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学概论

第二节 秘书人才的知识结构

字体:16+-

学习目标

1.熟知秘书人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相关知识和专业知识。

2.掌握秘书人才知识结构优化的途径和方法。

有效获取知识对于秘书人才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知识就是力量,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是当代秘书人才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秘书人才知识结构的层次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获得的认识成果。不同层次和类别的秘书在知识结构的内容上是有差异的。作为全面辅助领导工作的“复合型”人才,秘书人才的知识结构应具有以下层次。

(一)基础知识层次

这是秘书人才知识结构的根底,是构建秘书合理知识结构的基本条件。秘书人才的基础知识不仅要宽广,而且要扎实。

1.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科学文化基础知识通常是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向年轻一代传授的,对于一个人心智的塑成有着很大的影响。秘书应具有的科学文化知识,一部分是自然科学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一部分是社会科学知识,包括高中水平的语文、政治、地理、历史、外语等。这类知识中与秘书工作关系更为密切的有语言(汉语和外语)知识、历史知识、数学知识等。

2.基本理论知识

基本理论知识主要指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治国理政重要论述。掌握这些知识,能帮助秘书人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从而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些知识既存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也存在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时事文件之中。

3.法律基础知识

法律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这是秘书工作的依据,也是秘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前提条件。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掌握法律知识显得更加重要而迫切。秘书人员应重点把握三个方面:一是法学基础知识;二是宪法、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经济合同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常用法律法规;三是与秘书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二)相关知识层次

相关知识是指虽非秘书专业知识,但又与秘书专业密切相关的那部分中间知识。这部分知识的门类较多,涉及面较广,动态性较强。

1.管理科学知识

包括一般管理理论和分支管理学科知识,如行政管理学、企业管理学、经济管理学、教育管理学、跨文化管理学等。

2.心理学知识

秘书是一个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的职业,需要把握人的心理活动,尤其是把握服务和交际对象心理活动的特点及规律,因而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包括普通心理学、领导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等。

3.社会交往知识

秘书部门是沟通上下、联络四方的桥梁与纽带,秘书人才需要掌握社会交往知识,提高交往能力。这方面的学科有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学、人际关系语言学、传播学、礼仪学等。

4.软科学知识

包括领导科学、决策学、预测学、咨询学、运筹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行为科学等。掌握这类知识,有助于秘书有效辅助领导决策,当好领导的参谋、智囊和外脑。

5.人文科学知识

包括文学、艺术、政治学、社会学、新闻学、历史科学、哲学等。这类知识对秘书人才开阔视野,增强思维的活力和后劲,提高工作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专业知识层次

专业知识是秘书人才知识结构中的核心部分,是从事秘书工作必须具备的专门业务知识。这类知识带有显著的职业性和目标性,是建立在基础知识、相关知识层次之上的最高层次。

1.秘书知识

包括普通秘书学、高级秘书学、中级秘书学、基层秘书学、行政秘书学、企业秘书学、商务秘书学、科技秘书学、涉外秘书学、民间秘书学、秘书写作学、文书学、档案学、会议学、信访学、督查学、办公室管理学、秘书心理学、秘书人才学、秘书交际学、秘书语言学等。

2.行业知识

秘书人才在掌握秘书业务知识的同时,还要了解、学习所在行业、系统、部门的专业知识,成为这一行业的行家里手。例如,在企业当秘书要懂生产和销售,在司法机关当秘书要懂法律,在学校当秘书要懂教育,在商场当秘书要懂经营,在外贸公司当秘书要懂贸易、营销和商法等。

秘书人才的知识结构包括三个层次:基础知识层次、相关知识层次和专业知识层次。每个层次均涉及诸多知识门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统一,发挥出知识要素的整体效应,成为一个较为理想的知识结构模式。

二、秘书人才知识结构的优化

古今中外的优秀秘书人才,无一不是知识渊博的饱学之士,“秀才”“智囊”“师爷”等字眼常常成了秘书的代名词。著名行政学家张金鉴认为:“一般的幕僚人员应是通才而非专家,要能善与人交,具有高度的适应力和综合力。”[4]但是,“天下之书读不尽,学海茫茫无穷期”。尤其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知识总量急剧增长,知识的陈旧率不断提高,秘书人才更应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一)秘书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有目标性和中心性

知识结构的构建不是盲目的,而应该从工作实际出发,围绕目标和中心,恰当地选择和组织知识,使知识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能发挥出整体的最佳功能。就是说,秘书要依据目标,权衡、判断知识的相对价值,把知识的构建当作一个决策的过程。对于完成目标所必需的知识,也就是相对价值大的知识,要下功夫去掌握它,力求将其同化于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成为知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那些相对价值不大的知识,则应暂且舍弃。在秘书的知识结构中,目标和中心决定了结构的性质和功能,秘书要针对自己的职业特点和工作需要,合理确立知识结构的核心。对于实现目标有决定意义的一门或几门核心知识必须充分占有,置于中心和主导的地位;相关的必要知识也不可或缺,要在整个结构中有恰当的位置。

(二)秘书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有宽阔性

强调秘书知识结构的目标性和中心性,但也不能忽略其宽阔性的特点。应该说,从事任何一项活动都需要较宽的知识面,但秘书工作的特点和秘书人才的特质,都决定了秘书必须具备广博而深厚的知识。秘书工作是一项全面辅助领导者的活动,秘书不但要熟知领导者已掌握的知识,还要了解领导者未掌握的知识,这样才能拾遗补阙,发挥补偿功能,成为领导工作的参谋和助手。从某种程度上讲,秘书的知识面应该涵盖领导者的知识面。秘书人员可能并不是一名专家,但必须是一名“杂家”,其人才类型具有通才特质。只有具备了知识结构的宽阔度,才能实现知识结构的目标性和中心性,才能更有效地发挥秘书工作的作用。正如杜甫诗所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然,宽阔性不仅指丰富的书本知识,也包括活生生的实践知识,是学习与运用的有机统一。

(三)秘书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有层次性

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必须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从低到高,由几个不同层次的要素所构成。这些层次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反映了知识结构内部的纵向联系,体现了知识结构的整体性特征。秘书合理的知识结构也明显地分为若干个层次,包括基础层次、中间层次和最高层次。基础层次包括秘书应具备的科学、文化的基本知识;中间层次是指秘书活动所需要涉猎和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最高层次则是指秘书专业领域的最新成就、攻坚方向、研究动态方面的知识,以及所在行业的专业知识。这三个层次组成了一个金字塔形结构,自下而上,一层比一层范围更窄,一层比一层要求更高,一层比一层更接近于实际目标。在这个知识结构中,每个层次都有其特定的价值和功能,任何一个层次也不能忽视,否则,其他层次也会受到影响。例如,忽视了基础层次的知识,最高层次就可能成为空中楼阁,缺乏有力支持;忽略了最高层次,基础层次和中间层次就失去了方向和目标,也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四)秘书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有动态性

知识结构的建立是一个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任何知识结构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最佳知识结构必须是一个富有弹性的动态性结构体:一方面,要吸收新的知识,将之同化进自己的知识体系,让零散的知识有序化、系统化;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工作目标和任务的要求,对已形成的知识结构自觉地进行充实、调节和完善。面对客观世界的不断发展变化,面对现代领导活动的日益复杂化,秘书工作也在发生着变化,秘书人才的知识结构当然也必须适应这种现实需要,具有动态的自我调节、自我优化功能,其具体表现为基础较宽、活性较强、反馈及时、调节有力,使秘书个体的知识结构不断地趋于完善。当今社会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爆炸”式的知识环境,如若不能紧紧跟随社会发展的步伐和时代变革的潮流,不能适时、主动地调整知识结构,就会使自己的知识体系渐渐趋于封闭、陈旧、僵化的状态,最终被时代所淘汰。秘书人才知识结构的调整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反馈性调整,即在秘书工作中灵敏地觉察到自身知识结构的某些缺陷,有的放矢地进行充实和调节;二是预测性调整,即能预见实现某个目标、完成某项任务所需要的相关知识,提前进行主动性的学习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