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前教育概况
英国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包括:单独设立的幼儿园(2岁入园),附设于小学的幼儿班(3岁时入班)。此外还有由家长自己组织管理的游戏班以及在日托部门领导下的日托中心等。英国的义务教育开始于5岁,因而保育学校和保育班是指5岁以下的儿童而言的。对5~7岁的儿童则开设学前班,附属于小学内,属初等义务教育之列。
除公立幼儿园外,还有私立的幼儿园。公立幼儿园和幼儿班由地方教育行政当局管理。经费半数来自于教育部的补助费,其余的则来自于各种途径如自愿捐款等。幼儿园不收学费,私立幼儿园一部分直接受教育部的补助,而大部分是依靠家长所交费用。
在幼儿园里,没有任何正式的课程。幼儿以自由活动为主。幼儿园主要是训练幼儿的感觉,培养其观察事物的能力,以获得自身与环境的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行,促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幼儿园并不要求掌握太多的基础知识,而是为儿童的发展提供多种多样的物质环境,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教师只是根据情况给予一定的帮助,但不干涉幼儿的活动。
日托中心由卫生部门领导,属于社会服务性质,主要招收由社会救济部门送来的,或因母亲外出工作而无人照管的5岁以下的幼儿。日托中心以照顾为主要目的,教育相对薄弱。日托中心以全日制为主,是一种为少数幼儿服务的特殊设施。
幼儿游戏班作为对幼儿园设施不足的一种补助措施,由于其发展迅速,社会效益显著,政府部门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积极支持。1978年,教育当局为幼儿家长和游戏工作人员开设了专门的课程,并列入“开放大学”的课程之一。
总的来说,英国的学前教育发展十分缓慢。1980年入园和入班的幼儿只是2~5岁学前儿童的18%。
(二)学前教育的新发展
1.学前学校
1961年,游戏团体应时代的要求而产生。家长们的行动促使英国20世纪最富活力、最成功的儿童和家庭组织诞生。这些游戏团体被称为学前学校。它们都是英国学前教育联合会(Pre-School learning Alliance)的成员。学前学校在很多方面都与公立幼儿园和托儿班非常相似,都是通过游戏课程教给儿童一些基本知识。学前学校一般都是由家长来经营和管理的。这使家长们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且有机会参与整个社区的活动。学前学校的经费几乎完全是由家长们来承担的。1996年,全英国5岁以下的儿童有80万人加入了这种学前学校。学前学校的数量约为2万个。
2.幼儿凭证计划
为了解决学校经费分摊的问题,1995年7月,英国教育和就业大臣谢泼德(Gillian Shephard)公布了一套数目为7.3亿英镑的“幼儿凭证计划”(The Nursery Voucher Scheme),规定发给家长1100英镑的凭证以支付幼儿教育的费用,使全国每个愿进学前教育机构的、年龄在4岁以上的儿童都能接受3个月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同时,凭证增加了家长们的选择范围,能自由选择公立(免费)的或私立的或民办的学校,不过家长若选择私立或民办学校则需自己再多交一些钱。
但此计划也有一定的局限,即凭证计划的年龄限制在4岁以上,而4岁以下的儿童则不可能得到帮助。
3.学前教育目标提案
1995年9月,学校课程和评定当局主席罗恩·迪林爵士(Sir Ron Dearing)宣布了义务教育开始时5岁儿童应该达到的目标提案。这项提案与上面提到的幼儿凭证计划密切相关。提案规定,学前教育的提供者,不管是游戏团体,还是公立的或私立的托儿所,如果他们想要参加幼儿凭证计划,都必须向督学证明他们所提供的教育能使5岁以下儿童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提案规定的标准包括5个方面,即品德和情操教育;语言、识字与数学;对世界的了解与理解;创造性以及具体的技能与技巧发展。然而由于此提案过于注重幼儿知识能力的培养,因而引起了许多的争议。
4.幼儿玩具图书馆
20世纪70年代左右,出现了由一些智力残障儿童的家长自发组织起来的把各家的玩具、图书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玩具图书馆”。这一观念得到迅速传播,很快发展到大多数玩具图书馆都是面向一般儿童。玩具图书馆的经费主要来源于社会募捐,陈列在架子上的玩具可以像借书一样被借回去玩。还有为特殊儿童提供的专门的玩具。玩具图书馆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认识到游戏作为学习的工具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因而他们十分注重玩具的高质量性,同时鼓励成年人和儿童一起玩耍。玩具图书馆除了出借玩具、图书外,还成立了玩具图书馆协会。由卫生、心理、教育、图书出版等部门的代表和家长组成,为玩具设计者充当顾问,对各种新玩具的可玩性、耐玩性以及教育性做出鉴定,择优向学校、家长推荐,并出版有关介绍玩具的书籍。
5.确保开端计划
由于英国一贯采取放任的自由主义政策,政府不直接干预学校教育,因此,国民教育的发展一直比较落后,5岁以前的学前教育也长期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工党政府对此非常重视,1998年第一个“确保开端计划”(Sure Start Programmer)开始实施,其最初目的是结合早期教育、儿童养护、健康及家庭援助为居住在条件不利地区的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
确保开端计划包括:(1)为所有儿童提供早期教育;(2)为儿童提供越多越好的养护;(3)实施有影响的地方计划;(4)继续在条件不利地区向儿童提供基于社区的服务。至2003年年底,524个确保开端地方计划全部得到认可并投入运行,从而提供了范围广泛的社区卫生和家庭服务。自2004年4月起,如果父母认为需要,所有3岁儿童都能获得免费的部分时间学习。2002—2003学年,英国政府对早期教育、儿童养护以及确保开端地方计划的投资达到8亿英镑,是2001—2002年同期投资(4亿英镑)的两倍。
确保开端计划是英国政府计划在20年内彻底根除儿童贫穷现象的中心工作,但它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先行计划”不同,它不是通过托幼机构来对贫困儿童实施补偿和补救性质的教育,而是强调在尊重家庭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帮助家庭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更多强调的是贫困家庭的“教育自救”,以实现贫困的自我预防。确保开端计划不只面向贫困儿童,而是面向所有家庭的所有儿童。
6.《基础阶段课程指南》
为了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缺乏全国统一的学前教育服务质量标准问题,使5岁以下的幼儿为以后学习第一阶段的国家标准课程做好准备,2000年9月,英国资格与课程委员会和教育部共同颁布了面向3~5岁幼儿的《基础阶段课程指南》(the Foundation Stage Curriculum Guideline),为了不同地区和类型的托幼机构提供目标清晰的质量指导,它规定了全国统一的关于基础阶段的教育目标以及基础阶段如何更好地幼小衔接。
7.全国儿童保育战略(The National Childcare Strategy)
1998年5月,时任英国教育与就业部大臣大卫·布伦基特(David Blunkett)和社会保障、妇女部大臣哈丽特·哈曼(Harriet Harman)联合向国会递交了题为《应对儿童保育挑战》(Meeting the Childcare Challenge)的绿皮书。新工党政府将此确立为“全国儿童保育战略”,声称“政府承诺过要支持家庭和孩子,我们已经通过提高教育质量、增加儿童救济金、帮助父母重返工作的新政、史上最大的从福利到工作的投资等行动证明了我们的支持力度,全国儿童保育战略是我们支持家庭和孩子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政府第一次从整体上看待儿童保育问题。”绿皮书首先阐明了英国学前教育存在的三大关键问题:一是质量得不到保证;二是教育成本太高,很多家长无法企及;三是在很多地方没有足够的场所,而且许多家长没有入学信息的渠道或来源。针对这三大问题,新工党政府“对症下药”,拟订了“三步走”战略行动计划。具体地说,第一步,提高儿童保育质量。高质量的保育不仅有利于儿童的社会性和智力发展,也有利于帮助家长解决照顾孩子的后顾之忧,从而更好地投入工作;第二步,使儿童的保育费用变得可以承受;第三步,扩建更多的儿童保育场地并完善有关信息。[3]
8.儿童保育十年战略(A Ten-Year Strategy for Childcare)
2004年布莱尔政府又推出了“儿童保育十年战略”(A Ten-year Strategy for Childcare),此战略的提出是在“每个孩子都重要”规划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关键部分——学前教育与保育问题而制定的专门而深入的战略规划。该政策对21世纪第一个十年内英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宗旨、原则、核心目标等做出阐释与规划,是指导英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政策。2004年12月由英国财政部、教育与技术部和劳工部等联合发布的《家长的选择与儿童最好的开端:儿童保育十年战略》(Choice for Parents,the Best Start for Children:A Ten-Year Strategy for Children)是该政策出台的标志性文本。此战略的制定源自于英国政府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对个体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是家长在面对事业与家庭双重责任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及对社会提出的要求。2005年,实施的“早期奠基阶段”规划(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通过整合0~3岁早期保教框架、“基础阶段”规划以及8岁以下日间看护国家标准三方面政策及其实践,力图在英国建立一个出生开始的统一、连续且灵活的早期教育系统,旨在促进儿童早期的全方位发展与学习,改进所有儿童的生活质量,使处境不利的儿童在高质量的保育和教育中更多地受益,以此缩小弱势儿童与一般儿童之间的差距。[4]
9.《每个儿童的未来都重要》
2007年7月,英国新组建的儿童、学校与家庭部推出了《每个儿童的未来都重要》(Every Child’s Future Matters)规划,此规划的推出是建立在“每个孩子都重要”规划的基础上,首先保证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其次再谈及其未来的发展。同年12月,儿童、学校与家庭部公布了一份针对0~18岁儿童事业基础教育发展的十年规划——《儿童计划:创造更美好的未来》(The Children’s Plan Building Brighter Futures),主要涉及儿童教育与成长、健康与幸福、家庭教育与社区环境、社会安全与政策保障等多个领域,旨在为英国儿童营造世界一流的教育与成长环境。此计划也旨在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儿童成长乐园,并为其提供世界一流的教育机会。
10.《英国儿童保护:进展报告》
2009年3月《英国儿童保护:进展报告》公布。该报告总结了以往儿童保护方面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领导力和责任、给予儿童支持、部门合作、儿童工作者、儿童保护工作的进展和挑战、机构和财政、立法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同年5月,儿童、学校与家庭部颁布《英国儿童保护:行动计划》指出,政府要保证所有地区能够有最好的实践,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领导力和责任。
(三)英国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过早入学问题
英国一贯以5岁作为义务教育的起点,在各国入学年龄中,英国是最早的。英国还有更早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地方教育当局同意接收刚过4岁的儿童进入小学学前班,由于测试效果不好,因而一段时间内有所修改。
2.幼师培训问题
英国的幼儿教师以前是由小规模的专门化的学院来培养的。女子学院培养的幼师很受欢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情况变得复杂,师资培训机构缺乏专家和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师资人士;5岁以下幼儿的教师有一半以上都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师资水平良莠不齐等。这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3.入托难
随着英国妇女就业人数和人们工作时间的增加,要求社会帮助解决幼儿的托管照料问题日益突出,10年前,英国妇女参加工作的比率在欧洲是最低的,但现在有5岁以下孩子的妇女参加工作的百分比从那时的32%上升到51%。人们的工作时间也在增加,1998年,84%的男性和45%的女性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还有30%男性和10%女性每周工作时间要超过50小时。但是现在托幼机构明显不足,也不能提供家长们所需要的“全包型”(包括放学前后和假期)的托管服务,能提供这种服务的通常都是私立机构。
4.费用高
英国的托幼服务费用在欧洲各国中是最高的,父母一般须自己支付托幼服务费用,只有那些被认定“处于危境”的儿童才能获得政府的资助。托幼服务供需之间的巨大矛盾和昂贵的托幼服务费用,成为英国政府实施鼓励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家庭拥有健康生活政策的直接障碍。
5.体制不统一
主要是儿童的照看和教育在体制上分裂。学前儿童特殊的身心发展特点要求托幼机构必须把照看(care)和教育(education)整合起来。由于英国托幼机构的双轨制传统以及其发展源流的多样性、行政管理体制的特殊性,英国托幼机构分裂为教育和照看两个体系。一般来说,属于照看体系的托幼机构提供的服务时间较长,较能够配合家长工作的时间,但不能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教育;属于教育体系的托幼机构大多是非全日制的,但能为儿童提供较好的教育,适合那些母亲不参加工作的家庭。为0~3岁儿童提供的托儿服务由社会保障部门管理,照看3~5岁儿童的托幼机构则由教育部门管理;有关学前教育服务的政策主要由地方当局制定,地方当局为托幼机构提供资金并决定由哪个部门(健康或教育部门)来具体管理这些机构,照看和教育在体制上的分裂造成了英国学前教育服务内容和标准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使英国学前教育服务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托幼机构内部的从业人员也有照看系列和教育系列之分,不同系列的从业人员在职前培训、资格要求、晋级、薪水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
(四)特点与启示
英国学前教育表现出与其他欧美国家明显不同的特点:第一,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在英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幼儿教育通常指的是7岁以前的儿童教育,属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学前教育则指义务教育开始年龄5岁以前的儿童教育。
第二,英国的幼儿教育现在仍存在着双轨制。一轨是为上层子弟开设的旨在升入预备学校的私立幼儿园;另一轨是幼儿班和幼儿园。
第三,英国学前教育在宏观管理体制上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注重通过立法和报告等形式规范幼儿教育的发展。英国中央一级的教育和科学部只制定学前教育课程的方针,地方教育当局根据中央的方针结合本地的特点制定课程目标和纲要,各保育学校及保育班则将地方当局的课程目标和纲要作为各自学校设计课程的依据。根据自由主义的原则,英国教师在教学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权,虽然当代英国受到西方各国成绩考评的压力,加强了对课程管理,注重教育达标率,但学前教育的课程仍相对比较宽松。
第四,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积极参与是一大特色。家长可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幼儿教育工作和学校管理,教育方面的人士常就其子女的教育和整个学校的教育问题与家长进行交流,这样可充分结合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优势,有利于儿童更健康地发展。
第五,在幼儿园和幼儿班不进行正规的课堂教学。日常的活动是在教师领导下的唱歌、跳舞、游戏、绘画,讲故事等,非常重视儿童优良的个人习惯和社会习惯的训练以及身体的发育。
总的来说,英国的学前教育发展是十分缓慢的。据1971年统计,5岁以下儿童的入园率仅占同龄儿童的35%,1980年,入园儿童只占2~5岁学前儿童的18%。这和英国经济的不景气有关。这说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总水平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