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史 第6卷 二十世纪美学 上

第四节 韦兹的美学取消主义

字体:16+-

莫里斯·韦兹(Morris Weitz,1916—1981年)是美国美学家,布兰戴斯大学哲学教授。在美学上,他是维特根斯坦后期美学的忠实追随者。主要美学著作有:《艺术哲学》(1950年)、《理论在美学中的作用》(1956年)、《美学问题》(1959年)、《批评中的理性》(1962年)、《文学中的哲学》(1963年)等。其中,最集中地体现其分析美学观点的是《理论在美学中的作用》。

一 对以往美学理论的批评

像维特根斯坦一样,韦兹首先把攻击的矛头指向以往的美学理论。他指出,在艺术本质问题上,以往的美学理论曾提出过种种定义,然而,这些定义并不能真正把握艺术的本质。因为它们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我们必须由之出发的问题并不是‘什么是艺术?’而是‘艺术’属于哪一类概念?”[1]以往的美学理论恰恰是从“什么是艺术?”这一问题出发的。

为了揭示以往美学理论的错误,韦兹对五种美学理论进行了扼要的分析。这五种美学理论分别是:克莱夫·贝尔和罗吉·弗莱的形式主义美学,托尔斯泰和C·J·杜卡斯的情感主义美学,克罗齐的直觉主义美学,A·C·布拉德雷的机能主义美学和德威特·帕克的唯意志论美学。韦兹指出,形式主义美学主要探讨了绘画问题。它主张,绘画的本质是处在相互关系之中的种种造型要素,是有意味的形式。因此,艺术的本质也就是某些处在相互关系中的要素的独特组合。与形式主义美学不同,情感主义美学则认为,仅仅注重形式要素,艺术真正的本质就被忽略了。艺术的真正的本质在于通过感性物质媒介表现情感。在直觉主义美学那里,艺术既不需要以形式,也不需要以情感来界定,艺术只是直觉。机能主义美学把艺术看成是一个由各个相互联系的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而唯意志论美学则认为,艺术的定义应当是各种特性的复合。例如帕克认为,艺术主要是由意志、语言、和谐三方面构成的。

通过对上述五种美学理论的扼要考察,韦兹认为:“这些作为例证的美学理论在许多方面都是不充分的。它们中的每一种都意味着要成为所有艺术作品的种种可界定的特征的一个完全的陈述,然而它们都忽略了其他理论视为核心的某种东西。”[2]因此,尽管每一种理论都自以为自己真正把握了艺术的本质,可是实际上都没有为艺术提供一个真正的定义,使之能概括所有艺术品的基本特征。

那么,这些理论错在什么地方呢?韦兹说:“它们的根本错误就在于用一个根本误解来代替艺术。当认为关于艺术的正确理论是可能的时候,那么这种美学理论在原则上就错了。因为它完全误解了艺术概念的逻辑……正如它的概念的逻辑表明的那样,艺术并没有一套必要的和充分的特征,因此,关于它是什么的理论在逻辑上就是不可能的,这不仅仅是事实上的困难。美学理论在这种意义上就是企图对它所不可能下定义的东西下定义。”[3]在《批评中的理性》一文中,他还从文学批评方面揭示了以往理论的错误。他曾以德莱登的《论戏剧体诗》(1668年)、蒲伯的《〈莎士比亚文集〉序言》(1725年)、约翰生《〈莎士比亚戏剧集〉序言和注释》(1765年)以及柯勒律治《莎士比亚评论集》中对于莎士比亚戏剧的不同评论为例,指出,这四位批评家都认为莎剧是伟大的,但在说明为什么莎剧是伟大的原因时,他们的意见就不一致了。约翰生认为是由于莎剧公正地表现了普遍的人性,柯勒律治认为莎剧忠实于人性,蒲伯称赞莎剧是独创性的,德莱登则认为莎士比亚具有一颗宽宏大量的、有着深湛的理解力的心灵。由此,韦兹得出结论说:“的确,戏剧批评史主要就是一部对于戏剧的伟大性的必要的和充分的特征的无法调解的争论的历史。如果真的存在这样一些特征,那么我们必须承认,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能够令人满意地指出它们是什么。”[4]也就是说,对于戏剧的伟大性问题,韦兹同样也认为是无法下定义的。无论从经验的、概念的还是形而上学的立场出发,我们都无法表明戏剧伟大性的一系列充分的特征是什么。

通过对以往美学理论和批评理论对于艺术定义和莎剧的伟大性问题的分析,韦兹认为它们的根本错误就在于违反了艺术和戏剧伟大性概念的本身逻辑,企图为根本不可能下定义的东西下定义。

二 艺术是不可定义的

韦兹认为,“艺术是什么”这个问题是无法回答的,它和美学的历史一样古老。“从柏拉图到今天,哲学家、批评家和艺术家都试图回答这一问题。同时,它又是一个非常现代性的哲学问题,它提出:诸如《俄狄浦斯王》、巴特农神庙、《伊利亚特》、沙特勒兹教堂,一直到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它们的共同性究竟在什么地方呢?”[5]正如维特根斯坦把“美”仅仅看成是一种赞叹一样,韦兹也把“艺术”这个词看成是一种赞叹,仅此而已。

那么,韦兹否定回答“艺术是什么”的可能性,否定对艺术下定义的可能性,其理由何在呢?

首先,他认为艺术是开放性的,因此,任何封闭性的定义都无法把它框住。在实际的理论研究中,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直到现代的克罗齐、杜卡斯、博克等人,都企图提出一种关于艺术的定义,然而正如上面批评的那样,他们都犯了一个违反艺术概念本身的逻辑的错误。因此,韦兹主张艺术根本不可能加以定义。他认为,维特根斯坦曾经分析了“游戏”概念,认为游戏只具有家族类似的关系,而无共同的本质,因而不可能加以定义。“至少在这些方面,艺术的本质问题就像游戏的本质问题一样:如果我们要实际地看一看我们所说的‘艺术’是什么的话,那么,我们也将发现它并没有种种共同特征——只有相似性之网(strands of similarities)。了解艺术是什么并不能理解某种明确的或潜在的本质,而只能够认识、描述和说明我们根据这些相似性而称之为‘艺术’的那些东西。”[6]他发挥了维特根斯坦对于游戏概念的分析,认为艺术概念也犹如游戏概念,是一张由艺术品中的相似性构成的“相似性之网”,在本质上,艺术概念具有一种“开放性结构”(open texture)。一概念究竟是开放性的还是封闭性的,就在于它被使用的那些必要的和充分的条件能否被明确地指出来。如果能被指出,“那么这个概念就是一个封闭的概念。不过这种情况只有在逻辑或数学的领域中才会发生,在这些领域中,种种概念已被建构并被充分界定”。[7]而在艺术的领域,则与此相反,“‘艺术’本身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新的条件(情况)已不断出现,无疑地还将会不断出现;新的艺术形式、新的(文艺)运动也将不断出现,无论艺术的概念将被扩展与否,所有这些都将经常地给专业批评家的兴趣带来决定性的影响。美学家们能够规定类似的条件,然而绝不可能为艺术概念的正确使用规定必要的和充分的条件”。[8]这就要求人们去决定:或者扩展他们原有的定义,或者取消原有的定义,要不就是发展出一个新的概念。可见,在韦兹看来,如果要用某些定义把艺术概念固定在某种范围内,只会导致错误。

其次,韦兹通过对于“亚概念”(sub-concept)的分析,进一步论证了艺术是不可定义的。所谓亚概念是相对于艺术这个类概念而言的。诸如“悲剧”、“喜剧”、“小说”、“绘画”、“歌剧”等都是包含在艺术这个类概念之中的“亚概念”。韦兹认为亚概念也是开放性的。他以“小说”这一亚概念为例作了具体的考察。他指出,如果提出这样的问题:“道斯·派索斯的《U.S.A.》是一部小说吗?”“伍尔芙的《到灯塔去》是小说吗?”“乔伊斯的《芬尼根醒来》是小说吗?”那么,根据传统的观点,这些问题将被按照构成“小说”这个概念的那些特征是否存在于上述作品中而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然而,并不是任何这类问题都可这样回答的。例如:“纪德的《妻子们的学校》是一部小说还是一本日记?”韦兹认为,如果一件艺术作品D像小说A、B、C,但又比A、B、C这三篇小说具有更多的一些东西,那么对于该作品来说就不是分析的问题,而只是一个决定的问题,即决定D是一篇小说。同样,假如作品“N+l”在某些方面像小说A、B、C……N,那么,“N+l”也就是一篇小说。同时,通过这样一种确认,小说这一概念就被扩展了,一个新的小说术语就产生了。正如小说概念那样,每一个艺术的亚概念都是这样,它们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只有像“希腊悲剧”这样的概念才是封闭的,因为“希腊”这个前提把它的内涵封闭住了。通过对于艺术的亚概念的分析,韦兹进一步确认了艺术的不可定义性。他说:“这样,我正讨论的就是,艺术的每一种扩展性的特点、它的一直存在的变化和新的创造,使确认任何可界定的特征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9]

韦兹的分析美学思想继承和发展了维特根斯坦的美学理论,系统地论证了艺术概念的开放性,并通过对艺术的“亚概念”的分析,进一步把艺术的不可定义性扩展到小说、悲剧、喜剧、绘画等具体艺术门类和艺术批评中去。他的观点反映了他对于西方现代艺术现状的思考。确实,在新流派层出不穷的西方现代艺术领域中,什么是艺术的问题比以往更加困扰着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和艺术家。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比以往更加模糊不清了。当达达主义艺术家杜桑把题为“喷泉”的小便壶送交美术展览会展览时,传统的艺术概念彻底动摇了。另一方面,非洲原始部族的雕塑、中国的传统书法艺术都使西方人大开眼界,冲击着他们传统的艺术欣赏习惯。因此,当韦兹提出新的艺术概念的看法时,他不过是为这种局面提出一个新的理解。事实上,人为地规定艺术是什么总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艺术实践总会不断地提出新的课题要人们加以总结。从这种意义上说,韦兹把艺术看成是一种“开放性的结构”是有道理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艺术是不可定义的。最基本的一个事实便是:艺术是人类的作品,如果连这个基本事实也加以否定,那么就根本无法对艺术问题加以讨论了。当韦兹认为艺术不可定义时,他正是忽视了这一基本事实,从而陷入了片面性。

[1] 韦兹:《理论在美学中的作用》,见麦尔文·瑞德:《现代美学文选》英文版,513页,1973。

[2] 麦尔文·瑞德《现代美学文选》,512页。

[3] 同上书,511页。

[4] 韦兹:《批评中的理性》,见韦兹:《美学问题》英文版,923页,1970。

[5] 韦兹:《美学问题》,4页。

[6] 麦尔文·瑞德:《现代美学文选》,514页。

[7] 同上书,514页。

[8] 麦尔文·瑞德:《现代美学文选》,515页。

[9] 同上书,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