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2]
君子[3],其责己也重以周[4],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5]。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6]。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7],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8]。”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9]。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10]。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11]?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12]。”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13]。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14],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15],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16],尝试语于众曰[17]:“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18];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19]。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20],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21],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22]!
注释
[1]原:推究,探究。
[2]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贞元进士,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携手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在诗歌方面,创建了“韩孟诗派”,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挚电的壮观。韩诗在艺术上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对后世亦有不小的影响。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
[3]君子:指旧时贵族阶级士大夫。
[4]责:要求。
[5]彼:指舜。予:同“余”,我。
[6]去:离开,抛弃。就:走向,择取。
[7]是人:指上古之君子。
[8]良人:善良的人。艺人:多才多艺的人。
[9]详:周备,全面。廉:狭窄,范围小。
[10]少:稍微。
[11]已:太。
[12]用:作用,指才能。
[13]闻:名声,声望。
[14]众人:一般人。望:期待,要求。
[15]虽然:虽然这样。
[16]尝:曾经。
[17]语:告诉。
[18]应:响应,附和。与:党与,朋友。
[19]畏:畏惧。指害怕他的人。
[20]修:善,美好。
[21]光:光大,昭著。
[22]有作于上:在上位有所作为。存:记住。几:庶几,差不多。理:治理。
思考与探讨
1.文章开篇列举大舜、周公的事例,有何作用?给你什么启发?
2.文章第二自然段批评了哪些现象,对照自身,是否有这些缺点,若有,准备采取哪些措施改正?
3.本文认为行为败坏的根源是什么?给人际关系造成怎样的危害?人们要怎样才能清除这些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