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2]
天覆地载[3],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4],岂人力也哉?事物而既万矣,必待口授目成而后识之,其与几何[5]?万事万物之中,其无益生人与有益者,各载其半[6]。
世有聪明博物者[7],稠人推焉[8]。乃枣梨之花未赏,而臆度楚萍[9];釜鬵之范鲜经[10],而侈谈莒鼎[11]。画工好图鬼魅而恶犬马[12],即郑侨、晋华[13],岂足为烈哉[14]?
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15],横游蓟北[16]。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若为士而生东晋之初,南宋之季,其视燕、秦、晋、豫方物[17],已成夷产[18];从互市而得裘帽[19],何殊肃慎之矢也[20]?且夫王孙帝子,生长深宫,御厨玉粒正香[21],而欲观耒耜[22];尚宫锦衣方剪,而想象机丝[23]。当斯时也,披图一观[24],如获重宝矣。
年来著书一种,名曰《天工开物》。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乏洛下之资[25];欲招致同人[26],商略赝真[27],而缺陈思之馆[28]。随其孤陋见闻,藏诸方寸而写之[29],岂有当哉[30]?吾友涂伯聚先生[31],诚意动天,心灵格物[32],凡古今一言之嘉,寸长可取,必勤勤恳恳而契合焉[33]。昨岁《画音归正》[34],由先生而授梓[35];兹有复命,复取此卷而继起为之,其亦夙缘之所召哉[36]!
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37],“观众”、“乐律”二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临梓删去。丐大业文人[38],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39],毫不相关也。
时崇祯丁丑孟夏月[40],奉新宋应星书于家食之问堂[41]。
注释
[1]《天工开物》:明末(17世纪前半叶)对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总结式著作,是世界上第一部此领域的综合性著作,被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初刊于崇祯十年(1637),17世纪末传入日本,19世纪广传于欧洲。书名“天工”取自《尚书·皋陶谟》“天工人其代之”,“开物”取自《易经·系辞传上》“开物成务”,作者将二词合用,赋予新的含义:从天然界中靠人工技巧开发出有益之物。作者以此命名其著作,亦发展出一种优秀的技术哲学思想。其书特点是图文并茂,注重实际,重视实践,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全书共三编十八卷,上编叙述衣食方面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中编著录各种日用品生产技术和经验;下编记载五金采冶、兵器和火药制作、制曲、酿酒、珠宝玉料采琢等生产技术与经验。书中对每一部门的原料开采和生产操作过程均有详细说明,并附一百二十三幅工艺流程插图。书中所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此篇为作者宋应星为全书所作的总序,交代了此书的写作背景、目的和编排原则等。
[2]宋应星(1587—?),明末清初科学家。字长庚。奉新(今属江西)人。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于乡,历任江西分宜教谕、福建汀州推官、安徽亳州知州。明亡后弃官归里,终老于乡。宋应星生于一个先辈曾为工部官员的家庭,又身为地方官吏,较多地接触到下层人民生活,对明末政治的腐朽及学风的败坏有较深刻的认识,故能一反流俗,究心实学。在当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生产技术达到新水平的条件下,他在江西分宜教谕任内著成《天工开物》一书。
[3]天覆地载:成语,像天覆盖万物,地承受一切一样。比喻范围极广大,也比喻恩泽深厚。覆,盖。载,承受。
[4]曲成而不遗:语出《易经·系辞上》“曲成万物而不遗”,意谓人要适应事物变化,屈曲委细成就万物,而不遗弃细小,则物宜得矣。
[5]与:参与,参加。
[6]生人:民众,大众。
[7]博物:通晓各种事物。
[8]稠人推焉:受到众人的推崇。
[9]臆度(duó)楚萍:主观猜测“楚萍”。典出《孔子家语·政思》篇,楚王渡江,见物大如斗,圆而赤,取之,使人往鲁问孔子。孔子曰:“此所谓萍实者也,可剖而食之,吉祥也,唯霸者能获焉。”后因以“楚萍”或“楚江萍”喻吉祥而罕见难得之物。
[10]釜鬵(zèng)之范鲜经:很少接触铸锅用的型范。釜鬵,均指锅。
[11]莒(jǔ)鼎:《左传·昭公七年》载晋侯赐子产二方鼎,由莒国(今山东莒县)所铸煮食器,原物已不存。
[12]画工好图鬼魅而恶(wù)犬马:《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云,齐王问画师画何物难,答曰画犬马难。又问画何物易,答曰画鬼怪易。因犬马易见,有参照物,画得像便难;鬼怪人皆不知,大可从心所欲。
[13]郑侨:春秋时郑国著名政治家公孙侨,字子产。晋华:西晋学者张华,《博物志》的作者。
[14]岂足为烈哉:如何值得效法呢?
[15]岭徼(jiào)宦商:岭南一带远处的官吏和商人。徼,边界,边境。
[16]蓟(jì)北:今河北省一带。
[17]燕:今河北省北部一带。秦:今陕西省中部平原地区。晋:今山西省。豫:豫州,古九州之一,包括今河南省和湖北省北部。方物:当地土产。
[18]夷:我国古代称东部少数民族,后泛指中原以外各族。
[19]互市:指民族或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
[20]殊:异,不同。肃慎之矢:典出《国语·鲁语下》,周武王、成王时,在黑龙江地区的肃慎族人,曾将木箭石镞进贡于周王。此喻远来罕见之物。
[21]玉粒:指米、粟。
[22]耒耜(lěi sì):古代农耕器具,木柄叫耒,犁头叫耜。此泛指农具。
[23]机丝:织机和丝缕。
[24]披图:展阅图籍、图画。
[25]洛下之资:《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注引《魏略》,载蒋济语:“洛中市买,一钱不足则不行。”此句指没钱。
[26]招致:招来,罗致。同人:志同道合之人。
[27]商略赝(yàn)真:共同讨论,鉴别真伪。赝:伪。
[28]陈思之馆:曹操之子陈思王曹植延请文人学士的宾馆。
[29]藏诸方寸:记在心里。
[30]岂有当哉:意为,难免有不当之处。
[31]涂伯聚:名绍煃(kuǐ,1585—1645),江西新建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历任督察院观政、四川督学、河南信阳兵备道,进广西左布政使,宋应星的友人和同学。
[32]心灵格物:善于讲求科技实学。格物,推究事物本原。
[33]契合:刻版发表。
[34]昨岁:去年。《画音归正》:宋应星人文科学方面的另一部著作,已佚。
[35]授梓:交付雕版。即付印。
[36]夙缘:前生因缘。此指宋应星与涂伯聚二人的多年友谊。
[37]贵五谷而贱金玉:《汉书·食货志》引西汉政论家晁错的《论贵粟疏》曰:“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一日弗得而极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后魏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中亦有此语。
[38]大业文人:以读书做官为大业的文人。
[39]功名进取:科举入仕。
[40]崇祯丁丑孟夏月:1637年夏四月。
[41]家食之问堂:作者书斋名,取自《易经·大畜卦》:“不家食,吉,养贤也。”意为给贤人以官禄,不让其在家自食。宋应星反其意而用之,主张在家自食。家食之问,指研究在家自食的学问,转义为研究工农业生产技术的学问。
思考与探讨
1.这篇序文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科技哲学思想?
2.联系现实,说说实践与创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