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

第四节 中国古典诗歌欣赏

字体:16+-

一、先秦时期诗歌欣赏

(一)《诗经》一首

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①,白露为霜。所谓伊人②,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③,道阻且长。溯游从之④,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⑤,白露未晞⑥,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⑦。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⑧。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⑨。

蒹葭采采⑩,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11)。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12)。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3)。

注释:

①蒹葭:音“间加”,此指芦苇。蒹:荻苇;葭: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

②伊:指示代词,可译作“此”或“彼”。伊人,即那个人,多用于女子代称。

③溯洄:逆流而上。从:跟随,这里指追寻。

④溯游:顺流而下。

⑤凄凄:通“萋萋”,草木茂盛。

⑥晞:音“希”,干,晒干。

⑦湄:音“眉”,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

⑧跻:音“机”,升,登高。这里指道路坎坷难以攀登。

⑨坻:音“池”,水中的小沙洲或小块陆地。

⑩采采:众多,繁盛。

(11)涘:音“四”,水边。

(12)右:指道路迂回曲折。

(13)沚:音“止”,水中沙滩。

【欣赏指南】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方法。在《毛诗·大序》中,它们与“风、雅、颂”并列,被称为诗之“六义”。但“赋、比、兴”具体应该怎样解释,历代学者众说纷纭。如果我们只就“赋、比、兴”这三个字最简单、最基本的意义来解释,则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赋”有铺叙之意,是把所欲叙写的事物加以直接叙述的一种表达方法;“比”有拟喻之意,是把所欲叙写之事物借比为另一事物来加以描述的一种表达方法;“兴”有感发兴起之意,是因某一事物的触发而引出所欲叙写之事物的一种表达方法。当我们把这三种表达方法总结一下就会发现,它们实际上都表明了诗歌中情意与形象之间互相引发、互相结合的几种最基本的关系和作用。所以“赋、比、兴”事实上是中国最古老的诗论,是古人对诗歌中的感发作用及其性质的一种最早的认识。

《秦风·蒹葭》被认为是《诗经》中最为朦胧多义的上乘之作,它的独特艺术魅力就是凭借着“兴”的方法来表达创作。《中国诗史》上说:“它的意义究竟是招隐或是怀春,我们不易妄断,我们只觉读了百遍还不厌。”此说极是。这样一首耐人寻味的好诗,强要固定其义,确实会减少其魅力。诗中“所谓伊人”指的是诗人理想中最亲近的、热烈追求的对象。诗中着意表达了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热望情感,并创构出一派与之相协调的凄凉萧飒的气氛。“只前两句便写得秋光满目,抵一篇悲秋赋。真乃《国风》第一篇飘缈文字。极缠绵,极惝恍。纯是情,不是景;纯是窈远,不是悲壮。感慨情深,在悲秋怀人之外,可思不可言;萧疏旷远,情趣绝佳。至于这首公认的情诗究竟是写男女之情,还是怀人思贤之情,只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好”(郝志达《国风诗旨纂解》)。

当代著名学者叶嘉莹教授也说:一首好诗的标准,不全在于它里面有多少道德、伦理、政治、教化的暗示和托喻,而在于它能否传达出,或能够传达出多少感发的力量,是否能够引起你心灵、精神、品格上的触动,使你由此生出一种向上、向高、向远、向善、向美的追求向往之情。清人王国维《人间词话》里赞美《蒹葭》一诗“最得风人深致”,所谓“风人”就是诗人,是能够用诗来打动你的人。“风”在中国文论里常代表一种感发的力量,自然界的风可以吹动你的鬓发,撩动你的衣衫,而文学作品中的风,则可以触动你的心灵,打动你的情感,鼓动你的精神。《蒹葭》一诗就具有这种由物及心,使你不禁为其所动的力量。

蒹葭就是我们所说的芦苇,它长在水中,每到秋天就开出一种像闪着银色光焰的绒毛花。那一湖秋水之中的蒹葭,苍苍茫茫,浑然一气,清晨的露水因气候的寒冷而凝为白霜,远远看去更是一派如雾如烟、似梦似幻的凄迷景象。就在这样的空旷、寂寥、茫然、凄清的时节,我怀念起那位心中的“伊人”(多半指女子)。她似乎就出现在水的那一边。我逆流而上,将她追寻,然而“道阻且长”,忽然觉得路遥且多艰,反而离她更远。当我转换方向,顺流而下与她接近的时候,我却明明看到她好似就在水的中央,却怎么也不能靠近她……诗中对于这位美丽的姑娘呈现出的一种求之难得,弃之难舍的企盼、追寻、渴求、向往之感,正是王国维所谓最有风人深致的地方。其实我们大可不必深究这“所谓伊人”究竟是男是女,是真有还是本无,重要的是她激活了你心灵中的一份美好的追寻向往的情怀。这才是诗歌中最宝贵、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二)《楚辞》一首

山鬼①

【战国】屈原

若有人兮山之阿②,被薜荔兮带女萝③。

既含睇兮又宜笑④,子慕予兮善窈窕⑤。

乘赤豹兮从文狸⑥,辛夷车兮结桂旗⑦。

被石兰兮带杜蘅,折芳馨兮遗所思⑧。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⑨,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⑩,云容容兮而在下(11)。

杳冥冥兮羌昼晦(12),东风飘兮神灵雨(13)。

留灵修兮憺忘归(14),岁既晏兮孰华予(15)。

采三秀兮于山间(16),石磊磊兮葛蔓蔓(17)。

怨公子兮怅忘归(18),君思我兮不得闲(19)。

山中人兮芳杜若(20),饮石泉兮荫松柏(21)。

君思我兮然疑作(22)。雷填填兮雨冥冥(23),

猿啾啾兮又夜鸣(24)。风飒飒兮木萧萧(25),

思公子兮徒离忧(26)。

注释:

①本篇选自《楚辞·九歌》。写山中女神的相思之情。

②若有人,仿佛有人,指山鬼。阿,山的曲隅。

③被薜荔,被同“披”以薜荔为衣,披在身上。薜荔音“碧丽”,名木莲,缘树木生长,四时不凋。带女萝,以女萝为带,系在腰间。女萝,又名兔丝,攀援松柏的蔓生植物。

④含睇,睇音“弟”,含情凝视。宜笑,犹巧笑,出之自然。

⑤子,指山鬼所爱慕的人。予,山鬼自称。窈窕,幽闲美好的样子。

⑥赤豹,毛赤而纹黑的豹。文狸,亦名灵狸,毛黄黑相杂。

⑦辛夷,香木名,很高,正、二月开花。

⑧遗所思,遗音“为”。赠送给所思慕的人。

⑨幽篁,深密幽暗的竹林。

⑩表,站立的样子。

(11)容容,云出飞扬的样子。

(12)杳,深沉。冥冥,昏暗不明。羌,惊咤语词。昼晦,白天昏暗。

(13)神灵雨,神灵降雨。

(14)灵修,指山鬼所思念的人。灵,神明。修,有远见,一说指善于修饰。憺,音“旦”,安。

(15)晏,晚。岁既晏,叹自己已到迟暮之年。华,年华,用作动词。孰华予,谁能归还我的逝水年华。

(16)三秀,芝草。据郭璞《尔雅》注:“芝,一岁三华,瑞草也。”因一年三次开花,故称三秀。

(17)磊磊,很多的山石堆积的样子。蔓蔓,很多葛藤蔓延牵萦的样子。

(18)公子,指山鬼所思念的人。

(19)君,指公子。闲,空闲。

(20)山中人,山鬼自称。芳杜若,像杜若般芳香。

(21)饮石泉,渴饮石涧中的泉水。荫松柏,卧在松柏的树荫下。

(22)然,不疑。疑,怀疑。

(23)填填,雷声。

(24)啾啾,形容猿叫的声音。

(25)飒飒,风声。萧萧,风吹树木摇落声。

(26)徒,徒然。离,同“罹”,离忧,遭遇不幸。

【欣赏指南】

《山鬼》是屈原《九歌》中的一篇。旧说“山鬼”即“夔”。《山海经·大荒东经》说“夔”,“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这与本诗所描写的“既含睇兮又宜笑”的形象不合。近人认为“山鬼”是巫山女神瑶姬。瑶姬在神话中是王母的第二十三个女儿,她“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也不至于“饮石泉兮荫松柏”。另有一说认为,实际上“山鬼”就是鬼,是《小雅·何人斯》里所说的“为鬼为蜮”的鬼。古人相信灵魂不灭。《墨子·明鬼篇》用很多故事说明人死为鬼,还能现形作祟。而鬼魂作祟害人,是可以用祭祀来禳解的。本诗主人公自称“山中人”,篇名称之为“山鬼”,表明她是丛山中的鬼魂。

《山鬼》是经过屈原改写的祭歌。不管这首诗原来的迷信意图如何,它经过诗人的再创作成了一首艺术价值很高的诗篇。诗中主人公山鬼,给人的印象俨然是一个被遗弃的弱女子,读来令人感动。女主人公山鬼去和情人相会,但情人却没有来。诗歌以细腻的手法表现女主人公真挚、纯洁的爱情及她由相思而产生的复杂心理变化过程。

全诗大致可以分作三段。第一段写山鬼赴幽会,包括两个层次。诗歌开头四句为第一层:山鬼“自报家门”。女主人公山鬼自述衣饰之芳洁、性情之娴静、体态容貌之美好,并说明自己受到意中人的爱慕。读者由此可以明白,主人公山鬼原来是恋爱中的美丽少女。这种以第一人称“自报家门”,边歌边舞的方式颇具后世戏剧特点。

“乘赤豹兮从文狸”等六句为第二层,写主人公匆匆赴幽会。前两句叙述仪仗隆盛,车速飞快。试想,由赤豹驾车,文狸随后,坐在辛夷香木车上,车上插着盛开的月桂,该有何等隆重,何等快速。从中隐隐透露出山鬼对这次约会的重视及喜悦的心情。中间两句写主人公自己盛装打扮及为意中人所准备的礼物。刻意打扮自己,并准备以精美花草赠送给心上人,表现出恋爱中女人的一片真情。后两句写主人公因住得远,山路又险阻难行,所以姗姗来迟,没有见到约会的爱人,流露出自怨自艾的情绪。

第二段写山鬼痴心等待意中人。山鬼登上山顶,寻找意中人,像标杆似的立了很久,所见到的只是山腰里茫茫的云海,表现出主人公一片痴情。“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一则写出了山中气候变化无常,时明时暗,时晴时雨;二则写出了主人公等待意中人时间之长久。若不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就不可能见到明、暗、晴、雨的气候变化。“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是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倘若公子来了,她想挽留住公子一同尽情游乐,乐而忘返。不然,等到“美人迟暮”,还有谁来爱恋我呢?表现了山鬼对爱情的执著追求。

第三段写山鬼等不到情人的怨恨、怀疑和忧伤情绪。“采三秀兮于山间”四句,写主人公的怨恨情绪。意中人久候不至,主人公心中不免有所怨恨,“怨公子兮怅忘归”。她在磊磊乱石间,采集灵芝,想借助灵芝的力量,来挽回自己恋爱的失败。古人相信灵芝草有种种神奇的药效,除起死回生外,还能“服之媚于人”——吃了可以赢得异性的喜爱。她一边埋怨公子不来赴约,一边又为他寻找理由:“君思我兮不得闲”。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山鬼又怨恨又喜爱的复杂心态。

“山中人兮芳杜若”三句,表现了主人公对爱情的专注、纯洁,同时也流露出她对心上人的怀疑情绪:我这个“山中人”,像杜若那样清白,像松柏那样坚贞,可是你呢?你是否真正地思念我呢?“君思我兮然疑作”,我捉摸不透,信疑交作。

最后四句,表现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而不得见的愁怀离绪。暮色在苦苦的等待中变得浓重,风飒飒,木萧萧,猿猴哀鸣。“思公子兮徒离忧”——我思念你,不过是白白地遭受忧愁罢了!

这首诗想象丰富、生动、奇特,充满浪漫气息。诗人将山鬼“人格化”,赋予它以人的外形、人的情感。“山鬼”俨然是个窈窕淑女,“人”与“鬼”的爱情纠葛更具浪漫色彩。

诗人在《山鬼》这首诗里,善于把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内心感情十分完美地统一起来。如“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又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四句,刻画了凄风冷雨,幽冥阴森的环境,渲染了气氛,以映衬山鬼思念公子而不得见的愁怀离绪;而在这凄清环境中的苦苦思慕,更真切地表现了山鬼对爱情的专注、纯洁、缱绻缠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