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涉老政策法律法规
荷兰养老保障法体系稳定性较强。两部养老保障领域的核心法案是1957年创立实施的《一般养老金法案》及1952年颁布的《养老金和储蓄基金法案》,后者在实施55年之后,才被2007年1月1日生效的《养老金法案》所取代。
同样作为较早针对养老保障立法的国家,荷兰从收入、照料、管理等多个标准设立了相应的法规,有效保证了政策的执行。
荷兰生命科学研究院根据多年的调查最终认为,最有可持续性的养老模式,是让老人尽可能长地保持健康和积极的自理生活(包括部分失能失智老人),直到高龄,身体机能衰竭,然后没有痛苦地很快过世。因此机构注重的,是如何平衡老人的运动和营养,积极训练老人的自理能力,增加其社交活动。而不是让老人长期卧床,让人伺候。这样的生活方式对老人而言无比痛苦,对机构及其家庭而言不堪重负。
在荷兰社会福利政策法规体系中,可以分为三大类,即收入保障、照料服务保障和对机构的规范管理标准。第一大类以国家老年金计划(AOW)为主,包括为工作但后来失业的人(包括老年人)提供福利金计划(WW),为工作过但因残不能再工作的人(包括老年人)提供福利金计划等。第二大类以保健融资系统计划为主,这个计划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内容:其一为包括家庭医生在内的医疗保险;其二即为著名的特殊医疗费用(AWBZ)保险金,该基金涵盖老年人社会福利服务的全部内容,是荷兰高福利的特征之一。第二大类内容还包括个人预算计划(ICS)、参与法、病人权利法、保健照料投诉法等。第三类以老年人福利服务评估制度为主,包括养老机构管理办法、老年人住宅建筑设计标准等。这三类丰富的法律内容形成了荷兰社会福利政策法规体系,保障了老年人社会福利服务方面应有的各项权利,从而也确保了荷兰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法制化的发展方向。
(二)荷兰养老产业细分及要素
1.居家护理
居家护理的常见方式是每天上门服务0.5~2.5小时。服务内容主要分家政服务、护理服务和辅助医疗服务(如康复,激活等),由于无管理人员监督,机构成败关键在人,因此对人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准要求很高。
影响机构收入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调度,如何在固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服务客人,避免浪费路上的时间,而且“便宜”的工作不能让“贵”的员工去做。
要素之二是提供专业化程度高的服务。以荷兰为例,家政服务仅能收取约合80元人民币/小时,但是护理或辅助医疗服务可以收取650~1000元人民币/小时。机构盈利主要靠护理/辅助医疗服务。
要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率,须有很大的客户群。
2.失智症老人日托中心
主要对象是有一定活动能力的智障老人,老人白天在日托中心活动和吃饭,晚上回家睡觉。这种方式在欧洲非常受欢迎。即使不被保险覆盖,老人也愿意自费前来。
日托中心对场地要求小,一个400平方米的场地足够容纳30个老人,场地只需在社区中心或附近,停车及交通方便即可。日托中心的主要服务内容是引导老人自理生活,同时做很多激活训练,因此人员配比小,在荷兰是1~2个专业人员照顾10~12个老人。
在荷兰接送老人由于要用特种车辆,接送成本较高。如果法律不规定特种车辆,则无此顾虑。
3.康复中心
康复中心的对象主要是50岁以上需要康复的人群。
康复中心对建筑、设备和人的要求高(康复中心所使用的装修色彩都是对人体康复有帮助的治疗性色彩),如果没有100%的入住率,很难保证可持续发展。
4.护理宾馆
护理宾馆是可以提供护理服务的宾馆。主要对象如产后、术后、大病后需要静养,但是家里没有条件或者保姆不专业的客户。
护理宾馆对硬件软件要求都很高,不仅要求舒适,空气干净清新,温度适宜,而且人员不仅要懂护理,又要有酒店管理的素质。
5.智障老人住宅:小住宅,大世界
针对各个阶段的失智症老人,每个老人有自己的卧室,8~9个老人共用1个大起居室。老人在专业人员引导下过集体生活,一起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衣做饭等。有规律的集体生活可以大大减缓智障进程,保证老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家人负担。
这种模式对建筑的要求较少,因为是家的衍生,不是医院的衍生。智障老人只要引导得当,是可以恢复自理能力而不需要护理的。
这种模式被其他发达国家,如日本、法国普遍借鉴。
6.传统护理院
主要针对低收入阶层,在欧洲属于“托底”的机构,有保险覆盖,国家政策扶持。
因此收费低廉,能够为老人提供基本的护理服务,其配置属于医院的衍生。
7.高端私立养老院(公馆)
专门为有身份地位、财力雄厚的老人打造。对软硬件的投资都很高(如餐厅由米其林星级厨师打造)。收费也很高:2500~5500欧元/人/月。小而精:20~40套公寓(3500~5500欧元,俗称金带公馆),40~80套公寓(2500~3500欧元,俗称银带公馆)。
8.适老性住宅
主要为还能自理的中产阶级老人打造。全部供出租。含简单装修(地板、墙体刷白、整体厨卫)外,全部采用无障碍设计,配备完整的监控和警报系统。和医院、居家护理机构联系紧密,如果老人突然患病,可以很快地将老人送至医院,或者让居家护理机构上门服务。
互动平台
荷兰和中国做法比较
中国传统做法是:在郊区拿一块地建养老院,配备大量员工,然后招收老人入住。通常的结果是:老人觉得太远不愿入住,机构空置率高,成本高居不下,盈利艰难。
荷兰做法是:先分析目标市场,老人集中在哪里,其数量、健康状况、收入状况、护理需求等;然后决定设立何种模式的养老机构(居家、日托、康复、护理院等),然后选址及设计,设定服务产品,价格和管理架构。最后招收员工进行培训。在设计期间就开始前期销售,机构在开业前就已经有大批潜在客户了。
实践证明,老人最愿意支付的是软件,即服务,而不是硬件。机构的盈利点在服务。
服务必须“三位一体”,其中健康服务是重中之重。老人最愿意为服务支付费用,包括:(1)健康管理;(2)家政服务;(3)物业服务。
其中健康管理是重中之重,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也是老人最愿意支付的服务。健康管理不是靠雇几个医生护士就能实现,它包括保健、养生、饮食、安全防护、康复、理疗和辅助医疗手段,健康档案,针对失能失智的专业护理和激活训练,心理治疗等需要全体人员参与的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