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国学读本

《道德经》选读[1]

字体:16+-

第七章

天长地久[2],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3],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4],外其身而身存[5]。非以其无私邪[6]?故能成其私[7]。

注释

[1]《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共八十一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老子,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哲学创始人。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东)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曾任周守藏室之史,后退隐。

[2]长、久:均指时间长久。

[3]以其不自生:因为它不为自己生存。以,因为。

[4]后:方位名词作动词,放在……后面。身:自身,自己。以下三个“身”字同。先:居先,占据了前位。此是高居人上的意思。

[5]外其身: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外,方位名词作动词用,这里是置之度外的意思。

[6]邪(yé):同“耶”,助词,表示疑问的语气。

[7]成其私:成就他个人的利益。成,成就。

第八章

上善若水[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2],故几于道[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4]。夫唯不争,故无尤[5]。

注释

[1]上善:最善。上,最的意思。

[2]处众人之所恶: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恶,讨厌、不喜欢。

[3]几于道:接近于道。几,接近。

[4]善:“故几于道”而后七个“善”,都是“善于”的意思。居:立身处世。渊:沉静、深沉。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仁:仁爱。正:同“政”。

[5]尤:怨咎、过失、罪过。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1]。揣而锐之[2],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3]。富贵而骄,自遗其咎[4]。功遂身退,天之道也[5]。

注释

[1]持:手执、手棒。此指拿着盛水器。盈之:使盛水器满。其:指代水。已:止。

[2]揣(zhuī):捶击、捶打。锐之:使之尖锐。

[3]莫之能守:即“莫能守之”,没有谁能守得住。

[4]遗:留下。咎:灾祸。

[5]天之道:指自然规律。

思考与探讨

1.你认为大同思想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进程中还有没有价值?

2.什么是“中庸”?儒家的“中庸之道”有什么特点?你认为“中庸之道”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3.结合《道德经》三章,谈谈对老子谦退不争思想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