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礼仪是指公关场合人际交往时应有的礼仪规范,它主要包括访送、宴会、聚会、舞会、晚会礼仪等。在人际交往中,需要以礼仪这种交际手段来沟通思想、协调关系,遵守并履行人际交往礼仪是人们顺利进行社会交往、促进事业成功的必要保证。
一、拜访礼仪
拜访是指因公或因私前往他人的工作地点、私人居所或其他商定的地点探望、会晤对方,它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交际形式和交往手段。拜访是一种双向的礼节性行为,宾主双方依礼行事是保证拜访顺利、交际愉悦的重要手段。
小故事
周公吐哺
周公是西周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辅佐成王礼治天下,每天宵旰夜食,尽心竭力。他曾说“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士。”位高权重的周公为了不怠慢客人,洗头时听说有贤士求见,不待洗毕就握发而起;吃饭时听说有贤士来访,吐出口中的食物立即出迎,屡屡如此,以求贤能。因此,天下贤士皆奔其门下。
点评:
正是有了周公的诚待天下,天下贤士精心为国,才成就了周王朝备受后世称誉的文武盛世。
(一)做客的礼节
“无辞不相接,无礼不相见。”作为客人,要想成为受人欢迎的来访者,就要尊重主人,大方有礼。
1.有约在先
拜访前,应打电话或写信约定好来访的时间和地点,切勿未经约定不邀而至。拜访时间,通常应避开节假日、用餐时间、过早或过晚的时间,及其他一切对主人不便的时间。公务拜访要尽量避免前往私人居所。
2.有备而来
整洁的仪表、庄重的着装是对主人的尊重,公务拜访的着装最好选择制服或职业套装;还应根据拜访的性质和目的,准备一些必要的材料。另可酌情准备一些恰当的礼品。
3.做客得体
(1)准时赴约
小贴士
重要拜访,要事先考虑交通堵塞等意外情况,留出充裕的时间。最礼貌的做法是提前到达目的地附近,然后准时登门。
约定好的时间要严格遵守,不可轻易更改;因特殊原因不能如期赴约,务必尽早通知对方,说明情况并诚恳致歉,待见面时,应再次致歉。拜访时应准时到达,过早和推迟都不宜。
(2)叩门通报
到达后,先敲门或摁门铃通报,征得主人应允后方可入门。敲门时,以食指和中指轻扣两下即可,摁门铃时铃响两三声足矣,千万不可拍门、擂门或长时间摁住门铃不放。
(3)相见问候
进门后,应即可向主人问好,与主人握手为礼,并即时奉上礼品。初次见面,要主动做自我介绍。进门后,应自动脱去外套、摘下帽子、手套,放下随身带的物品,放于主人示意的地方,同时,要按礼宾次序与在场其他人礼貌地打招呼。
小贴士
一般情况下,去私人居所拜访时,进门常常要脱鞋,所以切记拜访前一定要穿上一双无异味、无破洞的干净袜子,以免尴尬。
(4)举止有仪
进屋后,应在主人指定的位置落座。没得到主人的同意,不可在屋内随意走动,乱翻东西,更不能进入主人的卧室等隐私空间。接受茶点时,应双手捧迎,欠身致谢。若非主人主动敬烟,或未征得主人同意,不可吸烟。
(5)言谈有度
拜访交谈要做到心中有数,适当的寒暄后,应尽快切入正题,不要东拉西扯,浪费时间。交谈时,不可询问主人隐私,闲谈的话题最好顾及主人的喜好。交谈时要注意互动,不可口若悬河,喋喋不休。
4.适时告辞
拜访要注意掌握时间,要明白“客走主安”的道理。一般性的拜访,以一小时为限,初次拜访不宜超过三十分钟。来访者应适时主动提出告辞,并对主人的款待表达谢意,出门后要与主人握手道别,并说“请留步”,稍后还应转身招手再次道别。
(二)待客的礼节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作为主人,热情、周到、礼貌地接待来访的客人,会使客人产生宾至如归的良好感觉,从而促进宾主双方关系更好的发展。
1.细心准备
室内要保持清洁,物品要摆放整齐,要尽力设置一个舒适宜人的待客环境;要备好必要的待客用品,如茶饮、水果、糕点等;还要注意仪容干净、着装整洁,女主人还可略施淡妆。若是外地来客,可能还要做食宿和交通工具上的安排准备。
2.热情相迎
(1)恭候客人
对于重要来宾或初次来访的客人,主人应亲自在大门口、楼下、办公室或居所的门外候迎;对远道来访的客人,可事先约好准时恭候客人于车站、机场、港口或是宾馆大堂;对于上门拜访的来宾,一旦对方抵达,主人应立即起身,相迎于门口。
小贴士
在私人居所不可穿着睡衣接待客人,即使是相熟的朋友来访,也应换上便衣会客。
(2)见面致意
与客人相见之初,主人应微笑着热情地与客人握手、问候并表示欢迎。若家人、同事或其他客人在场,主人也应予以相互介绍。
(3)引导有序
常规位次:与客人并排行走时,按照“以右为尊”的国际惯例,应让客人居于右侧。与客人前后行走时,主人要在客人的左前方,保持两三步左右的距离侧身引导。
上下楼梯:引导客人上楼时,应让客人走在前面;下楼时,主人在前,客在后,如此,使客人总是居于上方,利于尊重,便于照顾。
小贴士
如果接待的是穿短裙的女士,上楼梯时,主人应走在女士的前面,否则女士穿短裙高高在上有“走光”的危险。出入电梯:乘坐有人值守的电梯,应让客人先进先下;乘坐无人值守的电梯,主人先进后下,并按住电梯“开门”键,请客人后进先下。
出入房门:如若房门需朝内推,主人要先于客人而入,一手扶门,一手请客人入内;若房门朝外开,则主人要先拉开门,立于门边,请客人先进。出门时也是如此。
上下轿车:乘坐轿车,一般让客人先上后下;若多人乘坐,谁最方便谁先下。
小看板
轿车的上座
用轿车接待来宾时,座位安排非常重要。按照国际惯例,轿车的位次安排常规是:右高左低,后高前低。但接待情境不同,位次安排也有不同。
公务交往。公务接待活动时,一般由专职司机驾驶,轿车的上座是后排右座。副驾驶座也叫随员座,秘书、警卫或办公室主任坐此座。
社交应酬。社交活动时,主人驾车,上座是副驾驶座,上宾坐此座,表示平起平坐,表现了对主人的尊重。
接待重要客人。接待高级领导、重要人物时,上座是后排左座,即司机后面的座位,人们形象地称其为“VIP”专座。因为这个位置隐蔽性强,安全系数高。
3.亲切相待
(1)礼让上座
客人进屋后,主人应尽快安排客人就座,要注意把“上座”让给客人。宾主并排而坐时,主人的右座或离门较远的位置为上座;宾主相向而坐时,面对房门的位置或进门时位于门右侧的位置为上座。就座之时,主人应先请客人入座,以表敬意。
(2)恭奉茶饮
客人落座后,要立即奉上茶点、水果,以茶招待客人是中国人的传统礼节。
茶具:茶具不可有破损和污垢。一般客人可用一次性纸杯,重要的客人用陶瓷茶具为好。
泡茶:泡茶时,用茶勺取茶;开水续至八分满,不可满至杯口,否则令客人有“茶满欺人”的逐客之感。
小贴士
以茶招待老年人或海外华人时,不可一而再、再而三地劝其饮茶,因为按照中国传统的饮茶礼节,再三请客人饮茶,有逐客之意。端茶:端茶时,手执杯柄,手指应避免与杯沿接触,更不可把拇指深入杯口。人多时可使用托盘端茶,盘内最好放一条毛巾,以便茶水溢出时擦拭。
敬茶:茶杯放于客人的右前方桌上;若大家围桌而坐,则应从每人的右后方将茶奉上;若宾主并排坐在沙发上,需从茶几前面或侧面上茶。给多人奉茶,可按由右往左或由尊及卑的顺序依次将茶奉上。奉茶要用双手,若手拿托盘,则用右手端茶。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能单用左手敬茶。敬茶时要轻声说“请用茶”。
小故事
石田的三碗茶
日本历史上的名将石田三成未成名前在观音寺谋生。有一天,幕府将军丰臣秀吉打猎口渴到寺中求茶,石田热情地接待了他。倒茶时,石田先奉上的第一杯茶是大碗的温茶;第二杯是中碗的稍热茶;当丰臣秀吉要第三杯茶时,石田奉上了一小碗热茶。
丰臣秀吉不解其意,石田解释说:第一杯大碗温茶是为了解渴的,所以温度要适中,量也要大;第二杯用中碗的稍热茶,是因为已经喝了一大碗,不会太渴了,稍带有品茗之意;第三杯则不为解渴,纯粹是为了品茗,所以奉上的是小碗的热茶。
丰臣秀吉被石田的体贴入微打动,于是将其招致麾下,使得石田三成后来成为日本历史上的一代名将。
点评:
点滴细节展现素养,良好素养创造机遇。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3)认真倾谈
与客人交谈,要热情坦诚,认真倾听。客人说话时,主人要表情专注,目视对方,切忌不停地起身、看表或边看电视边交谈,如此会让客人感觉受到轻慢。多人来访时,主人有责任巧引话题,活跃交谈气氛。
4.礼貌相送
(1)真诚挽留
客人告辞时,主人应予以挽留;若客人执意要走,要等客人起身告辞时,主人方可起身送行。送客出门时,应提醒、帮助来宾带走随身之物,若有回赠之礼,应及时送上。
(2)热情道别
送别客人,应送到室外或电梯门口;重要的客人应送至大门口、楼下或客人乘车离去之处;远道来访的客人,可视情况送至车站、港口、机场或下榻之处。客人离去时,应挥手道别,目送客人远去。待客人离开视野后,方可转身离去。
小故事
周总理送客
1962年,周恩来总理到西郊机场为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送行。飞机刚起飞,参加欢送的人群便自行散开,准备返回,而周恩来这时却依然笔直地站在原地未动,并要工作人员立即把那些上车的同志请回来。这次周总理发了脾气,狠狠地批评:“你们怎么搞的,没有一点礼貌!各国外交使节还在那里,飞机还没有飞远,客人还没有走,你们倒先走了。大国这样对小国客人不是搞大国主义吗?”当天下午,周总理就把外交部礼宾司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负责同志找去,要他们立即在《礼宾工作条例》上加上一条,即今后到机场为贵宾送行,须等到飞机起飞,绕场一周,双翼摆动三次表示谢意后,送行者方可离开。
点评:
尊敬和善意要通过合乎规范的礼仪行为表现出来。不懂、不行规范,将有损自我形象和组织、国家形象。
二、馈赠礼仪
礼品的馈赠往来是社会交往中表达友好情感的一种手段。中国传统习俗讲究“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因此,送礼受礼是人之常情,但礼品的选择、赠送和接受,都是有讲究的。
(一)礼品的选择
1.因人而异
选择礼品时,最好先了解受礼对象的身份、性格、爱好及文化修养等,做到因人而异。所谓“宝剑赠侠士,红粉赠佳人”就是这个意思。
2.有的放矢
礼品的选择因送礼的目的不同而不同。商店的开业典礼,公司成立周年庆典,可送上一篮鲜花;同事患病,可送上有利健康的营养品;给知名学者祝寿,可送上名家字画等。
3.轻重得体
礼物的轻重,主要取决于双方关系、身份和送礼的目的及场合。选择礼品要侧重于它的精神价值和纪念意义,不要以金钱来衡量礼物的轻重,所谓“礼轻情义重”。特别是在公务交往中,过于贵重的礼品,可能会给自己及对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小贴士
一般而言,送礼给外地的来宾,可选择本地的一些特产;招待外宾时,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礼品当然是送礼的首要之选。
4.注意禁忌
选择礼品时,要考虑交往对象的宗教信仰和习俗禁忌。如中国人送礼忌讳送“钟”,因为“送钟”与“送终”谐音;西方人送礼忌送**,因为其被视为“丧葬之花”;烈性酒和带有动物图案的礼品不能送给穆斯林等。
小故事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唐朝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抓,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办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点评:
作为感情的载体,礼物的轻重并不重要,关键是送礼的这份浓浓心意。
小贴士
在包装前,千万别忘了把礼品上写有的价格标签撕掉,以免因价格的高低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猜疑,从而有损双方的情意。
(二)礼品的赠送
1.精美的包装
正式场合赠送礼品一定要讲究包装,精美的包装会增加礼品的美感,提升礼品的档次,更能表达出赠礼者对受礼者的尊重和友好。选择包装纸时,要注意上面的文字、图案及颜色,不要触及受礼者的宗教和民族禁忌。礼物应当面赠送,若请别人代送或寄送,可在包装纸上附上贺词或名片。
2.合适的时间
赠送礼品,一是要选择最佳时机,如对方重要的纪念日、节庆日、婚丧嫁娶等都是送礼联络感情的好时机;二是确定好具体时间,一般来说,拜访他人时,最好在双方见面之初向对方送上礼品;而接待来宾时,则应当在客人离去时或告别宴会上,把礼品送给对方。礼物应当事前送,事后补送是失礼的,若有特殊缘由,也需向对方解释清楚。
3.适宜的场合
送礼的地点要注意公私有别。一般而言,公务交往中送礼应在公务场合,如办公室、写字楼、会客厅等;私人交往中礼品宜在私人居所赠送,不宜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的公共场所赠送。
4.合礼的方式
送礼时,应神态自然,举止大方。起身用双手将礼品奉上,同时向对方说些表示问候或祝贺的话,如“祝你生日快乐”“承蒙关照,多多感谢”等。
赠送礼品时,应由在场之人中身份地位最高者亲自赠送,礼仪上把这种做法叫规格对等。若条件不允许,应向对方解释清楚,如“抱歉,我们经理正在开会,无法走开,委托我把这件礼品送给您,希望您喜欢”。
(三)礼品的接受
1.大方受礼
接受礼品时,受礼者应起身站立,面带微笑,双手接礼,握手并致以谢意。受礼时,态度要大方坦然,不要再三推辞,过于客气。一而再、再而三地说“不好意思”或“受之有愧”这类话,会让赠礼者觉得难堪,并认为你不够诚恳,缺乏诚意。
2.拆启包装
中国人接受礼品,不习惯当面打开,以免有重礼轻情之嫌。国际惯例则是,收到礼物一定要当面拆启包装,适当地加以欣赏,得体地称赞一番,如此才是对对方的尊重和礼貌。
3.表达谢意
接受礼品时,口中要道谢。接受贵重礼品后,往往还需要打电话、发E-mail或写信再次向对方表示谢意。
小看板
花言花语
在现代社会、鲜花已成为最受欢迎的社交礼品。长期以来,人们以花寄情,以花表意,鲜花被人们赋予了特定的含义。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送花使者,了解花言花语是必不可少的礼仪。
牡丹:雍容华贵 梅花:高风亮节、独立
荷花:淡泊、纯洁 黄菊:高洁、长寿、尊敬
兰花:典雅、高洁 白菊:哀悼、怀念
月季:幸福、光荣 桃花:美丽、烂漫、活力
竹子:正直、虚心 百合:百年好合
并蹄莲:永结同心 康乃馨:慈祥、温馨、母亲之花
红玫瑰:真实热烈的爱 勿忘我:友谊、思念
天堂鸟:自由、幸福、吉祥 常春藤:友情,忠诚的爱
剑兰:长寿、步步高升 松柏:坚强、刚毅
桂花:和平、友好、吉祥 满天星:纯洁、思念
万年青:长寿、健康、友谊 水仙:优雅、骄傲
三、宴请礼仪
“民以食为天。”宴请是为了表示欢迎、庆贺、饯行、答谢等而举行的一种隆重、正式的餐饮聚会,是社会交往中重要而常见的交际活动。宴请形式多样,礼仪繁杂,掌握其礼仪规范有助于社会交往的顺利进行。
(一)宴请的形式
在交际活动中,宴请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为多种形式,常见的宴请形式有宴会、招待会、茶会、工作餐等。
1.宴会
宴会是指比较隆重、正式的设宴招待。根据举办的规格,可分为国宴、正式宴会、便宴和家宴四种形式。
(1)国宴
国宴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为国家庆典或为欢迎来访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而举行的最高规格的正式宴会。举办国宴要悬挂国旗,奏国歌,主人和主宾要相互致词,席间要奏乐,菜单和席卡上印有国徽。参加国宴须着正装,按礼宾次序排列座次。
(2)正式宴会
除了不挂国旗,不奏国歌,出席者身份不同外,正式宴会的安排和礼仪要求与国宴相似。有固定的规格和程序,宾主按身份排席就座;对宴会地点、餐具、菜肴酒水、来宾服饰、服务水准都有严格的要求,事前要制发请柬。
(3)便宴
便宴属于非正式宴会,分为午宴和晚宴,一般晚宴又较午宴隆重。便宴形式较为简单。可以不排座位,不作正式讲话,菜肴、酒水不必太多。气氛亲切,随意,更适合日常友好交往。
(4)家宴
家宴是指在家里设宴招待宾客。通常由女主人掌勺,也可请厨师上门做菜,家人共同招待客人。家宴气氛友好、自然,易使客人产生宾至如归的亲切感。
2.招待会
招待会是指各种不备正餐的宴请形式。一般是自助餐形式。常见的有冷餐会和酒会两种形式。
(1)冷餐会
菜肴以冷食为主,时间可以安排在中午之后的任何时间,室内室外都行。菜肴和餐具一起陈设在长条桌上,供客人自取;酒水一般提供啤酒、果汁、可乐,不提供烈性酒,陈设在桌上,或由服务员端送,自由饮用;一般站着就餐,可以自由活动。
(2)酒会
其特点是以酒水为主,通常酒类品种较多,并配以各种果汁,向客人提供不同酒水混合调制的饮料(如鸡尾酒),一般不提供烈性酒。略备小吃,如三明治、香肠、炸春卷等。宾客可随意走动,来去自由,不受拘束。形式较为轻松活泼。
小看板
鸡尾酒的由来
鸡尾酒是以朗姆酒、伏特加、威士忌等烈酒或是葡萄酒作为基酒,再配以果汁、蛋清、苦精(Bitters)、牛奶、咖啡、可可、糖等其他佐料,加以搅拌或摇动而制成的一种冰镇饮料,最后再以柠檬片,水果或薄荷叶作为装饰物。
鸡尾酒起源于美洲,大约是18世纪末或19世纪初期。关于“鸡尾酒”名称的由来,有一则有趣的传说:
1776年美国纽约州有一家用鸡尾羽毛作装饰的酒馆。一天,当酒馆各种酒将卖完时,一些军官走进来要买酒喝。一位女侍者,便把剩下的酒统统倒在一个大容器里,并随手从一只大公鸡身上拔了一根羽毛搅匀酒,招待客人。军官们看看这酒的成色,品不出是什么酒的味道,就问女侍者,女侍者随口答道:“这是鸡尾酒哇!”一位军官听了,高兴地举杯祝酒,还喊了一声:“鸡尾酒万岁!”从此便有了“鸡尾酒”之名。
3.茶会
茶会亦称茶话会,是一种以茶招待客人的简便接待形式。不必使用餐厅,一般在客厅摆放茶几、桌椅,不排坐席,可略备点心或风味小吃,亦可备些咖啡和冷饮。茶会对茶叶品种、沏茶用水、茶具及递茶都有讲究。茶具要精致,应选用陶瓷器皿。
小看板
英式下午茶
公元1840年,英国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女士,每到下午时刻就意兴阑珊、百无无聊,此时距离穿着正式、礼节繁复的晚餐还有段时间,又感觉肚子有点饿,就让女仆准备几片烤面包、奶油以及茶。
后来安娜女士邀请几位知心好友伴随着茶与精致的点心,同享轻松惬意的午后时光。没想到一时之间,在当时贵族社交圈内蔚为风尚,名媛仕女趋之若鹜,渐渐演变成招待友人欢聚的社交茶会,进而衍生出各种礼节。一直到今天,已俨然成为一种优雅自在的下午茶文化,也成为正统的“英国红茶文化”,这也是所谓的“英式下午茶”的由来。
虽然下午茶现在形式已简化不少,但是正确的冲泡、优雅的摆设、丰盛的茶点被视为下午茶的传统流传至今。
4.工作餐
工作餐是一种方便快捷的非正式宴请形式。它利用进餐时间,宾主双方边吃边谈工作、讨论问题,常采用快餐分食的方式进行。工作餐一般不排座次,如果是双边工作进餐,往往以长桌安排席位,便于主宾双方交谈、磋商。在国外,有时采用“AA制”付费。
(二)宴请的组织
宴会对宾主而言都是一次重要的社交活动,一次宴请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筹办过程中的组织准备工作是否到位。
1.明确目的
宴请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如节假聚会、迎送来宾、会议闭幕、纪念庆典等。宴请目的不同,宴请的规格、内容、形式也不相同。因此,必须首先明确宴请的目的,师出无名会给宴会和活动的主办者带来不良影响。
2.拟订名单
根据宴请的性质和主宾的身份,确定宴请的对象和范围,列出宾客名单。拟订名单时,尽量选择与主宾身份地位接近的人,控制范围,减少人数,宴请的人数最好是偶数;除工作餐外,社交宴请可邀请来宾的配偶。特别要防止把平时互有芥蒂的客人请来一起出席宴会,以免出现尴尬的情况。
3.确定形式
以何种形式举办宴会,要视具体情况和本地的习惯做法。一般正式的、规格高的、人数少的易以宴会形式为宜;人数众多的庆祝性、纪念性活动采用冷餐会或酒会就更有气氛;妇女界活动则较多采用茶会形式。
4.商定时间
宴请的时间应选择宾主双方都适宜的时候,最好先征求主宾的意见。注意不要选择对方的重大节日、有重要活动或有禁忌的日子和具体时间。
5.选好地点
宴请地点的恰当与否,体现了对客人的礼遇。宴请场所的选择应根据宴请的性质、对象、规模、形式及经费能力而定,一般选择那些交通方便、环境幽雅、菜肴精美、服务优良的宾馆酒店作为宴客的场所。比较重要的宴会,主人最好选择熟悉的地点。
6.发出邀请
邀请方式通常有书面、电话和口头邀请等。正式宴会一般提前一周至两周制发请柬,请柬上要将宴请活动的主题、时间、地点、形式等写清楚,若有着装、回复及其他特殊要求也要注明。请柬信封要工整地写上被邀请人的姓名和职务。请柬发出后,应及时落实出席情况,以便调整席位。
小贴士
请柬最好亲手送达,托人转递是很不礼貌的。请柬如果是放入信封当面递送,要注意信封不能封口,否则造成又邀客又拒客的误解。
7.拟订菜单
宴请的菜单,要根据宴请的规格“看客下菜”,以主宾的口味喜好和禁忌而定,要注意尊重宾客的饮食习惯和宗教信仰,也要突出特色和文化。整桌菜谱应有冷有热,荤素搭配,营养平衡,主次分明。正式宴会上,菜单至少每桌一份,规格高的也可每位一份(如国宴),菜单可给客人留作纪念。
小故事
巧取菜名同胞情
1993年4月27日,举世瞩目“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当晚,汪道涵宴请辜振甫一行。晚宴的9道菜,巧用菜名嵌入对台湾同胞的骨肉情:乳猪与鳝片取名情同手足,乳酪龙虾取名龙族一脉,琵琶雪蛤膏取名琵琶琴瑟,董园鲍翅叫喜庆团圆,木瓜素菜叫万寿无疆,三种海鲜叫三元及第,官燕炖双皮奶叫燕语华堂,荷叶饭叫兄弟之谊,水果拼盘叫前程似锦,9道菜名连在一起就是:你我“情同手足”,同是“龙族一脉”,今夕“燕语华堂”“琵琶琴瑟”和鸣,谱一曲“喜庆团圆”,祝大家身体健康“万寿无疆”,海峡两岸的“兄弟之谊”能“前程似锦”“三元及第”。汪老的智慧与心意令全场叹服。
点评:
一份精心准备的菜单不但可以表达对客人的尊重,同时还可以传达主人的深情厚谊。
8.布置现场
宴会成功与否,环境和气氛至关重要。宴请环境的布置,取决于活动的性质和形式。一般宴请场所的布置应整洁、舒适,装饰可视情况而定,但格调要高雅;官方正式宴会的布置,应该严肃、庄重、大方,不宜用霓虹灯作装饰,可用少量鲜花、盆景、刻花作点缀;若安排席间演奏,应轻缓舒柔。
9.安排席位
在宴请活动中,席位的排列往往关系到来宾的身份以及主人给予对方的礼遇。正式宴会中,国际惯例和本国的礼宾次序是宴请席位排列的主要依据。无论何种规格和形式的宴请,安排席位时都应以主人为中心,把主宾置于最尊贵、最显要的位置上。
安排好席位后,主人应在请柬上注明宾客所在的桌次和席次,在餐桌上放置桌次卡和个人姓名席次卡,也可以安排好专门的引位员引导来宾就座。
小贴士
涉外宴请时,座位卡应以中、英两种文字书写,我国的惯例是中文在上,英文在下。座位卡的两面都应书写赴宴者姓名。
(三)赴宴的礼节
有人说,判断一个人的教养只需看他的吃相就行了。对于赴宴者来说,注意从入宴到告辞的礼节,这既是个人素质与修养的表现,也是对主人的尊重。
1.应邀赴宴
一旦接到邀请,无论是否接受对方的邀请,都应及时、礼貌地给予答复,以便主人安排。若遇特殊情况而不能出席,应婉言解释缘由,并表示歉意(包括登门致谢、致歉)。一旦接受邀请,不可随意变动。
2.修饰仪表
出席宴会前,应稍作打扮,做到整洁、优雅。参加正式宴会,要穿正式的服装,一般男士穿深色西装,女士穿旗袍或礼服。请柬上有着装要求的,要按要求穿着。
3.按时抵达
按时出席宴会是最基本的礼貌。赴宴者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当地的习惯掌握好时间。西方习惯正点或晚一两分钟到达;我国的习惯是正点或提前两三分钟抵达。抵达宴会地点,先到衣帽间脱下大衣和帽子,然后前往主人迎宾处,主动向主人问候。
4.文明入座
进入宴会厅前,应先知道自己的桌次与座次。若未设坐席卡,稳妥的做法是待主人请入座时,方可入座。落座时,应从坐椅的左侧入座。若邻座是长者、女士,应主动为其拉开椅子,协助其入座。
5.文雅进餐
(1)举止
当一道菜端上时,应等主人邀请,主宾动筷后方可进食。取菜时,不要一次盛得过多,也不要拒绝一道菜一点不取。可向别人推荐菜肴,但不可为人布菜。
坐姿要端正,俯身趴在餐桌上,或将双臂支在餐桌上,都是失礼的行为。双手不宜放于邻座的椅背或餐桌上。不要在餐桌上当众补妆,梳理头发或整理衣饰,除非主人示意,否则不可解开衣扣或脱下衣服。
(2)交谈
宴请的目的主要在于交际,就餐期间,静食不语是不礼貌的。就餐时,要适时与同桌的宾客交谈,交谈内容应健康、愉快、有趣,交谈的对象尽量要广泛,交谈的音量要适中。与人交谈时应放下手中餐具,暂停进食,不可边吃边说。
6.礼貌敬酒
当主人向宾客敬酒时,宾客应起立回敬。敬酒时,应右手持杯、左手扶杯底,面带微笑,目视对方。敬酒要有自知之明,不可饮酒过量,以免失言、失态。当不愿或不能喝时,主人或服务员前来斟酒,只要说“不用了,谢谢”,伸出手轻轻地遮在杯上即可,千万不要手捂杯口或倒扣酒杯。对不善或不愿饮酒的来宾,敬酒时不可强求。
在主人和主宾致辞、祝酒时,应暂停进餐、交谈,注意倾听。
小贴士
宴会进行中,若不慎碰掉餐具,可请服务员新换上一副;酒水打翻溅到邻座身上,应表示歉意并协助擦干;若对方是女性,只要把干净的餐巾或手帕递上即可。
7.告辞致谢
宴会结束时,当主人从座位上站起,宾客可随之起立。离席时,男宾应先起身,主动为身边的女士或职位高者拉开坐椅。
告辞时,应向主人道谢,诸如“谢谢您的款待”等。通常是男主宾先向男主人告别,女主宾先向女主人告别,然后交叉,再与其他人告别。
正式宴会为表示郑重,可在宴会后的两三天内,给主人打个电话或寄送上印有“致谢”字样的名片或便函表示感谢。
(四)中餐礼仪
中餐菜肴品种繁多,风味各异,气氛热烈。无论国内交往还是涉外交往,都常用中餐宴请宾客,因此,熟悉中餐礼仪尤为必要。
1.席位
(1)桌次
中餐宴请,往往采用圆桌布置菜肴、酒水。两桌以上的宴请,就要合理排列桌次。首先应确定主桌,主桌的安排往往依据“居中、居右、靠里”的原则,其他各桌以离主桌的远近而定,按照“右高左低、近高远低”的原则安排(见图5-2)。左右方位的确定以面对正门位置为准。
图5-2 中餐两桌排列
(2)位次
主人应坐于主桌面门的位置,同一桌上位次的高低以离主人座位的远近而定:近高远低、右高左低。倘若主宾身份高于主人,为了表示尊重,可安排其在主人位置上就座,而主人则坐在主宾的位置上。多桌宴请,每桌主位之人应与主桌主人同向就座。每桌就座人数一般以十人为限,双数为宜,六、八、十为最佳。
圆桌上位次的具体排列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每桌一个主位的排列方法。每张餐桌上只有一个主人,主宾在其右首就座,形成一个谈话中心(见图5-3)。
二是每桌两个主位的位次排列方法。其特点是主人夫妇就座于同一桌,以男主人为第一主人,女主人为第二主人,主宾和主宾夫人分别在男女主人右侧就座,这样每桌就形成了两个谈话中心(见图5-4)。
图5-3 圆桌上位次的排列
小贴士
在高档餐厅,室内外往往有优美的景致或高雅的演出,供用餐者欣赏,这时,观赏角度最好的座位是上座;在某些中低档餐馆用餐时,通常以靠墙的位置为上座,靠过道的位置为下座。
2.餐具
(1)筷子
筷子是中餐的主要餐具,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
小看板
用筷十一忌
1.三长两短:将筷子长短不齐地放在桌子上。
2.仙人指路:用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
3.品箸留声: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去嘬,并不时发出咝咝的声响。
4.击盏敲盅:用筷子敲击盘碗。
5.迷箸刨坟:用筷子在菜盘里不停地挑拣。
6.泪箸遗珠:用筷子往自己盘子里夹菜时,将菜汤流落到其他菜中或桌子上。
7.颠倒乾坤:将筷子颠倒使用。
8.定海神针:用一只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品。
9.当众上香:把一副筷子插在饭中。
10.交叉十字:将筷子随便交叉放在桌上。
11.落地惊神:失手将筷子掉落在地上。
(2)汤匙
汤匙主要用以舀汤,或配合筷子取菜。汤匙取食,不可过满;若食物过烫,不可用汤匙舀来舀去;不可把汤匙放入口中,或反复吮吸,若不用,应放于食碟上或勺架上,不要直接放在桌上或汤碗里。
(3)水杯
水杯用来盛放清水、果汁等软饮料,不可用来盛酒。使用水杯时不可倒扣,更不能将喝进口中的东西吐回水杯。
(4)碗
碗主要用于盛放主食、羹汤。正式宴会上,要注意不可双手端碗就食;碗内的食品要用餐具取,不可用嘴吸;碗内剩食不可往嘴里倒;暂不用的碗不能放杂物。
(5)餐盘
稍小一点的餐盘又叫碟子,用来暂放从公用菜盘里取来享用的菜肴。使用餐盘要注意,一次不可取放太多菜肴;多种菜肴不要堆放一起,以免“串味”;食物的残渣、骨、刺等应用筷子夹放于餐盘前端,由服务员更换。
(6)湿巾
正式宴会用餐前,会为每位就餐者上一块湿巾,它只用来擦手,不可用来擦脸、擦嘴、擦汗;宴会结束前,会再上一条湿巾用来擦嘴,不能擦脸、擦汗。
(7)牙签
就餐时最好不要当众剔牙。若有需要,也应以手掩口,侧身剔出。
3.用餐
上菜后,等主人邀请、主宾动筷后方可拿筷;取菜时,要相互礼让,依次取用,可相互让菜,但不可为人布菜。进餐中,要闭嘴咀嚼,不要发出声音。热汤不要用嘴吹,应等其自然冷却后再食用。
用餐时,不要吃得摇头晃脑,宽衣解带,满脸油汗,汁汤横流,响声大作;不要敲敲打打,比比画画。若有清嗓子、擤鼻涕、吐痰等举动,应尽早去洗手间解决。
(五)西餐礼仪
中西方在传统饮食文化上差异很大,中国人重视的是美味佳肴,而西方人强调的是用餐时的精神愉悦,讲究“4M”原则,即Menu(精美的菜单)、Mood(迷人的气氛)、Music(动听的音乐)、Manners(优雅的礼节),尤其是优雅的礼节,可谓繁缛复杂。
1.席位
(1)桌次
西餐宴会一般采用长桌。餐桌的设置,应根据参加宴会的规模、场所的大小来布置。一般有长方“一”字形、“T”字形、“U”字形和“山”字形等。总的要求是左右对称、出入方便。常见西餐餐桌的排列方法(见图5-4)。
图5-4 西餐餐桌的排列方法
(2)位次
西餐宴会席位一般按男女交叉入座原则安排。女主人为第一主人,就座于主位,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侧;男主人为第二主人,坐在女主人对面,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侧;其他宾客以距离男女主人远近为准,按照近高远低、右高左低的原则交叉就座(如图5-5)。
图5-5 西餐宴会席位
2.餐具
(1)刀叉
西餐刀叉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每上一道菜依次从两边由外侧到内侧取用,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先用叉子按住食物,用刀切成小块,然后用叉送入口内。使用刀叉时,不要弄出声响,不可挥动刀叉交谈或用刀叉指人。
就餐中暂时离开时,应刀口向内、叉齿向下,呈“八”字形放在餐盘之上,表示用餐尚未完毕;就餐结束时,应将刀口向内、叉齿向上并排放在餐盘上。切忌将刀叉交叉摆放成“十”字形,或随意放在餐桌上(见图5-6)。
图5-6 西餐餐具的摆放
(2)餐匙
正式西餐宴会上,餐匙至少有汤匙和甜品匙两种,主要用于饮汤、吃甜品。喝完汤后,要匙心向上,匙柄置于盘子右边缘放在盘子上。
(3)餐巾
就餐时,应将餐巾展开平铺在腿上。正方形餐巾应折成三角形,直角朝向膝盖方向;长方形餐巾则要对折,折口向外铺于腿上。不能把餐巾围在脖子上或掖在衣领、腰带上。中途离席,可将餐巾稍稍折叠置于椅子上;用餐完毕,则应把餐巾折放在餐盘右边的桌面上。
餐巾是用来擦嘴、揩手的,不可用来擦汗、擦脸、擦餐具;在剔牙或吐出嘴中的东西时,可用餐巾遮掩,以免失态。
小贴士
宴席上,上鸡、龙虾、水果时,有时送上一小水盂(铜盆、瓷碗或水晶玻璃缸),水上漂有玫瑰花瓣或柠檬片,这是供洗手用,碗里的水不是饮料,切不可用来喝。洗手时,两手轮流沾湿指头,轻轻刷洗,然后用餐巾或小毛巾擦干即可。
3.用餐
(1)菜肴
吃面包:用手将面包撕成小块,抹上黄油进食。整咬、叉挑都不可。
喝汤:用汤匙由内向外舀喝,汤汁较少时,可稍微将汤盘向外侧倾斜以方便舀汤。喝汤不可端起盘子直接用嘴喝。
吃鱼:用餐刀将其切开,轻轻取出骨头、刺后,再把它切小块,以叉入口。
吃肉:用刀叉把肉切成一小块,吃一块,切一块,勿一次将肉都切成块。
吃鸡:用刀将鸡肉剥下,切成小块,用叉取食。
(2)甜点
西餐中的蛋糕、饼干、三明治、土豆片等,可直接用手拿着吃;面条则用叉子先卷起缠绕在餐叉上,再送入口中;布丁和冰激凌应用餐匙取食。
(3)水果
吃苹果、梨:应用刀切成四瓣再去皮、去核,用叉子叉着吃。
吃香蕉:应先切去头尾,剥皮,再切成数段食用。
吃橙子和柚子:可用刀切成两半,再用茶匙或尖柚子匙挖取食用。
吃西瓜、哈密瓜、菠萝:先去皮、切块、装盘,用叉(或牙签)取食。
吃橘子、荔枝:要用手去皮吃。
吃草莓:可直接用手取食。
吃葡萄、樱桃:用手一颗一颗揪下来吃。吃时要用手掩嘴,把果核吐在手中,然后放于果盘中。
(4)咖啡
喝咖啡时,应右手执杯耳,左手端托盘,端起咖啡杯,轻轻啜饮。饮用时,如愿意添加牛奶和糖,可用咖啡勺搅拌,不用时,应将其平放在托盘中,切忌用勺舀咖啡喝,或将其放于杯中。站立、走动时,左手端托盘应与胸齐平,右手持杯饮用,饮毕,立即将杯放于托盘中。吃点心时,要放下杯子,不能“左右开弓”。
(5)酒水
西餐中的酒水讲究与菜肴的搭配,一般一道菜要配一种酒。侍者倒酒时,不要动手去拿酒杯,由侍者去倒即可。喝酒时绝对不能用吸管吸着喝,而是倾斜酒杯,像是将酒放在舌头上似的缓缓饮用。
小看板
西餐的酒水搭配
餐前酒。也叫开胃酒,是在餐前或吃开胃菜时饮用。这类酒又浓又香,能刺激胃口,主要有鸡尾酒、味美思、威士忌和香槟等。
佐餐酒。是在正式用餐期间饮用的酒水。西餐的佐餐酒为葡萄酒。饮用的原则是“红肉配红酒,白肉配白酒”,即吃鱼、海鲜时配白葡萄酒,吃肉类、禽类时配红葡萄酒。
餐后酒。是用餐结束后,用以辅助消化的酒。主要有白兰地、利口酒等。
四、聚会礼仪
聚会是指为了某一目的,把相关人员集合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交际方式,是一种常见而流行的交际活动。聚会的形式多样,有交际性聚会、联谊性聚会、学术性聚会、文艺性聚会等。聚会的活动方式也多种多样,可以是座谈会、茶话会、酒会、聚餐会,也可以是联欢会、晚会、舞会、家庭音乐会等。参加者应根据不同的聚会形式,遵守相应的礼仪规范要求。
小看板
沙龙
“沙龙”是法语“Salon”一词的音译,中文意思即“客厅”,原指法国上层人物住宅中的豪华会客厅。从17世纪始,巴黎的名人(多半是名媛贵妇)常把客厅变成休闲的社交场所。进出者常为戏剧家、小说家、诗人、音乐家、画家、评论家、哲学家和政治家等。他们志趣相投,聚会一堂,一边呷着饮料,欣赏典雅的音乐,一边就哲学、文学、艺术、政治等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促膝长谈,无拘无束。这种聚会逐渐成为一种时尚,风靡于欧美各国文化界。到19世纪是达到鼎盛。后来,人们便把这种在室内举办的专门的社交性聚会称做“沙龙”。
(一)聚会的组织
1.选定地点
聚会的地点要根据聚会的形式和规模而定,一般要求空间适宜、环境幽雅,不受外界干扰,但也不能影响他人。
2.约好时间
为了不影响正常工作、学习,通常聚会安排在周末下午或晚间举行。举办聚会的时间,一般以2~4小时为宜,具体时长视情形而定。
3.商定形式
聚会形式可依目的加以选择,亲朋好友之间“聚一聚”,不妨采用聚餐会、联欢会、同乡会、校友会等轻松随意的形式;如果是有明确主题的“谈一谈”,座谈会、讨论会、茶会等形式是更好的选择。
4.明确人员
聚会的主人应由发起者或组织者担任,按惯例,主人应当有男有女,以便照顾好男宾和女宾。参加聚会的人员要事先确定,最好彼此相识,不要将互有芥蒂的双方一起邀请与会。
小贴士
参加聚会,若无明确的要求,不要将未成年的家人,尤其是幼童、婴儿带去,以免影响氛围。
(二)聚会的出席
1.修饰仪表
参加聚会前,要适当地修饰仪容、仪表。男士应理发、剃须,女士要做发型、化妆,着装应根据聚会形式的不同分别换上礼服、时装或休闲装。若夫妻或情侣一同出席,两人的衣着打扮最好协调一致。
2.恪守时约
参加聚会要按时赴约,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或爽约,以免失敬于人;若难以准时或不能前往,应提前通知主人,表达歉意。
3.谈吐得体
交际性聚会上,与人交谈要诚恳、虚心,要认真倾听,不要轻易打断他人话语。专题性聚会上,发言要有的放矢,条理清晰,既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也要善于向他人学习请教,不可旁若无人、争论不休。
适度的幽默可以活跃聚会气氛,但不可话语庸俗、语带讥讽或阿谀吹捧。
4.结识朋友
聚会是一个最佳的社交场所,应借此良机主动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更多地结识新朋友,不要一味地盯住熟人不放。
5.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尤其是尊重女性和长者。与女性和长者相处时,要尽可能地体谅、帮助、照顾他们。与他们交往时,谈吐要文明,行为要得体,切忌说“脏”话、开无聊的玩笑,或是与女性、长者动手动脚,打打闹闹等。
6.体谅主人
聚会上应设身处地多替主人着想,尽可能地对其施以援手,诸如替客人续茶、递烟,帮主人运送物品等。此外,对于聚会中出现的一些不愉快,如准备不足、物品短缺、食品不佳等,不可说三道四或指手画脚。
五、舞会礼仪
舞会,一般是指以参加者自愿相邀共舞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娱性社交聚会。优美的乐曲,美妙的灯光,高雅的舞姿相互衬托,人们从中不仅可以从容自在地获得自我放松,而且还可以结新朋、会老友,扩大自己的社交圈。(一)舞会的组织
1.时间
舞会一般选择在周末、节假日或纪念活动、联欢活动的晚上举行,舞会持续时间长度最好控制在2~4小时为宜,不至于影响工作和学习。
2.场地
舞会的场地安排要考虑人数、交通、安全以及舞池条件等问题。舞池面积要大小适宜(人均1m2),地面应洁净平整,灯光柔和而富于变化,音响应柔和悦耳,舞池四周可放置适量桌椅。
3.曲目
曲目是舞会的导向和灵魂。曲目的选择要照顾大多数人的需要,可采用中外名曲。一般情况下,宜选择大家熟悉、节奏鲜明清晰、旋律优美动听的曲目,并应考虑到曲目数量与舞会时间的协调;还须遵守惯例,特别选定一支舞曲如《友谊地久天长》等作为终场曲,此曲一经播放,等于宣布舞会结束。
在正式的舞会上,最好将选好的舞曲印成曲目单,届时人手一份,使跳舞者心中有数。
4.邀请
对于舞会的来宾,应尽早以适当的方式发出邀请,书面邀请最为正规;最好提前两周发出,请帖上要注明舞会持续时间。邀请舞会来宾要考虑到场地条件,总量上做到男女人数大致相等,各占一半,以便相邀共舞。
5.接待
首先要确定舞会主持人、接待人员。主持人通常由有组织才能和文艺特长、技艺的人担任,一般情况下,应由女士担任;接待人员主要负责迎送、接待来宾,邀请单身前来的嘉宾共舞。正式的大型舞会上,还须备适量茶饮、水果和点心,供客人食用。
(二)舞会的出席
1.修饰
参加舞会时,要适当注意仪容、仪表。男士务必剃须,宜穿西装套装或长袖衬衣配长裤;女士则适当化妆,穿裙装、礼服等,搭配色彩协调的高跟鞋。舞会上不宜穿过露、过透、过短、过小、过紧等不庄重的服装,更不能穿拖鞋、短裤入场。正式舞会,请柬上往往会注明着装的要求。
小贴士
舞会前,切勿饮酒和食用葱、蒜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以免产生异味。
小看板
万圣节化装舞会
相传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居住在爱尔兰的凯尔特人把这个节日往前移了一天,以10月31日为每年的最后一日,11月1日便是新年的开始,也象征冬天的来临。在这新旧年交接的夜晚,凯尔特人相信死亡之神会带着故去的灵魂重返人间,寻找替身后得以重生,因此他们点燃火炬,焚烧动物以作为给死亡之神的献礼,而族中的祭师也会主持祭典。为了驱赶黑夜中的游魂野鬼,凯尔特人会利用动物的头或皮毛打扮成鬼怪的模样,口中并发出可怕的声音,以驱赶之,这就是欧美万圣节化装舞会的由来。
2.邀舞
在舞会上邀请舞伴时,男士应当主动邀请女士。舞曲响起后,男士可行至拟邀舞的女士面前,先向与她一起在座的男士或家人点头致意,然后向女士点一下头,或欠身施礼,目视对方轻声说“请您赏光”或“可以请您跳舞吗?”得到允许后,方可起舞。第一支舞曲一般由男士邀请同来的女士共舞;一对舞伴,宜共舞一支曲子,接下来交换舞伴以扩大交际面;如有必要,两人还可以在舞会结束曲时再次共舞。
小贴士
一般情况下,女士不主动邀请男士。但在特殊情况下,需要请长者或者贵宾时,则可以不失身份地说:“先生,请您赏光”或“我能有幸请您跳舞吗?”女士邀请男士,男士不可拒绝。
3.拒邀
舞会上,女士被人邀舞是受到尊重的表示,所以不可无故谢绝。即使拒绝他人时,语言也不可僵硬、粗鲁,可使用委婉、暗示性托词,如“对不起,已经有人邀我了”或“对不起,我累了,想休息一会儿”等,并注意不要马上接受别人的邀请。女士面对两位或者两位以上的邀请者,最好全部委婉谢绝。两位男士一前一后邀请,则可以接受先到者的邀请,同时诚恳地对后者说“很抱歉,下一曲吧!”并尽量兑现自己的承诺。
4.共舞
步入舞池时,须女先男后,由女士选择跳舞的具体方位。男士领舞在前,女士配合在后。跳舞时所有人的行进方向,必须按照逆时针方向进行。
小贴士
根据国际惯例,同性不宜共舞。两位男士共舞等于宣告他们不愿意邀请在场的任何一位女士,无形中表明他们是同性恋关系。两位女士也应尽量不共舞,尤其是在涉外场合。
跳舞时,身体要端正,舞伴之间不宜相距过近;男士不可把女士的手捏得太紧,不可把整个手掌全贴在女士的腰上,不要在旋转时把女士拖来扯去;女士不要把双手套在男士的脖子上,也不把头部主动俯靠在对方的肩上。万一不慎碰撞或踩踏了对方,应主动致歉。跳舞时要面带微笑,表情自然大方,不要目不转睛地凝视对方。
有乐队伴奏时,一曲舞毕,跳舞者应先面向乐队鼓掌表示感谢,然后男士要把女士送回原休息之处,道谢告别后再离开。
小看板
交谊舞的基本舞姿
男女舞伴平行相对,双方胸部保持30厘米左右的距离,男士右臂前伸,右手轻抚对方左肩胛骨下方,右臂向上平抬,支撑女伴左臂,左前臂以弧形向上抬起,使前臂与上臂约成120°夹角,左手掌心向上,拇指平展,轻轻握住女伴右手,并向外伸出,与肩平或略高于肩。女士左手轻放于男士右肩上,右臂弯曲举起,右手四指并拢,掌心向下,轻搭在男士左手上。双方两脚并拢,女士站位略在男士偏右,身体均微向后仰,头部略微左偏,挺胸、收腹、扩肩、收颔,两眼平视前方共舞。
六、晚会礼仪
邀请朋友和宾客出席晚会、观看文艺表演是一种集娱乐、交际与艺术享受为一体的社交活动。在国际社会,人们把观看演出、出席舞会与参加宴会列为礼仪要求最高的三项社交活动,历来很重视其礼仪规范。
(一)晚会的组织
1.选定节目
根据晚会的性质及观众的兴趣,选择恰当的形式如戏剧、舞蹈、音乐,或曲艺、杂技等;具体节目的确定要从晚会主题出发,形式多样、健康生动,开场和结尾压轴的节目一定要精彩。涉外接待中,演出的节目除了能反映本国本民族特色外,还应安排一些来宾所属国家或民族的节目或来宾本人喜欢的节目。正式晚会,应印制专门节目单发给观众,便于观众了解节目内容。
小故事
克林顿访华音乐会
1998年6月27日晚,中国政府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音乐会,欢迎来访的美国总统克林顿一行。晚会的节目可谓中西合璧,别有风味。中国演员用二胡和萨克斯管共同演奏中国名曲《二泉映月》,擅长演奏萨克斯管的克林顿兴致很高,听得津津有味。中国演员还用唢呐演奏了欢快热情的美国乡村音乐《切尔西的早晨》,这是克林顿夫妇最喜欢的曲子,他们给女儿取名为“切尔西”,这让克林顿夫妇惊喜异常。
点评:
一场成功的招待晚会,节目安排既能体现民族特色,又能针对来宾,投其所好,组织者的用心当然会给来宾带来特别的尊重和诚意。
2.发出邀请
确定节目后,要正式向来宾发出邀请,将活动的目的、主题、时间、地点以及要求告知对方。可通过门票等方式,控制好观众或来宾的人数,人数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晚会的效果。
3.排定座位
晚会的座次要根据观众的身份事先作出安排。一般以第七、八排座位为最佳(大剧院以包厢为佳)。若是专场演出,应将贵宾席留给主人或主宾,其他人依据身份和与主人、主宾的关系远近依次排位。一般性的晚会,可自由入座;若需对号入座,发请柬时,要将座位票一同发出。
4.入席退席
专场演出,必须让观众先行入场就座,主宾及贵宾应在开幕前由主人陪同或礼宾人员引导入场,观众应礼貌起立鼓掌欢迎;等主宾落座后,观众方可坐下。演出结束后,由主人陪同主宾走上舞台,向演员献花致谢并合影留念,然后观众站立鼓掌欢送贵宾离场。
(二)晚会的出席
1.修饰仪表
参加晚会是重要的社交活动。适当地修饰面容、整理发型、化妆是必要的。着装则要根据晚会的形式有所区别,一般要求衣冠整洁、入时合宜,不可穿短裤、背心、拖鞋入场;出席正式、隆重的文艺晚会,应着正装或礼服,不可穿运动装或休闲服入场。
2.礼貌入场
依照惯例,演出开始后不得入场,中场休息时方可进入。因此,观众应提前一刻钟左右入场,做好观看节目的准备。入场后要对号入座,穿过他人进入座位时,应向被扰之人致歉,并面向就座的观众侧身走向自己的座位。
3.文明观看
演出开始后,不要到处走动、交头接耳,不要吸烟、吃零食;大声咳嗽、打哈欠都是失礼的行为;让手机处于振动或静音状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拍照或摄像;演出中,不要随意鼓掌,更不能吹口哨、喝倒彩。遵守秩序,文明观看是良好教养的体现。
4.适时鼓掌
演出中,可适时鼓掌,以表示对演员演出的肯定和赞赏。但鼓掌要讲究礼貌和分寸,每个节目结束或一幕终了时,音乐会一曲演奏完时,歌剧中独唱结束时,芭蕾舞独舞或双人舞表演完后方可鼓掌,节目进行中不要鼓掌叫好。有时演出至精彩处也可即兴鼓掌,但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演出和观众欣赏。
5.有序退场
观看演出,中途不能提前离场。演出全部结束后,演员出来谢幕,应全体起立鼓掌表示感谢,然后等待贵宾退场后,观众才可有序离开。退场时要依次而行,应让儿童、女士、长者先行,不要争先恐后,挤来挤去。
小看板
春节联欢晚会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通常简称为“央视春晚”,或直接称为“春晚”,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每年农历除夕晚上为庆祝农历新年举办的综艺性文艺晚会。自1983年创办至今,每年除夕之夜,全国数亿热心观众都会守在电视机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春晚全长达5小时,在演出规模、演员阵容、播出时长和海内外观众收视率上,一共创下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综艺晚会3项世界之最,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收视率最高的综艺晚会;世界上播出时间最长的综艺晚会;世界上演员最多的综艺晚会。春晚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新民俗,新文化”,每年除夕夜必看的电视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