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形式主义美学是20世纪头四分之一时期,继克罗齐的表现主义美学、桑塔亚那的自然主义美学以后,又一个把美学转向主体、转向经验的重要美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是英国艺术理论家和批评家贝尔和弗莱。
由于贝尔和弗莱不是哲学家,而是艺术鉴赏家和批评家,也由于英国的强大经验主义传统,形式主义美学较少形而上的思辨气息,而更多艺术鉴赏和审美体验的经验色彩。事实上,形式主义美学的直接思想来源和实践根据乃是19世纪末期以法国画家塞尚、高更、凡·高等为代表的“后期印象派”绘画,连“后印象派”的名称亦是由弗莱发明而后被普遍采用的;而从理论上说,形式主义美学则是后印象派艺术的美学表述和理论概括。
1910年,贝尔与弗莱结伴去巴黎选购塞尚等人的画,并于1911年在英国共同组织了一个“后印象派”的画展。诚如英国美学家赫伯特·里德所说,这次画展,“标志着英国一个现代绘画运动的开端”。[1]可以说,贝尔与弗莱是英国现代派绘画运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与此同时,他们从后印象派绘画艺术中汲取营养,逐渐在理论上形成形式主义的美学思想。
后期印象派绘画在两个方面直接启示了形式主义美学。一是从客观再现转向主观表现。如高更说:“我通过线条与色彩的安排而获得的交响与和谐,并不表现普通字面上所说的‘真实’。”[2]凡·高说得更直率:“我不是想正确地重现我眼睛所看到的东西,而是较随意地使用色彩,以便有力地表现我自己。”[3]就是说,绘画已不以复制或摹仿客观真实为能事,而是在线条与色彩等形式结构关系的和谐中表现主体的情感——“自我”。二是从具象走向抽象。塞尚就声称自己是“用圆柱体、球体、锥体”等抽象形式“在它的本质里来画一对象”[4];高更也主张“采取最强烈的抽象性”,“依靠存在于脑子里的神秘的关系和那种色彩及线条安排”[5]来创作。形式主义美学正是后印象派乃至整个现代派绘画艺术在美学上最早、最集中的理论总结,同时也为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合理性作了有力辩护。西方有的研究者指出,“形式主义美学的兴起,其背后的历史动机之一,就是寻找一种方式证明抽象艺术诞生的合理性,反对那些认为艺术的全部价值在于其描绘(再现)性质的理论”[6],是合乎实际的。
形式主义美学出现以后,在20世纪前、中期发生了广泛影响。虽然该派美学主要以视觉艺术为研究对象,但其力主艺术的独立自足性的思想对其他文艺美学思潮如“新批评”、“结构主义”等亦有重要启示,它同文学上的“俄国形式主义”美学几乎同时产生,而遥相呼应,互为犄角。苏珊·朗格的符号论美学、阿恩海姆的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等也都在不同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形式主义美学的某些思想。
[1] 里德:《克莱夫·贝尔》,载《英国美学杂志》,1965年4月号,107页。
[2] 转引自雷华德:《印象画派史》,190页,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3] 同上书,180页。
[4] 转引自利奥奈洛·文杜里:《西欧近代画家》(下),115页,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
[5] 转引自雷华德:《印象画派史》,196页。
[6] R.艾克曼:《形式主义的似是而非的论点》,载《英国美学杂志》,1970年秋季号,3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