绣、印江油纸伞等产品,按照加工厂景区化的要求,培育一批集设计、生产、观光、体验于一体的工艺品龙头企业。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营养健康产业基地”品牌优势,合理布局高品质的加工基地,发展食品加工型工业旅游。

七、旅游线路组织

积极构建贵广、贵昆延伸到泰国的国际旅游精品线路和贵湘、贵渝、贵川等跨省旅游精品线路。以贵阳市为主要集散中心,串联全省主要旅游资源,分别打造以多彩文化、自然山水和独特民俗为核心吸引力的五大区域串联型线路与五大主题型精品旅游线路。

(一)五大区域串联型旅游线路

1.中线环贵阳都市之旅

以感受贵阳市宜人的气候,观赏旖旎的自然风光和众多的文物古迹为重点,串联贵阳市周边的温泉、湖泊、湿地等景观。线路安排:清镇—白云—乌当—花溪—修文—息烽—开阳。

2.东线生态文化之旅

以体验黔东南州和铜仁市苗族和侗族民族文化、梵净山生态和宗教文化及古镇文化等贵州多元文化为重点。线路安排:贵阳—丹寨—麻江—凯里—雷山—榕江—从江—黎平—锦屏—剑河—镇远—石阡—江口—梵净山—碧江。

3.西线喀斯特奇观之旅

以观赏安顺市、黔西南州、六盘水市、毕节市高原喀斯特自然风光,感受奇特地质地貌为重点。线路安排:贵阳—平坝—安顺—关岭—晴隆—贞丰—兴义—盘县—六盘水—威宁—赫章—毕节。

4.南线世界遗产之旅

以黔南州世界自然遗产为核心,以串联周边多个自然景点,领略绿色喀斯特原始森林风貌为重点。线路安排:贵阳—都匀—三都—荔波—平塘—罗甸—望谟—紫云—长顺—惠水。

5.北线文化度假之旅

以体验遵义市长征文化、国酒文化和丹霞及桫椤生态旅游为特色。线路安排:贵阳—遵义—仁怀—习水—赤水—桐梓—绥阳—正安—道真—务川—凤冈—余庆—湄潭。

(二)五大主题型精品旅游线路

1.原生态民族文化之旅

以观赏苗侗风情、民族建筑和苗岭风光为主,感受民族节日,集中体验贵州原生态多彩民族风情。线路安排:凯里(南花苗寨)—雷山(西江千户苗寨、郎德苗寨)—麻江—丹寨(卡拉村)—榕江(三宝侗寨)—从江(岜沙苗寨)—黎平(肇兴侗寨、地坪风雨桥)—锦屏(隆里古镇)—剑河(剑河温泉)—台江(施洞苗寨)。

2.温泉养生之旅

以梵净山为主体,串联周边区县,融佛教文化体验、边镇古城游览、温泉养生为一体的养生线路。线路安排:碧江—江口(梦幻太平湖、梵净山东线)—松桃(寨英古镇)—印江(梵净山西线、永义温泉小镇)—思南(思南古城、石林)—石阡(石阡温泉健康养生城、楼上古寨)。

3.红色文化之旅

参观革命遗迹,欣赏自然文化遗产,感受先烈们的革命情怀。线路安排:贵阳—息烽(集中营旧址)—遵义(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海龙屯、娄山关)—仁怀(国酒文化城、盐津温泉)—习水(土城四渡赤水纪念馆)—赤水(十丈洞、桫椤自然保护区、竹海公园、丙安古镇、大同古镇)。

4.山水民俗之旅

以贵州最美丽、最原汁原味的古村、古镇及优美的自然风光为主,在古老村寨与青山绿水间,感受贵州真实自然的独特魅力。

线路一:凯里(南花苗寨、麻塘革寨、舟溪苗寨)—黄平(飞云崖、野洞河漂流)—施秉(杉木河漂流、云台山)—台江(施洞苗寨、反排苗寨)—雷山(郎德上寨、西江千户苗寨)—榕江(三宝侗寨)—从江(岜沙苗寨、增冲鼓楼、小黄侗寨)—黎平(肇兴洞寨、堂安洞寨)。

线路二:贵阳—贵定(音寨金海雪山)—福泉(洒金谷)—都匀(斗篷山)—三都(尧人山)—荔波(大小七孔、水春河漂流)—独山(深河桥抗日文化园)—平塘(掌布国家地质公园)—罗甸(高原千岛湖)—长顺(杜鹃湖)—惠水(九龙山、好花红乡村旅游区)。

线路三:安顺—贞丰(北盘江大峡谷景区、**峰景区)—兴仁(放马坪草原、鲤鱼坝苗寨)—晴隆(史迪威公路24道拐抗战文化旅游区、三望坪草场、北盘江光照湖度假区)—普安(铜鼓山夜郎军事旅游区)—兴义(马岭河峡谷、万峰林、万峰湖、泥凼石林、何应钦故居、顶效布依族查白歌节文化体验示范区)—安龙(张之洞故里、十里荷塘)——册亨(中华布依文化生态园、幸福温泉溶洞旅游区)—望谟(中国布依城旅游景区、红水河源头休闲度假区)—罗甸(高原千岛湖)。

5.避暑休闲之旅

依托贵州省夏季的凉爽气候,以贵阳、六盘水、安顺、毕节等地的自然景点为核心,形成避暑休闲旅游线路。

线路一:贵阳(黔灵山)—花溪(十里画廊)—百花湖—红枫湖—南江峡谷—六盘水(玉舍森林公园)。

线路二:贵阳(青岩古镇、花溪公园、甲秀楼、黔灵公园)—安顺(黄果树大瀑布、陡坡塘瀑布、天星桥、龙宫)—毕节(织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