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

字体:16+-

文艺复兴是从14世纪到16世纪先在意大利然后在欧洲其他国家相继发展起来的一次中世纪后期的思想文化运动。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人文主义者提出人是宇宙的中心,对“人”的肯定而不是对“神”的崇拜成为资产阶级思想的核心。因此,其作品思想主要表现为用人性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这期间欧洲诗坛风靡抒情诗,尤其以“十四行诗”最为著名。

(一)但丁与《神曲》

但丁(1265—1321年)是意大利著名诗人。恩格斯曾经指出:“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大人物是意大利的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可见但丁在欧洲文学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但丁生于佛罗伦萨的一个城市小贵族家庭,后来家道中落,父亲以经商为生。但丁早年致力于研究古典文学,对罗马大诗人维吉尔极为崇拜,他还是当时意大利最博学的人之一。他的第一部作品是《新生》,由31首抒情诗和散文连缀而成,献给他夭亡的情人贝阿特丽彩,作品歌颂纯洁的爱情,反映了摆脱禁欲主义束缚的愿望,具有自然清新的风格,是西欧文学史上第一部表露作者最隐秘的思想情感的自传性作品。但丁曾任佛罗伦萨的行政官,由于反对教皇干涉内政,被反对派判处终身流放。在漫长的流亡生活中,但丁一直同教皇作斗争,拒绝向教皇在佛罗伦萨所支持的反动势力屈服,1321年客死拉文那,再也没能回到故乡。

《神曲》是但丁的代表作,是他在流放期间呕心沥血历经14年完成的忧愤之作。长诗直译为《神圣的喜剧》。喜剧的概念正如我们在前文中介绍的,在产生之初一直到中世纪都不仅仅指舞台剧本或演出,而是把所有由纷乱和苦恼开始而结局于喜悦的故事都称为喜剧。因此,尽管《神曲》以哀切、悲惨的地狱生活开始,但由于结局是充满光明和愉悦的天堂,所以定名为喜剧。长诗分为三部,即《地狱》《炼狱》和《天堂》。诗人采用中世纪流行的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一个幻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诗人在诗中自叙在人生的中途(35岁时),在一片黑暗的森林里迷了路,遇见了三只野兽——豹、狮、狼拦住了去路。在危急关头,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现了,他受贝阿特丽彩之托救援但丁,并把他引向通往光明之路。维吉尔还带领但丁游历了地狱和炼狱,最后由贝阿特丽彩引导但丁游历天堂。这篇长诗虽然托名梦幻游历,实际上主要内容都取材于意大利的现实生活,有着强烈的现实性。特别是《地狱篇》,通过但丁和各种亡魂的对话,鲜明地反映了意大利的现实生活,触及一系列的社会政治问题。他写了党派之间的争斗,也写了教会的罪恶,既写世俗的压迫者和剥削者,也写买卖圣职的教皇和贪婪成性的主教,并且涉及哲学、科学、神学和艺术等多方面的问题,广泛地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情况,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

在艺术方面,《神曲》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首先,《神曲》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栩栩如生、有血有肉且个性鲜明;其次,全诗结构严整巧妙。诗歌分为三个部分,采用三行分节,奇偶连韵,各部的诗行大致相等,且每部33篇,加上序诗共100篇,结构均衡,韵律严整;再次,《神曲》用意大利语写成,在以拉丁文为正统文学语言的当时,可谓开风气之先,对于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开创性作用,使意大利文学跃居欧洲文学的前列。

(二)彼特拉克与抒情诗

彼特拉克(1304—1374年)是意大利早期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著名诗人。他学识渊博,致力于研读并推广古典名著,他用意大利语写成其抒情名作《歌集》,发展了“温柔的新体”诗派的风格,突破禁欲主义的束缚,表达以个人爱情幸福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精神。《歌集》以“十四行诗”为重要形式,达到艺术上的高度成就,为欧洲抒情诗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三)斯宾塞

斯宾塞(1552—1599年)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代表作《仙后》,描写仙后葛罗丽亚娜派遣12位骑士到人间解除灾难的冒险故事。全诗思想较为复杂,既有人文主义者对生活的热爱,又有新柏拉图主义的神秘思想,还带有英国清教徒的伦理道德观念和强烈的资产阶级爱国情绪。他的长诗艺术成就很高,继承并发展了古典诗歌和外国诗歌的多种诗歌传统,艺术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因此,斯宾塞被称为“诗人中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