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作品评析

第三节 广播新闻专题

字体:16+-

一、广播新闻专题的特点

如果不是为了辨识与比较,在一般的语境中,广播新闻专题往往被简称为广播专题。在广播新闻体裁上,它是广播消息的扩展与延伸。以前常用、现在仍旧在一些场合存在的广播通讯、广播专稿、录音通讯,实际上与广播新闻专题指的是同一个对象。它一般表现为对某一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作专门而深入的报道。具体来说,这种报道以叙述和描写为主,也可以掺杂抒情和议论等手法。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篇幅较长

广播专题的报道内容可以是一个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或者是一个社会现象。作为广播新闻的一种报道体裁,其容量和幅度是比较大的。具体来说,如果是报道新闻事件,它不会只是展示出事件在最新时间点上的状态与进展,而是突出其发展过程,甚至连带前因后果。如果报道的是人物,它不会只展示该人物与新闻点密切相关的一个面相,而可能包括其成才经历,及其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另外,在形式上,它往往具体表现为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新闻特写、新闻综述。所以,与广播消息相比,广播新闻专题在篇幅上明显更长。一般时间较短的长度在5—8分钟,而较长的广播新闻专题可以长达20—30分钟。根据中国新闻奖的评奖细则,广播新闻专题的长度允许在30分钟以内。

2.时效性上具有弹性

广播消息非常讲究时效性,篇幅上的短小精练也是为了配合尽快进行消息的传达。而广播新闻专题作为广播新闻作品的一种类型,自然不会放弃对时效性的追求。不过,这种追求不像广播消息那样不折不扣,全力以赴,而可以有一些弹性和迂回。它可以是对最新事件的报道,也可以是反映近一段时间的某个新闻事件或者新闻人物。

《小岗村的好书记——沈浩》是安徽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个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广播新闻专题节目,它一经播出,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在全国掀起了学习沈浩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这也是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几十年来在先进典型宣传报道中,首次在全国范围内获得巨大的影响。节目较为真切地记述了沈浩六年来扎根小岗,为村民呕心沥血、艰苦工作,终因操劳过度、英年早逝的先进事迹和高尚情怀。情真意切,真实感人。从时间上看,沈浩病逝于2009年11月6日,而该节目播出的时间为2009年11月18日,正体现了广播专题在时效性上更具弹性的特点。

3.语言丰富多彩

广播消息一般客观而冷静地叙述新闻事件与人物,记者个人的情感零度介入,他们的情感倾向性只体现在题材的选择与叙述的角度上。尽量少一些议论,戒绝直接的抒情;而广播新闻专题在这方面的尺度更加宽松、自由,可以进行更多的描写、议论,甚至是抒情。尽可能地给人以如见其人、若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形象感受。因此,有经验的广播采编人员在采制广播专题时,都是在重视新闻的基本事实的前提下,也注重调动语言的各种表现技巧,利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主题,展示事物的内蕴或者人物的精神境界,借以感染听众,加深听众的印象和理解。