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1]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2]:“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3]。”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4],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然而四者之中[5],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6]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7]。”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8]。”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9],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10],鸡鸣不已于风雨[11],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
顷读《颜氏家训》有云[12]:“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13]:‘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14],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15],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16],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17],彼阉然媚于世者[18],能无愧哉!
罗仲素曰[19]: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杜子美诗: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35]!一本作“廉耻将”。诗人之意,未必及此,然吾观《唐书》,言王佖为武灵节度使[36],先是,吐蕃欲成乌兰桥,每于河壖先贮材木[37],皆为节帅遣人潜载之,委于河流,终莫能成。蕃人知佖贪而无谋,先厚遗之,然后并役成桥,仍筑月城守之[38]。自是朔方御寇不暇,至今为患,由佖之黩货也。故贪夫为帅而边城晚开。得此意者,郢书燕说,或可以治国乎[39]!
注释
[1]顾炎武(1613—1682),昆山(今属江苏)千灯镇人,原名绛。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学者尊称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抗清斗争,后致力于学术研究。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等。顾炎武学术的最大特色,是反对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的玄学,而强调客观的调查研究,开一代之新风,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顾炎武强调做学问必须先立人格,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五代史》:书名。亦称《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宋欧阳修撰,共七十四卷。《冯道传》列入该书第五十四卷杂传第四十二中。冯道(882—954)五代景城(今河北省沧州市交河镇)人,字可道。历事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官皆将相,自号长乐老。
[3]“礼义”四句:语见《管子·牧民》。四维,网罟之网,用以系网者。网之四角系之,则纲举目张。故以礼义廉耻四者比喻维持国家之工具。
[4]其:同“岂”。
[5]四者:谓礼义廉耻。
[6]夫子:谓孔子。论士:见《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使命,可谓士矣!’”行己有耻:言为士者立身行事能知耻而有所不为。
[7]“人不可以”三句:语见《孟子·尽心上》。言人以无耻为可耻,自然不会有耻辱之事到他身上来。
[8]“耻之于人”三句:语见《孟子·尽心上》。机变:巧伪变诈。无所用耻:把廉耻不放在心上的意思。
[9]悖:违背。
[10]“松柏”句:见《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11]“鸡鸣”句:见《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已,止。
[12]《颜氏家训》:书名,北朝颜之推作。共七卷,分二十篇。内容多叙述立身治家之法,兼及文字音训之考辨与文学批评。其中对北朝士大夫之丧失民族气节与南朝贵族之骄奢**逸,时加抨击。文笔平易朴实。
[13]齐朝:即北齐(550—577)。
[14]鲜卑语:北魏本鲜卑人,齐之先世虽为渤海人,但因久处北方,亦从鲜卑语,用鲜卑语。
[15]伏:同“服”。
[16]之推:颜之推(531—约595),《颜氏家训》的作者。字介,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历事梁、北齐、北周、隋诸朝。博览群书,长于文学。
[17]《小宛》:《诗经·小雅》篇名。《诗集传》认为是大夫遭时之乱,兄弟相戒以免祸的诗。
[18]阉(yān)然:昏暗闭塞貌。《孟子·尽心上》:“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集注:“阉,如奄人之奄,闭藏之意也。”
[19]罗仲素:即罗从彦(1072—1135),字仲素,宋南剑州沙县(今属福建)人,宋代著名的儒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世称“豫章先生”,著有《遵尧录》《春秋指归》《豫章集》。
[20]《吴子》:即《吴起兵法》,亦称《吴子兵法》,此书本出于战国初期军事家吴起,历代多有散失,经后人一再加工整理,由唐人陆希声类次,始基本定型为现在所见的《吴子》。
[21]“凡制国”七句:引自《吴子·图国第一》,意谓凡是管理国家统率军队,一定要用礼来教化民众,用义来激励人心,使大家都知道不讲礼义为可耻。人有了羞耻之心,国力强大完全可以出战,国力弱小也完全可以固守。
[22]《尉缭子》:先秦诸子著作之一种,作者不详,比较集中而系统地记述了当时有关的军事理论。
[23]“国必有”二句:语出《尉缭子·战威第四》,意谓国家必须有孝敬慈善廉洁有耻的习俗,方才可以战胜死亡争得生存。
[24]“将有”四句:有三种将士能打胜仗,一是知礼的将士,二是有勇气的将士,三是能克制贪欲的将士。
[25]《兔苴》:《诗经·周南》中的一篇。苴(jū,一读jiē),原作“罝”,捕兽的网。兔罝,指捕兔之野人因文王之德化而成为公侯干城。
[26]**刍荛:欺凌平民。刍荛,割草打柴,转指樵夫。这里泛指平民。
[27]张奂:字然明,敦煌渊泉(今甘肃安西县东)人,初为大将军梁冀属吏,后为安定属国都尉。安定:郡名,在今甘肃平凉一带。属国都尉:武官,辅佐郡守并主管全部的军事。
[29]主簿:官名,汉代以后,中央机关及地方郡、县官署都设置此官,负责文书簿籍,主管印鉴,为掾吏之首。
[30]“使马”二句:即使送我的马多得像羊群那样,我也不让它们进马厩。
[31]“使金”二句:即使送我的金子多得如粟米,我也不放进我的口袋。
[32]羌性贪而贵吏清:羌人的性格重视财物而尊重清廉的官吏。
[33]为所患苦:为羌人所怨恨。
[34]辽东之事:指明末辽东守军连续溃败事。
[35]“安得”二句:杜甫诗《遣兴三首》之一中的两句。晏眠,高枕无忧之意。
[36]王佖:唐末将领,曾任朔方灵盐节度使,多次受贿,准吐蕃在黄河上筑成乌兰桥,为其不断寇边打开了通道。武灵:即灵武,唐方镇名,即朔方,又称灵盐、灵州。节度使:官名。总揽一区军、民政务,称为藩镇。
[37]河壖:河边岸上。壖,沿河边地。
[38]月城:小城。
[39]“得此意”三句:懂得这个道理,即使是郢书燕说式的穿凿附会,或许也可以治国吧。郢书燕说,语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思考与探讨
1.“四维”是什么意思?有何重要性?
2.孔子说“知耻近乎勇”,谈谈你的理解。
3.结合社会主义道德观,试述本文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