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

二、中国散文的发展期

字体:16+-

汉魏晋是我国散文迅速发展的时期。

汉初,政论散文有所发展。贾谊(前200—前168年)是西汉初年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文章《过秦论》总结了秦代灭亡的原因,汲取了秦末农民起义的教训,发展了先秦的民本思想。他的散文善用比喻,语言富于形象性。除贾谊外,汉初还有不少散文家,他们的文章大多或论秦之得失,或针砭时弊,提出自己的主张,其中以晁错和邹阳成就较高。晁错以主张募民备塞的《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两篇散文著名。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王朝迫切需求总结古代文化,给予大一统的统治局面以哲学和历史的解释,司马迁的《史记》应运而生。它的出现将先秦历史散文又大大向前发展了一步。在《史记》的影响下,东汉产生了不少历史散文著作,班固的《汉书》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汉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文体“赋”。赋的名称始于战国赵人荀况的《赋篇》,到后代形成了特定的体制。讲究文采、韵节,兼具诗歌和散文的双重性质。接近散文的称“文赋”,接近于骈文的称“骈赋”。汉初贾谊的《吊屈原赋》《鸟赋》,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年)的《子虚赋》《上林赋》,西汉末年杨雄(前53—18年)的《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河东赋》,班固的《两都赋》,东汉张衡(78—139年)的《二京赋》,都是汉赋的名篇。

魏晋南北朝时期,骈文盛行,散文衰落。但在郦道元的《水经注》和杨衡之的《洛阳伽蓝记》等学术著作中仍有一些质朴的叙事、抒情、写景的优美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