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与行为

小知识

字体:16+-

老人为何容易上当受骗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老人特别容易上当受骗呢?原因有很多,且每个老人的原因也不完全相同,但有一个因素我认为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理性大脑的老化,理性大脑功能的减退。

从进化和发育的角度,大脑可分为三层结构,最下一层主要由脑干组成,是生命中枢,也称“爬虫类的大脑主要起调节血压、心跳、呼吸、体温的作用”。脑干的上面是边缘系统,是情感中枢,也称“哺乳类的大脑”,主要起调节情绪、记忆、激素分泌等的作用。位于眼眶上面、额骨后面,占据大脑前侧若三分之一位置的前额叶,是理性中枢,负责大脑的总指挥,也称“人类的大脑”,主要起分析、思考、逻辑推理、判断、觉察、安全、协调、控制等作用。

前额叶是大脑所有结构中最迟发育的,要到2~3岁时才正式开始发育,到青春期末时才基本形成,而完全成熟女性要到24岁、25岁,男性一般在30岁左右。

我们防被骗最需要的就是这个“理性大脑”的功能,所以,小孩子容易上当受骗,因为他们的理性大脑还未长好。为什么老人也容易上当受骗呢?因为老人理性大脑的功能已经开始退化,理性大脑是所有大脑结构中最先老化的。大脑老化的规律是,最后形成的、最高级的脑组织最容易损伤,也最先老化。老人的其他大脑和身体功能可能还很好,但前额叶已退化到孩子时的状态,表现在行为上就跟孩子似的:容易上当受骗,容易被忽悠。

美国艾奥瓦大学研究人员从脑损伤患者中选择18名前额正中皮层受损的患者和21名这一部位以外受损的患者参与一项实验。

他们给这两组患者看产品广告,包含若干误导消费者的信息,发现前额正中皮层受损患者对广告的信任度是其他参与者的大约2倍,购买产品的可能性更高,整体而言,他们最容易受骗。

因此,当老人被骗时,家人要尽量少些指责和埋怨,多些理解和宽容,他们被骗是有客观原因的,因为他们大脑中负责这块功能的脑组织有损伤或已老化。同样的理由和原因,被骗的老人本人也不要太过内疚和自责,你已经不是年轻时候的你,由于你的理性大脑已经开始老化,导致你没有以前精明了,又加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在当时的情形下要快速识破骗子的伎俩,这对你来说的确是有困难了。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老人被骗后长期不能释怀,自怨自责,整天唉声叹气,这样郁郁寡欢几年后就去世了,真是令人唏嘘。

导致老人容易受骗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有些老人爱占小便宜,或起了贪心。这也跟前额叶皮层老化有关。前额叶皮层最高级大脑功能减退,导致之前被前额叶控制的低级中枢的功能释放出来,例如自私、好色、轻率等。瑞士与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显示,前额叶外侧皮层能帮助人们抑制对性、金钱等的强烈冲动,即便这会损害他们自己的既得利益。当用电抑制正常人前额叶外侧皮层的功能时,受试者对金钱的欲望和冲动就明显增强。

不法分子正是看上了老人的这种大脑功能退化,利用送礼品、发意外财、高投资回报率,利用色相,利用“爱情”等诱导老人踩进他们早已设好的圈套。

老人自私、贪图便宜也有一些外在的原因,例如很多老年人是从穷日子熬过来的,知道赚一分钱都不容易,所以,买东西时一分钱也舍不得多花。一些骗子正是瞄准了老年人贪小便宜的心理,用假货、劣货冒充名牌、正品,以所谓“出厂价、跳楼价”作诱饵“钓”老人上当。

因素之三:信“公”。当今的老人,他们成长的年代较特殊,计划经济和公有制占绝对主导地位,导致他们那一代人对姓“公”的东西特别信任。为什么对姓“公”的东西特别信任,当然还有其他原因,例如体制的影响、文化与信仰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善良、孝道、美、能力的教育和培养重过对诚信的教育和培养,这样传承下来的后果有两个,一是个体对自己欺骗他人行为的自我约束性差,而公众对骗人者的道德谴责不强,导致骗子遍地都是;二是如果连姓“公”的东西都不可信的话,这个世界就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信的了。

老人的这个特点又被不法分子利用了。例如,利用国家的电视、期刊、报纸等做虚假广告,打着政府、大学、医院、研究所、银行、大型国有企业的旗号进行诈骗,那些利用电话或手机信息骗钱的更声称自己是某公安局、法院或检察院。总之,就是应有尽有,且无不用到极致。

因素之四:性善。现在很多城市老人年轻时是农民,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也比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单纯,再加上人老了后通常会心善心宽些,导致对当今社会的复杂性与阴暗面不设防,他们哪知道在公园遇上的斯斯文文的年轻人、嘘寒问暖的中年妇女是披着羊皮的狼,被人吃了,还整天担心会伤对方的胃。

因素之五:不能“与时俱进”,现在是一个知识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老年人对新知识新信息的接收能力差,而他们年轻时掌握的那些知识和经验又已经不够用或不适用了,所以,当骗子用现代高新技术来骗他们时,很容易得逞。

因素之六:对死亡的恐惧。人都有生的欲望和对死的恐惧,年龄越大越如此;老人孤独,少家人陪伴和关心,也会增加老人对死亡的恐惧。当这种焦虑恐惧情绪在病人的意识中占主导地位时,会影响病人客观分析和判断,看不到相反的证据和可疑的线索。在老人被骗的案例中,有很多是医疗和保健方面的,原因之一就是骗子利用了老人这种对疾病、死亡的恐惧心理。还有些老人在意识层面对死亡的恐惧不明显,甚至好像还很坦然,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这种恐惧心理还是存在的,在潜意识层面操控老人的行为。

(资料来源: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abc1123_959788362.htm)

任务三 掌握老年人购物行为特征,帮助老年人做好预防再次受骗的心理准备

关键概念:

老年人消费行为:老年人的消费行为是指老年消费者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方面的购买方式、陪伴方式及受广告影响程度。

对老年人购物消费心理与行为的了解,有助于帮助老年人进行有效的消费,提高老年人消费时的防范意识,摆脱老年人消费过程中的烦恼。在上述老年人购物情境一至四中,要完成“掌握老年人购物行为特征,帮助老年人做好预防再次受骗的心理准备”这样的任务,需要思考以下问题,并在问题引导下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

情境一至情境四中的张大爷、许老太、那对老夫妻、李大爷他们购物消费有哪些行为表现?他们是怎样上当受骗的?如何帮助他们做好防骗的准备?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了解老年人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